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侯-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统制,怎么回事?”刘锜惊疑问道。
  “遭遇到了女真刺客,有三十余人夜袭我府宅,一场恶战,侥幸干掉了对方。”
  陈庆将一堆腰牌仍在地上,“这是他们的身份牌,他们压根就不想隐瞒自己的身份。”
  “尸体呢?”
  “都堆在客堂内!”
  刘锜一摆手,统领王辉率领一百多人进去查看了。
  刘锜走上前,神情凝重对陈庆道:“完颜昌要刺杀你?”
  “应该是吧!战场上杀不了我,开始无不用其极了。”
  “你自己要当心,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次不成,必然还有第二次。”
  陈庆点点头,“我已经领教过了。”
  这是,统领王辉走出来,低声对刘锜道:“为首百夫长我们见过,正是完颜昌的亲卫百夫长,确认是女真人,不过还有好几名汉人,穿的服饰和金兵不一样。”
  “陈统制,怎么会有汉人刺客?”
  “应该是勾结金兵的汉人奸细,给金兵带路,他们用调虎离山之计,假装惨叫,把我的亲兵都引出府外并拖住他们,结果二十几名女真刺客潜入后院,把我包围了,好在我还会点武艺,否则今晚小命就没了。”
  刘锜咬牙问道:“这些汉人武士究竟是什么人?”
  陈庆想了想道:“有一个汉人当时重伤未死,我手下追问他,他就说了一句‘振威武馆’四个字。”
  “我知道这个振威武馆,就在将军桥那里。”
  刘锜当即对王辉道:“你率领五百弟兄赶去将军桥,把振威武馆给我团团包围起来,里面所有人都抓捕,反抗者以金人奸细论处,格杀勿论!”
  “遵令!”王辉带着五百士兵奔跑而去。


第二百七十一章 军报
  陈庆眉头一皱道:“我无法理解,为何完颜昌如此大胆,公开刺杀宋朝大将,他就不怕朝廷追责吗?”
  刘锜摇摇头,“完颜昌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是因为发生了一件大事,对宋朝极为不利。”
  “什么大事?”
  刘锜压低声音道:“昨天上午得到飞鹰传信,刘光世的五万军队在扬州以东,遭遇了完颜粘罕统帅的一万铁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金兵杀来,还以为是齐军。”
  “结果呢?”
  刘锜苦笑一声,“还不知道,明天一早应该就有军报了,估计凶多吉少!”
  陈庆缓缓道:“一开始就是诱兵之计,利用扬州为诱饵,诱引刘世光的军队北上,应该是完颜昌的手笔,和陕西路金兵的撤军诱兵计策如出一撤。”
  “金兵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刘锜着实不解。
  陈庆冷笑一声道:“应该是配合完颜昌的出使,没有筹码,就创造筹码,然后威逼朝廷续签停战协议,一旦东部停战,金兵一定会把十万东线金兵调去陕西,那时才是齐伪军来守江淮。”
  刘锜叹息一声,“恐怕那时,朝廷再无胆量跨长江一步了,金人的谋略真的比我们强,步步连环,滴水不漏。”
  陈庆沉思一下道:“恐怕也和金人的内部斗争有关系,金国皇帝想削弱粘罕的军权,把他的数万大军交给完颜兀术。”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这些事情距离我们较远,真正的现实是完颜昌再肆无忌惮杀你,朝廷依旧屁都不敢放一个,或许会用这个振威武馆来顶缸。”
  “那也可以,总归要给我一个交代!”
  陈庆淡淡一笑,在临时收拾不了完颜昌,他可以去战场上收拾。
  但不收拾柳环和王薄,陈庆心中还真不舒服,正好这桩刺杀案就让他们来顶缸。
  ……
  五更时分,一阵急促的战马从远处传来,余杭门的守军探头向外望去,只见几名骑马之人正疾速向这边奔来,远远听见奔跑中有铃声传来。
  “好像是金字急脚递!”士兵们都听出了这个铃声,是金字急脚递特有的。
  急脚递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急脚递,普遍人也可以使用,另一种是金字急脚递,只是用来传递军报和极为重要的公文。
  两者的区别就是身上包袱的颜色,普通急脚递是黑色包袱,而金字急脚递是黄灿灿的金色包袱,而且金字急脚递会摇铃铛通知前面让路。
  片刻,几名骑马人疾奔到城下,为首骑士大喊:“八百里加急军报,速速开门!”
