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9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话说得极是,不可能再有大宋天子了。”
  众人讨论热烈,在角落里坐着一名中年男子,一声不发,竖着耳朵听大家说话,此人便是匠作监令刘子律,他已经递交辞职信,心情烦闷,在茶馆里喝茶。
  这时,有人笑道:“你们啊!根本就没有看懂报纸上传递的信息。”
  众人纷纷问道:“什么信息,说来听听?”
  “一共传递了五大信息,第一雍王来了,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第二是土地,不是把土地分给贫民,而是收为官有,第三是田租,明确田租是土地收入两成,所有富农赶紧改吧!不改的话,以后就要自己种地了,第四是兴商,明确提出减免商税,鼓励商业,第五最关键,也是最隐蔽,大家看看是谁陪同殿下视察?”
  众人纷纷看报纸,有人忽然惊呼起来,“我懂了,还是原来的官员啊!一个都没有变,只是官职变了。”
  刘子律心中一动,连忙打开报纸细看,看到了湖州刺史王遂安,长史刘纪,乌程县县令张广文,这些官员他都熟悉,就是原来的知州、通判和知县,还是原班人马,一个都没有变,雍王殿下竟然一个官员都没有换。”
  这时,刚才那人又笑道:“其实还有第六个隐藏的信息,你们看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这倒是没有注意,刘子律连忙看下面文章落款,居然是吕纲,他立刻明白了,这确实是重大暗示啊!吕纲在报馆。
  刘子律不再犹豫,他收起报纸,摸一把钱放在桌上,直接去了报馆。
  城外确实很不方便,报馆又搬回来了,把原地的残垣断墙清理干净,报馆搭建了七八座大帐篷,还剩下一座未烧毁的楼当做仓库。
  刘子律走到门口,一名门房拦住了他,“请问,有何贵干?”
  刘子律取出自己名帖递给门房,“我找吕特使,请把我的名帖给他!”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收获
  陈庆此时在明州巡视,他原本计划在越州巡视,但他得到一个消息,便立刻赶往明州,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在南宋已改名为庆元府,不过在雍国的地图上,它依旧叫做明州,正如绍兴府依旧叫做越州一样。
  陈庆之所以赶来明州,是他得到一个消息,刘大江的船队从南洋回来了,目前就停泊在明州。
  陈庆的队伍直接来到海边码头,刘大江此时已得到陈庆亲兵的通知,让他在码头上等候,军队在码头上扎下了大营,片刻,刘大江被亲兵带了进来。
  “卑职参见雍王殿下!”
  “辛苦了,请坐!”
  陈庆笑眯眯请刘大江坐下,又让士兵上茶,他见刘大江晒得黑中透红,一个典型的船长了,便笑问道:“是刚才南洋回来?”
  “也不是,回来大半个月了,在泉州休息了一阵子,然后去京兆,一是让士兵们探亲,二是把一些财物运去京兆。”
  “有什么收获吗?”
  “有两样收获殿下肯定有兴趣,一种是农作物,是海上土人从遥远的地方弄来的,在南洋的西部一些岛屿有种植,我买了几筐,就是这个!”
  刘大江从一个皮袋里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东西,陈庆的眼睛瞪圆了,眼前摆放在桌上的东西,竟然是——土豆!
  没错!就是土豆,历史上应该是明朝时欧洲航海者带到东南亚的物产,竟然提前了几百年出现在自己面前。
  当然,近代历史是欧洲人写的,他们要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自然会抹杀掉其他文明的一切功绩和创造。
  刘大江笑了笑道:“有一部分已经发芽了,我们就直接让泉州官府种植,居然全部都存活了,这玩意很容易种植,产量很高。”
  “这可是好东西,留一筐给我,我让江南官府种植,另一筐你带去京兆交给太学的农牧院,交给他们种植。”
  “有!等会儿我让人抬一筐过来。”
  刘大江又取出一张地图,在桌上摊开,“卑职按照殿下的吩咐,在南洋买下了一片土地。”
  陈庆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土地在哪里?”
  刘大江指着一片岛屿道:“就是这座大岛和周围几十座小岛。”
  陈庆看了一眼,便立刻明白了,是纳土纳岛,一座面积不小的岛屿。
  “岛上怎么样?”
  “岛上全是森林,有低矮的山峦,还有几十条河流,完全可以在那里建一个小国。”
  停一下,刘大江又道:“按照殿下的吩咐,我已经把这座岛屿转让给了泉州官府,三佛齐国很阴险,他们国王会赖掉我购买的岛屿。”
  “怎么赖?”陈庆问道。
  “卑职是外国人,外国人一般只能买都城附近的土地,数量不能太多,几十亩之内没有问题,也没有管,但买这种可以建国的大岛,必须要成为他们的贵族,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然后作为贵族,每年都要向国王进贡,如果没有及时进贡或者进贡的礼物让国王不满意,他就会取消卑职的贵族资格,这座岛屿自然就不能拥有了,购买土地的金钱也不会退回,很多商人都这样被坑。”
  “那你转让土地给官府合法吗?”
  “当然合法,我现在是贵族,那座岛就是我合法拥有,我可以自由买卖,只是没有人愿意买罢了,如果我在失去贵族头衔后再转让给泉州官府,就不合法了。”
  “但泉州官府不是贵族,它能拥有这座岛屿吗?”
  陈庆又笑道:“我是说正常情况下!”
  “这个问题我特地问过对方官员,他说他们没有这种先例,也没有这个条文,就由国王临时来决定了,他肯定会不允许,那么就看谁的拳头硬了。”
  陈庆点点头,“你转让给泉州官府,他们怎么说?”
