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西山的这些管事,一个个都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几万人聚集在西山,而且都是需要管吃管住的那种,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


第119章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西山。
  经过三天时间的赶路,刘晋也是终于再次回到了这里。
  “人多了很多嘛,还真是够热闹的。”
  习惯性的刘晋在西山的各处巡视起来,发现整个西山这边聚集的人数多了很多倍,到处都非常的热闹,到处都是一片繁忙无比的景象。
  有大量的人手在平整土地,盖新房子、盖新的作坊,煤山上满挖煤的人更多了,一座庞大的煤山上到处都是人。
  挑煤的人更多,形成了两道长长的队伍,犹如搬家的蚂蚁,浩浩荡荡从煤山上连接到山下面,非常的壮观。
  蜂窝煤的作坊都新增了好几倍,每一个作坊都一片火热,去年的老手带着今年刚来的新手在熟悉自己的生产步骤。
  煤炉生产这边,一座座高炉冒着滚滚的白烟,给这片寒冷的大地带来一阵阵的热浪,蜂窝煤的晾晒区,一大片的区域内都是看不到边际的蜂窝煤摆放的整整齐齐。
  本来是寒冬,可是一进入到西山之后,瞬间就仿佛回到了酷夏,因为西山这边干活的人一个个汗流浃背,有人甚至于在这大冬天逛着膀子在干活,丝毫看不到一丝寒意。
  “人是不是太多了一些,这蜂窝煤的市场很快就会供过于求,再加上其它的煤业,估计京城这边的蜂窝煤很快就要陷入一片血海了。”
  “嗯,看来是时候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了,另外也可以将玻璃和镜子的生意提上来了,不然还真心养不活怎么多人。”
  在西山各处巡视了一遍,尽管心里面早就已经预料到今年来的人会比去年多很多,但这来的人数超乎自己的想象,刘晋也是心里面在规划着新的计划了。
  “刘公子~刘公子~”
  这时,孙新和西山煤业这边的几个管事急匆匆的找到了刘晋。
  “什么事?”
  刘晋看了看孙新几人问道。
  “公子,这段时间来我们西山这边的实在是太多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西山这边已经聚集了超过3万人,并且这后面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到我们西山来。”
  “我们西山煤业做蜂窝煤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人,这可怎么办啊?”
  孙新显得很着急,没有办法,这3万多人,每天单单是吃喝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这京城蜂窝煤的市场就那么大,有个一两千人生产蜂窝煤就足够了,根本就用不了如此多的人。
  这生产的蜂窝煤要是卖不出去,西山煤业这边也没钱养活如此多的人口,到时候西山不是被竞争对手给搞垮的,而是被这汹涌而来的人给吃垮。
  “3万多?”
  刘晋一听,顿时也是微微一愣,尽管已经知道这人比去年多了很多,可是这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现在一听竟然有三万多人,这也是将刘晋给吓了一跳。
  “可不是嘛,现在每天光是吃喝都快把我们西山给吃垮了,而且生产出来的蜂窝煤已经卖不出去了,这可把我们给愁苦了。”
  “还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去年在我们西山这边做事的人回去之后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带了过来,这些人又该怎么办?”
  孙新连连点头,接着又说道:“都怪我当时心软,看着有人在寒风之中挨饿受冻就一下子全收了,到了这后面根本收都收不住了,这人越来越多,在各个管理方面都没有跟上,现在整个西山都变的混乱起来,还请公子处罚。”
  “我说呢,为什么有很多人还穿的破破烂烂。”
  刘晋一听顿时焕然大悟,接着沉吟一番说道:“这也不能全怪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西山这边待遇好,自然而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这样吧,立即将所有中级以上的管事都召集过来开会,我们来商讨下应对的策略,如此庞大的人数,我们可不能仅仅只是做做蜂窝煤。”
  “这人多了虽然压力很大,但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人就好办事,关键还是我们要开动脑经和思维,不断的创新,不断想出新的赚钱的方法来。”
  想了想刘晋还是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开辟新的赚钱路子出来,不然这几万人的吃喝,西山煤业纵然是家大业大,也会坐吃山空的。
  “是~”
  孙新等人一听,也是赶紧各自分头去通知其他的管事准备开会。
  “玻璃和镜子这个要弄出来,不过这个东西前期走高端路线,产量不需要太大,用来赚钱可以,但是如此庞大的人数,还是要找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行,纺织业、建筑业、海洋渔业、盐业、钢铁业……”
  看着孙新等人离去,刘晋的脑海中也是开始思索起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个个行业,思索着下一个赚钱的路子。
  “纺织业倒是非常不错,只要将珍妮纺纱机给研究出来,这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纺织业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制衣业、制鞋业等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只要赚钱,到时候别说是这几万人,来个几十万人也不怕。”
  “建筑业也不错,将水泥弄出来,到处修路盖房,搞房地产行业,需要的人数也非常多,而且要想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肯定不会错的,这个时代的道路交通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从昌黎县到京城这里,200公里不到的路程竟然花了三天的时间。”
