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侯-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阿卢朴望着头顶,三支明亮的火药箭射向天空,在天空中‘啪!’地炸开了。
这显然是通知谷口守军,自己大军到来了。
完颜阿卢朴重重哼了一声,回头对一名千夫长令道:“阿忽牙,你可率本部前去谷口查看情况,带上盾牌弓箭,防止敌军突袭!”
“遵令!”
阿忽牙一挥手,“第一营跟我走!”
他率领一千骑兵向前方一里外的谷口奔去……
山谷顶上的信号意味着敌军主力已经杀至,郑平得浑身发抖,这是陈庆第一次让他率军独挡一面。
他大吼一声道:“放火!”
数百支火把越过大石墙,向山谷内掷去,山谷内堆积着数百棵大树,枝叶都没有去除,上面洒满了火药和硫磺,还有数百担干草。
可惜他们没有火油了,否则会很轻松引火。
率先是干草料着火,然后迅速蔓延,一些细小的枝叶也燃烧起来,火药和硫磺助燃,使火势更加迅猛。
只片刻,石墙内燃起了熊熊烈火,浓烟滚滚,向山谷内深处弥漫。
如果没有新的大树补充,这几百棵大树至少要燃烧一两天,如果再不断添加大树,大火燃烧三天三夜都熄灭不了。
阿忽牙率领一千骑兵冲进了浓烟,他们捂着口鼻,小心翼翼向前方摸索而去,距离谷口还有三百余步,他们看见了前方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整个山谷封锁了。
就在这时,后面忽然传一片惨叫声,阿忽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忽然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天而降,重重砸在他头顶上,连人带马砸得稀烂。
所有人都没有防备头顶,虽然萧枞的手下曾遭遇过这样的惨剧,可惜他的军队全部阵亡,没有把消息传递给完颜兀术,使金兵做梦也想不到死神从天而降。
数百根从天而降的粗壮树干,将一千骑兵砸死了七八百人,剩下的一百多人吓得魂飞魄散,没命地催马逃了回去。
完颜阿卢朴大吃一惊,抬头向山顶上望去,刚才看见火药时他就有点犯嘀咕,宋军怎么爬到山顶上去了?
现在他才意识到,宋军把战场摆到山顶上去了。
神岔沟山谷西边是悬崖峭壁,万丈险峰,但东面却是比较平缓的山顶,确实上面可以设下埋伏,不过神策沟山谷呈现喇叭形,南面出口一段路十分狭窄,只有二三十丈,然后慢慢变宽,最多只有两百步左右狭窄的山谷可以伏击,再向后就开阔了,山谷宽达一里,顶上有埋伏也伤不了下面的士兵。
这可怎么办?前面是烈火燃烧,据说外面还有一堵高墙,头顶上有巨木袭击,还有滚滚浓烟,这根本就过不去啊!
灭火没有水,用泥沙也不现实,他们根本靠近不了火堆,浓烟和热浪就足以将他们薰倒,还有头顶上的巨木,还有外面射来的箭矢,这件事比上刀山下火海还要艰难。
这一刻,完颜阿卢朴很庆幸自己没有立下军令状。
“传令,全军后撤!”
九千骑兵调转马头,向山谷北方撤离。
第一百七十五章 绝路
从前方的冲天浓烟和火光,吴阶便判断出,神岔沟山谷的南出口一定被陈庆封锁了,他也不再追击,而是率军封锁了北入口,山谷的北入口要比南出口宽得多,接近半里的宽度。
这里原本林木茂盛,但现在所有树木都被金兵砍伐一空,露出一个光秃秃的峡谷口。
吴阶索性将一千架床弩和三千弩兵都部署在谷口,严防女真人又退回大散关,从西谷撤退。
就在吴阶刚刚部署完成,他接到前锋斥候消息,一支三千人的女真骑兵队正向北出口疾速杀来,其实无需禀报,吴阶已经听到了激烈的马蹄声,距离他们已经不到一里的路程。
“弓弩准备!”
