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昏君-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萧诺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要能抛巨物的,只要弹力大,二三十斤的东西最好。
很快,竹子抛石机就做出了几十台。其实这玩意儿要做,简简单单根本用不了七日就能完工,可胡淮山为了等京城朝廷来信,故意拖了几日。萧诺言派人来催,胡淮山只说为了保质保量,只能七日后完工。
赵方逐在蔬菜大棚干的是热火朝天,人也又黑又壮,比起以前弱不禁风的样子判若两人。
李柷带着有为来视察大棚建设工作,陪同他的还有朱友能。
“方逐啊,朕看你做的着实不错,这种的是什么东西?”李柷看上了新建的一个大棚。
这个大棚不同于其它,首先高度近三米。屋顶是木质横梁,全部由采光玻璃铺就,玻璃上铺着一层芦苇席,想是夜里为了保暖。
说起这个,赵方逐兴高采烈:“陛下,这是臣新近研究的一个东西。臣一直在想,这蔬菜大棚只种植一些冬季蔬菜,何不也种些瓜果。尤其南方一代,江南荔枝可味美的紧啊。”
李柷一听大喜:“你的意思是说,可以在大棚种植一些荔枝、桃子、梨子、樱桃之类的水果?”
赵方逐点了点头:“正是,陛下请看,臣还在这棚内做了烟道。黄陵山的石炭是真的好,冬日采暖不足的时候,还可以烧石炭保暖。臣去找劝农使韩鄂韩大人学过一些温度掌控的技巧,这样在咱北方也能种出南方的水果来,还有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瓜果。”
朱友能在一旁也跟着说道:“李兄,这玩意儿可是烧钱的买卖。咱们也就只能造仅仅这一个大棚,这大棚里的瓜果可是专供皇宫的。”
“哦,你的意思是说给朕的?”
赵方逐笑了笑:“正是,蔬菜简单,可这树上的反季节瓜果制作成本就高了一些。臣和朱公子商量过,专门建了这么一个棚,专供宫内。”
李柷点了点头:“你们有心了,这荔枝多种一些,皇后爱吃。”
张婉兮,和那杨贵妃一样爱吃荔枝。不过有了这个大棚,李柷就不必再和玄宗一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了。
“方逐啊,你来这大棚也有些日子了,该回家看看了。”李柷说道。
赵方逐慌忙躬身:“臣今日正要回家,家父已差人来了书信。”
“哦,赵爱卿这么急着招你回去作甚?”
赵方逐有些扭捏:“这,这个据说是给臣说了一门亲事,要回去这个,相亲。”
“哈哈哈哈……”李柷和朱友能一起哈哈大笑,李柷笑着道:“既如此还不赶紧回去,去吧,皮卡丘。”
朱友能也跟着挥了挥手:“走吧走吧,我和陛下还要去斗蛐蛐儿。”
赵方逐躬身退下,朱友能转过头忍不住问道:“李兄,你说这去吧什么丘,这是什么意思?”
“嗯,去吧皮卡丘乃是海外之语,翻译过来大概就是祝福的意思吧。”李柷眨了眨眼。
朱友能还在喃喃自语:“去吧,皮卡丘!走你!”
“陛下,江陵急报!”福全带人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路上气不接下气,看来是看到急报片刻也没敢耽误。
李柷打开书信,看了几眼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江陵胡淮山忍不住了,竟然奏了萧诺言一本。这萧诺言也是,肯定是跟他卖关子了。拿纸笔来,朕这就给他回信!”
