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庆马鞭一指东北方向,对沙陀关守将关滔道:“虽然西夏人从戈壁道过来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要当心他们出奇兵,一旦他们夺取了沙陀堡,就切断了西南军道,我建议在这里修建两座戍堡,用来警戒西夏奇兵。”
关滔连忙躬身道:“卑职会尽快安排修建!”
陈庆又笑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沙陀堡内只放三天的补给,每隔三天应理县用骆驼送一批补给过来,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西夏出奇兵夺取了沙陀堡,但也支持不了几天,一旦应理县没有发现骆驼返回,也会生出警惕,派军队过来查看。”
刘琼点点头道:“都统这个办法不错,卑职赞同,卑职会专门派人负责补给运送。”
这时,刘璀问道:“我们已经集结二十万大军,粮食物资充足,都统为何不继续向北进发,是因为攻城武器没有到位的缘故吗?”
陈庆微微笑道:“和攻城武器其实关系不大,之前夺取应理县,也是靠简易攻城槌撞开的,主要原因是现在西夏感受到了灭国危机,非常团结,他们内部其实矛盾很深,李察哥为了筹备钱粮,不惜杀了楚王拓跋阿曲全家,我们稍微等几个月,等他们危机感渐渐消淡,内斗一定会再起,等他们内部开始瓦解,就是西夏灭国之时。”
停一下,陈庆又道:“当然,适当的挑衅还是要的,刘璀和高定二人。”
“末将在!末将在!”
陈庆取出令箭缓缓令道:“你们二人可各率两万骑兵,奔赴西夏各地区打谷草,无论男女老幼都押解南下,反抗者格杀勿论!”
“遵令!”两人接过令箭走了。
这时,有骑兵疾奔而来,抱拳道:“骑兵都统,有三名羌人长老来了,在会理县等候!”
陈庆点点头,“先回县城!”
……
陈庆在应理县见到了三名羌人长老,年纪都很老,至少都有七八十岁,这种年纪的老人已经很少见到了,他们虽然不是酋长,但在各部落中地位崇高,很多部落都认可他们,由数百名羌人骑兵护送而来。
从西夏建国开始,羌人和回鹘、吐蕃、汉人以及契丹等等民族一样,一直被党项人压迫,而羌人也是西夏的第二大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萧合达反叛能坚持这么久,声势浩大,也是因为得到了羌人的支持。
这次攻打西夏,陈庆也并不打算单干,黄头回纥曹长春的军队将从北面进攻西夏,北面是回鹘人的聚集区。
汉人是被压迫得最深的民族,基本都是奴隶,从大宋各处掳掠而来,他们在等待着宋军的解救。
而羌人有自己的势力,他们地盘主要在东面和南面的山区,比如鸣沙县以南的大片丘陵牧场,原来就是羌人的牧区,之前陈庆已经派呼延雷去了夏州,那边生活着羌人最大的部落。
羌人因为支持萧合达已经和西夏朝廷决裂,只是西夏朝廷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羌人,所以呼延雷来得正是时候,羌人各部落纷纷响应陈庆的建议,愿意出兵配合宋军共灭西夏。
这次三名长老也是受各部落的委托前来面见陈庆,同时也要敲定最后的合作方案,其实也就是让陈庆亲口承诺他们的利益。
三个老者须发皆白,身材瘦小,像三尊泥菩萨一样盘腿坐在蒲团上,为首长老叫做洪,年纪也是最大,陈庆叫他洪长老,另外两人,一个叫贵长老,一个叫姜长老。
“作为对宋军的支持,我们将送来二十万只羊,另外,我们准备了三万勇士,他们很擅长在山地作战,将交给宣抚使一并指挥。”
陈庆在熙河路就很喜欢和羌人打交道,他们性格顺从,没有野心,只要能够平静的生活,他们就很满足了,就算有军队,他们也不会独立作战,而是依附宋军。
陈庆欣然道:“我的军队中也有六千羌人士兵,他们驻扎在兰州,贵方的三万军队我也会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我会把他们当做兄弟一样看待。”
第六百六十八章 清除
三名羌人长老当然是为了利益而来,他们表现出了足够的低姿态和诚意,也是希望陈庆在利益上让步。
这一点陈庆也心知肚明,索性就拿出河湟羌人的待遇,第一,他们需要认同自己为大宋子民,然后给予他们自治权。
第二,他们也要像河湟羌人一样交税,道理也简单,只有交税才能证明自己是大宋子民,不一定要交多少税,哪怕每年只是象征性的交几百只羊,那也是交税。
当然,不可能交税这么少,西夏给他们的羊税是每年新生羊羔数的三成,相当于百分之三十高税率,但陈庆给河湟羌人羊税是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给西夏的羌人也是一样。
第三,羌人也需要从军,具体人数可以商量。
这三条三名长老都欣然同意,他们也了解过凉州的羌人,和陈庆说的没有出入,但三名长老最关心的还是地盘。
陈庆淡淡道:“我们历朝历代统治边疆首先要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汉人占据农业区,把牧业区交给胡人,除了官方的马场之外。
如果牧业区内有县城,那么县城就由官府统治,只要你们能接受这个农牧原则和城池原则,那么疆域就好谈了。”
三名长老对望一眼,洪长老又小心翼翼道:“但羌人中也有农耕户和猎户,那他们怎么办?”
陈庆笑道:“这其实就涉及到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划分,简单说河套地区是农业区,河套地区以外属于牧业区,这个羌人做什么并不重要,经商也好,种田也好,关键是看他在哪里定居。
如果是在农耕区定居,或者是在县城范围内定居,那他就和汉人一样,有平民户籍,受官府管辖,不受羌人部落管辖,猎人也一样,同样是看他定居在哪里?”
