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昏君-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柷暗叫不妙,崔远开口:“你”
    崔远满脸惊恐,皇帝私自出宫也就罢了,竟然还带着马上就要册封的皇后。
    闯祸了,张婉兮也吓得呆了。这要是传出去,册封皇后的事就黄了。
    你是帝后啊,你们还有十几天就要结婚了,为什么就忍不住竟然现在在酒楼幽会呢?
    如此不知羞耻,如此放荡轻狂,如何当得了皇后,如何母仪天下?
    崔远惊恐的看着这一切,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来凤居酒楼里居然遇到皇帝和未来的皇后在幽会。
    李柷也知道闯了大祸,怎么办,怎么办?他心念电转,如何才能将这事抹过去。
    杀了崔远灭口吗?他是堂堂御史啊。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突然李柷心中一动:“崔远,你来。”
    大唐开放,再开放这也是封建社会。男女之间定亲以后是不能再见面的,否则会被人骂行为不检点,女的是放荡下贱。如此放荡下贱的女人怎配为后?
    崔远战战兢兢的走了进去,转身关上雅间的房门,然后行君臣之礼:“陛下!”
    李柷面不改色:“崔远啊,你来的正好,朕正好有事要跟你谈。”
    张婉兮吓得呆了,她知道被御史发现自己来这里意味着什么。崔远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请陛下给老臣一个解释!”
    “解释,朕会给你,你先坐下。”
    “臣不敢坐。”崔远拒绝。
    “那你就站着!”李柷语气也严厉起来:“婉兮姑娘马上就要贵为皇后,你可知她不顾名声来这来凤居见朕所为何事?”
    崔远摇了摇头:“老臣不知,正要请陛下指教。”
    “因为婉兮姑娘得知在册封大典的时候,有人要行刺与朕!”李柷信口开河起来。
    “什么?”果然崔远大惊失色。
    “行刺朕的刺客乃是朱全忠余孽,婉兮姑娘在夜市中无意得知这个消息。竟不顾女儿家的矜持,不顾她女儿家的名声,不顾累及皇后之名,这才在这来凤居与朕私商。敌人来势汹汹,竟然在宫中都布有眼线。婉兮姑娘这才冒险与朕相约于此,崔远,你既然已经看见了,朕也就不瞒你了。”
    行刺皇帝啊,这是翻天的大事。如此一来,张婉兮来见李柷不但无过,而且是为我大唐立下赫赫功劳,这份功劳足矣抵得上力挽大唐与狂澜啊。
    难怪皇后会出现在这里,崔远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皇后娘娘不计个人声誉,救我陛下性命,就是救我大唐千千万万百姓。老臣误会娘娘,老臣该死啊!”说着泣不成声。
    张婉兮吓了一跳:“我、我”
    李柷悄声道:“崔远,好在朕对刺客已经有些眉目。记住这事要保密,要绝密。万不可泄露出去被藩镇使者们知道,你先退下吧,不可让任何人知道朕来过这里。”
    崔远站起来擦了擦汗,拱手道:“老臣理会得,臣先行告退。”
    李柷摆了摆手:“去吧,去吧。”
    崔远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心中对这位未来的皇后既敬又佩。堂堂皇后为了天子安危,竟然连自己的名声都不顾了,当真是母仪天下的表率啊!
    崔远退出去以后,李柷和张婉兮长舒一口气,李柷暗道:我真他妈的是个天才。
    张婉兮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笑意,意思是你真聪明。
    李柷也看着她,二人悄悄的捂起嘴巴哈哈大笑。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吵翻了天
    如果在京城列出一个人,谁最嚣张,那么答案毫无疑问是朱友能。
    如果在京城列出一个人,谁比他更猖狂,那么这个人就是李柷。
    昏君和败家子似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他们的相遇注定是一场绚烂的火花。
    有钱不是能使人快乐,而是非常快乐。
    含元殿,
    “朕决定在京城由朝廷出面建立学堂,东城、西城、南城、北城,至少要建立十二所。学堂,免取学费,管一顿午饭。”
    这是件好事,可好事未必能够获得群臣们的支持。
    “陛下,开设学堂固然是好事一件,然这需要大量钱财支撑。国库虽有积蓄,恐也是杯水车薪吧。”没想到最先反对的是张文蔚。
    确实如此,户部确实有些钱,但还不至于败家的份上。现在无战事,一旦开战,户部那点可怜的家底根本不够开支的。
    开设学堂先是要建学校,招聘教书先生。再就是书本、教材、中午管饭的话还要考虑食宿。
    别看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如今百废待兴,什么都得从头开始。
    单单这造纸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造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还不算,还有印刷笔墨,这些都需要钱。
    这些放在现代来说都是极其简单的事,工厂化作业笔墨纸张源源不断。而在大唐,每一张纸每一支笔都是需要花费大量财力支撑的。
    “朕不管,没钱那是你们户部的事,学堂必须建!”李柷说的斩钉截铁。
    群臣议论纷纷,这么大一笔开支,朝廷哪有那么多钱。
    “陛下,臣以为张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独孤损跟着说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不行,朕这学堂是建定了!只有人人读得起书,识得了字才能明事理。只有明事理才能为我大唐江山社稷出力,朕知道会很难,以目前朝廷的能力有限。可朕已经决定了,学堂,必须建!”
    张文蔚叹了一声,他怒道:“陛下可知这学堂一年的开支可装备五万铁骑啊,五万啊!眼下藩镇依旧虎视眈眈,诸藩王对朝廷阴奉阳违。他们把持地盘上的军事,政务。屡屡拒绝朝廷派驻官员,藩镇不除,何以兴我大唐!”
    李柷也拍了桌子:“除了藩镇又怎样,将来我百姓不识丁,平民不知理,这样的大唐又如何振兴?张文蔚,朕心意已决,谁敢再劝,朕摘了他的官、罢了他的爵!”