  城门开启一个口子,有士兵出来验了他们的令牌,挥了挥手,城门缓缓开启,三名送信人纵马冲进了城门,一直向大内方向疾奔而去……
  天刚亮,陈庆被金兵刺客行刺的消息便悄悄传开了,金国馆被一千禁军团团包围,宋军也没有攻击大门,金国馆内一片死寂,仿佛没有人。
  这时,杨沂中带着数十名骑兵匆匆赶来,高声问道:“主将在哪里?”
  刘锜迎了上来,“杨都统有什么事?”
  杨沂中举起一面金牌高声道:“官家有令,所有军队立刻撤走!”
  刘锜不满道:“可是完颜昌派人刺杀陈统制,证据确凿,就这样不追究了?”
  杨沂中把刘锜拉到一边,低声道:“今天凌晨官家接到八百里加急军报,刘光世的五万大军在扬州全军覆灭,只有刘光世和几百人逃过长江,官家吓坏了,要求今天上午立刻签署停战协议,答应金国的一切条件。刺杀案已经不重要了。”
  “还真是这样!”
  刘锜恨恨道:“西军大将被刺杀却没有任何交代,这会严重影响军心士气的。”
  “那怎么办?官家肯定不会追究金国使者的责任了,也不敢追究,否则完颜粘罕很快会杀过长江来!”
  刘锜附耳对杨沂中低语几句,杨沂中连连点头,“既然有汉人同谋就好办,我去给官家说!”
  刘琦随即下令全军撤退回营,金国馆又重新恢复了正常秩序。
  ……
  天刚亮,四名相公和枢密事李回齐聚天子御书房,四名相公神情都十分凝重,传递着刚刚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快信。
  五万宋军遭遇一万金兵铁骑,不幸全军覆灭,刘光世只身逃回江南,这个结果如巨石一般,沉甸甸压在每个相国心中,尤其吕颐浩,脸色变成死灰色。
  这次出兵收复扬州是在他的极力推动下出兵的,现在不光刘光世罪责难逃,就连他也难辞其疚。
  “几位爱卿看现在怎么办?”天子赵构红着眼睛,嘶哑着声音问道。
  赵鼎叹口气道:“当务之急是要防止金兵过江,立刻派张俊率神武左军北上,替代刘光世坐镇润州。”
  赵构点点头,“朕也是这样考虑的,已经下旨令张俊率军北上了,朕担心兵力不足,想把岳飞调到江宁一线,各位觉得如何?”
  张浚连忙道:“陛下,岳飞镇守宣州一线,现在切不可离开,否则宣州一线又成缺口了,如果兵力不足,可再命刘锜率一支军队北上。”
  “准奏!立刻宣旨,命令都统制刘锜立刻率两万御前营马步军赶赴江宁一线驻防。”
  安排了两支军队北上,赵构的紧张情绪稍微缓和一点,他又问张浚,“和完颜昌签署停战协议,他有什么新的条件?”
  “条件和去年一样,但昨天下午他好像又提出了一个新条件,他说还没有明确,今天上午会答复微臣。”
  “立刻去和他交涉,只要条件不过份,可以答应,朕要求今天务必签署停战协议。”
  赵构确实被吓坏了,五万大军竟然被一万女真铁骑赶尽杀绝,如果完颜粘罕的十万女真大军杀过长江,他们就彻底完蛋了,这个时候,他只想签署停战协议,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他都愿意。
  张浚躬身道:“卑职这就去和完颜昌交涉!”
