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西非这边的兴王,当今天子的弟弟所建立的兴国也是在大肆的对外扩张,似乎好像和西班牙人对上了。”
  “这让原本并不冒犯我们大明的西班牙人有开始针对我们大明人的趋势,所以我们家的殖民地现在也是变的岌岌可危。”
  “他希望我们能够给他支援更多的人手以及船只、武器装备过去,另外也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运转殖民地。”
  谢正掏出一封信递给谢迁,详细的说清楚谢至在海外的情况来。
  “我们出去海外的时间还是太迟了一些,好地方都让人先占了,现在只能在西非这边争夺那么一块小小的殖民地,还要蛮对复杂的局势。”
  谢迁快速的看完,也是叹口气。
  “家里面还有多少银子?”
  “只剩下不到五十万两银子了。”
  “只有五十万两银子了?”
  “是的,父亲,去年的时候我们家和江南的一些大家族在淞沪这边开设了自行车工厂,谁知道这个自行车工厂投资巨大,而且因为缺少橡胶的缘故,故而我们的自行车厂一直都未能盈利,投入了大量资金短时间内回不来。”
  “再加上南洋的种植园改种橡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橡胶树苗,这也是一大笔的资金砸下去,现在我们家真的没多少银子了。”
  谢正连忙回答,详细的列举了大项的重大支出。
  “五十万两银子太少了,海外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武器装备都非常的贵,更何况还要买船。”
  谢迁听完,也是皱起了眉头。
  和朝着其他的大佬一样,资本主义的兴趣,谢家也是参与进来,开始了纺织厂、水泥厂等等,赚到了不少的银子,然后又投资了新的工厂、商行、种植园、庄园、殖民地等等。
  这摊子铺开之后,银子就缺了,方方面面都需要银子。
  “也只能先将这五十万两银子寄过去了,我们再想办法筹钱了。”
  谢丕想了想说道:“现在工人的工钱都是按月发放,不然的话,我们还是很容易就能够再凑出几十万两银子的。”
  “也只能如此了,写信给谢至,告诉他要尽可能想办法的自给自足,另外我再写信给南非总督太平侯杜明恩,请他关照一二。”
  谢迁微微点头,短时间内筹集不出足够的银子,只能够让谢至这边自己先想办法。
  “明天早朝我准备向天子恩请归乡养老,这以后你们在朝中做事就要更加的小心、谨慎了。”
  接着谢迁拿出了自己写好的请辞奏疏对自己的儿子说道。
  “父亲,真的到了这一步了吗?”
  谢丕一听,赶紧问道。
  尽管早就知道父亲有退隐之意了,但是以前毕竟没有到非退不可的地步,所以还是能够继续做下去。
  而且有谢迁这棵大树在,他们几兄弟在朝中为官也是可以更加是顺利。
  现在谢迁要回乡归隐,这等于是一下子就少了谢迁在为他们遮风挡雨了,以后想要升迁都不会那么容易了。
  尽管谢迁的故交好友之类的依然很多,遍布朝野,但人走茶凉的道理谁会不知道?
  “是啊,父亲,还请三思啊,您现在才刚刚六十出头,身体又非常的健朗,完全可以再继续做下去的,很有望再进一步的。”
  谢正也是着急的说道。
  “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刚刚让你们去打听也是为确认,这失去了圣上的信任,我这个内阁大臣也是已经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
  “我意已决,休要再劝。”


第1566章 内阁职权
  翌日早朝。
  “陛下,臣最近深感身体不适,再加上年纪已大,思乡心切,还请陛下恩准臣回乡养老!”
  等到朝中江南籍的官员为了削减南直隶科考名额一事闹的差不多了,谢迁也是站出来递上了自己的请辞奏疏,希望弘治皇帝能够恩准自己回家养老。
  “谢公,万万不可啊~”
  “是啊,谢公,你身体健朗,仅有六十,岂能现在就回乡养老。”
  “谢公,您可是朝廷的中流砥柱,陛下的肱骨之臣。”
  听到谢迁要回乡养老,顿时朝野上下有很多大臣都纷纷站立出来,特别是守旧派的官员和江南官员,一个个都纷纷站出来。
  谢迁可以算是他们这些官员在朝中的代表了,也算是守旧派和江南官员最后的大靠山和支柱了。
  这谢迁要是归乡养老的话,那他们就更加没有什么话语权了,到时候就全是以李东阳、张懋、刘晋、佀钟这些为代表的改革派官员了,天知道到时候这大明会让他们给玩成什么样。
  弘治皇帝接过谢迁的请辞奏疏,快速的扫了一眼。
  奏疏说自己什么身体欠佳,又思乡心切,无法再为天子效力,希望能够回家颐养天年,最后还感谢天子多年来的信任和重用,感谢天子对自己的恩情之类的一大堆。
  这都是辞官的老套路了。
  有些是身体的真的不行了,必须要辞官了,但大部分都是已经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为借口来辞官的。
  “谢爱卿,如果身体不舒服的话,朕会让大明医学院和大明皇家医学院的教授来给你看看,另外最近朝鲜国王进贡了一批高丽人参,回头朕让人送一些过来。”
  “这辞官一事就免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谢迁,他虽然不是自己的老师,但从自己登基一来,也是从自己的侍讲大学时做起的,一直陪伴左右。
  弘治皇帝也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宽厚仁慈之人。
  尽管对谢迁不满,但对方真的要辞官的时候,弘治皇帝还是有些舍不得,多年的君臣之情,也不是说割舍就能够割舍的。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挽留起来。
  当然了,这也是常规操作了。
