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食稳定,整个京城这边的人心也是渐渐的安定下来,慢慢也是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段时间根本就看不到的各种小吃摊、面粉掉、烧饼摊等等也都纷纷再次开张,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响起这些小摊小贩们的吆喝声。
  前面因为粮食昂贵,这各种各样的小吃、面点之类的自然是无法经营,这让京城很多以此为生的家庭日子变的非常艰难。
  现在粮食大降价,甚至于还能够买到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些小摊小贩们自然是要抓紧时间赚钱。
  “炊饼了~好吃的炊饼了,刚出炉的新鲜炊饼了~”
  “包子了,包子了,香喷喷的包子咯~”
  “馒头咯,香喷喷的馒头咯~”
  弘治皇帝行走在街道上面,听着小摊小贩们的吆喝声,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时不时的还要到一个个小摊小贩上面看看,甚至于还要买下点东西,一边吃也是一边走,丝毫没有顾忌自己皇帝的形容。
  弘治皇帝的身边,朱厚照同样如此,手里面拿着两个包子,一边走一双小眼睛也是是不是的朝四面方看去,似乎在寻找新的美食,嫣然也是一副市井小民的样子。
  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倒是相对矜持了很多,只是陪着弘治皇帝,对于弘治皇帝的样子,似乎也是见怪不怪了。
  “王氏蒸饺~”
  朱厚照手里面吃着包子,来到熟悉的地方,小眼睛一下就锁定了一个以前特别喜欢的小吃摊上面,接着拉了拉弘治皇帝的手,宛如一个贪吃的小孩子一般。
  “好久没吃这蒸饺了,怪怀念的。”
  弘治皇帝同样眼睛一亮,和朱厚照一起出来尝一尝这民间的小吃,这是他和朱厚照都喜欢的一个活动,几乎可以说是吃遍了这京城的大小摊贩,这王氏蒸饺算是两父子最喜欢吃的一个小吃了。
  “来两份蒸饺~”
  来到王氏蒸饺这里,弘治皇帝笑着说道。
  “好嘞~两份蒸饺,您稍等。”
  卖蒸饺的王氏一见有客人上门,也是立刻高兴的忙碌起来。
  “夫人您这段时间没有出摊,我都挺担心的,害怕以后再也吃不到您做的蒸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瘦了很多的王氏,笑着说道。
  “不满贵客,前段时间粮食贵,我们这小摊小贩的根本就经营不起,连饭都吃不起,差点就饿死了,两百文一斤的粮食,这些奸商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典当了,但我那小孙子还是差点就饿死了。”
  “要不是当今皇帝圣明,特定让人运海鱼进京,我们一家老小都要饿死。”
  说到这事,王氏就一把辛酸泪,这饥荒真心是差点要了她的命,粮食卖的太贵了。
  王氏一家,以前主要是靠她卖这个蒸饺营生,这粮食贵,她的蒸饺生意自然也是做不下去了,没有了赚钱的营生,这边粮食又拼命的涨,一家老小每天都没有一斤粮食吃,差点就要饿死人了。
  听到王氏的话,弘治皇帝忍不住一阵愧疚,觉得自己这个皇帝真心没有当好。
  “这海鱼吃的还习惯吧?”
  弘治想了想问道。
  “习惯,习惯,这海鱼肉刺少、没有土腥味、还非常的鲜甜,关键是便宜,一文钱一斤,这是我们穷人的救命稻草啊。”
  王氏连连点头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
  弘治皇帝笑了笑点点头,这让一旁的王氏一头雾水,不明白他的话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贵客您的蒸饺好了,一共五文钱。”
  很快,王氏这边就将已经蒸好的两份蒸饺交给了弘治皇帝,一旁的萧敬自然赶紧拿好,同时递上五文钱。
  “嗯,还是那个味,好吃。”
  朱厚照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吃起来,一边吃也是一边嘟囔着,此刻是完全没有了大明太子的形象,对此,一旁的弘治皇帝也是笑了笑摸摸他的脑袋,他其实还是很享受这份时光的。
  在这样的时光下,他不再是皇帝,朱厚照也不是太子,他们两个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对父子,儿子嘴馋,父亲慈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宫里面的那么多规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享受着这短暂的美好时光。
  “哇~竟然有烤秋刀鱼,这个可是绝对不能错过。”
  朱厚照的小眼睛一直在四处乱瞄,很快他再次急匆匆的朝着一个烧烤摊这里走去,这个烧烤摊和以往烤羊肉的烧烤摊是不一样的,它竟然是以海鲜为主的烧烤摊。
  “老板,你这货挺全的嘛,秋刀鱼、响螺、鱿鱼、螃蟹、大黄鱼……”
  朱厚照看了看小摊上面的货,如数家珍一般的一一念出来,这些东西在天津的时候,他可是没少跟着刘晋吃,至今还念念不忘呢。
  “客官,您真识货,没想到我这些海货您全知道。”
  烧烤摊的老板很年轻,仅仅二十多岁,略带天津这边的口音,他对着朱厚照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在京城这边也是有人能够认识这些海货。
  “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这些海货怎么弄才好吃呢,这秋刀鱼来几条,多放点孜然,这鱿鱼也来点,还有这个响螺,你这有葱花和蒜吧,都放点,这大黄鱼要烤焦一点……”
  朱厚照微微得意,接着开始点菜,每一样都说的头头是道,让烧烤摊的老板也是连连点头,暗道遇到了识货的客人。
  “老板,京城以前可都没有烤这些东西的,你怎么会想着来做这个买卖?”
