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8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记得,二战的时候平均两万发子弹才打死一个敌人,到了越战的时候变成了五万发打死一个,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时候,那更是二十五万发子弹打死一个敌人。
大明现在的枪械水平已经到了一战前的水平,步枪加上重机枪这个消耗弹药大户,杀一个人三十发子弹很合理吧?
这还是大规模战役,人员比较集中,这以后要是小股作战,人员分散,弹药消耗只会加剧不会减少。
而且这一战虽然范围大,但是敌人并不多,很多地方部队看到大明进攻直接就投降了,还没有开始真正的战壕战呢。
所以对奥斯曼帝国这一战,大明一开始准备的两亿发子弹还不一定够用。
炮弹就更不用说了,差的那可不是一点两点了。
前面朱慈烺是没有想到大明军队战斗力会这么强,现在就是没有想到他们的弹药消耗是那么快了。
怪不得一战二战都要打好几年呢,以大明现在的军力国力那肯定是碾压对面的奥斯曼的,但是这些军力国力要转化成战力,那就需要强大的后勤了。
除了陆军和海军方面,空军的消耗也不小,现在飞艇使用的热气已经换成了煤油汽油的混合物,炸弹什么的也是没少投。
不过比起陆军海军动辄千万的消耗来说,空军因为人数少反而花钱最少。
第二阶段大明需要为战场提供足够的物资,同时要为下一阶段的战争储备足够的物资。
正常情况下,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奥斯曼人完成第一阶段的调度,大明也完成准备,第三阶段将会有一场陆上决战,当然陆上决战之前可能会先进行一场海上决战。
现在大明主力舰舰队帝国号将回国休整,还有六条巡洋舰也要回国,导致舰队战力几乎减半。
朱慈烺担心海军能不能打得赢。
周遇吉比起当初可是自信的多了:“陛下只管放心,大明舰队全是钢铁战舰,对方就算想击穿护甲都很困难。
想要击穿护甲,只能靠近咱们的舰船,大明军舰又比他们跑的快,他们根本追不上。
大明的火炮射击威力又比他们大,距离又比他们远,只需要使用放风筝战术,他们多少战舰都是没用的。
作战的时候海军只需要避免被包围就行了,而有了空军的热气球保护,对方想要包围偷袭我们的战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波斯湾地区的战舰已经在赶去的路上,一定能在一个月内赶到,绝对耽误不了舰队决战。”
第1648章 王朝三百年魔咒
看着满脸高兴的朱慈烺,周遇吉低头躬身:“陛下,目前有一个难题还需要解决。”
朱慈烺愣了一下,坐回椅子上:“什么难题?”
周遇吉有些无奈:“按照陛下的规划在整个波斯湾地区,尤其是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地区,那边以后是要划为无人区的。”
朱慈烺强调了一下:“不是无人区,是为了环境;朕要在那边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一旦有人生活在那边,那用水量就会激增,不利于环境。”
周遇吉连忙拱手:“是,按照陛下对保护环境的规划,以后这些地方都要把人口迁移出来的。
现在第一步就是对这些地方的占领;一直以来这些生活在沙模绿洲的部落都是无人管理的,即使奥斯曼宣布对这里占领;但从来也没有派人管理过。
大明想要迁移他们,首先就要控制他们,想要控制管理他们就需要先击败他们。
按照这些绿洲部落的习惯,这么多年月他们都是自己管自己,未必会听大明的安排。
现在大明第一阶段战争结束,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控制。
可是因为沙漠的特殊地形气候导致军队过多后勤吃不消,但是军队数量不够又导致安全性不高。
敌人要是躲在沙漠之中,大明又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抓回他们。
若是激化矛盾引起对抗,怕这些人又是一场撒哈拉沙漠南部那种沙盗,甚至比起草原民族还要难缠。”
朱慈烺摩挲着椅子背:“上次总参不是提交了一个以绿洲为点的驻军计划么?
不是说只要占领了所有绿洲这帮人就无处可逃只能乖乖服从安排么?
现在怎么又成了问题了?这么多年难道总参就没有一个可行的办法么?”
周遇吉苦笑:“陛下,大明对于那边的环境恶劣程度准备不充分,大家只以为不过是跟西北地区的沙漠一样,谁知道这边竟然方圆几百万平方公里竟然没有河流。
而且按照计划,第二阶段应该是三个月之后才开始,那個时候靖安军已经初步形成战斗力。
大明军队的后勤补给也准备妥当,自然能够稳步推进。
可是因为现在战役结束的太快导致计划提前,大明的兵力和物资准备都不充分。
想要短时间完成计划;又不耽误第三阶段的作战,必须要有一个好办法。”
朱慈烺看向地图,想一个好办法?他能有啥好办法?参谋部几百参谋都没有办法他能比别人聪明多少?
