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辽宁1950-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会秩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干部们开始帮助当地人恢复生产,组建民兵组织,并习惯性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一来,在朝鲜人民的眼中,这群和蔼可亲、热情洋溢的中国干部们就比天天到村子里宣传“金日成将军是朝鲜人民的太阳”的朝共干部要好得多。
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崔庸健发现在朝共高层进行激烈的内部博弈的同时,中国干部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赢得了新义州和其他几个地区的朝鲜百姓的民心。这一点在原南伪政权控制区尤其显著,那些地方的民众比起朝共的基层人员,更愿意依赖中国人。
他曾试图将自己看到的这种不太好的趋势报告给金日成,但是急于进行民间宣传和内斗的金日成没能重视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后果。金日成并非不知道如果这样的基层情况继续进行下去,朝鲜百姓很可能认为还不如让中国人一直管理朝鲜半岛算了,但是他觉得自己在党内的权利斗争将在很短时间内赢得胜利,到时候再让中国人收回他们的干部,朝鲜人不至于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全失去民族认同。
但随着金日成遇刺,朝共内部斗争看起来已经进入了势均力敌的情况,唯一有足够的法理基础继任领导者的崔庸健却对目前的朝共内部局势感到十分的失望。他本人是足够了解中国领导人的,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阴谋行为,但是中国干部对朝鲜人民的同化确实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他不认为自己掌握了权力后有能力带着朝共解决这一问题,他没有金日成那种为了独裁不惜进行大清洗的魄力。
为了逃避平壤内部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辩,崔庸健选择跑到外面去,正好中方邀请他们派出代表参加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他毫不犹豫地在没有任何人阻拦的情况下带着朝鲜代表团来到了澳门。
当朝共的代表团第一次见到福建号航空母舰的时候,对辽宁省的事情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猜测的朝鲜人全都震惊了。周总理在迎接崔庸健的时候简单地向他介绍了辽宁省的事情,震碎了他的三观。
崔庸健并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一直向朝鲜隐瞒此事,尽管他们早已经通知了苏联,而且美国人似乎也已经知道。但是他现在更加确定,朝鲜半岛的局势必然已经彻底落入了中国的掌控当中,金日成的游击队派最终掌权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在朝鲜代表团抵达澳门,并在中方接待下简单参观了福建号航空母舰之后,他们也被安排住在澳门的一家旅馆里面,只等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至于艾奇逊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他们在那间舒适的旅馆里面度过了备受煎熬的一晚上,艾奇逊本人彻底失眠,心中不停纠结着自己是不是要真地在那份协议上签字。中国人的代表曾经在一战结束后的那场巴黎和会上愤而离席,美国代表当时也出于不同原因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这种抗争行为固然可以挽救他本人的政治生涯,将他自己塑造成一个不愿屈服的抵抗者,但是美国政府已经黔驴技穷,不签署这份协定的后果很可能是一场美国注定无法获胜的战争。杜鲁门在接到他通过电报发回美国本土的协议文本后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只吩咐艾奇逊不必在签字协议上受到中国人的挑衅,尽快完成仪式后立刻回国,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得去处理。
到了正式签字的时候,艾奇逊反而没了昨天夜里的那种焦虑情绪,他思来想去之后觉得,反正自己已经尽到了作为一个国务卿的义务,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虽然这份协议堪称丧权辱国,但自己回国之后基本就能立刻退刻休颐养天年,战败的代价并不会影响到自己身为退休国务卿的生活质量。认清现实的艾奇逊决定在签字仪式的时候尽量不表现任何情绪,也不在仪式结束之后接受任何记者的问题,他已经尽最大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美国国民会如何看待谈下这份停战协议的自己可想而知,艾奇逊也明白自己必然在美国的历史上背负骂名,但如果有朝一日合众国还能重新夺回两大阵营博弈的优势的话,自己的忍辱负重就能得到正确的评价。
上午八点半,签字仪式开始前半个小时,艾奇逊和美国代表团的几个主要人员来到澳门的码头上,乘坐小艇被接到停泊在海面上的福建号航母。他们在接近这条钢铁巨舰的时候感到了沉重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不仅仅来源于战舰本身,更来源于75年的可怕技术差距。
在身穿规整的西装的艾奇逊从舷梯登上甲板的那一刻,各国记者的摄像机全部对准了他们,一时间各种闪光灯闪个不停。艾奇逊面无表情地走向已经准备完毕的签字仪式现场,不理会记者们的目光。
签字现场是临时搭建的,有一块临时的幕墙作为背景,上面用三种语言写着“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并带有三国国旗。一张足够大的桌子被摆放在铺好的地毯上,两边各摆放着几张椅子。三份在昨天拟定好并打印出来的停战协定文书正整齐地放在桌面上,每份文书的旁边都放着一支崭新的钢笔。
