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军于6月14日兵不血刃开进巴黎;马其诺防线已经被迂回过去,而且部分已被突破;第六集团军在特鲁瓦和桑之间突破法国第六集团军的阵线,第二天渡过卢瓦尔河上游。17日,迪戎市陷落。
法军在德军的无情压力之下继续向南和向西撤退,6月16日,雷诺辞职,由贝当元帅接替。第二天,留在法国的英军从瑟堡和圣纳泽尔撤退。
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这个打击更加瓦解了法国的士气。6月22日,法国代表在贡比涅刚近的勒通德斯和希特勒签订停战条约。与此同时,意大利军队已进兵攻打法国的阿尔卑斯山边境。法**队坚守阵地,打退了每一次进攻,重创意军,但是这时的战局已毫无希望,6月24日,法国与意大利签订停战条约。德法停战条约于6月25日生效,贝当元帅把他的政府迁至维希。
拿破仑的理论是使大部队由于灵活机动而成倍增加其威力,而希特勒的装甲部队和俯冲轰炸机则赋予这个理论以二十世纪的内容。他巧妙地发挥这一思想,在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内粉碎了法国在军事方面唯我独尊的神话,同时暴露了轻信马其诺防线是大错而特错。
法国的陷落,给希特勒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才能最好地消灭英帝国的战斗力。为了腾出手来与俄国进行不可避免的较量,这是必不可少的序曲。
7月16日,他发布了入侵英国的代号叫做“海狮行动”的军事指令。作为预备的步骤,发动了一次空中攻势,目的在摧毁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指挥部。
希特勒和戈林完全可以对这次战斗的结果怀有信心。在第一个星期,德国空军当局集中的作战飞机,计有一千三百六十一架轰炸机,一千三百零八架战斗机,而英国皇家空军能够与之对抗的至多不过四百七十一架轰炸机和七百十四架战斗机。同时,英国的防空力量虽然正在进行巨大的、不断加强的努力,但还是不充分的。在德国空军能够袭击到的范围内,有大量易受空袭的地点,这就必须大大分散可用的资源,而当伦敦开始变成主要目标时,只配备了九十二门炮防守这座城市。
德国的空中攻势从8月8日开始,并继续加强,直到10月5日,这时德国空军显然已无法压倒英国皇家空军,而把入侵英国的计划放弃了。空袭的目标对准护航船队、海港、飞机场和兵工厂,特别是伦敦的各个码头。在后阶段和在11月间,德国的空袭多半限于在夜间轰炸主要的工业中心,如伦敦、南安普敦、普利茅斯、利物浦、伯明翰、考文垂和布里斯托尔。
英国多亏有效的雷达系统和优良的战斗机与飞行员,使德国人不能达到决定性的结果,到10月底,德国损失的飞机达一千七百多架,相比之下,英国只损失九百十五架。到11月底,英国平民在敌人的空袭中丧生的近一万九千人。
德国空军既然未能攻破英国的空中防线,就放弃了“海狮行动”,这个计划是要用十三个师的兵力在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海特与沃信之间登陆入侵英国。到9月中旬,要进行这样规模的两栖作战,季节已经太迟,10月12日,这个计划终于取消了。
这样,英国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用以重新训练和装备从敦刻尔克海滩上救回来的战士,并在英国的国土上创立了一个以戴高乐将军为领导的法国抵抗运动的核心。
第七章第一次和第二次利比亚战役1940年6月至1941年4月
墨索里尼在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认识到德国在西线准会得到决定性的胜利,认识到没有什么会阻止他把整个东北非洲,包括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并入意大利帝国。大约二十一万五千名意军在巴尔波元帅的统率下已集中在利比亚和的黎波里塔尼亚,还有奥斯塔公爵统率的二十二万军队在意属东非。夹在这两支令人生畏的军队之间,韦维尔将军(中东总司令)能够使用的兵力只有约五万五千人,而且其中有许多在埃及和巴勒斯坦负有维持内部治安的责任,不能调动,因此他只能依靠一个英国装甲师、一个英国步兵师和一个印度步兵师主动作战,直到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最后从南非调来新的军队为止。意大利在飞机数量上同样占极大的优势。
必须记住,埃及王国在大战期间自始至终是中立国,虽然这对盟国有某些好处,不过对于在中东作战的英军的交通安全来说,在某些方面也有害处。
韦维尔在兵力上虽处于劣势,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在西部沙漠采取积极防御。这一防务以设在默萨马特鲁港的铁路终点站的一个掘壕据守的营地为基地,默萨马特鲁港位于地中海沿岸,在亚历山大港以西二百英里。从这个营地出发,韦维尔的快速机动部队越过意属利比亚边境,进行了多次大胆而成功的袭击。从苏丹越过阿比西尼亚边境,也采取了同样的主动出击的战术。
到7月中半,格拉齐亚尼元帅(巴尔波死后接任驻利比亚的司令官)已调动了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到毗连埃及的边境。两个月以后,强大的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及,沿着海岸进到边境以内纵深达五十英里的西迪巴拉尼,掘了一连串的壕沟扎下营地。英国的轻装部队退回到默萨马特鲁港。
在苏丹阿比西尼亚边境上,从7月到11月在卡萨拉和加拉巴特两地进行了多次相当激烈的散兵战。
在这期间,英国本土和各自治领的增援部队开始到达埃及,格拉齐亚尼的按兵不动,鼓起了韦维尔的勇气,使他在10月份计划了在大战中最大胆而成功的战役之一。
