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你这么说,是不是不需要原来的花岗岩条石了?”

    “王掌柜,我看这根柱子似乎也是混泥土制作的,莫不成新宫建设连巨木柱子也是使用混泥土来制作?”

    “难怪我看新宫建设现场不断的有马车运输碎石和沙子进去,反倒是从来没见过有运输巨石和巨木的马车。”

    “刚看这混泥土的制作非常简单的样子啊,除了那灰色的东西不认识,其他都没有特别的,敢问王掌柜那灰色的是什么东西?”

    王富贵的话说完,现在的商人们就嗡嗡嗡的不断的提出了各种疑问。

    “大家静一静,听我把话说完。”

    王富贵对大家的反映非常满意。

    不过,一旁的郭阳和邓峰却是脸色惨白。

    宫殿的柱子可以使用混泥土,不用巨木?

    那自己囤积了那么多巨木怎么办?

    卖给谁去?

    阿史那的反应也不比郭阳他们好。

    新宫建设不需要使用花岗岩条石?

    怎么会这样?

    这不符合常理啊。

    完了,自己要完了!

    自己这辈子是和楚王府相克吗

    当初只不过是带人打砸了一把珍宝阁,就倒了大霉。

    好不容易这两年过上了好日子,结果

    怎么办啊?

    “市舶都督府将从长安采购大量的碎石、沙子、水泥、木桶等物料,只要大家把这些东西运到新宫建设场地门前,有多少我们收购多好,价格从优。”

    楚王府的各个作坊虽然在不断的扩产,但是主要还是生产玻璃这些技术含量高的东西。

    像是碎石、沙子,李宽是希望从市面上购买的。

    之前王富贵也已经出手买了不少,王府自己也在准备。

    但是,最近阎本觉得按照这个进度,安全可以把整个新宫的城墙都给先建起来,有些关键的内部道路也可以先浇筑出来,这样到时候交付使用的时候,才不会显得有些地方破破烂烂的。

    李宽一听,觉得有道理。

    于是,王富贵就忙起来了。

    “王掌柜,刚才那个灰色的东西,莫非就是你所说的水泥?”

    有精明的商人,已经敏锐的意识到混泥土的关键就是水泥。

    碎石也好,沙子也好,这种没有太大门槛的东西,利润不会很高,而竞争却是非常的激烈。

    反倒是水泥,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知道王富贵今天是有什么打算,总觉得似乎有什么机会在里头。

    “这位掌柜问的好!这混泥土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水泥,也就是刚才倒进去的灰色的粉末;至于第二点,无非就是沙子、碎石、水泥和水的配比,这个一说就懂了。”

    沙子也好,碎石也好,只要需要,王富贵随时可以从市面上找人买。

    水泥才是王富贵今天要重点拿出来说的事情。

    “这水泥呢,看着神奇,其实制作起来难度并不大。但凡是烧制过陶瓷的作坊,要烧制水泥,都不是难事。而这水泥的用处大家也看到了,今后不管是修建楼房还是铺设路面,都是非常好的材料,而新宫建成之后,大家更是能够见识到它的威力,今天召集大家来,重点要说的就是水泥。”

    “王管事,莫非市舶都督府准备向我们采办水泥?但是我们今天才第一次见过水泥,不会制作啊。”

    “对啊,我们就是想要给新宫建设提供水泥,也是不知道怎么制作呢。”

    在场的商人,眼光都很毒辣。

    自然是看得出水泥的钱途无限。

    要是自家作坊能够生产水泥,那么日进斗金就不是梦想了吧?

    “大家静一静!”王富贵压了压手,“这水泥的制作,你们现在还不会,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今天叫大家过来,要说的就是怎么让大家学会制作水泥。”

    “啊?王掌柜愿意传授我等水泥的制作工艺?”

    “有何代价啊?”

    “对啊,需要我们出多少钱财呢?”

    除了失魂落魄的阿史那和郭阳、邓峰几个,其他商人都眼冒精光的盯着王富贵。

    “各位想必都听说过长安城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在这两年的变化吧?我们这水泥的工艺传授,将采用和它们一样的方式。只要大家同意贩卖水泥后,缴纳半成的费用,明天开始就可以派伙计去楚王府的水泥作坊学徒了。”

    王富贵脸上露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

    一招鲜,吃遍天啊!

 第205章 小正太是算学天才

    “雉奴,孙子算经里头有一道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你用我刚才教授你的方法算一算,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楚王府别院,无所事事的李宽被李治这个小正太缠着教授算学知识。

    这个七岁小儿,也不知是咋回事,自从在楚王府蒙学里面听了李宽教授学员阿拉伯数字之后,就对算学提起了兴趣。

    大唐王子们的教育其实都是有很完善的体制的,像是李治,今年已经七岁了,早就完成了蒙学的基本教育,已经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了。

    所以对于算学的接受程度,也比同龄的小屁孩要高很多。

    这段时间,由于新宫修建的需要,涉及很多数字的统计,许敬宗从观狮山蒙学等几个楚王府旗下的学堂里借了不少年纪十三四岁的学员去历练。

    用过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学习了阿拉伯数字,接受了基础数学和中级数学学习的学员们,比一般铺子里的管账伙计还要好用,上手能力非常强。

    所以这段时间,各个学堂的算学课程都比以前更多了。

    李治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快速的把楚王府学堂里的算学书籍给学完了。

    再之后,李宽就倒霉了。

    “二哥,这道算经里面的题,怎么解会比较好呢?”

