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1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个思路如今在观狮山书院执行的很好。

    特别是格物学院,下属的各个作坊,给学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虽然这些收益最终都是要上缴给书院里头的,但是在分配经费的时候,大家能够拿到的经费肯定会更多。

    再说了,上缴收益,肯定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上缴,这里面的操作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现在火油研究所里头储备的火油不是很多,要大规模的展开实验的话,有必要安排人扩大火油的采集力度,甚至在延长县设立专门的火油开采作坊呢。”

    练志坚考虑问题还是非常充分的。

    大唐之前对火油的需求,一直都不算很大。

    但是如果火油真的能够加工成灯油,那么需求量肯定会暴增。

    如今的火油开采成本,是比较低的。

    提炼火油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只是非常简单地蒸馏的话,成本也不算很高。

    所以到时候灯油的成本,注定是相对低廉的。

    这么一来,百姓们对灯油的需求量,肯定会暴增。

    不未雨绸缪的提高火油开采的产量,到时候火油不够用了,那就尴尬了。

    “你说的没错,为师现在就去开始安排!”

 第1294章 论文的影响力

    《科学》杂志现在是大唐最权威的学术杂志。

    不仅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和学员会观看,大唐所有的书院,都是有订购这本杂志的。

    甚至许多作坊的匠人,也都会购买这本杂志,从上面找一找灵感,或者是了解一下行业最新的情况。

    一些大的作坊,已经意识到了设立自己的研究所的意义,所以作坊城中,倒也有不少的匠人,现在从事的其实是研发工作。

    特别是四级工以上的匠人,很多掌柜都已经舍不得让他们单纯的按照一般的匠人来使用了。

    这么一来,《科学》杂志上面的投稿人,慢慢的就从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和学员,扩张到整个大唐的各个书院的教谕和学员,之后进一步的扩大到各个作坊的匠人。

    甚至偶尔还会有一些既不是书院,也不是作坊的匠人来投稿。

    投稿人的来源变化,也意味着《科学》杂志已经成为了科学大旗下面的头号刊物。

    一些书院已经把学员和教谕在《科学》上面发表论文的数量,当成是一个考核的指标了。

    比如观狮山书院研究生院就有一条不明文的规定,学员毕业之后要想留在书院里头担任教谕,那么你必须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过至少一篇的文章。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格物、医学、算学和化学这些学科。

    像是经学之类的,在《科学》上面基本上是找不到影子的。

    这个时候,国子监创建的专门的经学刊物《儒学》,反倒是业内的权威了。

    至于商学院,则是以《财富周刊》作为自己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周刊。

    当然,你要是能够把商学院的论文投到《科学》杂志上,并且被人接受,那自然是更加厉害了。

    “王爷,这一期的《科学》杂志,你看了吗?”

    楚王府中,武媚娘一手护着自己的肚子,一手拿着一本《科学》杂志,来到了李宽面前。

    很显然,她是看到了什么感兴趣的东西。

    “《科学》杂志?怎么,有什么不一样的论文吗?我还真没有来得及看呢。”

    李宽对武媚娘非常了解,一听到这话,就知道武媚娘话里背后的意思。

    “还真是看到了一篇比较有意思的论文呢。喏,就是这一篇,《火油的成分和性能分析及展望》。”

    武媚娘直接翻开杂志,然后递给李宽。

    “研究火油的论文?这倒是比较少见呢。”

    李宽接过武媚娘手中的《科学》杂志,心中多了几分期待。

    石油化工产业的作用和意义,他比谁都清楚。

    虽然大唐如今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的条件,石油的开采技术也还非常的落后。

    但是并不意味着石油的研究不重要。

    自己并没有专门安排人去往这方面做研究,没想到倒是有人已经开始探索了。

    “这饶永祥,眼光还不错啊。火油这个东西,算是非常小众的,借着跟将作监的合作机会,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了火油上面,如今居然提出了火油的深加工方法,以及提炼灯油的方案,还真是让人感到有点意外呢。”

    李宽很快就浏览完了论文。

    虽然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篇论文写得内容非常的肤浅,完全没有深入的研究石油的情况。

    但是站在这个年代的眼光来看,饶永祥能够提出这些东西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王爷,这么说,这个火油经过加工之后,真的可以作为灯油来使用?并且使用效果不比鲸油蜡烛低?”

