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昏君-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大豆能提炼豆油,众人倒还没实验过。主要大唐没有炒菜,谁没事提炼个豆油作甚。
    “朱兄,你只管做就是了。在翡翠巷开个油坊,亏不了本,尚食局每年的用油就能赚回来。”
    李柷信誓旦旦,这么有把握,朱友能也就信了:“行,这事我去做。”
    “诸葛孔方,你知道你做的御膳像什么吗?”李柷说道。
    诸葛孔方茫然摇了摇头:“臣不知。”
    “像猪食,朕吃了你两年的猪食。”
    诸葛孔方脸变了:“臣该死。”
    “算了,不是你的错。朕前几日让你去铁匠铺订的铁锅好了没有?”
    “已经制作好了,陛下随时可以去取来。”诸葛孔方额头冒汗了,皇帝说自己做的菜难吃,这饭碗难保啊。
    “嗯,今晚你随朕去来凤居,带上铁锅,还有豆油。朱兄,你带上杜姑娘,咱们今晚去来凤居吃饭,我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真是能者无所不能,朱友能只知道李柷会做蛋糕,难道他还会做菜?
    “好咧,李兄手艺兄弟是放心的。”一听说吃,朱友能大感兴趣。突然他又想起一件事:“李兄,这是你要的玻璃片。真奇怪,这东西能把你看到都放大了。”
    李笑了笑:“这叫放大镜,回头我做个好东西给你看看。韩鄂种的那几样青菜,都给采上一些。”
    随着流民安置都完成,洛阳城早就恢复了夜市。
    来凤居,作为李柷自己的店,他带着张婉兮来了。
    大朵儿已经升掌柜,对李柷这个大老板是感激涕零。他一来,胡姬们是热情招待。
    朱友能早就和杜芳盈等了许久,李柷今晚要露一手。皇帝亲自下厨,这要被御史知道了,又是一顿参奏,厨师古代是下九流的职业。
    诸葛孔方是来学习的,也是当下手的。
    豆油、铁锅都已经备好。还有韩鄂那里采回来的时令蔬菜。
    干香菇,虾皮,李柷拿着这两样东西:“有为,将这两样用石磨磨成粉。”
    后厨院子里备有一盘磨,有为拿着干香菇和虾皮便去了,不多时,已经将这两样东西磨成了粉。
    “诸葛孔方,拿去烤干。记住,别烤糊了,八成熟即可。”李柷将磨好的干香菇和虾皮交个了诸葛孔方。
    毕竟是御厨,这点火候还是能掌握好的。干香菇与虾皮烤干磨成粉,就是天然的味精。
    第一道菜是韭菜炒鸡蛋,第二道菜爆炒豇豆、还有油焖大虾、红烧鲤鱼、清炒菜花、油泼生菜、辣炒豆腐干。
    每一样都是极简单的家常小菜,李柷不是专业厨师,也就只能做些这个东西。
    旁边诸葛孔方直看得呆了,一个小小的铁锅,加上一勺豆油,竟然能烹制出如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来凤居已经清场,偌大的酒楼只有李柷他们这一桌。
    香气从厨房飘了进来,朱友能吸了吸鼻子:“好香,好香,我都等不及了。”
    炒完这几道菜,李柷将勺子一扔:“诸葛孔方,你可看清楚了。这炒菜无非就是煎炸爆烤烧,炒溜蒸焖炖,万变不离其宗。炒菜就是下油,油热以后放入菜肴家加调料烹制。这烹制朕不如你,可这用铁锅热油的方法炒制,你就不懂了吧。”
    诸葛孔方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陛下圣明,如此烹制菜肴臣是从所未见。这些平日难以下咽的果蔬,经此烹制竟然变得美味无比,臣佩服。”
    李柷哈哈大笑,有一种深深地成就感:“就然是佩服,你以后在尚食局多给朕研究研究,全部换成铁锅炒菜。这个不算什么秘密,你们将这门手艺流入民间也可,让咱洛阳城的酒楼都效仿起来。”
    诸葛孔方喜不自胜:“臣遵旨。”

第一百九十一章 美食
    几样简单的家常菜,在朱友能他们嘴里却成了无上美味。
    他们发现,原来普通的蔬菜竟然也这么好吃。
    “李兄,你到底是谁?”酒桌上朱友能突然问道。
    李柷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你似乎什么都懂,而且懂得都是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敢说,放眼整个大唐,你会的都没有人会。能不能告诉我,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旁边张婉兮也在怔怔的看着李柷,所有人都有一样的疑惑:皇帝,似乎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李柷笑了笑:“这个,实不相瞒。我呀,在做皇子的时候。某天夜里呢,突然就发现寝殿里霞光万道,一白胡子仙人出现了。然后那老头告诉我,你便是那真龙天子,我来传授你一些秘术。醒来之后呢,我就全忘了。”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朱友能睁大了眼睛:“忘了?”
