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镇海王-第7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赡艹煌蛲颍庑枰奶头浅6嗔恕!
户部尚书佀钟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他这个帝国管家婆虽然比周经当户部尚书的时候日子要好过了不知道多少,但是这该省下的还是要省,要铁片来制造这个身份牌,是不是太奢侈了?
“成本很低,这个铁片很薄、很薄,就跟纸一样,是利用蒸汽冲压机制造出来的,这样的一个铁片,它的成本仅仅只需要不到五文钱,算下来只需要不到一百万两银子就可以给我大明所有人制造出身份牌子。”
刘晋想了想说道。
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也是提上来了,北京这边有密云铁厂,南边这边有淞沪铁厂,再往南还有琼州铁厂,全部都是刘晋麾下的产业,利用的都是高炉炼铁技术,产量高,价格也是在不断的下降。
“一百万两银子就为了这样一个身份牌,是不是太奢侈了?”
刘健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也就是现在大明有钱了,要是在以前,别说一百万两银子了,就是十万两银子,国库也是很难拿出来,别更说用来这样折腾了。
“确实是有些奢侈,但是这个身份牌也是为了方便朝廷管理人口,该花的银子还是要花的。”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说道,他是比较支持的,至于银子,朝廷现在有的是银子,去年都还节约了几千万两银子没有花出去呢。
“这身份牌还是挺不错的,就按照这个制式去办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也是大气的说道,嗯有钱了,说话就是不一样了。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其实也是相当抠门的。
“是~”
众人也是连忙点头道。
接着众人又再次看向手中的公民等级划分的制度。
“刘晋,你这个等级划分的是不是太粗略了一些,这一等公民,臣以为应该是我们汉人当中的读书人,没有读书,又目不识丁的应该化为二等公民。”
谢迁看了看,想了想问道。
“嗯~有道理。”
其他人一听,顿时也是纷纷点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是和一般的老百姓不一样,岂能都是一等公民。
“臣也是支持谢公的观点。”
“应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应该划分为六等,一等是读书人,二等是普通汉人,再依次往下推。”
刘健想了想也是说道。
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那可是必须要保证的,处处要彰显出来,可不能和普通老百姓混合。
弘治皇帝听完之后也是微微点头,尊卑有序、贵贱高低还是很重要的,这可是皇权维持的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如果能够维持皇权?
“陛下,臣制定这个公民等级制度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区分我们汉人内部的贵贱高低,而身为了促使我大明疆域内的那些异族和部族的人融入我们。”
“这每一个等级,想要晋升到更高的等级,都有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基本上都是要求他们改汉姓、取汉名,学习大明官话、学习汉字、尊儒重道等等。”
“划分等级,也是为了进行区分,让他们有动力和压力去学习我汉家文化,不断融入到大明主体之中。”
“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个制度下去,我相信再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之后,我大明内的这些部族或许在血统上并不是汉人,但是他们在文化上、思想上都已经和我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此一来,以后将再无边疆之分,也绝对不会出现土司叛乱的事情,因为所有人最终都慢慢的变成了汉人。”
刘晋想了想也是将自己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说了出来。
“说的好,夷狄入我大明,则大明之,大明入夷狄则夷狄之!”
张懋一听,顿时就拍案叫绝。
说到底自古以来,如何区分一个人是不是华夏人,并不是看血统,而是看这个人思想观念以及所受到的文化和教育。
这一点,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嗯,有道理!”
其他人听完也是纷纷点头,仔细的想一想,这个制度的作用还真是如此,主要是给大明境内的非汉人一些压力和动力,让他们学习汉字、学习汉家文化,最终融入进来。
而这也是刘晋前面的时候提到过的,大明想要长久的统治如此广袤的版图,稳定疆域内所有的部族等等,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将他们变成一家人。
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点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思想和观念,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长久性的统一。
“臣以为这上面其实还可以再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天子大赦天下的话,应该只限于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
“还有这个嫁娶方面,应该添加入赘这种现象,如果入赘到高等级的话,可以提高一级,生的孩子也可以按照高级的公民来。”
“征兵方面,应该规定朝廷只征一等公民为兵,二等公民及以下都不能当兵,不需要服兵役。”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自己的补充点。
“臣也有几条要补充的,这高等级的公民在与低等级的公民出现矛盾的时候,官府首先应该要维持高等级公民。”
“低等级公民如果犯罪应该要加重处罚,特别是第四等的,连汉姓和汉名都不愿意改的,就更应该加重处罚,以达到施压的目的。”
“另外还应该要加入宗教信仰的内容在里面,所有三等公民、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只允许信佛教、道教或者是不信教,不允许信奉外来的任何宗教。”
刘健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补充点,既然是为了促进融合,促使大明境内的部族融入到主体之中,那就要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补充。
其他人也是纷纷陷入思索,也是开始不断的做补充。
“关于奴隶,臣以为有些不妥,这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想要让奴隶主主动给予自由的话还是太难了,所以臣以为奴隶如果能够辛辛苦苦工作超过三十年,或者是年龄超过五十岁,就应该由当地官府给予解除奴籍,给予第四等公民的身份。”
“臣也以为应当如此,五十已经知天命了,应该给予奴隶自由,同时给予公民身份,也算是辛劳付出的一种回报。”
“奴隶的后代问题,臣以为如果三代人都是奴隶的话,且没有任何不良表现,到了第四代应该给予自由,给予四等公民的身份。”
“四代会不会太多了?三代就差不多了吧?”