吴阶大喊一声,一千架床弩和三千弓弩手已严阵以待,后面还有一万长矛军,即使骑兵冲破弓弩防线,也无法冲破厚实的长矛大阵。
女真骑兵已经杀到百步外,月光下,可以看见他们狰狞的面孔,暴烈的战马如黑色海潮一般涌来,惊雷般的马蹄声,这种惊天动地的气势让所有宋军士兵都摒住了呼吸。
这是女真骑兵最擅长的冲阵突击,用这种势不可挡的杀气震慑敌军,冲破敌军的一切防线,当年完颜阿骨打就是率领一万女真骑兵冲破了数十万辽军的大阵。
只有五十步了,吴阶大吼一声,“射!”
三百架床弩率先发射,一千五百支寒鸦箭强劲地射向迎面冲来的女真骑兵,一片片敌军人仰马翻,栽倒数十步外,紧接着第二轮寒鸦箭发射,箭如疾雨,后面的战马和骑兵惨叫着扑倒,强大的铁箭无坚不摧,女真人盔甲抵挡不住这样的铁箭穿透,瞬间伤亡超过千人。
随即第三排四百架床弩发射,两千支寒鸦铁箭向后方的骑兵怒射而去。
这种三段射由陈庆率先推出,西军将领们都发现它的阵型优势,可以最大效果发挥箭矢的杀伤力,可以不间断地打击敌军,大将们纷纷效仿,吴阶也将这种三段射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仅一千架床弩分三段发射,三千弩手也同样三段发射,弩手也开始发威了,一千支弩箭强劲射出,如黑压压的蝗虫一般扑向敌军。
三千弓弩手是为了给床弩重现上弦争取时间,待三千弓弩手射完,床弩再度发威……
伤亡大半的女真骑兵胆寒了,‘呜——’士兵吹响了撤退的号角,丢下近两千具尸体,剩下的骑兵调转马头仓惶奔逃。
试探北出口的三千骑兵是完颜兀术的亲卫,是唯一还有战斗力的骑兵,只要这支骑兵突破的北入口,宋军必然会仓惶北撤,说不定还能把北面宋军一网打尽。
但这支唯一还有战斗力骑兵也以失败告终,完颜兀术完全绝望了,他当即下令大军向牛首辅方向撤退,牛首辅地势低洼,道路狭窄,乱石嶙峋,之前它是一片绝地,数万金兵曾经葬身于牛首辅。
时隔一年,还能看见去年阵亡金兵留下的破烂盔甲、皮靴和折断的兵器,还有不少宋军没有收走焚烧的尸体,变成一具具白骨,躺在山沟里,让金兵心惊胆战。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激烈的战鼓声,宋军追来了,数万金兵惊慌失措,争先恐后逃命,无数士兵连人带马坠入旁边的深谷,惨叫声不断,还有很多士兵被推翻在地,被战马践踏,骨断筋折惨死,短短二十里的山路,便有数千金兵死在路上。
这时,吴阶率领宋军从后面追杀而来,金兵此时军心崩溃,士气丧尽,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逃命,就连完颜兀术也抢在前面,带着受伤的长子,在一千亲卫的簇拥下打马逃命,把其他士兵全部扔掉了,所以说,牛首辅是金兵的地狱,这话一点不假,数万金兵被宋军在后面杀得死尸堆积如山,投降者不计其数。
只有不到一万人逃脱了宋军的追击。
一万多金兵进入开阔地带,这里是盆地,周围都是高山峭壁,中间是一片方圆数里的洼地,向南面翻过一座不算陡峭的山峦,就进入了低缓的丘陵地带,再向北就是渭河。
但问题就出在这座不算陡峭的山峦上,士兵可以翻越过去,但战马却过不去,士兵只能丢下战马,徒步翻山。
完颜兀术为了战备需要,几个月前命令数万协从军士兵凿山开道,凿出了一条狭窄的山道,可以勉强行走战马。
这条原本是用来战备的狭路,现在却变成了金兵唯一的救命之道。
完颜兀术率军冲上了山道,牵着战马盘山而上,山道狭窄,只能容两名骑兵并肩前行,很快,山道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一个多时辰后,完颜兀术和他的一千多名手下翻过了大山,向平缓的山下冲去。
让完颜兀术长长松了口气,终于逃脱了一劫。
就在这时,前方忽然响起战鼓声,一支骑兵从数里外的一条山谷内杀了出去,为首大将正是陈庆,他也是刚刚率军赶到,正好遇到了完颜兀术的队伍。
“都元帅别来无恙,陈庆已在此等候多时!”