朱友能是极聪明的,李柷谈论这些国事的时候他不插半句嘴。哪怕李柷在这自言自语,他也不会问上一句为什么。
不参政,不议政,这才能活的长久活的潇洒。我朱友能对权利没兴趣,只对万恶的金钱感兴趣。
赵方逐回到家里的时候,那少府监刘德旺已经带了自己的小女儿在府中等候了。
唐人虽然开放,可这相亲还是要保守的。况且这女眷更不宜抛头露面,于是乎,刘德旺的小女儿就以入府探望赵夫人的名义,虽说她与赵占国妻子没有半毛钱的亲戚关系。
而且男女双方见面不能说话,只能匆匆见上一面,然后就是刘德旺与赵占国互相寒暄。
初次见面,赵方逐是极为满意的。这刘德旺生了个漂亮女儿,就怕自己配不上人家。
而刘德旺的小女儿见到赵方逐第一眼的时候,也是基本满意。眼前这个面色稍微黝黑的青年才俊,彬彬有礼,话虽不多,但举止得体。她却不知道,以前的赵方逐就是一滩烂泥。
不出声意外,这两家亲事基本就能确定下来了。
复州,
胡淮山等了几日的朝廷来信终于来了,不过他等来的不是天子诏书,而是天子手谕。
手谕果然如萧诺言说的一样,皇帝并没有怪罪萧诺言,反而夸他能够随机应变。着令江陵刺史胡淮山、监军使郑石,不管什么事,都要全力协助萧诺言,其他不可多问。
“怎么样?”郑石急忙问道。
胡淮山叹了口气,将手谕给了他:“你自己看吧,看来是我们多心了,说不定这萧将军真有办法攻下复州城。”
郑石看了一遍又一遍:“连陛下也是这么说,可、这我还是奇怪,你说这抛石机到底能干什么用。”
“你看到萧将军带来的那些士兵没有,他们腰里挂着的那些铜疙瘩见过没有?”
郑石摇了摇头:“没有见过,我问过一个士兵,他不肯说。”
胡淮山悄声的说道:“这就对了,这次来的马步军处处透着古怪,你看他们军中那一车车的用油毡布盖着的东西,谁都不让看。我猜啊,肯定就是里面这些东西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郑石也有些明白了:“哦,就是说他们车子里的那些东西才是抛石车用的抛物,不是用石头?”
胡淮山点了点头:“八成是的,你想这要是用巨石,别说七日,就是三个月也造不出来这么多抛石车。管他呢,反正天子既然这么说了,咱们就等着看吧。”
郑石也跟着点了点头:“不过,我这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胡大人,抛石车做好了没有?”萧诺言带着手下直接来到了刺史府。
胡淮山慌忙出来迎接:“哦,萧将军,二百台抛石车已经全部就绪,随时可以征用。”
萧诺言笑了笑:“如此多谢胡大人了,走吧,咱们去校场试试抛石车的威力。”
胡淮山与郑石互相对望一眼,郑石问道:“萧将军的意思是,试试效果?”
“走吧,二位大人不是一直觉得奇怪么,奇怪我做了这么多过家家的玩意儿。今日本将军就让你们看看,这些过家家玩意儿的厉害。”说着萧诺言拉着二人便走。
校场,十余台抛石车已经准备就绪。萧诺言带着部下,果然有人将一车车用油布盖着的东西拉了过来。
胡淮山和郑石二人是大为奇怪,他们搞不清楚萧诺言在弄什么鬼。
油布掀开,车里一包包带着一根棉线的东西露了出来。
火药包,一头连着引线,一包包的火药被搬了出来。
每台战车旁边站着几名士兵,他们有的负责校准,有的负责扳动绳索,有的负责点火。
看到有的士兵手持火把,郑石突然觉着自己恍然大明白的感觉:“哦,我知道了,萧将军是想用火攻?”
萧诺言笑了笑:“复州城皆是石墙,火攻对敌杀伤力有限,如何能得破城?”