  “嗯,水泥必须要尽快搞出来,这可是好东西啊,修城墙也好,修路、造桥也好,这绝对是妥妥的利器,用来对方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非常不错的,到时候将城堡一个个修到草原上去,让他们帮我们养绵羊。”
  刘晋的脑海中细细的进行规划着,顿时就觉得聚集在西山这边的几万人根本就不够用了。
  “晋哥儿,朱平朱先生、杜明恩杜先生来了。”
  就在刘晋沉思之际,赵二虎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说道。
  “朱平?弘治皇帝,杜明恩,看来多半是为了商量船队前往黄金洲的事情。”
  刘晋一听,顿时就猜测道,这边也是赶紧赶过去。


第120章 平衡与制度
  弘治皇帝一身便装,身后面跟着朱厚照、刘健、杜明恩几人,一行人一边在西山这边随意的逛着,也是一边有说有笑。
  “这西山还真是热闹,来到这里我都觉得一点都不冷了。”
  弘治皇帝看着西山热闹非凡的景象,也是满脸笑容。
  他当然是非常开心了,这西山煤业他才是大老板,去年年底分红,他拿的最多,一想到今年这西山煤业如果运转正常的话,他能够从这里分红到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他心情就更好了。
  “这里怕是聚集了有上万人了,如此多的人都管理的井井有条,这刘晋确实是一个人才。”
  刘健摸着自己的胡须点点头说道。
  “岂止是人才啊,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我也是经商的,在江南这边也是有些棉纺作坊,我管理几百号人就已经觉得非常难了,这管理成千上万人,这需要很深的学问才行。”
  杜明恩也是笑着插话道,他尽管猜到了弘治皇帝和眼前这个刘健都是大有来头的人,但对方没有表明身份,杜明恩也是没有太过拘谨、约束。
  就在几人聊天之际,刘晋就走了过来。
  “朱先生、刘先生、杜先生,萧先生,还有朱兄,新年好啊~”
  刘晋笑着和几人打招呼。
  “新年好~”
  弘治皇帝和刘健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杜明恩则是同样拱手回敬,至于萧敬也是笑了笑,朱厚照则是对着刘晋眨了眨眼睛,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
  “刘公子你来的正好,刚刚我和朱先生、刘先生说道管理方面的事情,正要向你请教一二呢,你是如何管理将这西山如此多人管理的井井有条的?”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经验和方法。”
  杜明恩笑着问道。
  “这其实也很简单,这管理一个作坊、经营一个产业其实和治理国家也是一样的,关键在于用人。”
  刘晋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用人之道的关键点在于将人用在他擅长的方面。”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和刘健也是立刻就来了精神,仔细的听起来,同时心里面也是觉得这刘晋真能够吹的,这管理一个西山煤业竟然也能够和治理一个国家相提并论,倒是来了兴趣,想要听一听他能够说什么东西来。
  “以西山煤业这边来说吧,有的力气大,所以我就安排他们去挖煤或者挑煤,有的人心灵手巧,我就安排他们去做煤炉,还有的人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强,我就升这些人来做管理。”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其实管理方面就是围绕这一点来转的。”
  刘晋简单的将自己的管理经验说了出来,这管理学非常的浩瀚,后世这方面的书籍不知道有多少,但核心点还是围绕着人来转的,因为管理、管理,重点还是人的管理和利用。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这边刘健却是微微皱眉想了想说道:“刘公子刚刚不是说了,这经营一个产业和治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但自古以来这治国之道首先看重的却并非是才能,而是忠孝。”
  “夫大国者当以礼仪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以孝为根本,以德而远播天下,如此四方自当宾服,天下归心,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刘公子一味的强调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却是没有提到忠信,这有些人虽然有才能,但却是不忠不孝之人,如此之人用之只会祸国殃民。”
  刘健不愧是内阁首辅,这口才自然是没得说的,这引经据典又说的有礼有节,让一旁的弘治皇帝和杜明恩也是连连点头,深以为信。
  刘晋看了看这个老头子,知道自己要论嘴皮子的话,十个刘晋也绝对不是这种官场、文场上磨砺了一辈子的刘健的对手。
  想了想,刘晋也是笑着说道:“刘先生的话确实是很对,忠孝二字任何时刻都要牢记于心。”
  “但才能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忠孝是深于人心的,刘先生觉得我们又该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忠孝呢?”
  “自古以来的乱臣贼子,一开始的时候可都是口口声声的喊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到头来却都是乱臣贼子,汉之王莽、三国曹操、唐之安禄山之流的还会少吗?”
  刘晋这招叫以退为进,先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可不是你口中所说的有点才能但不忠不孝之人,我也是一个时刻牢记忠孝的人。
  接着又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这才能够是可以看到的,但这忠孝是根本看不出来的,以忠孝为用人的标准完全是不可取的。
  “这~”
  听到刘晋的话,刘健一时也是语塞,竟然无言以对,至于一旁的弘治皇帝则是陷入了沉思,他当皇帝十多年了,对此还是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正如刘晋所说的,有些人口口声声的喊着忠孝,但背地里做出来的事情却是上无君王下无父母,这以儒家提倡的忠信治国给人的感觉总好像是理想主义。
  有些人也确实是对皇帝忠心对父母孝顺,可是这些人往往又没有什么才能,空有忠孝,却根本办不好任何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