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败家子-第5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称帝前,和称帝后,有些情况还是迥然不同的。

    比如说,沈逸住进去的原崇平郡守府,如今必须改名为华夏行宫。

    在正式的场合,沈逸对他自己的称呼,亦须由我上升为朕。

    随行左右的女人,如今也都要跟着改称呼了,一向很随意的玉钗,以前总是称夫君,现在也只得改为了陛下。

    “陛下,洗脸水已经备好。”玉钗端着脸盆子,笑盈盈地说道。

    沈逸觉得格外地别扭,道:“咳,自家后宅,没必要有这么多的规矩吧?”

    “回陛下的话,臣妾……”玉钗话没说完,就被沈逸摆手截断:“得了,你我二人的时候,还是像往常那般吧。”

    “回陛下的话,臣妾不过一介女子,岂敢违了宫里的规矩?”玉钗故意使坏,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偏不按照沈逸的吩咐行事。

    沈逸愣了愣,正好因为育儿很久没有亲热了,索性拦腰抱起玉钗,将她摁在软榻之上,狠狠的收拾了一番。

    “夫君,妾身的腰好酸……”玉钗被沈逸欺负惨了,浑身软绵绵的没有一丝气力。

    沈逸得意的一笑,说道:“规矩是人定的,以后就你和我的时候,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听明白了么?”

    “臣妾遵旨,您可不许反悔哦。”玉钗笑嘻嘻着,愈发成熟的韵味甚是勾人,惹得沈逸又再度披挂上阵。

    不过沈逸现在也只能欺负欺负玉钗和巧儿了,赵明月和苏慕烟都是练家子,上了“战场”都是七八次起步,两人卯着劲相争,直把沈逸压榨地够呛。

    虽然黄袍加身,名义上成了皇帝,但按流程来算,还需要举行登基大典,布告天下百姓,华夏王朝才算真正成立。

    最终在内阁的商讨之下,地处版图中心,原本的大月国,成了华夏王朝的皇都。

    沈逸对于住所皇宫也没什么要求,直接沿用大月国造好的,稍加改造便投入使用。

    在大月城举办的登基大典,盛况空前,街道上站满了人,沈家军的将士四处维护秩序,一边瞻仰着沈逸登基的仪典。

    沈逸不好这一口,于是一切从简,最冗长的当属登基之后的封赏。

    最先成立的便是内阁,内阁名额暂时只有三人,在良平安的强烈要求下,他得封右相,杨博然成了左相,另一位便是苏乾。

    武功上,奋勇血战,至今还未下的来床的叶双凡原本不能来参加登基仪式,但他有很想出风头,于是最后他被人抬着上台,接受了封赏,堪称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叶双凡受封“冠军王”,取“勇冠三军”之意,虽然乍看有些别扭,但沈逸觉得,这也是最合适叶双凡的封号了。

    毕竟好色归好色,勇也是真的勇。

    受封时,叶双凡不停以眼神示意沈逸,希望他直接赐婚,但沈逸可没有乱点鸳鸯谱的习惯,成不成,看个人,于是假装未察觉,惹的叶双凡愤恨不已。

    除了叶双凡封王以外,其余众将也皆是侯爵位起步,战死的将士也都有追封追授,皆大欢喜。

    宫政上,自然是尊沈家二老为太后和太上皇,但实际上之后沈万财也是成日里不是抱孙子,就是提溜个鸟笼四处晃,哪有太上皇的模样?

    而后宫上,华夏王朝史无前例的出现了三皇后的现象,可谓是从古至今头一遭,沈逸力排众议,拍板将这事定了下来。

    原本应该是四皇后,只不过小丫鬟巧儿死活都不肯答应,说什么“只要能陪着少爷就好”,硬是不好意思顶着“母仪天下”的头衔,最终次一席封了贵妃。

    登基之后,又有许多事要忙,其一便是作为皇城,大月虽然原本也不算太小,但作为皇都又不够格,在足够有钱的条件下,立刻便着手扩城,并将城名一并改为了同国号的“华夏”。

    随后,沈逸又下令在西域和崇平中间的瀚海建造城市,增强两边的联系,这样一来无论是西域还是崇平,都不会出现疏于管理,自成一方天下的状态。

    地盘早已实际统治了很久,因此内政的处理倒也很快,处理完了内政,接下来不可免的便是对外。

    大一统,是天朝历史上分久必合的规律性体现,有些人满足于现状,有些人却希望真正的天下一统。

    这其中又以良平安为代表。

    某日在皇宫花园闲叙时,良平安提议道:“陛下,如今北辽无主,唾手可得,不如趁登基之势士气旺盛,一举将草原纳入版图之中?”

    纳兰君集既死,辽军群狼无首,正在北境面临大周军的清剿,具体的战况不得而知,但看大周的动静,应该是还未完全肃清。

    而草原上能打仗的勇士,基本都被拉去了北境,这会正是空虚,从瀚海用兵,不日便可从当初沈逸离开的路线,进军草原。

    没有了辽王,如今的草原甚至算不上强敌。

 第978章 纳入版图

    良平安觉得,当初沈家军驰援大周,现在该大周回报沈家军了。

    趁着大周军还在北境跟辽军撕咬对抗,趁虚而入良平安有信心在半年之内,将北辽的国号改为华夏。

    没了纳兰君集,草原可以算是无主之地,就算沈逸不占,大周也迟早会下手,因此登基还没多久,良平安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建议。

    沈逸失笑道:“你这右相的位置还没坐热乎,又想着搞事情了?”