  这边弘治皇帝、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也是慢慢悠悠的走了过来,弘治皇帝看了看小摊摆出的各种各样海鲜,笑着问道。
  “不满贵客,我是天津人,在天津这边因为海货颇多,吃都不吃完,所以大家也是慢慢的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这烧烤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吃法,据说还是刘晋刘公子传出来的,现在也是已经风靡天津。”
  “在天津这边啊,大家晚上下了夜课之后都已经习惯性的去吃一吃夜宵和烧烤了,我就想着能不能来京城这边开一个海鲜烧烤摊。”
  老板一边不断的忙碌也是一边回道。
  “是嘛~”
  “生意还好吧?”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
  “托当今圣上的福,生意还不错,客人您要不要尝一尝,这海鲜烧烤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特别是这烤响螺,味道乃是一绝。”
  说到这里,老板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这烤海鲜在京城这边很新鲜,再加上他手艺确实是不错,海鲜又是从天津这边运过来的新鲜海鲜,京城又是有钱人云集的地方,这生意啊还是很不错的。
  “那好,那就来几个吧。”
  弘治皇帝和身边刘健、谢迁等人互相看了眼,笑着说道。
  “好嘞,您先坐下,稍等一会,很快就好。”
  老板一听,顿时就高兴的忙碌起来。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一份份烤海鲜就端上来,朱厚照犹如饕餮一般,开始大口、大口的吃着,一边吃也是一边微微摇头:“和老刘的手艺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这响螺放的蒜太少了点,还有这鱿鱼烤的太老了……”
  至于一旁的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则是矜持多了,一边细细的品尝这烤海鲜,一边也是微微点点头,这味道确实是不错,非常的鲜美,是一种全新的美食。
  吃完了美食,朱厚照默默的记下来这个小摊的位置,众人又继续在京城的街道上逛起来,逛着、逛着,很快就来到了粮行这边,看到粮行这里排起的长龙,顿时也是立刻吸引过去。
  “听说现在这些粮商将粮食卖一文钱一斤,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弘治皇帝对于京城的大小事情自然知道的很清楚,这粮食降价的消息,他也是知道的,现在既然来到粮行这里,自然是要亲自去看看,看一看到底是不是一文钱一斤,这卖的粮食到底是好还是坏。


第227章 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京城粮行。
  每一家粮店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龙,同时这些粮店的门口也是挂上了一个个横幅。
  “赈济灾民?”
  “与民同心?”
  “皇恩浩荡?”
  弘治皇帝看了看一个个粮店门口挂出的横幅,眉毛也是微微一扬。
  对于京城的粮价,他可是清楚的很,前几天可都还是卖两百文一斤,现在倒好全部卖一文钱一斤了,而且这一个个口号都喊的非常好听。
  “有意思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弘治皇帝笑了笑对身边的刘健、谢迁、李东阳说道。
  说完这话,弘治皇帝的眼睛也是在一条条长龙这里看来看去,很快就锁定了一个看起来足足有六十多岁的老人家。
  弘治皇帝走上前问道:“老人家,这些粮店的粮食是不是真的只卖一文钱一斤?”
  “我长怎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粮食卖一文钱一斤的。”
  被弘治皇帝问话的老人先是微微一愣,接着仔细的打量了下弘治皇帝回道:“一看你就知道你们肯定是从外地来的。”
  “这京城啊不仅仅有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还有一文钱一斤的肉呢。”
  “老人家好眼力,我是从外地来京做生意的。”
  “这京城还有一文钱一斤的肉?”
  弘治皇帝一听,想了下说道。
  “有,当然有了,不过那是海鱼肉,但这海鱼肉也是肉不是。”
  老人一听露出了一副京城人在外地人面前微微高人一定的神态,手捏着自己的斑白小胡子。
  “那还真是要好好的见识一下,这一文钱一斤的粮食都是些什么粮食?”
  弘治装着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都是上好的大米呢,来自江南的大米,连一点沙子都没有,不过每人每天限购三斤。”
  “要说这怪事啊,年年都有,今年特别多,你是不知道啊,前段时间这粮食可卖两百文一斤呢,现在这些黑心的奸商也不知道是良心过意不去,还是觉得自己恶事做多了,怕将来没有善终,所以现在才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
  说道这些粮商的时候,老汉不仅仅没有丝毫感激的意思,反而在咒骂这些粮商,很显然,原先卖两百文一斤的粮食确实是伤到了大家。
  “原来如此~”
  “多谢告知。”
  弘治皇帝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心里面却是在思索着这些粮商葫芦里面到底买的是什么腰,
  前几天还卖两百文一斤的粮食,现在却是只卖一文钱一斤,虽然也是有限购,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和他们打出的口号很符合。
  在饥荒的年代里面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几乎是亘古未有的事情。
  做粮食买卖的商人在饥荒年底里面不抬价就已经算是菩萨心肠了,要被人称之为大善人了,现在这些粮商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一个个都和佛祖一样,割肉喂鹰,要立地成佛的节奏啊。
  “他们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这是弘治皇帝这几天脑海中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他实在是想不通,这些粮商根本就没有理由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
  这粮食不是海鱼,海鱼时间一久,马上就会腐烂变质,这捕获量大了,一文钱一斤处理掉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这大米就不一样了,它经久耐储,放个一年半载也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些粮商纵然是现在饥荒的时候没有办法再卖两百文一斤了,这些粮食放一放,也是可以慢慢的平价出售,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