“那县城的范围有多宽?”贵长老问道。
停一下他又补充道:“我是指牧业区的县城。”
“城外十里之内都属于县城区域。”
陈庆又耐心解释道:“这个规定并不是针对你们,这是在熙河路定下来的,有过很多教训,如果羌人和汉人混居在一起,容易发生纠纷矛盾,那谁来管辖?肯定是官府,这名羌人也同样具有平民户籍。”
三名长老点点头,“我们完全明白了!”
这时,洪长老又道:“还有一件大事要和宣抚使商议。”
“洪长老请说!”
洪长老长叹一声道:“当初我们支援了萧合达不少军队,有些士兵战死,但有一大批羌人士兵被俘,大约有两万人左右,连他们的家眷一起转为奴隶,被称为契丹奴,被押解去贺南山采矿,但根据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这批契丹奴已经全部被转为军队,李察哥以他们家眷的安全要挟,要求两万羌人士兵为他卖命,恳请将军在战争中能够宽恕他们的性命。”
陈庆缓缓道:“一般而言,我们不留降俘,如果这批羌人士兵愿意投降,我们也能分辨他们的身份,那么可以饶他们的性命。”
“多谢宣抚使,我们会暗中通知这批羌人,让他们在战场上尽量投降,以获得宽恕!”
几人又商议了一些交付兵力的细节,三名长老这才告辞离去,陈庆亲自把他们送出城,望着他们车队走过黄河浮桥,一直望着车队渐渐远去。
……
宋军夺取应理县和鸣沙县的消息传到兴庆城,全城震惊,包括天子、文武百官、权贵、士兵和普通百姓都意识到灭国的危险,纷纷捐钱捐物,踊跃报名从军,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到了大量财富和两万士兵。
皇宫内,李乾顺也一洗之前的病态,开始强打精神关注战争,李察哥这些天也强行募集军队十余万人,加上现有军队,西夏军军队人数已达二十八万之多。
军队人数倒是够了,但新问题又来了,首先是他们兵甲不足,便开始在各城收集兵器,甚至连生锈的短剑也要上缴,勉强让每个士兵都有了一件兵器,但盔甲就实在没法解决了,八万军队只能穿布甲,扎头巾,还美其名曰白甲军。
不仅是兵甲不足,钱粮还是支持不了多久,尽管小麦刚刚收获,但由于战争影响,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去年和今年的小麦产量都锐减了一半。
矿山的铜矿产量也锐减八成,导致连续三年没有铸钱,市场上铜钱也变得珍贵起来,一方面是粮食不足,另一方面是铜钱流通量很少,钱粮不足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
李察哥当然知道,西夏的财富大半都在权贵手中,上次他收拾了楚王拓跋阿曲,虽然弄到一笔钱,但天子也严重警告他,如果他再敢这样干,就直接罢免他军职和爵位。
天子动了真怒,自然不能再干,虽然金国也答应了援助,可金国援助什么时候能到来,他一点都不敢指望。
李察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考虑着该怎么办?
幕僚韩奉笑道:“卑职倒有一个办法,能搞到一笔钱粮。”
李察哥大喜问道:“什么办法?”
韩奉低声说了几句,李察哥眉头微微一皱,“这会涉及到那帮权贵的利益,就连我府中也有几百个宋人侍女奴仆,难道也要处理掉?”
韩奉微微笑道:“殿下城外不是有庄园吗?把他们送到庄园去,其余权贵也一样,而且他们肯定支持。”
韩奉又说了几句,李察哥连连点头,“是个好办法,应该能搞到不少钱粮!”
次日一早,李察哥便提出一个新的建议,为了清除宋军藏在兴庆府中探子,他建议将都城内的所有非党项人全部都驱逐出城,不管是平民还是大户人家的奴仆,只要非党项人都统统赶出城,甚至非党项人的军队也驻扎在城外。
这样就不会有宋军的探子,也不会有奸细里应外合,这个建议得到了天子李乾顺的支持,成为了一道正式旨意。
李察哥首先从军队开始清洗,军队很好区别,之前在分配盔甲和兵器就进行了区分,党项人都有盔甲和制式兵器,异族军则全部都是白甲军和混杂兵器,只要把白甲军全部驻扎在城外,城内就没有异族军队了。
李察哥又派十万大军上街,开始挨家挨户查证身份,首先是奴仆,西夏奴隶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奴隶,大部分都是宋人,而天子的诏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肯遣散奴仆,则连同主人一起都赶出城。
这一招让普通党项人家怨声载道,但豪门权贵却十分欢迎,他们在城外都有大农庄,把家中奴仆都安置在农庄内,不仅如此,他们还用十分低廉的价格大量购买普通人家的奴仆,把他们一并送到农庄内收割种田。
紧接着是非党项人的平民,这才是李察哥真正的目的,兴庆城内生活着十几万非党项人的平民,士兵们只准他们携带少量粮食和衣服,便直接把他们押解出城。
上万户百姓祸从天降,士兵大声呵斥,将一户户百姓强行赶出城,十几万百姓哭哭啼啼,互相搀扶着出城,很多哭喊着不肯离去的百姓便视为宋军探子抓起来拷问。
当百姓被驱赶离去,他们家产粮食便被士兵全部抄没,城墙上,李察哥得意地笑了起来,钱粮当然不会从天而降,从这些异族人手中夺取,确实代价最小。
第六百六十九章 安置
高定率领两万骑兵一路北上,他们先到西平府,西平府便是唐朝的灵州,朔方节度使所在地,被西夏改名为西平府,城内有驻军八千人,城门紧闭,城头上站满了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