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吓得所有百姓都趴在地上,箭矢如雨,从四面八方射来,乱匪哭喊着逃命,却被箭矢纷纷射倒。
第七百一十三章 合兵
杨元清做事谨慎,他没有将乱匪全部赶尽杀绝,而是抓了数十名俘虏去江陵城,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污蔑他们杀民请功。
江陵知府张舜听说西军支援骑兵到来,还剿灭了龙山土匪刘贵,简直让他欣喜若狂,亲自出城迎接西军到来。
“原来是杨将军,太好了!”
张舜没想到来得居然是杨元清,当初杨元清在江陵驻扎过几个月,张舜则是江陵通判,他还担心来得是一个不好打交道的将领,没想到是杨元清,让张舜喜出望外。
杨元清抱拳笑道:“张知府,我们好久没见了!”
“杨将军到来,荆湖无忧了,快快请进城!”
“稍等一等!”
杨元清一挥手,“带上来!”
宋军士兵押上来七八十名土匪,反绑着双手跪满一地,个个垂头丧气。
“这是刘贵的匪众,他们昨晚肆虐方城镇,被我们斩杀五百余人,这八十人留下来听候张知府处置。”
张舜咬牙切齿道:“刘贵手下无恶不作,至少有上千无辜百姓死在他们手上,不用审问了,请将军直接替我处斩!”
杨元清立刻喝令道:“拖下去斩了,人头示众!”
数十人吓得魂飞魄散,磕头捣地求饶,“将军饶命啊!我们再也不敢了。”
数百名宋军士兵如狼似虎一般把他们拖了下去,只片刻,八十名匪众全部斩首,四周数千百姓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
州衙内,杨元清向张舜介绍了陈庆的剿匪支援安排。
“宣抚使这次支援荆湖南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强力剿匪,出兵一万一千人,我是五千骑兵,还有六千水军很快会从长江过来,第二步是剿匪与春耕并举,会有种子和耕牛送来,然后宋军一边剿匪,一边保护春耕;第三步就是赈济,实际上赈济一直都会有,保证夏收前不出现饥荒,让百姓至少有口饭吃,当然,赈济主要由官府施行。”
张舜着实感动,他叹口气道:“陈宣抚使的仁义我们心如明镜,这份恩德荆南官员和百姓都会铭记于心,现在各州各县都没有粮食了,饥民遍野,很多老人儿童都濒临死亡,太惨了,如果可以,最好先在各州赈济,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饥荒为何这么严重?”杨元清也有些震惊到了。
“还不是刘光世造的孽,他把各州县官仓所有的粮食都运走了,一颗米都没有留下,结果他一投降,这些粮食全部成了朝廷军队的战利品,都统统运走了,加上盗匪横行,家家户户都粮食都抢光,只能靠四处挖野菜度日,可天天吃野菜也不是办法啊!眼看开春一天天临近,种子耕牛什么都没有,官员们愁死了。”
“荆湖南路的土匪情况如何?”杨元清又问道。
“荆湖南路的土匪基本上都是游兵散勇,十几人二十人一伙,但因为百姓团结,游兵散勇占不到便宜,现在也开始向集群化发展了,已经有五个比较大的匪众,将军昨天的剿灭的刘贵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还有四支,江陵府一支,岳州一支,潭州一支,常德府一支,都是占山为王,不好围剿。”
“现在游兵散勇还有很多吗?”
“还有很多,简直多如牛毛。”
杨元清点点头,“我们宣抚使就是考虑到土匪比较零散,才命我率五千斥候骑兵来荆南剿匪,五千斥候将分成五十个小队在各地剿匪,争取用半年的时间肃清匪患。”
“可还有四股大匪患怎么办?”
杨元清笑了起来,“府君忘记了吗?我们还有六千士兵没有到呢!”
正说着,有衙役跑来,在堂下汇报,“启禀府君,一支船队从西来,下来很多士兵,说是川陕西军。”
杨元清大喜,没想到巴蜀的西军来得这么快。
……
长江上,两百艘三千石大船开始缓缓靠岸,六千军队在岸上集结,他们便是从巴蜀过来的六千西军,主将叫做王丹,是一名正将指挥使,他原本就是杨元清的部将,杨元清转文职后,他调归郑平管辖。
也也是郑平的精明之处,他收到陈庆的飞鹰传信,告诉他杨元清已率五千骑兵南下江陵,杨元清为荆南剿匪首领。
郑平便立刻换了将领,改派杨元清的旧将王丹率领六千人东去。
杨元清和张舜赶到码头,王丹上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王丹参见杨统领!”
杨元清喜出望外,郑平居然派王丹统军前来,这就是顾及自己的面子啊!
“原来是王将军,快快请起!”
王丹起身又道:“启禀将军,这次卑职率领六千军前来剿匪,除此以外,还有十万石粮食,郑将军说,这是宣抚使的安排,十万石粮食先用来赈灾,粮种会后续运来。”
杨元清点点头问道:“是稻谷还是大米?”
“回禀统领,只有一万石大米,其他都是稻谷。”
杨元清回头对张舜道:“开始搭棚子吧!先从江陵城开始赈粥,然后我们会把粮食送到各地方官府手中。”
张舜大喜,“我现在就安排搭赈粥棚子。”
……
随着六千军队的到来,西军开始在荆湖南路进行缴费,杨元清将五千斥候骑兵分成一百支小队,五十人为一队,奔赴各地剿匪,与此同时,船队也开始将赈济粮食送往各州,杨元清和王丹率五千军队来到了监利县,这里盘踞着荆湖南路最大的一支土匪约两千人组成。
一万大军奔赴各地,拉开了荆湖南路全面剿匪的大幕。
……
这天上午,朝廷特使折彦质抵达京兆,受到了陈庆的热烈欢迎,特使一行三十余人住进了贵宾驿馆。
折彦质也极为关心西夏灭亡的情况,折家七代人一百多年都出任府州知府,替大宋镇守边疆,府州就是今天的榆林府谷县,北宋的边疆。
也是因为金兵入侵,折家才被迫南下,折彦质做梦都想返回府州,哪怕让他放弃朝廷官职也在所不惜。
大堂上,两人分宾主落座,折彦质沉吟一下问陈庆道:“宣抚使可有攻打河东的计划?”