    “嗯,忘了。”李柷点点头。
    “忘了你又怎么会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朱友能看着一桌子菜。
    李柷摇了摇头:“不知道,反正我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呢,才会想起来。平常我都忘了,怎么想是也想不起来。我只记得,那白胡子老头走了以后,我的寝殿紫气大盛,三天三夜犹自不绝。”
    李柷在满口胡话,听者却深信不疑。史书无论是正史或者野记,大人物降生的时候往往都是红霞满天,要么祥云笼罩,瑞气冲天。
    这些都为了营造一个大人物的神秘感和正统地位,让人以为他就是天生的贵人,与寻常人是不同的。
    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例如某个皇帝出生的时候都是满屋霞光,祥瑞笼罩,这也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
    朱友能,包括张婉兮和杜芳盈,他们都对李柷的话深信不疑。
    朱友能伸出大拇指:“难怪难怪,你是真龙天子。大概天神让你下来就是让你拯救大唐的,大唐气数未尽,降下你来。”
    李柷忍住笑:“甚是,朱兄所言甚是。”
    友能悄声的凑到他耳边:“李兄,你以后上天见了那些神仙,能不能在他们面前给兄弟我美言几句?你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得到神仙眷顾眷顾。”
    “好好好,一定一定!”
    李柷记得张婉兮一直很挑食,跟小猫一样吃的很少。可今晚的菜,她吃的平日两倍多,看来自己的手艺还算不错。
    尚食局,全部改成铁锅炒菜。现在的皇宫应该是最冷清的吧,昭宗的嫔妃都被杀了,李柷还是个光棍皇帝,后宫并没有多少人。
    而李柷的那些兄弟,德王他们,被安置到了东宫。除了逢年过节,李柷很少与他们来往。
    皇帝,注定就是孤家寡人。这些王爷们,包括李柷一母同胞的李裕,李柷都不想给他们安排官职。
    李柷不想他们被勾心斗角的权利给污染,为了利益人性的扭曲他见了太多太多。
    积善宫,何太后看着一桌子菜:“这些都是尚食局做的?”
    旁边诸葛孔方恭敬的点了点头:“回禀太后,正是。这是尚食局新进改进的菜谱,全部由铁锅加豆油炒制,太后请尝尝。”
    何太后戴着老花镜,拿起筷子轻轻的夹起一道菜尝了尝。
    自从有了这老花镜,何太后吃饭的时候都会戴着,食物入口的那一刻,何太后眼睛亮了。然后她点了点头:“不错,这是你做的?”
    “回太后,这、这是臣做的。”
    李柷曾告诫,万不能让太后知道这些菜是自己发明的。厨子是下九流的行业,堂堂天子怎么能去干这个,诸葛孔方只好受之有愧的说是自己想出来的。
    何太后放下筷子:“想不到这普通的菜肴经油炒出来竟然如此美味,看赏!”