“能够给予他们自由就算不错了,按理来说,这奴隶就不应该有后代。”
第952章 反响
京城,天刚刚蒙蒙亮,只有东边的天空有一丝光亮,寒风还在呼啸,昨夜下的大雪在街道上铺上厚厚的一层。
“卖报~卖报~”
然而京城的报童们却是早已经起来,一个个身上背着报袋,满脸通红的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声音洪亮。
伴随着报童的叫喊声,这京城的早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原本行人稀松的大街小巷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一般,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出大量的人前来买报。
“卖报~卖报!”
“大明第一次人口普查,初步普查出来的人口总数超过一万万!”
“大明公民身份牌样品一出,每一个大明人都有。”
“大明公民实行四等级制度,汉人为一等公民。”
报童在不断的吆喝,而每一个听到报童吆喝的人则是立即急促的跑了过来,赶紧掏出铜板,买下一份报纸,立即急不可耐的看了起来。
这段时间以来围绕着大明人口普查的事情,大明早报这边也是出了很多期相关的报道,然而今天的报道很显然才是重磅级的。
听雨阁,众多的茶客那是早早的就已经来到了听雨阁,点上一壶茶,再来上热腾腾的羊肉汤,肉包子,豆浆和油条,最后再来点羊杂碎,这才是京城人最地道的早餐。
当然了,吃这些东西去哪里都可以,这听雨阁的味道不一定最好,价格却是不便宜,真正吸引大家来听雨阁的,还是听雨阁这里的读报先生。
听雨阁的读报先生杨先生因为每次都能够解读出新闻之中所蕴含的深意,能够进行一番详细的解说,故而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雨阁听他读报纸。
甚至于有人将这个杨先生比作是当时之诸葛和子牙,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懂亿点。
“报纸来了,报纸来了~”
因为听雨阁这里的茶客众多,能来这里消费的人又都是不差钱的主,故而几乎都是必须人手一份报纸。
所以这听雨阁也是有专门的小二直接去大明早报哪里买报纸,然后再卖给店里面的茶客,也算是一种服务。
很快,随着报纸一来,整个茶楼都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只有众人翻报纸的声音,而读报纸的杨先生同样非常快速的看完当日的大明早报,然后喝一口茶,醒木一拍就开始读报了。
“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已经差不多要进入到尾声,各省也是陆陆续续的将统计上来的人口数量汇报上来。”
“我大明现如今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万,也就是超过一亿人口,而这个数字仅仅只是目前上报上来的,还有很多省份没有上报数据。”
“从现在的数据来推断,我大明的人口总数可能在一万五千万人口左右,也就是一亿五千万人左右。”
“这比起原有黄册登记的数量多出了两倍还要多。”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陛下免除了人丁税和税赋,普通老百姓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隐瞒人口,同时上报人口也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比如朝廷征兵就跟人口有关。”
“没有上报上去的人口肯定是无法参与征兵,同时没有身份牌的情况下,寸步难行,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可以相对准确的查清楚我大明的人口数量。”
杨先生最先解读的依然是头条新闻。
今日的头条新闻报道是大明人口总数的问题,在以往的时候隐瞒人口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于隐瞒的人口比起黄册登记的人口要多很多。
而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几乎都是查了出来,大明早报上面也是非常大胆的预计,大明的人口总数应该在一亿五千万人左右。
“一亿五千万人!”
“天啊,我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人口。”
听完了杨先生的解说,茶楼里面众多的茶客也是忍不住纷纷的惊叹起来。
大明人多,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只是这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大家都不清楚,大明朝廷官府黄册里面的记载是大概有五千万人。
但每一个人都清楚,这五千万的数目肯定是小了很多的,隐瞒人口也是常事了,不仅仅普通老百姓隐瞒人口,地主、士绅、王公贵族等等隐瞒的人口更多。
这一次的人口普查,几乎都查了出来,没有人丁税和税赋的压力,再加上诸多好处的诱导,这隐瞒的人口事情就少了很多,一下子就爆出了一亿五千万的庞大数字。
“啧啧,大家看看这陕西、山西、河南三省隐瞒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黄册上记载这三省的人口数量分别为250万、320万、280万,可是呢,这几年这三省移民出去了几百万人口之后,三省剩下的人口依然还有530万、680万、840万,实在是太能够隐瞒人口,特别是河南的人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