12月9日黎明,奥康纳中将指挥的包括一个英国装甲师和一个印度步兵师的西部沙漠军,经过七十英里神不知鬼不觉的向敌军逼近的行军,通过空旷开阔的沙漠,突破一连串彼此孤立的用壕沟围起的意大利营地,把这些营地一个接一个占领了。奇袭完全成功,两天之内,把西迪巴拉尼及其南面的几个地方全部攻下,俘虏意军三万八千多人,缴获大炮四百门、坦克五十辆。参加这次战役的英国全部武装力量有三万一千人、一百二十门大炮、二百七十五辆坦克,英军阵亡一百三十三人。
''
………………………………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对称战争
第三百二十一章不对称战争
一个澳大利亚师和一个新西兰旅这时已来增援西部沙漠军,于是英军大胆地继续进军。(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1月4日和22日,先后攻占有重兵把守的巴尔迪亚和托卜鲁克两个设防港口,共俘虏敌军七万五千名,缴获大炮七百门。英军的这些胜利使得意大利在昔兰尼加的兵力减少到只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大队,这支军队撤退到德尔纳默希利一线,控制了绿山山区和通向沿海基地班加西的公路。1月30日,意军有进一步撤退的迹象,奥康纳将军命令第七装甲师穿过绿山以南开阔的沙漠,阻击敌人撤退。从2月4日到5日,这支装甲部队行军二十九小时,通过一百五十英里的茫茫沙漠,于2月5日晚上在班加西以南八十英里的贝达?福姆截住了意大利第十集团军的残部。接着是一场大战,但是意军向南的退路已完全被切断,到7日早晨,贝尔贡佐利将军带了二万军队、一百二十辆坦克和一百九十门大炮投降。第一次利比亚战役结束了。
但是,这一成功的战役,结局却是不幸的。意大利第十集团军在昔兰尼加的覆灭,给韦维尔的西部沙漠军打开了通向的黎波里之路。韦维尔要不是在这个当口奉令带着一支大规模的分遣队转移到希腊去,无疑是要加紧西进的。希特勒立刻来援救战败的意大利人;将一个德国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的非洲兵团,以及一支类似编制的意大利分遣队,交由隆美尔中将指挥,2月半在的黎波里登陆,开赴昔兰尼加边境。这不是临时的增援。希特勒在1月份早就决定插手利比亚,非洲兵团的官兵是经过挑选的,而且迅速地接受了沙漠战的战术和技术训练。
3月底,改由尼姆中将指挥的西部沙漠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澳大利亚步兵师,在昔兰尼加整编,并广泛地分散在奥格拉、班加西和托卜鲁克之间。隆美尔于3月31日进行奇袭,迅速冲过绿山南面的沙漠,正如两个月以前奥康纳将军的装甲部队所干的那样。溃退的英国装甲部队被追上,三个将级军官被俘(包括奥康纳将军和尼姆将军),澳大利亚第九师被迫退入托卜鲁克,该城于4月11日被围。隆美尔把西部沙漠军(除了驻防托卜鲁克的孤军以外)赶出了昔兰尼加之后,进军到埃及边境的塞卢姆。
在慕尼黑危机以前,英法两国空军都已抛弃了它们早先信奉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方式这一信条,而开始以牺牲轰炸机为代价,集中力最建立一支强大的战斗机防御力量。不幸的是,这场危机使得两国不得不中途改变方针。它们的很大一部分轰炸机已经陈旧,它们的现代化战斗机也差不多没有一种是数量充分的。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在法国,1938年1月科特和拉尚布尔两人的交接换班的一个公认的特征是政策随之而发生了变更。在英国,始终没有承认过政策有变动,但是到了这年年底,这种改变已经明显得再也无法加以否认了。11月10日,金斯利?伍德爵士在下院就一项新的空军计划发表声明如下:
我们的重整军备基本上是防御性的,我建议把加强我们的战斗机力量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这种力量是用来对付空中入侵的轰炸机的。……为此,我们的第一线力量将有一个大幅度的稳步增长,其总数大约比现在已批准的计划再增加百分之三十。……按照这项新的建议,现已定购和将要定购的战斗机数量,将达到五千至六千架。
唯恐有人会对这一重要声明提出批评,空军大臣接着又马上担保说,“我们也建议增加我们反攻力量的后备队伍,这是任何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相信鲍德温杜赫理论(轰炸机总是能长驱直入)的人,立即大叫大喊起来。他们坚持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首先,用以遏制敌人空中攻击力量的扩张,其次,作为一支制止战争的威慑力量,用以支持政府的外交活动。
由于继续有人批评他的11月的建议,金斯利?伍德爵士最后在1939年2月6日就政府的空军政策又发表了一个明确的声明。他强调指出,政府正在建立一支平衡的空军,那种关于它正在退回到单纯空中防御战略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反击仍然是、而且必须仍然是它的空中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他拒绝接受在战斗机与轰炸机力量之间有着一种理想的或固定的比率的见解。所需战斗机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它们必须保卫的地区的大小和地形,以及必须对付的进攻的规模大小。这些因素都不是固定的或永久不变的;必须经常不断地重新审察形势。他说他不同意轰炸机是无法防御的说法;但是进攻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从有一个可靠的基地开始。
除了“轰炸机还是战斗机”的争论之外,同时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战斗机”。必须要有战斗机并不是仅仅为了防御本土。轰炸机的航程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