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10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新学所授之法,尽是奇巧淫技,全无儒家正统之法,亦无忠君报国之道,奇巧淫技之术,尽是教人投机取巧,好懒恶劳之法,长此以往,则乾坤颠倒、纲常混乱,社稷动荡,江山风雨飘摇。”
  “故此,臣请陛下,严厉禁止兴办新学,关闭所有新学学校,正本清源,护我儒家正道,保我大明江山社稷,使我大明子民尊伦理纲常,知勤俭节约。”
  许恒已经一把年纪了,说这话的时候,胡子都忍不住一抖、一抖的,同时显得极其的气愤,似乎好像新学是他的生死大敌一样,不将新学给彻底的关闭掉,他就不会善罢甘休。
  听到许恒的话,原本正准备着下早朝回家的群臣顿时就来精神,一个个纷纷打起精神来。
  而刘晋,此时此刻却是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
  该来的还是来了。
  最终还是闹到这朝堂之上了,儒家的这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在新学的校门口闹闹事情了。
  毕竟在校门口闹事,他们可得不到什么便宜,双方之间起些冲突,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哪里会是人多势众的新学学生的对手。
  但是儒家的人毕竟把控了朝堂,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的想法传达到朝堂上,然后意图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大力量来彻底的关闭新学。
  只是这种想法太过简单和天真了。
  新学的兴趣,他难道就局限于新学学校?
  它所代表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是新的力量。
  尽管没有新学的学生在朝廷之上为官,可是在这朝廷之上却有资本家,最高位的弘治皇帝、下面的武将勋贵,还有那些兴办工厂的官员,这些可都是资本家。
  这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都在布局的结果,新旧之间的对碰是难免的,但关键还是要将更多的人绑在自己的利益船上面。
  “陛下,臣以为许祭酒所言甚是。”
  “新学所学皆是奇巧淫技,并非正道,都是教人投机取巧的办法,所研究出来的机器等等也都如此。”
  “我大明百姓,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传家,可是随着新学的兴起,人们争相转眼取巧之道,不思勤奋劳作,致使大量良田荒芜,无人耕种,各地都有大量的士绅、书香之家因为良田无人耕种,以至于生活穷苦,无法专心研读孔孟之道。”
  “长此以往,则正道凋零,歪门邪道兴起,国将不国,社稷动荡啊!”
  许恒的话刚刚落下,很快又有官员站立出来表示了支持。
  这人叫李仁杰,也翰林院的一个老翰林,已是古稀之年,头发胡子斑白,说法的时候却是字正腔圆。
  话中也是透露出了一个现在大明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工厂越来越多,大量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之中,从农民变成了工厂,再加上海外移民轰轰烈烈,以至于在大明传统的两京十三省,很多地方都跟北直隶这边一般,没有人再去给那些地主、士绅种地了,良田荒芜下去。
  这对于那些传统的地主、士绅来说,这无意义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往他们依靠掌握的土地,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依靠收佃租都可以过上耕读传家的好日子。
  可是现在,当无人给他们种田,良田荒芜,收不到佃租,同时海外土地的大量开垦、种植,导致粮食价格不断的下降。
  对这些传统的地主、士绅的打击无疑是最大的,收不到佃租,土地又不值钱,粮食也不值钱,赖以为生的根基被破坏,生活一下子就变的穷困潦倒起来。
  自然而然的,这些地主、士绅其实是最反对资本主义的人。


第1388章 就该让你们尝一尝老百姓的苦
  “陛下,许公、李公所言甚是~”
  “新学乃是歪门邪道,不足为道,只有我儒家才是正道,是安邦治国之道。”
  “新学兴起,我儒家式微,长此以往,则正道崩塌,国家动荡,人伦道德尽皆沦丧,我大明危矣!”