    “二哥,这个题目,雉奴这样来计算对不对?”

    “二哥,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这道题呢?”

    与此种种,李宽觉得自己都要被烦死了。

    大佬,你是要当皇帝的人,跟算学较什么劲呢?

    不过,没办法,李治出宫总是带着兕子,面对两个萌娃,李宽只好调节好心情,时不时的指导一下李治的算学。

    “二哥,鸡有二十三只,兔子有十二只。”

    李宽的话音刚落下没多久,李治就答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结果让李宽还是意外啊。

    以大唐这个年代的算学水平,一般的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花上半个时辰都算是正常的,有些人一天才能解决也不奇怪。

    结果李治居然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内就解决了。

    奇怪!

    李宽赶紧拿起了纸笔,快速的计算了一下。

    咦,李治的答案居然正确!

    “雉奴,这个题目你以前是做过吗?”

    “没有,宫里的师傅都不教授算学,说我要先读圣人之书。”

    “那你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计算出结果的?”

    李治听了李宽的问话,脸上露出一个羞赧的表情,“二哥,你前段子不是教授了我那个一元一次方程嘛,然后我在宫里没事的时候就琢磨着,既然有一元一次方程,那是不是还有二元一次方程呢?是不是还有一元二次方程呢?正好这个问题,跟我自己琢磨的二元一次方程很是接近,我就用这个方法去解答了,答对了吧?”

    李宽看着李治,一脸的无语。

    都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的时候比人和狗的差距还要大。

    自己以前还不相信。

    这么一个七岁的小屁孩,居然自己在那里琢磨二元一次方程了?

    虽然大唐的人都比较早熟,但是这熟的也太夸张了吧?

    “完全正确,雉奴,二哥没想到你居然有如此算学天分啊。”

    李宽脸色复杂的看着李治,这是一个被皇位耽误了的数学家啊。

    至少也是一个大数学家的好苗子。

    “二哥,这么说真的有二元一次方程这个东西咯,那你教教我吧!”

    李宽:

    渭河之中,一大群鸭子悠闲的在水里面游来游去,时不时的钻入水底,看看能不能抓到一只跑的慢的鱼儿。

    李宽跟程静雯走在楚王府别院靠近渭河边上的鹅卵石小路上,悠闲的看着河边的景色。

    “王爷,这渭河中的鸭群都已经成为新的一景了,不管什么时候来,都能看到大小不一的鸭子在里面游来游去呢。”

    这段时间,李宽隔三差五让李雪雁找个借口把程静雯约出来,她和李宽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不会动不动就满脸羞红了。

    “这鸭肉可食用,鸭蛋亦可食用,鸭绒还可以制作保暖衣物,本王让下人多养点鸭子,也算是给大唐百姓提供一点致富的新思路,为长安城百姓提供一种新的肉食来源呢。”

    李宽毫不客气的把王府养鸭的行为拔高到为国为民的高度,而程静雯居然很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广个告, 书籍全,更新快!

    “着实如此,在此之前,除了羊肉,基本上其他的肉食都不算很常见。勋贵人家如此,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民以食为天,只有让老百姓吃饱了肚子,大唐才会是一个万世传承的国度,我们才能每天悠闲的在这里散步。”

    这句话虽然有点假,但是却着实是此时此刻李宽的真实想法。

    所以说话的语气,不由自主的带入了一些感情,让一旁的程静雯深切的感受到了李宽忧国忧民的情怀,不由得对以前长安城关于李宽的各种传闻带给自己的偏见而感到惭愧。

    “王爷近来忙着新宫建设,长安城里也有一些各种各样的传闻,在静雯看来,王爷为大唐的付出,又哪里是那些只知道嚼舌头的人所能比得上呢。”

    “所谓不招人妒是庸才!本王从来不怕人家说我,陛下的御前也是不时就会堆满弹劾我的奏折,但是,只要我一心为国,就身正不怕影子斜。”

    听李宽这么一说,程静雯不由得美目闪烁,心中对李宽的敬佩不由的更深了几分。

    从小到大,自己也算是认识长安城不少勋贵子弟,那些人哪里比得上楚王殿下一个指头啊?

    不过,王爷也真是的,老是让雪雁来约我出来游玩,就不能让人去提亲吗?

    搞得自己每次出府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似乎连母亲都觉察到了一丝异样。

    “王爷,时候不早了,我差不多要回去了。”

    想到这些,程静雯不由得有些情绪低落。

    而一旁的李宽发现程静雯的变化,也有点搞不懂情况。

    看天色,夕阳还没有落下啊,怎么就说要回去了呢?

    果然,女人心,海底针啊!

 第206章 汉城见闻录

    汉城,是高句丽的别都,三京之一,相当于洛阳在大唐的地位。

    这座曾经在大汉的时候属于乐浪郡城的都城,算是高句丽少见的繁华城市,整个汉城的人口超过五万户,街上也是一派繁华景象。

    抵挡住了杨广的三次征伐,并且在最后一次还俘获了大量的物资人口,高句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放眼周边,除了大唐和西突厥,也找不到比高句丽国力强盛的国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