  就好比是古代开国皇帝登基的时候一般,都要下面的臣子一请、二请再三请,皇帝虽然心里面巴不得早点登基上去,但是也要一拒绝表示自己能力有限,二拒绝表示自己恐难当大任,三就半推半就的勉为其难当了皇帝。
  这古代臣子要辞官回乡养老,当皇帝的除非是对这个臣子极其的不满和厌恶,否则类似的程序也还是要走一遍的。
  第一次请辞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对方说身体不好,还要派御医去看,顺带着赏赐一些滋补的药材给臣子。
  第二次请辞也肯定是不会同意,还要赏赐一些金银、锦缎之类的东西以表示天子薄待了大臣,希望对方可以继续留下来给自己效力。
  第三次请辞的话,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是身体真的不行了,又或者是皇帝确实是不想再留对方了,又或者是对方确实是想要归乡养老了。
  那么天子就会给对方很多赏赐,然后再加一些头衔,如果有儿子在朝中做官的话,还会给你的儿子稍微提拔一下,让你可以风风光光的回家养老。
  弘治皇帝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又是一个念旧情的人。
  谢迁这第一次申请辞官,自然是要挽留的。
  不管如何,对方的面子一定是要给足的,即便是要回家养老,那也是要让对方风风光光的回家养老。
  “陛下,臣去意已决,实在是年事已高,身体不堪重任,还请陛下恩准。”
  见弘治皇帝挽留自己,谢迁也是感动的泛起了泪花。
  说实话,给弘治皇帝打工是真的舒服,不需要担心太多,弘治皇帝是宽厚仁慈的老板,对下面的臣子是真的不错。
  除非是动了天子的逆鳞,弘治皇帝是很少动杀意的,几次大案,被杀的官员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官员也就罢官、流放,至于家人更是不会大规模的牵连。
  现在对自己又是关心,又是赏赐的,这让谢迁也是很感动。
  但天子挽留一二,那也是常规操作了,谢迁去意已决,自然是还会不断的请辞的。
  “不允~”
  弘治皇帝丢下一句话就直接退朝了。
  尚书房内,弘治皇帝也是再次挽留谢迁,但谢迁依然是去意已决,无心继续留下去了。
  没办法,谢迁好歹也是内阁大臣,也是要脸面的,你弘治皇帝微服私访,三个阁老带了两个,就是不带自己,这不是让自己难堪嘛。
  朝野上下知道了,自己还怎么去当这个内阁大臣?
  接下来的几天,谢迁接连不断的上书请辞,弘治皇帝也是挽留再三,一连挽留了六次之后,见谢迁去意已决,也是最终不得不同意谢迁回乡养老。
  当然,弘治皇帝对谢迁也是极为优待。
  首先就是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珍珠翡翠、锦缎布匹之类的东西给谢迁,这是保证他能够有足够的钱物好好养。
  接着对谢迁进行了加封,封一个伯爵,当然并不是世袭罔替的那种,这个伯爵是无法继承的,他一死的话就会收回来,儿子没办法继承,并不是铁饭碗,一般都是赏赐给重要文臣大佬的,像刘健也是封了一个伯爵。
  同时又加封了少傅兼太子太傅,这差不多跟后世的官员一样,退休养老的时候再提高一个级别。
  最后弘治皇帝还提拔了谢迁的儿子谢正,以表示自己的隆恩。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事了,随着弘治皇帝同意谢迁归乡养老,朝中大臣们的话题瞬间又回到了该推荐谁入阁的事情上来。
  内阁大臣,在明初的时候并无多少实权,但到了明中期之后,内阁大臣就是真正手握大权的重臣了。
  内阁大臣的职权大致上有票拟批答之权、草拟诏敕与封驳之权、顾问咨询与劝谏之职、会议决策、会审、经筳进讲之职。
  所谓票拟批答即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从票拟职权的初设看来,内阁只是秘书机构。
  然而,随着仁宗、宣宗时,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票拟成为内阁参与行政决策的重要手段。
  由于皇帝决策前,必须经过内阁的票拟,草拟政策处理意见,在皇权和司礼监权利较受限制的时期,重要的决策主要由内阁票拟决定。
  票拟大约经历了“同宣协恭”、首辅专票、分票三个时期。
  早期,众阁臣商讨拟票,交由皇帝斟酌,若意见不合,则发还改票,多时可至五改,形成皇帝与众阁臣之间的政治协商。
  简单来说,内阁大臣虽然是天子的秘书,但拥有的权力很大,甚至于可以驳回天子的意见,很多事情,如果内阁大臣不同意,天子都没办法,只能够和内阁大臣们商量着来,互相妥协一番。
  草拟诏敕与封驳,诏敕的拟订初由翰林院执行。内阁制度完备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置,诏敕的拟订专由内阁。
  所谓封驳,即如果阁臣认为皇帝的谕旨不妥,或者是太监假传圣旨,可以封还不受,或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出,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无法向下传达,也就不可能予以贯彻执行。
  顾问咨询、劝谏之职,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召对顾问、咨询;二是密疏进言。
  对于密疏进言者,有专印,加盖即专呈皇帝,一般必有答复。由于一般的奏章,都需传抄邸报,发于诸大臣知道,而密疏则可以留中不发。
  密疏就给了进言的大臣以极大的发言权,使其能够言他人所不能言,极大拉近了皇帝与密疏进言者的关系,因此密疏进言是一种极大的特权,也屡遭人诟病。
  会议决策与会审之职,内阁权力由内廷转向外廷的一种体现。
  内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