  众人告辞退下,赵构给秦桧使了个眼色,秦桧会意,他没有离去,留了下来。
  “陛下不要担心,微臣认为,金人暂时不会进攻江南,毕竟完颜昌还在临安呢!完颜昌地位极高,金国皇帝是不会允许完颜粘罕冒险进攻的。”
  “但愿爱卿说得对,否则朕又得去南方巡视了。”
  赵构此时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他沉吟一下对秦桧道:“五万大军竟然全军覆灭,这个责任朕一定要追究,不光是追究刘光世的责任,还要追究某些朝廷重臣的责任,极力推动这场冒险之战。”
  秦桧立刻明白了,官家要罢吕颐浩的相位,别人不知道,他却心知肚明,自己妻子在太后面前的不断挑唆终于起了作用,一定是太后不容吕颐浩了。
  “陛下,吕相公确实在出兵扬州一事上,热心过头了,他有重大责任,不过光凭扬州之败追究他的责任,稍微牵强了一点。
  据微臣所知,他任人唯私,他的族人吕应问,门生韩禧在建州、泉州为官,盘剥百姓商贾,坐赃数万贯,御史台早已秘密派监察御史前往两州,掌握了确凿证据,可以一并罢免问罪,并追究吕颐浩的推荐之责。”
  秦桧早就安排御史台秘密调查吕颐浩的把柄,他也在等待机会,一旦天子决定罢免吕颐浩,他便立刻拿出证据,让吕颐浩罪责难逃。
  赵构很满意秦桧的助攻,非常及时,他点点头,“既然证据确凿,就安排御史台上弹劾吧!”


第二百七十二章 条件
  一艘低调而不失奢华的客船驶入了临安城,说它低调,是因为它外表陈旧,和普通的客船没有任何区别,但进了船才会发现它的内设十分奢华,虽然布置简单,却是清一色的紫檀木桌椅,船壁上挂的也是名家字画,桌上放的是官窑瓷器。
  但一般蟊贼也认不出这些名贵木材、瓷器和字画。
  船只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正是沈该的父母,父亲叫做沈良,母亲陆氏,沈良没有出仕,但他身上一样有官爵,他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别驾,这是虚官,没有任何实际职权,只是社会地位比较高而已,另外,沈家捐钱修建皇宫有功,沈良被封为吴兴县子爵。
  沈良父亲这次来临安,当然是为儿子的婚事而来,实际上,沈良夫妇并不是很赞成儿子迎娶宰相孙女,这不符合沈家的传统,沈家世世代代都是和江南各大门阀联姻,比如沈良自己娶的就是苏州名门陆氏之女。
  沈良是希望儿子迎娶会稽虞氏之女,当然,儿子一定要娶宰相孙女为妻,沈氏夫妇也没有办法,只得来临安见一见吕家,这并不是说他们已经定下来和吕氏联姻,他们还要考察吕氏家风,还有吕绣的性情如何?
  江南世家娶媳是非常苛刻的,那怕对方权倾朝野,但如果家风恶劣,比如欺男霸女,或者恶名远扬,或者女子刁蛮骄横,都不会被江南世家接受。
  吕颐浩的名声不是太好,主要是他推行的月桩钱被江南各地百姓视为恶法,各地胥吏趁机中饱私囊,百姓负担沉重,民怨沸腾,这一点也让沈家颇有微词,当然,沈良也知道这其实是天子的决定,宰相只是执行者,所以沈良对这一点也忍了。
  “夫君,我们今天直接去吕府拜访吗?”妻子陆氏问答。
  沈良沉吟一下道:“父亲的意思,是让我们先考察一下吕氏门风,我想也对,我们先住下来,今晚去拜访一下方明兄,然后明天我再拜访几个同窗好友,基本上就能了解吕家的情况了。”
  沈良说的方明兄,就是大学生刘晋,刘晋字方明,也是吴兴人,和沈家是世交。
  陆氏点点头,“要不我们也去拜访一下二叔。”
  陆氏的叔父陆晟,是苏州著名大儒,现任国子学首席教授。
  沈良笑了起来,“你这样一说,为夫在临安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