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慢慢的来改进。
  但相信,以大明现在的情况,这汽车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


第1718章 弘治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京城,鹅毛大雪伴随着呼啸的寒风将大地变的一片苍白,然而对于京城这座有着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而已,纵然是大雪也一样无法盖住它的繁华与喧嚣。
  刘晋早早的就从被窝里面起来,马上要过年,年假前期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刘健和李东阳两个现在是越来越懒了,内阁里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刘晋在处理了。
  没有办法;  刘健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精神和身体都已经大不如前了,之所以一直没有归乡养老,不是他自己贪恋权势,不肯辞官。
  而是弘治皇帝一次次的挽留自己的老师,始终不肯放他走人。
  其实刘晋看来,尽管这样可以显得弘治皇帝仁厚,对臣子好,是一个宽厚仁慈的皇帝,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弘治皇帝治国的时候还是缺乏了应有的理智与果断。
  一个80多岁的老人,精神和身体都已经不能再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了,你还将他留在这个位置上,这对于治理国家来说那是非常不利的。
  也就是现在大明国富民强,海清河宴,需要烦心的事情很少,刘健这個八十多岁的老人才可以继续混吃等死。
  如果是以前的话,以刘健现在的状态来说,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当这个首辅了。
  有几次尚书房议事的时候,刘健议着、议着竟然都睡着了,差点都从座椅上跌下来。
  也幸亏是在刘晋的倡议和改革下,大明的早朝制度进行了改革,每天都是八点开始,要是换成以前半个三更起来赶早朝;  而且一年到尾都没有什么休息日的话;  他更吃不消。
  对于刘健而言;  现在最好的待遇就是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光荣的退休,荣归故里,好好的安安心心养老,毕竟到了这个年纪了,也活不了太长的时间了。
  但弘治皇帝就是感情用事,一二再而三的驳回刘健的请辞奏疏,看起来是仁厚,对臣子好,其实就是不理智,治国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真正合格的帝王应该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任用有精力、有能力的官员,而不是让已经没有什么精力的耄耋老人在哪里昏昏欲睡。
  李东阳其实也差不多,他虽然只有六十多岁,但是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隔三差五就生病,没办法来上早朝,即便是来了,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精力来处理国家大事了。
  他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上书请辞了;  但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去了,这一拖、再拖,一下子就拖到了弘治二十五年了,马上就要弘治二十六年了。
  历史上,它是在正德十一年病逝的,算下来的话,他其实仅仅只有四年的时间了,此时此刻,他的身体是完全不如以前,甚至他连刘健都比不上。
  别看刘健是八十多岁,年纪很大了,但身体一直还算健朗,李东阳就是不行,各种各样的病,再加上自己亲生儿子都早夭,连个孙子都没有,他也算是心力交瘁。
  其实很早,他就想要回自己的家乡茶陵去好好的养老了,毕竟自己亲生儿子都夭折了,虽然从兄弟哪里过继了李兆蕃过来,但总归不是亲生的。
  这对于极其重视传承的古人而来,这是很难接受的,也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甚至于都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意义。
  可是弘治皇帝就是不准,一次次的驳回。
  在刘晋看来,弘治皇帝这样做,虽然大家都会认为是很宽厚仁慈,对臣子好,但却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都已经到了这一地步了,该养老的就该让他去养老,这才是他真正所需要的,或许回家养老还能够多活几年,毕竟操劳国事太伤脑细胞了。
  因为他们两人都没有什么精力来处理内阁的事情,这内阁是事情基本上都落到了刘晋的身上,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是很不合理,也对国家不利的。
  也就是刘晋,如果换一个权臣呢,会不会形成独掌大权的局面?
  要是再遇到主弱臣强的情况,那就说不定是另外一番故事了。
  从这方面来说,弘治皇帝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说明了好人是做不好皇帝的。
  事情都落在了刘晋的肩膀上,这过年前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年度财政的审核,官员的考核、年假前的诸多安排、来年工作的安排等等,这些事情都要刘晋去操心。
  而且现在虽然不需要操心外部敌人入侵的事情,但是一到冬天,草原牧民有没有过冬的粮食,牛羊有没有干草,京津地区冬天的时候过冬的储备的煤炭准备如何,粮食能够及时运抵京津地区等等。
  大明这样的庞大帝国,纵然是海清河宴,可是到了刘晋这个位置上,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依然很多、很多。
  “干到五十岁我都想要退休不干了,太累了,真不是人干的事情。”
  累成狗的刘晋都想着五十岁退休的事情了,原本刘晋还想六十岁退休的,但想了想,为了自己能够多活几年,做到五十岁就差不多了。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事情越多,劳心劳力的地方就太多了。
  自古以来处在高位的人都没几个能够真正舒服的。
  看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寿命基本上都很短,很多人都英年早逝,三四十岁就走了,很大程度都是跟治理国家太过劳累有关。
  真正舒服的人反而是中间阶层的人,他们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不需要像底层那般穷苦、劳累,又不需要像上层那边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舒舒服服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当然,对于现在的大明人而言,纵然是普通人的日子,也过的还是相当舒服的,有一份工作就能够轻松的养家糊口,并不会像以前那般,累死累活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
  所以刘晋觉得,自己干到五十岁就差不多了,权力的滋味虽然迷人,但同样也是压力山大,别说自己只是一个大臣,但纵然是帝王又如何?