陈庆笑了笑道:“初步预计是明年,但明年什么时候,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如果要攻打河东,我建议明年宜早不宜迟?”
陈庆一怔,“折公何出此言?”
“我是以私人身份告诉你,明年朝廷要和金兵议和停战,一旦朝廷和金兵在淮河一线停战,金国必然会大举增兵河东,再想夺取河东,难度就大了。”
陈庆微微一笑,“其实难度大并不一定是坏事,很多时候付出越大,收获也就越多。”
折彦质大为惭愧,点点头,“还是宣抚使看得透彻,看得长远。”
折彦质沉思良久道:“如果明年我来京兆养老,不知宣抚使是否欢迎?”
“折公在朝中出事了吗?”
折彦质轻轻叹息一声,“这些年起起伏伏都和朝廷抗金策略有关,朝廷抗金,我就会被启用,朝廷绥靖妥协,我就会贬黜,现在朝廷财政出现危机,明年妥协议和可能性极大,我已经有下台的心理准备。”
“等金国撕毁协议的时候,折公又会东山再起了。”
折彦质摇摇头,“我累了,已经不想再折腾了。”
陈庆沉默片刻,很诚恳地对折彦质道:“如果折公愿意来京兆,是我陈庆莫大的荣幸!”
第七百一十四章 传闻
次日上午,折彦质正式宣读了天子旨意,表彰陈庆灭夏大功,赏银十万两,并册封其为灵武郡王,立其嫡长子陈冀为世子,加封上轻车都尉,册正妻吕氏为王妃,加诰命夏国夫人,次妻赵氏诰命郡夫人,两个小妾余氏诰命宜人。
凡有功将士,责令枢密院及吏部按其功绩给予封赏,另赏三军将士绢百万匹。
宣读完圣旨,折彦质又代表朝廷和陈庆以及宣抚使司的几名主官探讨了河套的治理。
“我可以坦率告诉宣抚使以及各位高官,官家对河套兴趣不大,应该是太遥远的缘故,官家听说西夏被灭,只说了三声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甚至没有让政事堂讨论后续事宜,但朝廷却很关注,张浚提议政事堂讨论河套的治理,虽然也没有能拿出一套方案,但朝廷还是会保持高度关注。”
蒋彦先微微欠身笑道:“折同知能否告诉我们,朝廷为什么没有能拿出治理方案?”
折彦质笑了笑道:“按理,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不该多言,但既然蒋长史问了,我觉得还是可以探讨探讨,作为一种政论交流。
我个人觉得,朝廷没有形成方案,关键是朝廷对河套地区的情况一无所知,有多少州县,多少人口,民族构成,生产情况等等都毫无头绪,让他们怎么拿出治理方案?”
“那朝廷会不会派人来了解河套的情况?”这次是周宽在问。
“如果川陕宣抚使司一直不提供相应的资料,那么朝廷只能自己派人去河套了解情况,可如果使者因安全问题去不了河套,最后这件事可能就会不了了之,政事堂事务繁多,不可能把精力盯在一件事上,各位可明白我的意思?”
折彦质的意思就是说,要想朝廷不干涉河套,就不要给朝廷提供任何资料,同时还要阻止朝廷派人进入河套去调查,只要朝廷始终得不到河套的资料,最后就不会管了。
折彦质的建议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折彦质是代表朝廷,所以他不能说得过分,只能从这种小枝末节上做文章,但对于陈庆而言,以上统统没有必要,哪怕朝廷做出一个千个治理方案,不理睬它就是了。
陈庆却更关心朝廷的财政情况,他问道:“昨天折公说,朝廷因出现财政危机,所以才决定和金国议和停战,议和停战其实我不关心,我更关系朝廷的财政危机,有多严重?”
“非常严重,据我所知,朝廷官库中铜钱只剩下五十万贯,一般要等到明年四月才会有上年税赋押解到临安,但朝廷已经等不急,责令各地有多少钱都押解多少钱,立刻转运到临安,据说也只有一百五十万贯,连一个月的军俸都不够。”
周宽眉头一皱,“我记得前几年朝廷都还预算收支平衡,怎么变化这么大?”
折彦质叹口气,“主要是三件大事把朝廷害惨了,当然和巴蜀无关,巴蜀的税赋这么多年一直是供应西军,朝廷也拿不到,对朝廷没有影响,关键是荆南南路的平乱,据说张俊大军半年时间耗费九百万贯军费,粮食百万石。
其二就是朝廷补贴江淮,江淮大战,江淮几百万百姓无法耕种,就得朝廷养活,短短半年时间,朝廷投下去上千万贯钱,两百万石粮食,就像无底洞一样,什么时候是尽头,根本就不知道。
其三就是三十万北伐大军的军俸粮草,光军俸一个月就要两百万贯,还有大量的兵甲物资,北伐半年,朝廷几乎所有仓库都空了,实在打不下去了,必须要停战议和。”
陈庆淡淡道:“那朝廷财政危机,岂不是变成了抗金派的责任?”
“不能这么说,抗金是大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胜利,尤其要讲究方式方法,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国力,终一战而胜,而朝廷抗金毫无章法,头脑一热就抗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收扬州,攻汴梁、战江淮,每次都惨败而归,不知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