郑石想了想,确实如此,可这到底我为那样,他实在是想不明白。
萧诺言没继续说话,而是将手一挥,旁边旗手发出令旗。
点火手将火药引线点燃,火药滋滋的冒着火花,旁边刀斧手一刀将早已定位好的抛石机绳索砍断。
“呼!”的一声,抛石机瞬间弹射力将火药包弹出。因火药包重量很轻,轻易地就被弹上高空,然后砰的一声落下地来。
就在胡淮山和郑石还来不及莫名其妙的时候,紧接着“轰!”的一声,火药包炸开,声若炸雷、满城震动。
胡淮山吓得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郑石在地上转了个圈在找他掉在地上的帽子。
除了马步军,剩下为官的江陵将士们无不吓得胆战心惊,面如土色。
这太他妈的吓人了,这是什么鬼物件。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紧接着另外十几台抛石车纷纷将火药包抛出,‘轰!轰!轰!’声音连绵不绝,前面一排石头搭成的石墙登时灰飞烟灭。
胡淮山刚要从地上爬起来,立刻又被吓得趴在了地上,许多没见过火药的江陵士兵也跟着趴了下来。
抛开威力不说,单单是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三魂就能看到吓掉你两魂,七魄吓掉你三魄。
“这、这,妖怪啊!”郑石坐在地上颤抖着指着那道被炸塌了的石墙。
第二百一十四章 首战告捷
“二位大人,我这抛石机的威力如何?”萧诺言故意问道。
郑石嘴唇动了动,半响没说出一句话,胡淮山战战兢兢的问道:“这、这到底是什么鬼怪物事?”
“哈哈哈……”萧诺言大笑三声:“这是京城火药作坊研制的火药包,威力绝伦。这东西一旦抛上城墙,石头都炸的碎。复州城这这种东西眼里,如棉絮纸糊一般。”
胡淮山和郑石二人眼睛亮了:“我大唐有此神器,何愁天下不平!”
萧诺言正色道:“火器只是辅助,若要平天下,靠的还是将士不畏死、臣子不贪财,天下方而定。”
胡淮山与郑石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胡淮山点点头:“萧将军此言甚是,但这火器忒也吓人。下官敢说,凭此神器,复州可复矣。”
王瑞正在思考,怎样才能将江陵城中的禁军给诱出来,然后分而击之。或者大兵压境,围困住江陵,活活困死他们。
前者难度太大,恐怕禁军不会那么容易上当。后者围城,没有个半年怕也困不死他们。
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探子来报:“元帅,江陵城内的禁军出城了。”
王瑞一愣,随机大喜:“你说什么?”
“江陵城内的京城援军,今日一早便出城往复州而来。看样子他们是要攻城,咱们是不是赶紧准备防御?”探子躬身道。
“哈哈哈……”王瑞开怀大笑,以卵击石么。禁军那点可怜的兵力还想来围城,还要来攻打复州:“命令士兵,上城固防,备战!”
“元帅,咱们不出城应敌么?”副将凑过来问道。
“不,本帅倒要看看,他萧诺言到底耍的是什么花招。”
萧诺言的马步军到达复州城下的时候,复州城墙遍插旗帜,为的是震慑对方。
城墙上的王瑞带着一丝冷笑:“这点兵力就妄想攻城,传令下去,飞虎营、飞豹营,各率五千精兵,自左右城门出城应战!”
复州左右城门大开,
飞虎营、飞豹营,两营乃是王瑞手下先锋,总兵力达一万多人。
王瑞让他们带着各五千精兵出城应战,就是想试探一下萧诺言的虚实。
“咚咚咚咚……”西川军的川鼓乃是上等牛皮制作,声音浑厚响亮。王瑞部以鼓声为号,鼓声一起,飞虎营、飞豹营自城内鱼贯而出。
萧诺言的马步军离城墙还有五六里,突然间自城内冲出万余精兵,萧诺言大喜:“自动送上门来了,吃了它!铁骑营,抄他的两翼!”
王瑞部的两营都以长矛为主,他们倒是配合默契,攻守之间互为犄角。
飞虎营擅长布阵,他们用的是诸葛亮留下来的八卦阵。当年诸葛亮入蜀,蜀人便学会了这套阵法。
放在大汉,这套阵法自然所向披靡。可他们忘了时代在变迁,人类总是在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