    李柷极少发这么大怒气,以罢官相胁这是头次。
    没想到这群臣极为硬气,偏偏有几个不怕死的。
    中书舍人封不用站出来:“陛下不想如何振我军威,而舍本求末开学堂,臣以为不妥!”
    翰林学士刘炜也跟着道:“陛下此乃有违天道,臣不敢苟同。唯有平藩才可言学,此时建学堂言之过早!”
    “孔林何在!”李柷对着大殿大喊。
    孔林站了出来:“陛下。”
    李柷指着封不用和刘炜:“传旨,免去封不用中书舍人一职,着令为复州刺史。翰林学士刘炜,年老德迈,朕准其告老还乡!”
    群臣大惊,皇帝这是要玩真的了。接连免去两位朝臣的官职,一时间整个含元殿大哗。李柷冷着脸,不给任何人面子。
    天子金口玉言,下旨罢了两名朝臣的官职,剩下的大臣终于安静下来。
    群臣也知道,李柷是为我大唐振兴而努力。可藩镇不除,终究是个祸患,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
    有人主张学堂可以开,可不能免费,朝廷实在无力承担这么大一笔费用。
    “陛下,这学堂可以由朝廷开办。可不能免费,仅洛阳城恐学童不下十万,这么大的开支,无论如何咱们也担不起啊。”张文蔚又道。
    “是啊陛下,若是全面免费,朝廷着实养不起啊。”崔远也跟着说道。
    “不行,朕西山琉璃厂、盐场、开元柜坊,所有的盈利都可以拿来维持学堂开支。朕宁肯少五万铁骑,也不能耽误了孩子上学!”
    开设学堂不是投笔钱就能完事的,这就是个无底洞。因为每年都有学子入学,可李柷咬着牙,还是要建。
    今日的朝堂吵翻了天,天子执意如此,群臣都无可奈何。最后张文蔚一咬牙:“好,陛下若是建学堂也可。八十万贯钱的册封皇后大典,缩减到五十万。”
    张文蔚知道李柷最看中的就是皇后的登基大典,本来连李柷私房钱一共投了八十万贯。除了登基费用,还有修建皇后寝宫。
    他拿这个威胁李柷,若是能剩下三十万贯,倒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朕给你七十万贯,封后大典仅十万贯足矣!”
    群臣一听又是大惊失色,众人都知道李柷为了皇后登基大典不惜花巨资。可没想到他为了修建学堂,竟然封后大典都不顾了。
    看来学堂在皇帝心中是多么重要了,群臣自知再劝无用,最后只好妥协。
    朝廷布告在群臣的反对声中发了出来,洛阳城十二所学堂同时修建,明年五月份开学。
    但凡适龄儿童年满八岁均可入学,孩子的学费由朝廷承担。书本、墨笔、皆又朝廷提供。中午管饭,成绩优异者,还有封赏。
    一时间洛阳城炸开了锅,自三皇五帝以来,就没听说过这种事,上学不花钱。
    即使这样,有些百姓还是不想让孩子去。因为十几岁的孩子也算家里半个劳动力了,但有一条又让他们无法拒绝。
    那就是朝廷管饭,别小看这区区一顿饭,在这个时代会让所有人趋之若鹜。
    百姓都是一日两餐,吃糠咽菜。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家里孩子多,那就是一张张吃饭的嘴啊。
    要是去学堂就好了,能在家剩下一顿饭。一顿饭对于穷苦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意义非凡,一时间报名者云集。
    张府,张文蔚散朝以后心情很糟,张婉兮看出不对劲:“爹,又发生什么事了?”
    “唉,女儿。你的册封大典没那么风光啦。陛下将大典耗费八十万贯缩减为十万贯,剩下的钱要去开什么学堂。”
    “爹这是好事啊,女儿才不在乎奢靡的封后大典呢。”
    张文蔚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没反对:“可,可十万贯啊,那这登基大典是得多寒颤。好歹你也是大唐皇后,朝廷皇家脸面何在!”
    “爹你怎地如此糊涂,开设学堂是为我大唐培养人才。你看看杜姐姐在她的郡主府开的学堂,女儿看到那些孩子跟着先生学了很多东西。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礼仪,什么是忠君,什么是爱国,他们全都是大唐的未来啊。”
    “大唐的未来,”张文蔚仔细的咀嚼着这句话:“嗯,或许是女儿你说得对,唉”
    腊月二十八,马上就要过年了,京城了。
    肉香,京城到处炊烟袅袅,肉香扑鼻。
    猪肉,已经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
    这些肥猪人们学会了阉割,人们发现阉割后的肥猪长势奇快。
    有些有头脑的,留着种猪,等着下崽。现在一只小猪仔的价格比成年山羊还贵,就这还供不应求。
    养猪业,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里。
    繁荣的养猪业带来的是廉价的猪肉,这种猪肉又香肉又多。而且没有膻味,猪肉逐渐成为百姓过年必备的一道美味佳肴。
    还有就是许多布庄的老板,他们血赚。
    开元柜坊贷给他们的款使得他们生意做的很大,年关百姓家家户户都会添置一件新衣裳,这些布匹老板瞅准时机发了个大财。
    李柷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火药作坊对外出售烟花,烟花成为这个节日的一大奇观。
    京城许多富商大贾,他们赚了钱,就为凑个热闹。于是都去火药作坊买些烟花来庆贺,从腊月二十八晚上开始,就有人开始燃放。
    夜市更是灯火通明,寒冷的天气人们的热情不减。
    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大年了。
    李柷却没有闲着,他召见了劝农使韩鄂还有户部侍郎张文蔚。
    “张文蔚,朕问你。这十二所学堂大约需要多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