  “是啊,陛下,必须严厉禁止新学,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儒家正道,正本清源,复我大明之朗朗乾坤。”
  “陛下,新学之徒,上不学效忠帝王,下不知礼义廉耻,所授之学,全是奇巧淫技,叫人偷懒耍滑,理应严厉禁止。”
  “……”
  一个接一个大臣不断的站立出来,一个个都将新学视为洪荒猛兽,似乎正在不断的毁掉大明一般。
  恨不得现在就将新学给彻底的打倒,这样一来,他们才可以保住他们儒家,正本清源,大明才可以得意继续繁荣强盛下去。
  刘晋仔细的看着一个个站出来的大臣,这些大臣级别都不高,也就是四品、五品的官员,同时也有一个特点,都是年纪比较大。
  除此之外这些官员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属于传统的士绅,家里面有很多的田地,以前是靠着收佃租过了一辈子的好日子。
  可是随着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迅猛发展,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没有去兴办工厂,也没有去海外积极兴办种植园之类的。
  简单来说那就是新的时代红利,他们是一口都没有尝到,但自身原有的基础却是在新时代之下被冲击的体无完肤。
  拥有大量的土地,可是却找不到人来给自己耕种,家里面收不到多少佃租,想要再和以前一样,靠着佃租来维持住体面的生活,已经不可能了。
  故而也是一直以来对反对新学,最反对资本主义和海外殖民的人。
  在他们看来,大明就该回到以前的样子,沉浸于大明王朝的美好之中,农民就应该死死的束缚在土地之上,世代为他们耕种土地,给他们当牛做马。
  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读书,考功名,同时有钱了不断的兼并土地,拥有过更多的土地,收更多的佃租。
  这才是他们希望和熟悉的生活,而不是去开什么工厂,去海外弄什么殖民地之类的,这些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也不熟悉,害怕、反对、不愿意接受,甚至于要将它掐灭掉。
  说是反对新学,但随着站出来的大臣越来越多,隐隐之间已经向着反对办工厂、办作坊、反对移民和殖民海外的趋势。
  “……陛下,臣以为理应限制工厂的规模和数量,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农人离开土地进去工厂之中务工,致使江南有大量的良田荒芜,原本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可是今年,江南地区的粮食产粮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良田荒芜无人耕种,又有大量的逐利之人,将大量的良田用来种植桑叶以养蚕牟取暴利,亦有商人将良田该种茶叶、棉花、桑麻等等。”
  “长此以往,原是鱼米之乡的江南都将不再产出一粒粮食,更何况其它之地,据时我大明将要面临前所未有之饥荒,国本动摇,社稷动荡。”
  有来自江南的官员,痛心疾首的向弘治皇帝提起江南这边的情况,土地无人耕种,不是荒芜就是用来种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反正在他们看来,种粮食才是根本,至于种其它的东西,那都是浪费土地。
  听到这个官员说要限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朝中的一些大佬终于坐不住了,特别是那些最近这几年才开始投资工厂和作坊的官员。
  “陛下,臣以为此言差矣~”
  户部尚书佀钟站立出来,他一开始也是属于传统的官员,不过这两年,他的几个儿子也投资了几个工厂,生意都很不错,赚到的银子比以往靠佃租收到的多很多、很多。
  听到有人说要限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他立即就着急了,你反对新学就反对新学吧,好好的扯到工厂上面,还要限制数量和规模。
  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嘛。
  好不容搞起几个纺织厂和水泥厂来,生意做的火热,银子数的开心着,这要是自己的工厂找不到工人或者关闭掉的话,自己喝西北风去啊?
  “这些年来,我大明坚持对外开疆拓土,同时也是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新得到的疆土之上,这本身就会导致我大明原本两京十三省人口的流逝,自然而然会有一些土地无人耕种,但大多数也都是一些干旱的下田,上田肯定是有人耕种的。”
  “其次,农人在田地之中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所得都还不够一家人吃饱饭,可是在工厂之中,一个月至少也是能够拿到四两银子,足以养活全家还有结余,两夫妻一起在工厂做工的话,一年下来,还能够存下几十两银子。”
  “老百姓不仅仅能吃得饱,而且还可以吃上肉,这难道比起以前了辛辛苦苦种地还吃不饱饭来,老百姓自然懂的如何去选择,种地的人变少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说江南会出现饥荒,这纯粹就是胡说八道。”
  “江南总的粮食产量是少了,可是人口也变少了,大量的人口流逝,所需要的粮食也会减少,虽然土地荒芜了一些,但也不至于出现饥荒,更何况有番薯、玉米等作为补充,又有南洋大米,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江南地区的粮食价格已经连续八年下跌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如果真的缺粮的话,粮食价格就不会下跌了。”
  “臣以为,应该大力鼓励工厂和作坊的兴办,因为一个工厂能轻易的养活成千上万的人,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布匹、水泥等等,极大的丰富了我大明的商品,丰富百姓的生活。”
  “对于闲置田地的问题,更多的应收是学习辽东、河中、黄金洲等地,采用机械化耕种,提高效率,以更少的人力来耕种更多的土地才是正道。”
  “而不是所谓的关闭工厂,将人给赶回农村去种地,种地如果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话,老百姓自然会去种地,在工厂当工人如果做不下去的话,工人自然会离开。”
  佀钟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清晰的传递到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佀公所言有理~”
  “我大明关内的大量人口迁移到海外和关外,总不能说将这些人又迁移回来吧,将得到的上好土地又让给那些蛮夷吧?”
  “有些人啊,不思进取,又不知农人的辛苦,就该让他们去好好体验下农人的艰辛,他们就知道为什么没人种地了。”
  “是啊,是啊,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想着自己的田地无人耕种了,没有佃租收了,就觉得要关闭工厂,让人回去给他们种地,这可能吗?”
  “种地连饭都吃不饱,谁会去种地?”
  很快,支持佀钟的人也是纷纷站出来,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吃到了时代红利的人,几乎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工厂、作坊、商行、海外种植园等等之类的。
  对于他们来说,以前收佃租的那点粮食换成的银子,和他们靠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做赚钱的银子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让他们再和以前一样去收佃租,收那点粮食?看都看不上了。
  听到这些大臣的话,刘晋嘴角也是露出了笑容,这些年来,自己拉着很多人一起办工厂的作用体现出来了。
  自己不急,有人就先急了。
  想要限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这无疑义是和朝中这些大资本家们作对了,自然而然就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再看看龙椅上面的弘治皇帝,他面无表情,不用想也都知道,此时此刻弘治皇帝内心之中的想法了。
  弘治皇帝和太子可是大明最大的资本家了,有着极其庞大的产业,麾下的工厂、商行、海外的殖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