    宫廷菜历来都是私密的,皇帝独断专行,自己的菜也要独一无二,不想外传。这大概是古代帝王的一种专制,皇帝吃喝拉撒睡都要最好的,别人不能拥有的。
    他们却不知道,只有普及开来才能创新、才能进步。
    李柷既然说这些宫廷菜都可以外流,那么身为奉御的诸葛孔方怕是要赚大发了。
    民间酒楼,若是要想学习,必然得请他指导教授。尤其诸葛孔方得到李柷的真传,用铁锅炒菜。很快,洛阳城大大小小的酒楼都会效仿。
    不同于以前吃的那些烤炖煮,炒出来的菜是那样的鲜美和清香。。
    这些酒楼请一次诸葛孔方,没个几十上百两银子搞不定的。
    一时间,整个洛阳城全部学起了铁锅炒菜。不但丰富了菜品,也让夜市更加红火起来。
    李柷用凸透镜做出大唐历史上第一幅望远镜,虽然放大倍数不高,可用于冷兵器的战场上足够了。
    战争从来都是烧钱的,有钱、有人,就能装备先进的武器。禁军好不夸张的说,现在可以毫无压力的打一场削藩战。
    朝中群臣开始蠢蠢欲动,有人提出先拿小藩镇下手。
    李柷不同意,以现在朝廷实力,即使拿下藩镇自己也会元气大伤。休养生息,屯粮发展生产力才是第一位。
    “诸位爱卿,咱们今日到劝农使的地里瞅瞅如何?”含元殿上,李柷再次提议。
    没人回应,上次刨花生让大臣们累成狗。管你这次能够种出什么来,我们就是不去。
    “陛下,农耕就交给劝农使韩鄂好了,臣等可不想再去刨地了。陛下恕罪,老臣身子骨经不起折腾了。”独孤损第一个站出来喊苦。
    “是啊陛下,耕种非臣等所长。陛下就别折腾我们这些老骨头了,日后这种什么该种什么,全凭陛下做主。臣家里的地,明年全部跟着种上这些玉米啦,花生啦。只要陛下开口,怎么都行。”崔远也怕了。
    李柷笑了笑:“必须去,不过这次你们只是跟着看看就行了。至于收割,让劝农使带着那些百姓就做了。”
    现在劳动力有的是,群臣再次被逼着来到了地头,好在不用他们下地了。
    韩鄂带着百姓,将地里的红薯秧子全部收割起来。
    李柷指着这些红薯秧子:“这些可是好东西,灾年这些叶子也可以煮菜。还可以饲养牛羊,这红薯可谓浑身是宝。”
    群臣指指点点,这红薯叶子当真奇怪,难道下面结出来的果实也如花生一般?
    韩鄂带人量好了一亩地,地头上架着秤杆子,群臣这才明白,皇帝是想让他们看看这红薯的产量。
    雇来的百姓,用锄头将红薯从地里刨出来的时候,群臣被惊呆了。
    这什么物件,牵连不断,全是大块茎。看起来又沉又重,这东西若是用来做食物,能好吃吗?
    但接下来,他们便发现,越来越不对劲。怎么,有这么多?
    红薯是所有作物里面产量最为逆天的,亩产达五六千斤。
    刨出来的红薯,被人用麻袋一袋袋的装了起来,搬到了地头上。
    他们搬得很吃力,一袋红薯往往要两个人一起,才搬得动。
    旁边四个人抬着一杆秤,一袋一袋的称重,韩鄂照旧是拿着小本本在记录着数量。
    群臣们越看越是惊讶,越看越害怕,独孤损跑过来:“多少了?”
    韩鄂卖起了关子:“尚在统计。”
    不用统计,单凭肉眼来看,这产量已经疯了。这区区一亩地的红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李柷倒是冷静沉着,这产量在他预计范围之内。他只是吩咐有为,在地头上架起一个大铁锅,锅里的水已经开始。
    “诸位爱卿,等下咱们煮上一锅尝尝,这红薯味道如何?此物可放在稀粥里蒸煮,也可烤着吃。或者切片晒成地瓜干,吃法多样。只是有一点,此物不可多食,会引起腹胀。”
    人多力量大,一亩地红薯很快刨完了,这边韩鄂小本本也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