陈庆一挥方天画戟,拦住完颜兀术的去路,完颜兀术第一次见到陈庆,惊得他胆寒心裂,心中暗暗叫苦。
这时,完颜阿卢朴大吼一声,舞动狼牙棒向陈庆冲去。
完颜兀术抓住机会,急催马向东狂奔,长子完颜孛迭和一千骑兵紧随其后,杨元清率领一千骑兵冲上去拦截完颜兀术,杨再兴则率另一千骑兵拦截翻山过的金兵。
陈庆和完颜阿卢扑战不到两个回合,一戟刺死了完颜阿卢扑的战马,完颜阿卢扑连人带马扑倒在地。
“绑了!”
陈庆喝令一声,一转头,见完颜兀术已奔出数百步远,他立刻调马向完颜兀术追去。
完颜兀术武艺极为高强,杀开了一条血路,带领儿子冲出宋军包围,落荒而逃,陈庆眼看追不上,抽出一支箭,张弓便是一箭。
箭如流星,直取完颜兀术后颈,完颜兀术听到脑后风声,身体一闪,躲开了要害。
‘噗!’
这一箭正中完颜兀术左肩,完颜兀术惨叫一声,身体晃了晃,险些落马,数十名亲兵拼命护卫着完颜兀术,狂奔逃命,渐渐地远去了。
剩下的一千多名亲兵无心恋战,拼命逃命,除了极少数逃脱,死其余全部被陈庆的军队杀死,丢下满地的尸体。
这也是陈庆和吴阶一个很大不同,陈庆对女真士兵从不留战俘,一向赶尽杀绝,除非是完颜阿卢朴这样的高级将领。
但吴阶就会受降,他不主张赶尽杀绝,留一条路能使金兵更快的放弃抵抗。
困在山上还有八千多金兵,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春寒料峭,金兵又冷又饿,士兵们低迷惶惶不安。
吴阶军队已经杀到,他派人向金兵喊话,可以接受投降,投降者不杀,将来可以遣返回金国。
困在山道上八千金兵畏惧陈庆的杀戮,纷纷放下武器向吴阶投降。
至今,参加大散关之战的十五万金兵全军覆灭,投降者两万余人,包括金国宗室完颜阿卢朴在内的七名万夫长被俘。
大散关一战震惊天下,朝廷欢欣鼓舞,龙颜大悦,天子赵构以飞鹰传信方式送来手谕,加封为吴阶为汉中节度使,晋升为正侍大夫,赐南郑县侯。
陈庆外围激战有功,加封为统制,晋升为武略大夫,赐成纪县子爵。
其余将领待正式诏书下来后皆有封赏。
第一百七十六章 粮食
金兵在大散关惨败带来的战局变化对宋金双方都影响深远,完颜兀术被免去西路军都元帅之职,金国内部的完颜兀术一派也受到打压。
完颜昌得势,在完颜昌的建议下,宋金开始谈判,用被俘的一些次要宋人换取大散关的女真战俘,这里面就包括天子生母韦太后。
由于宋军在西线大胜,宋朝主战派占据了上风,大散关之战后不久,范宗尹受到魏滂牵连而被罢相,贬为宣州司马。
张浚因西线大胜而回京入相,改由兵部侍郎朱胜非出任川陕宣抚使。
由于完颜昌得势,伪齐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张,金国暂时撤出熙河路,把陕西路和熙河路交给齐国经营。
伪齐皇帝刘豫任命知枢密院事郭振为镇西元帅,兼西北两路宣抚使,率十五万精兵接手陕西路和熙河路。
由于金兵撤离熙河路,机会出现了,新任川陕宣抚使朱胜非在临安和张浚交接后,还在上任路上,朱胜非便连发数道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