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9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方又出现了十几艘哨船,它们呈扇形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后面的船只也变成扇形,‘咚!咚!咚!’江面上的战鼓声回响起来。
  种桓顿时明白了,对方布了一个口袋让自己钻进去。
  但区区三十几艘船只就拦得住自己吗?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突围
  金兵船只也不再傻呆呆地站着不动了,他们改变了战术,用了缠的战术,避开和内卫船只相撞,而是缠在一起,进行短兵激战。
  而且巡哨船也有优势,他们船只小,只有百石左右,更加灵活,而速度也比内卫的船只快。
  两艘货船主动迎上去和敌军激战,掩护主船先走。
  但此时,对方哨船似乎知道了目标在中间的主船上,两艘哨船一左一右向主船冲过来,企图靠上主船,种桓大喊道:“先对付左边敌船,用投矛!”
  十名内卫士兵一声喊,十根投矛同时投出,他们配合十分默契,各取一名敌军,居然没有重复,十支投矛划出十条银光,穿透了十名士兵的身体,士兵纷纷惨叫落水,一瞬间,左边船只只剩了五人。
  种桓取出一枚投掷式火油陶罐,这种火油外型很像一支老式手榴弹,事实上,它就是陈庆根据手榴弹的形状设计出来,薄皮陶瓶,里面装了两斤火油,陶瓶外壳的上半部可以点燃,这样就不用再点火了,燃烧的陶片足以点燃火油,平时放在带盖的木箱子里,一箱有六枚。
  种桓在火把上点燃了陶瓶,奋力向对方船只扔去,燃烧的陶瓶落在甲板碎裂,里面的火油泼洒而出,立刻被点燃了。
  这时,右边哨船靠上大船,十几名女真哨兵跳上货船,和内卫士兵激战在一起……
  种桓一口气扔了六枚投掷式火油罐,两艘哨船都熊熊燃烧起来,这时,一名什夫长看见了种桓,挺矛向种桓刺来,种桓一闪身,躲过了致命一矛。
  什夫长挺矛再刺,他突然惨叫一声,一支矛尖从他前胸透出,一头倒在种桓脚下,原来是艄公,他长长的竹竿却是长矛,他头戴着铁面具,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见他反手一矛,又刺杀了另一人。
  船上的激战已经结束,跳上船来的十五名女真士兵全部被杀,他们怎么可能是内卫士兵的对手,扔掉船上的尸体,船只继续向前航行。
  这时,河面上有十几艘哨兵都起火了,两艘内卫船只将火油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投掷式火油罐、大型火油罐、喷火皮袋,连着投矛一起,纷纷向对方船只发动攻击,所过之处,所有哨船都变成一片火海。
  三十余艘哨船,至少有一半以上都起火了,水面上到处是一片片的烈火,场面十分混乱。
  在一片混乱中,三艘内卫船只冲出重围,迅速向南方驶去,越来越远,渐渐消失不见了,哨船被烧怕了,剩下的十艘哨船没有再追赶,而是在河面上捞尸,岸上的金兵万夫长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望着三艘西军船只走远。
  ……
  底舱盖打开了,杨钦和家人被扶上甲板,底舱有些缺氧,他们气色都不太好,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坐在甲板上,好一会儿气色才恢复正常。
  杨钦比较会做人,他首先问西军的伤亡情况,种桓笑道:“杨先生不用担忧,没有士兵阵亡,只伤了七人,都是皮肉伤,养十天半个月就没事了。”
  杨钦松了口气道:“要是有士兵为我阵亡,我真是歉疚万分了。”
  种桓淡淡道:“就算有士兵阵亡,杨先生也不必介怀,我们是执行雍王的命令,就算阵亡,也是为雍王阵亡,和杨先生没有关系!”
  杨钦老脸一红,他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对方怎么可能为自己而死?太高看自己了。
  他讪讪道:“那就好!”
  这时,有士兵大喊:“前面有船只,好像是我们的船!”
  他们已经快到入海口,辽河口变得很宽,像一片大湖,前方出现了三艘五千石的战船,挂着赤底黑龙旗,正是他们的战船来接应了,内卫们都欢呼起来。
  胡云亲自来接应他们,杨钦一家上了大船,和胡云见了礼,被安排到船舱休息,受伤的内卫士兵也被送去治伤。
  胡云笑着问种桓道:“这次还顺利吧!”
  种桓苦笑道:“有些波折,好在准备充分,总的也算是顺利吧!毕竟我们都成功返回,也没有弟兄阵亡,有惊无险。”
  “这也是你们内卫才办得到!”
  种桓没有过多解释,事情已经结束了,如果再重来一遍,谁又说得清楚呢?
  其实他相信庞光济他们也办得到,毕竟有的事情不必靠武力,庞光济的手下给看守士兵送过酒,这里面就有很多机会,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把杨钦一家带走,也不会少一名女真士兵。
  种桓几乎可以确定,他们被城内守军发现并追赶,原因就是那名漏掉了女真人看守,他回来后发现出事,立刻报信,三千骑兵才会追出来,差点把他们追上。
  种桓叹口气道:“希望庞光济平安无事!”
  胡云连忙问道:“你没有看见他被抓,或者出事吧?”
  种桓摇摇头,“他最后骑马向北走了,女真骑兵向南追赶,他们方向完全相反!”
  “那就不会有事,庞光济很精明,能在狼窝里生存下来,他有过人的智慧,能保护好自己!”