由辽宁的解放军和志愿军中挑选的战士组成的三军仪仗队正矗立在会场旁边,中朝两国的代表周总理和崔庸健则站在他们的前面。
艾奇逊来到桌子前后停下了脚步,他看了看周围的景象,突然明白了四年多前日本外相重光葵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他本来已经平静的内心再次不安起来,中国人如此安排明显是有他们的目的。
在不时响起的照相机快门声和镁光灯的爆燃声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上午九时整,会场边的解放军军乐队准时开始演奏中国国歌和朝鲜国歌,激昂雄壮的乐曲过后,三国代表都坐到了各自的椅子上。
一名负责主持本次仪式的解放军军官大声说道:“今天,我们各交战国的代表,聚集在这里,签署一个庄严的文件,从而使和平得以恢复。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侵略朝鲜时所犯下的罪行无需赘述,战争的胜败也毋庸置疑。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并非怀揣着仇恨或者鄙夷,而是抱持着对未来长久和平的期盼,对人类社会进一步的相互理解的希望。我们今天所要进行的仪式,是为了双方共同负有的对世界和平的崇高责任。”
“我们希望今天的仪式结束之后,各国能够正视这段令人悲伤的历史,并走出战争的阴影,团结在一起,走向更加光明的共同未来。”
“现在,请伪联合国军方面的主要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在各自的停战协议上签字,作为双方对这一协议的无可辩驳的承认,和执行协议的承诺。”
在主持者发言结束之后,三国代表拿起手边的钢笔,干净利落地在各自面前的文书上签下名字。
“请双方代表交换文件,并再次签字。”
三国代表按照顺时针的顺序将文书传递一遍,并再次签名,然后又是一遍。
“请双方代表各自保留文件。”
在签字完成后,三国的代表团各自将己方的文件收到文件袋中,周总理、崔庸健和艾奇逊分别起身,相互握手。一时间记者们的闪光灯又密集地闪烁着,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一历史性的一幕。
握手之后,朝美两国的代表又在周总理的邀请下进行了一次合影,艾奇逊并未拒绝这一建议,他在第一次签字的时候感到自己双手止不住地想要发抖,但是在签完名字后却感到浑身轻松,现在无论发生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
签字仪式完成之后,艾奇逊和美国代表团迅速离开了现场,并搭上他们来时的那条小艇。他们谢绝了中方邀请他们留下来再次参加晚宴的请求,只想着要尽快回到美国去。而崔庸健等人则接受了周总理的邀请,反正崔庸健本来就是当成度假旅行,多呆几天没有坏处。
各国记者们也第一时间离开了签字仪式现场,毕竟中朝两国代表都拒绝了他们的采访,周总理表示不久之后中国会在国际平台上进行正式的表态,但现在中国有其他事情急需处理。为了将拍摄到的海量照片尽快带回国,他们都已经订好了飞机的机票,争取在明天晚上之前回国。
苏联的报社是最早得到现场照片的,倒不是因为他们回国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中方直接把现场的数字照片通过卫星网络传到了驻苏联大使馆,并让使馆人员打印出来交给苏联人。在当地时间当天下午的时候,全苏联的报社就紧急印发了这批最新的报纸,而且只报道了这一件事情。
随着各国记者回国,发生在澳门的一切也在几天时间内被展示给世界各国人民,美国代表团遭受的战败耻辱立刻在全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尽管美国政府全力封锁有关签字仪式和停战协定的具体内容,但是中国在当天晚上进行的又一次全球广播打碎了他们的企图。中国的广播不仅播放了现场的录音,而且还念了一遍停战协定的全文。
在这次广播的最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用慷慨激昂的声音说道:“这场和平的盛会,必将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147章 轩然大波
国务卿艾奇逊在澳门所签署的朝鲜停战协议毫无疑问地在美国民众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在这疯狂的几个月时间里美国民众已经初步认识到东亚地区发生了可怕的事情,使得美国本土蒙受敌国的核武威胁,但是当停战宣言的具体内容在中国的全球广播中被一个词一个词地宣读过后,他们立刻爆发了强烈的不满。虽然这份协议的名字是停战协议,但是文书的措辞已经明明白白地展现了其投降书的本质,美国人不能相信他们的国家竟然在面对一个落后无比的农业国时遭此大挫。
嗅到风声的各家报社和电台纷纷以最糟糕的词汇去形容导致如今局面的杜鲁门政府,仅仅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全美国在报纸和电台的时代中表现出了如同网络时代一般的惊人效率,各级政府的大楼门口迅速挤满了抗议示威的群众。美国人立刻开始将杜鲁门称为叛徒和共产主义走狗,他们也在大街上举着临时赶制的标语,要求签署了这一协定的国务卿不准回到美国。
而得知消息后的美国国会更是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就连杜鲁门所属的民主党议员也加入到了声讨杜鲁门内阁的行列当中,在他们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激进派议员麦卡锡在自己的座位上叫嚣着要把这个向共产党投降的内阁中的每个人都送上绞刑架。参议院立刻向杜鲁门本人提出质询,要求他解释为什么不经国会的批准擅自和敌国进行谈判并签订停战协议,而众议院的行为更加直接,数名议员在得知消息之后没过多久就拿出了弹劾总统的提案。
而此时的杜鲁门政府的大多数人员正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地下堡垒中,他们用收音机完整地听完了中国人的全球广播。美国民众和国会的反应早就在杜鲁门的预料之中,他知道那份停战协定签署后不久,自己就该主动下台背锅了。但是在向全国公布自己的辞职请求之前,杜鲁门还需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
“艾森豪威尔将军接受提议了吗?”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