    良平安笑道:“内政有杨博然和苏乾,臣在不在,影响不大。”

    良平安这人很矛盾,你说他不贪权吧,他又希望自己有权力,因为有权力才能办更多实事。

    但你说他贪权吧,他也不怎么用,只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都够撑起他独一无二的地位了,至今府里也没几个下人,也未娶妻,有事没事就来皇宫跟沈逸叙话聊天。

    沈逸想了想,最终也答应下来,同意良平安亲自带兵,前往北辽草原。

    之前在芒山营寨收服的北辽降兵尚有数千,有这些人带路,沈家军的行进不成问题,有大周在北境拖着辽人所剩不多的兵力,料想中这次行动也相对轻松。

    对待这些降军沈逸算不上优待,但也没有虐待,一日三餐还是供应着的,用他们做些开城扩城的苦力活相当地好使。

    有些诚心归顺的,还被纳入沈家军编制,成为沈家军弩箭营或者骑营的教官,这些擅长骑射的辽人,确实在这两样上有着不小的优势。

    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华夏王朝的火器装备堪称碾压当世,但细枝末节上,同样要加以打磨,全力打造一支无论何种情况都可取胜的不世强军。

    有降军的例子在前,想必草原上那些过惯了苦日子的辽人,也许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

    一种不愿被汉人统治,奋起反抗,最终死于沈家军铁蹄之下,另一种随遇而安,臣服于华夏王朝。

    良平安和纳兰君集有着一部分共通点,对付那些顽固的辽人,良平安必定不会手软。

    但不论如何,沈逸相信以良平安的实力,可以将这件事办好。

    良平安这一去,正如他所预料,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将北辽收拾服帖,期间草原上掀起的腥风血雨,一纸难以书尽。

    总之等良平安再回到华夏城的时候,华夏王朝的版图又扩张了一大部分。

    因为草原地域辽阔,与西域同样隔着瀚海,难以实时管理,沈逸在草原设立北布政司,布政司的最高行政长官,由内阁相公轮流担任,避免公权私揽。

    虽然沈逸十分信得过目前的三位相公,但此事的规矩不止为当下定,更为后世而定,即便沈逸是一个只求今生安乐的慵懒人儿,但他也希望华夏王朝,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草原划归华夏王朝统属,并且派遣了士兵驻扎和自愿性的移民,大周那边刚刚处理完北境的祸乱,回过头来就发现北方根本没有统一,只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

    而且这个统治者远比辽王来的更可怕,他不仅有人有地皮,还有超前的武器装备,两边加起来的疆域,甚至已经超过了大周。

    大周也不是没动心思,沈逸着手改革科举制度的时候,大周曾派人出使,就两国之间的问题和沈逸举行谈判。

    大周朝廷希望,沈逸将草原临近大周北境的一带让出来,两方以整个澜沧山脉为界划开治理,百年千年,互不干扰。

    而大周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美女千名,物资一众等等。。。。

    且不说沈逸如今美妻环绕,光是那一众物资,都让沈逸感觉到“侮辱”两个字。

    我沈某人缺钱?

    再者以澜沧山脉为界,乍一看并不多,但实际上澜沧山只有一座,其附属的山脉却延伸千万里,实际一算,几乎是让出了草原四分之一还多的地盘。

    大周朝廷之无耻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虽然名义上沈逸还是赵元展的姐夫,但对这个小舅子,沈逸实在是佩服至极,佩服他的好胃口,和厚脸皮。

    那使臣千里迢迢来到华夏城,被繁华之景迷花了眼,最终却连沈逸的面都没见到,他只将国书交给良平安一看,便被无情赶走。

    得到的只有两个字——做梦!

    不久之后,大周朝廷也不知哪来的胆子,竟在靠近草原的北境搞小动作,时不时派兵越过今属于华夏的国境线。

    碍于赵明月的情分,再一再二,沈逸都没去管他,但到了第三次,直接是大举侵边,隐隐有抢夺澜沧山脉的倾向。

    驻扎的大军临时后退百里,遂将情报传回来之后,沈逸瞒着赵明月,下达了命令——没事不惹事,但大周军只要敢来,华夏王朝就不怕事!

    数月之后,大周军十万大军侵边之举坚持不到百日,遭到沈家军数面拦截,十万大军一夜被打灭四万,俘虏三万余人,其余将士狼狈逃回大周境内。

    沈逸依然遵守着当初那封国书的承诺,将大周军赶出去之后,没有再继续追击,大军开到边境驻扎,稳如泰山。

    虽然北境大败,但回过头来大周朝廷又认为华夏王朝的兵力都投注在草原,崇平以西肯定没有多大兵力,于是又派了一小股人向崇平境内渗透。

    可惜这次沈逸连第一次都没忍,这批兵马刚刚踏入崇平境内,便被漫天的炮弹炸昏了头,还没见到华夏王朝之繁华,便伤亡惨重不得不改道回头。

    连吃了两个败仗,至此大周朝廷才算是稍微老实了些,赵元展即便心大,即便不念赵明月的情分,但实力上的硬差距,迫使着他不得不低头。

    而大周朝廷虽然老实了,但随着这两次可以算是大周主动挑事,却又连遭战败的战役,不论是民间还是军中,都对当今朝廷产生了许多不满。

    以至于朝中也分裂两派,维稳派认为大周应该休养生息认清差距,既然沈逸立下国书承诺不侵,大周就应该抓住时机好好发展才是。

    而激进派则认为沈逸的大周的“叛徒”,大周就应该清理门户。

    不知道为什么,当初辽军之实力还不比华夏王朝,朝臣却怕的要死,今日华夏王朝财力人力科技力都远远凌驾大周,却有无数人看不上这个新生的王朝。

 第979章 添丁

    在收下北面大片的草原之后,华夏王朝并没有再急着向外扩张领土,而是放慢了脚步,开始对内政进行改革。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