  帝王还不是一样有着诸多的烦恼,是人都是有烦恼的,只是很多时候,你外人根本就看不到,不知道而已。
  到了五十岁就退休,趁着身体还好,到处游山玩水,看看这大明的大好河山,尝一尝大明各地的美食,如果身体允许,刘晋甚至于都计划着来一场环球之旅。
  刘晋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所有的人生和时间都花在治理国家上面的,差不多就得了,有些事情该留给后人去做。
  况且这大明王朝是姓朱,又不是姓刘,做的太多了,时间太久了,还会造人非议,引皇帝猜忌,差不多就可以了,急流勇退也是一种智慧。
  想归想,但现在才三十多岁,距离五十岁还有十多年的时间,自己还得要继续当牛当马的做下去。
  朱厚照同学现在都还是一个快乐的太子呢,弘治皇帝现在身体都还硬朗的很,自从割掉了阑尾炎之后,他的身体就变好了很多,又才四十多岁,正值春秋鼎盛的时候。
  “自己真要是五十岁退休的话,搞不好朱厚照都还在待机呢。”
  想到这里,刘晋又是笑了起来。
  弘治皇帝身体好,这要是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朱厚照这个太子恐怕要超长待机了,当然了,对于他来说,志不在当皇帝,完全无所谓,快乐的当一个太子或许是最合适的。
  思索一阵,刘晋看看自己案牍上面的堆集的奏疏,只能够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自己现在都已经能体会到弘治皇帝以前的日子了。
  不仅仅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下官员们的拍马屁、吹捧上面,有时候又还要跟他们争论某个问题。
  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自己还好一些,看到那些拍马屁之类的奏疏,回头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看到那些秀文采的奏疏,回头就骂的半死,这办事效率才大大的提升。
  现在的奏疏,讲究效率、讲究重点,要就简介明了,不要跟女人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浪费时间精力。
  “刘公,奔驰自行车厂这边准备砸年底前正式推出他们的新款奔驰牌汽车,想邀请您过去亲自看看。”
  这时,有人来到刘晋的身边,向刘晋汇报起奔驰自行车厂的事情来。
  “怎么快就准备推向市场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精神振奋起来。


第1719章 奔驰汽车
  奔驰自行车厂,得知消息的刘晋也是再次急匆匆的来到了这里。
  “刘公~”
  任思恒、段海、鲁青、黄志远等人也是齐刷刷旳全部前来迎接。
  说实话,刘晋是第一个真正重视科技、重视工业的大臣,三天两头就往新式学校和高校跑,经常来机械厂、自行车厂这里走动。
  尽管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都是刘晋的产业,但也能够说明刘晋对技术的重视,和刘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刘晋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
  这一点是在其它官员身上都没有的,其他的官员,在看他们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傲慢和看不起的态度。
  特别是那些文官,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才高人一等,读书人才是最清高的,至于任思恒他们这些人都是玩旁门左道、奇巧淫技的人,总归是上不了台面的下九流。
  所以大家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及时的向刘晋汇报,有什么问题之类的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带我去看看我们的汽车。”
  刘晋笑着点点头,随即也是往厂房里面走去。
  走进厂房,刘晋也是发现这个厂房进行了改造了,竟然和后世的流水生产线差不多,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从一个个大门运输过去,汽车的地盘在这头一步步的传送到另外一头,整个过程不断的添加和安装零部件上去,到了另外一头的时候,一辆崭新的汽车就生产出来了。
  “不错,不错~”
  “你们将流水席式的生产方式运用的很纯熟嘛。”
  看到这样的流水生产线,刘晋也满意的直点头。
  也不枉自己对麾下这些产业千叮咛万嘱咐,要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
  “这都是刘公您指点的好,我们的自行车也是这样生产的,所以在汽车生产上,我们也是沿用了这样的方式。”
  “同时在零部件方面,我们也是按照您的要求,对所有的零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零部件的误差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段海一听,也是连忙回道。
  奔驰自行车厂的产能比起一般的自行车厂要高很多,同时奔驰自行车的质量要比一般自行车好很多,所依靠的就是流水线生产方式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标准件,误差过大的零部件是无法用到产品上面的。
  从小小的螺丝开始,精益求精,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越来越好。
  “嗯~”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
  沿着生产线一步步的看下去。
  经过刘晋朱厚照这边替了不少的意见,再加上他们自身的思索和改进。
  全新的汽车看起来就好看多了。
  前面的引擎这边用引擎盖盖住,而且盖子还是带曲面的,前脸看起来的时候就舒服多了,大大的奔驰标志也是在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