  “回禀殿下,卑职其实是和贸易监海外署以及泉州州衙签署的三方转让协议,那批土地归属于泉州,由贸易监海外署来运作,明年开春后,卑职率领的船队就要挂上贸易监海外署的旗帜,兵力可能会增加到两千人,然后晁使君说,明年会组织一批日本民夫去修建码头和城池,然后会有第一批军队驻扎,另外卑职还有一个建议。”
  “你说,有什么建议?”
  “卑职发现三佛齐国还不少汉人在那里生活,都是从福建路以及广南东路过去谋生的百姓,可以把他们迁居到大岛,给一些很优惠的条件,他们就会安居下来。”
  陈庆欣然道:“可以给他们土地和免税,这就是最好条件。”
  “殿下,大岛还没有名字,晁署令说,必须由殿下起名!”
  陈庆想了想笑道:“既然它是雍国最南端土地,那就叫雍南岛,将来修建的第一座县城,可以叫做雍南县。”
  “卑职明白了!”
  “去吧!去京兆后别忘记把土豆交给太学。”
  “殿下叫它土豆?”
  陈庆微微笑道:“长在土地的豆类,不很好吗?”
  “好!卑职记住了,它就叫土豆。”
  刘大江见过陈庆后,又继续率领船队北上,前往京兆,陈庆则继续视察江南各地,不过他也要到北上回归的时间了。
  ……
  就在江南发生大变的同时,在遥远的海外,也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激战。
  这里便是高丽国南部的耽罗岛,也就是今天的济州岛,以出产优质的橘子出名,就在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度,叫做耽罗国,有国王和他的臣民,但人口不多,只有万余人。
  但自从五十年前高丽军队强行占领耽罗岛后,耽罗国灭亡了,国王和王子被杀害,在随后的数十年代,耽罗岛的百姓被一批批送走,高丽国又移来一些高丽百姓,加上驻军和他们的家眷,这座岛屿便完全被高丽王国强行霸占了。
  此时,耽罗岛上原本有一万驻军,因为金国对高丽国的入侵而被紧急抽调走了八千人,现在只剩下了两千驻军。
  从正常的角度来看,这两千驻军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就是保持着一种存在。
  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耽罗岛被陈庆看中了,陈庆准备将它打造成一个中转重地,首先是军事中转,不管是将来西军攻打金国,还是讨伐高丽和日本,都需要一个最近的后勤基地,耽罗岛无疑是最合适的,它可以建城,建立军营和大型仓库、码头,还能放牧养马。
  其次便是贸易中转,不管是和高丽以及日本的贸易,有了耽罗岛这个中转站,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就可以从每年趟增加每年十几趟,甚至战船可以从耽罗岛出发,打击日本海盗。
  也正是如此,陈庆对耽罗岛势在必得。
  这天上午,三百艘大船满载两万水军在都统制汤怀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出现在耽罗岛以南的海面上。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耽罗
  耽罗岛上的高丽军队以为是海盗入侵,立刻集结了两千军队向船队靠岸处杀来,他们奔袭数十里后,迎接他们的却是黑压压,一望无边的军队,高丽军士兵腿都吓软了。
  两千军队掉头便逃,但他们身后也出现了无数军队,前后夹击,箭矢如暴风骤雨,高丽军士兵死伤惨重,待他们反应过来要投降时,已经只剩下几百人,两万西军士兵毫不留情,几轮箭阵轮番扫射,只片刻,被包围的高丽士兵再无活口。
  两万大军清理了战场,随即占领了耽罗岛,同时将一万多名高丽百姓集结起来,开始用船只将他们送回高丽,五十年前他们将一万多耽罗国百姓强行送走,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们也一样被更强大的军队强行送回本土。
  但西军还算仁慈,准许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和粮食带走。
  两万西军随即在耽罗岛北面扎下大营,开始利用东面的一些天然港湾修筑码头,铺设道路,修建大型仓库。
  但并不是所有的耽罗岛居民都被送走,还留下了一百多户百姓,这些百姓都有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是汉人。
  他们最早都是福建路的船员,十五年前几艘货船在耽罗岛补给时被岛上驻军抢掠,船只和物资被抢走,一百多名青壮船员被强迫在岛上种植柑橘,逃跑无门,后来船员都陆续娶了当地的寡妇为妻,生儿育女,也就断了回家的念头,他们船只也被家乡人以为是海上遭遇风暴沉没。
  这些船员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在有生之年还能遇到家乡的军队,船员无不痛哭流涕,悲喜交加。
  汤怀下令将他们甄别出来,最初一共一百三十一人,其中七人已死在异乡,现在还有一百二十四人,都是橘农,汤怀将这批橘农留在了耽罗岛,同时以每天百文钱的价格雇佣他们做些零活,目前主要是向导。
  一名中年男子骑驴带着汤怀和十几名将领巡视耽罗岛,中年男子叫谢平,是一百多名船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谢平指着远处低缓的山地道:“岛屿很大,相当于我家乡福州,可以修好多个县,地势也不错,中间是山地,四周是平原,山地比较低缓,土质肥沃,到处是大片草场,很适合放牧养羊。”
  “这座岛长宽差不多都有百里吧!”
  “长差不多,有一次我们从岛的最西面走到最东面,足足走了三天,大概就有百里左右,宽稍微窄一点,但也有五六十里。”
  “岛上的橘树有多少?”
  “有接近万亩了,每年出产的大量橘子都是送去高丽国京城,供王公贵族和富人们享用,我们孩子孩子想吃,只允许捡烂掉的那种,把烂的部分切掉,你们来得太巧了,今年出产的橘子都在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