    武媚娘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

    照明这种东西,其实算是一种刚需。

    现在只是因为鲸油蜡烛的价格还是太贵了一点,百姓们顶多在家中备上一两根应急。

    他们是舍不得每天晚上都用鲸油蜡烛来照明的。

    如果能够有比鲸油蜡烛更加便宜的照明物资,那自然是前途无量。

    虽然不管照明物资的价格怎么下降,肯定都还会有许多的百姓用不起,或者舍不得用,但是对于各个州县里头生活的百姓来说,晚上点灯的时间,肯定是会变长的。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不过就看火油研究所怎么找到最简单的提炼方法,让灯油的成本降低。”

    说到灯油,李宽就想到了煤油灯。

    在电力没有普及之前,煤油灯可是照亮了无数人的夜晚呢。

    以大唐现在的技术,煤油灯的制作,还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顶多就是提纯出来的煤油,质量没有后世的那么好。

    时不时的有点黑烟,想来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顶多就是到时候根据煤油的质量,分成几个等级。

    勋贵人家可以买价格更高,质量更好的煤油。

    而普通百姓,可以稍微牺牲一些质量,买价钱更加便宜的煤油。

    这是一门足以持续至少几百年的大生意啊。

    “我听说将作监的火油弹,都是使用延长县那边采集的火油。如果火油真的可以制作成灯油,那么我们是不是安排人去把延长县的火油采集点附近的地,全部都买下来?

    到时候其他人哪怕是想要采集火油,一时半刻也没有那么容易找到。”

    武媚娘最喜欢做独家生意。

    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几乎就是躺着在挣钱。

    虽然最终在利益的刺激下,其他勋贵商家肯定也会在其他地方寻找火油的踪迹,最终楚王府独家垄断的状态肯定会被打破,但是只要优势形成了,其他人想要超越,那就需要花费无数倍的努力了。

    “这个我看行!延长县那里的土地价值非常低,我们甚至可以把火油采集点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全部都买下来,到时候直接将火油加工作坊设在延长县。”

    火油作坊可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万一哪天搞出一个大爆炸出来,伤害肯定很大。

    再加上火油提炼过程当中,肯定会有一些污染。

    所以李宽压根就没有在作坊城中引入火油加工作坊的想法。

    借着这个机会,拉动一下延长县的附近的经济发展和道路建设,对于稳定大唐的北疆,反倒是更加有意义。

 第1295章 什么都能扯上草原战略

    楚王府的动作很快。

    王富贵亲自前往延长县,准备大手笔的购买土地。

    而李宽则是前往颐和园,跟李世民提出了修建长安城直接到镇北道首府定襄城的水泥道路。

    一直以来,针对镇北道的发展,为了减少投入,朝廷都是从朔州到凉州的道路中间,岔出来了一条水泥道路来接到定襄城。

    这么一来,需要额外修建的水泥路就很短了。

    但是,这也会导致长安城去定襄城的时间,增加了一倍有余。

    在此之前,长安城北边的大部分州县,存在感很弱,经济发展更是不行。

    所以在这些地方修建水泥道路,性价比是比较低的。

    可是现在延长县的火油资源有了大规模开采的意义,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从长安城北门直接修建水泥道路,连接到延长县,然后继续往北定襄城而去,可以直接带动这一路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沿途会经过楚王府在镇北道设置的炼铁作坊和大型煤矿。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条水泥道路,还是很有建设意义的。

    “宽儿,这朝廷刚刚宣布开工修建洛阳到广州的水泥道路,现在你又提出修建长安城到定襄城的水泥道路,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颐和园中,李世民听了李宽的提议,很是无语。

    修建水泥道路有好处,这个道理他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这种不断的大规模修建,李世民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主要是耗费的钱财实在是太大了。

    还没有习惯欠钱的满朝文武,显然不能接受户部整天向大唐皇家钱庄借款。

    毕竟,每年的借款利息,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字啊。

    “陛下,时不待我啊。趁着我大唐国力强盛的时候,把草原战略彻底的实施下去,让整个黄河以南,都成为汉人为主的居住地。

    让中央朝廷对镇北道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的强化,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您总不希望把这些问题,留给后人去处理吧?”

    这种话,一般人是绝对不敢说的。

    但是李宽跟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特别,偶尔说一下,倒也不能说有都么犯忌讳。

    “你这草原战略,都跟朕提了十多年了,怎么每次跟草原相关的事情,你都能扯到草原战略上面去?”

    李世民也是很无语的看着李宽。

    他倒也不是否认当年李宽提出来的草原战略。

    因为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草原上的局面还是非常安稳的。

    伴随着大唐对草原的实际控制能力的增强,各个部落明显要更加安分了。

    再加上不少汉人在草原上也慢慢的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途径,对于移居草原,也不再那么抗拒。

    或者说,不少草原,已经慢慢的变成了良田。

    像是朔州北部的草原,如今有一大片都已经变成了棉田。

    这些棉田所在的区域,已经跟草原彻底的脱离了关系。

    伴随着棉田范围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大唐对原本胡人统治区域的不断侵蚀。

    再加上大唐军力强盛,通过各种贸易又能不断的促进国力增强,这种正循环一旦形成,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只要大唐自己内部不作死,草原上的胡人是连捣乱的想法都不敢轻易萌生。

    “陛下,微臣倒也不是在找借口。实在是长安城去定襄城太不方便了。这还是定襄城位于镇北道南边,靠近关内道。

    要是去到镇北道的北边,那就更加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了。

    如果长安城能够修建一条直通定襄城的水泥道路,那么通行时间就可以压缩到十来天,这对大唐来说,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