  种桓想想也对,庞光济来通知他们时,穿的是一件白衣,等他骑马离开后不久,却变成黑衣,这种急智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
  ……
  三艘大船缓缓掉头向拒马河口驶去。
  正舱内,胡云请杨钦坐下,杨钦已经知道胡云的身份,雍国吏部侍郎兼燕山路安抚使,这个职位相当于高,可以说是仅次于参知政事的高官了,可看胡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来必然是雍王的宰相。
  想通这一点,杨钦语气中也多了几分恭敬,士兵进来给他们上了茶,胡云喝了一口茶笑道:“其实雍王殿下并不想干涉金国内政,也没有什么行侠仗义之心,希望杨尚书能理解这一点。”
  杨钦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如果得不到什么好处,雍王说不定会把自己全家送回金国换取利益,想到这,他心中一阵胆寒,连忙道:“我完全明白,我也希望能给雍王提供一些有用的情报,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胡云见他上路,便淡淡道:“我会在大兴城给杨尚书提供一座三亩的宅子,再提供纸笔若干,希望杨尚书把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写下来,我会呈给雍王殿下,如果雍王殿下满意,你们一家就能一直在大兴城住下去,甚至能成为雍国的平民,可如果雍王殿下不满意,后果就严重了,但我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杨尚书还是用点心写吧!我会给你十五天时间,足够你思考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丹灞
  就在胡云的船只前往大兴府的同时,陈庆已乘坐马车进入了商州,他不是来商州巡视,而是途径商州,前往襄阳坐船,他的目的地是福建路。
  这原本是去年秋天的计划,带着全家一起前往,但妻子和两个小妾的怀孕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推迟到今年春天。
  陪同他去福建路巡视的,还有门下侍郎周宽和十几名各部官员,还有三千士兵护卫,当然,还有他的家人。
  他的两个小妾余莲和姚梅陪同他前往,世子陈冀也跟随父亲一起去福建路巡视。
  傍晚时分,队伍在商洛县驻下大营,特地休息了一日,陈庆在出发前便听到汇报,工部和都水监的官员目前在商州研究丹水北扩事宜,陈庆倒颇有兴趣。
  吕纬经过陈庆一番教诲后,有没有彻底领悟教诲中的精髓不知道,但陈庆提到的一些工程,他都牢牢记住了,回去后,便开始重新制定年度计划,提到了三年十大工程,排名第一的就是商洛漕运水道北延,虽然三门峡扩宽也极为重要,但毕竟刚刚治理过,不是很急切再治理,所以三门峡水道深化拓宽只能排名第二。
  吕纬做事雷厉风行,计划刚刚制定好几天,内政堂还没有批准,他便派工部官员和都水监官员组成联合探测队,对商洛水道北延进行前期探测,也就是可行性的研究。
  次日一早,陈庆带着儿子陈冀和周宽一起来到了商洛县中转仓库群,很巧的是,都水监令张元朗也刚刚探查回来,还有工部郎中梁廷安也在。
  听说雍王殿下到来,一群官员连忙迎接出来,陈庆点点头笑道:“我是路过这里去襄阳,听说你们在这里探测水道,所以过来看看。”
  “感谢殿下支持,请殿下去大帐!世子请!周参事请!”张元朗对另外两位重要人物也一样恭恭敬敬。
  陈庆牵着儿子的手走进了大帐,这是一座占地近三亩的巨帐,又叫工程大帐,大帐正中摆放着一座沙盘,陈庆走上前才发现,是关中和商洛的沙盘,一直存放在兵部,吕纬专门把它借过来。
  “你们吕侍郎怎么没有来?”陈庆笑问工部郎中梁廷安。
  “回禀殿下,内政堂要过审工部年度计划,他暂时不能离开京兆。”
  旁边周宽笑道:“吕侍郎也稍稍性急了一点,应该是你们探查有了结论后,他才能提交报告,否则肯定内政堂通不过。”
  陈庆点点头,“周参政事说得不错,首先工程要有能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提交工程计划,否则内政堂审批通过,却发现方案行不通,那就闹大笑话了。”
  张元朗连忙道:“据我们目前的探查来看,成功的可能比较大!”
  “好!我洗耳恭听。”
  众人来到沙盘前,张元朗拾起木杆给陈庆介绍道:“我们考虑把商州水道北延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延伸到上洛县,大概有一百里,这是最容易的一步,这一段本就能航行百石小船,把河道挖深拓宽,千石货船就能走了,第二段是从上洛县再继续北延至终南山南麓的蓝田关镇,这一段依旧可以借用丹水,但比较麻烦一旦,需要绕道走弯路,减缓湍急的水势,还需要用铁火雷将很多沿途巨石炸毁,这一点也有一百里,估计用一年时间可以完成,最难的第三段。”
  “还有第三段?”陈庆有点惊讶,他给吕纬说的就是到终南山南麓截止,也就是第二阶段就完成,剩下的就是关中水道扩展。
  “第三段是灞水扩宽吗?”陈庆追问道。
  张元朗微微笑道:“回禀殿下,灞水拓宽只是第三阶段的一部分,卑职考虑的第三阶段就是修建丹灞水道,把丹水和灞水连接起来。”
  周宽惊讶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能成功吗?”
  陈庆笑而不语,他也觉得难度太大了,丹水和灞水其实相隔只有十几里,但中间相隔一座山梁,把水提上山梁,再流下去,难以想象。
  “先说说灞水拓宽,可行吗?”
  “当然可行,只是需要走弯路,尽量取平使水势平缓,卑职去年就考察过,大概需要挖掘水道五十里左右,耗时一年完成。”
  “五十里,这可不是小工程啊!”
  “殿下,历朝历代修建水运都极为耗费钱粮,但还是会义无反顾去做,实在是因为利益重大,隋朝虽然因挖掘大运河而亡国,但利在千秋,卑职挖掘水道不仅是水运,而且良田灌溉也有极大好处。”
  陈庆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再说说丹灞水道!”
  张元朗行一礼,不慌不忙道:“唐朝建都关中时,就考虑连接丹水和灞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