摇摇头朱慈烺叹了一口气:“要是有办法,草原民族就不会在北面肆虐这么多年了。
这沙漠里的部落就跟草原上的骑兵一样,敌人虽然少了马匹,但是大明这边也是进攻的难度增加了,想骑马进去更是不可能。
对方熟悉地形,大明进去冒着巨大风险。
咱们只有想办法把他们吸引出来才好办法处置。
实在不行,就只能把这一部分任务放在战后慢慢解决了。
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才显得霍去病的厉害不是,大明也需要霍去病这样的神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啊!”
朱慈烺只是简单的感慨了一句,周遇吉确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陛下想要用霍去病的方式处置这些沙漠部落?
霍去病是怎么办的?轻骑突进,见到部落牛羊能带走的带走收编,不能带走的就地杀光。
这不正好符合陛下制造一大片无人区的设想么?
可是这件事派谁去执行呢?周遇吉不自觉的就想到了曹变蛟来,这家伙倒是挺合适的。
正好明军也不愿意背这个名声,这家伙也退役了,正好带着赏金猎人去干。
至于能骑骆驼的骑兵,大明还真有;完全可以让一部分人提前退役嘛。
朱慈烺想了一会眼睛一亮:“这个事情你们尽量解决吧;要是短时间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慢慢搞就是了;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一百年反正最后可能能做到的。”
朱慈烺是想到了令一个办法,这边的部落不好清理,完全可以出一个圣旨,把这里的土地都划归皇庄啊,到时候土地下的所有资源都归皇帝所有!
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私自开采都是有罪的。这样就算住的有人也没有关系了,而且住的有人还能帮着皇室开采石油不是。
朱慈烺是想表达自己不着急的态度,办成办不成就慢慢办就是了。
结果周遇吉听得确是,陛下的意思是不管花多长时间,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这些人处理掉。
那还有啥好说的,能解决得解决,不能解决想办法也要解决不是。
周遇吉就顺便试探了一下:“陛下,最近苏伊士那边正在常识招募赏金猎人,但是因为条件艰苦愿意去的不多,该怎么办?”
朱慈烺摸摸下巴:“这个简单,埃及地区和两河流域可都有很多古国和文明存在的。
只需要有人传出消息,这里有什么什么的宝藏,找到之后就能富可敌国,自然有人趋之若鹜了。”
朱慈烺只是想起了欧罗巴和新大陆后世拍的那些寻找宝藏的电影。
可周遇吉确觉得是自己得到了准确的答案。
周遇吉走后,朱慈烺继续琢磨着石油的事情,按照内燃机发展的趋势,大明应该不出三十年就能进入民用汽车阶段。
随着汽车的普及,石油开采工业也会跟着兴起。
一开始并不用着急,甚至朱慈烺活着的时候都不想着动用波斯湾的时候,这个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将来有一天大明进入衰退,或者皇室缺钱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个在搏一线生机。
当然更好的情况是,被君主立宪了,然后皇室只管自己的财产对于国事不闻不问,那么这波斯湾的石油就是皇室的私房钱了。
这里的油最起码够开采上百年吧?百年的时间足够换三个甚至四个皇帝了,要是这么长时间都不见起色。
那也就代表着大明真的该亡了,谁也没有办法,朱慈烺更不可能在穿越一次扭转乾坤。
从最后一战开始之前朱慈烺就开始为大明谋将来,为之孙谋一个幸福,大明从他开始往后还能存在多久?能不能逃过三百年魔咒?
第1649章 大明第一沙漠师
苏伊士战役结束之后,朱慈烺是饭也能吃饱了,睡觉也能睡得香了,处理起朝政事物也有干劲了。
这天正翻到一份水利部的治水规划,今年冬天,大明利用枯水期再次大修了淮河。
因为黄河夺淮入海的影响使得淮河的河床抬高,中都入海段更是连一条像样的入海口都没有。
这些年来淮河一直靠着运河走长江入海或者由苏北总渠分流入海。
平常年景还好;一旦出现大的洪涝灾害,其流速慢,沿途形成一片片的汪洋泽国,就像洪泽湖,听名字就是,洪水在这里形成的湖泊。
淮河的中上游,这样的湖泊还不少;例如河南的宿鸭湖等,尤其是中游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洪水胡泊。
为了保障不淹没中都凤阳,以前的明人选择的就是在上游提前泄洪,形成蓄洪区。
不过那个时候官府也没有说法,也没有救济,每一次泄洪对于百姓都是一次苦难。
朱慈烺先后三次修过淮河,在崇祯九年的时候财政还紧张,朱慈烺就特意拨款用于河堤加固。
后来登基之后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有把淮河列为治理工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只要是迁出人口,把那些处在洪涝灾害波及区域的百姓迁移出来,或者安置或者迁移,或者干脆就送到新大陆那边。
第二个五年计划只要是疏通,把淮河中上游地区的蜿蜒河道取直,把浅谈地区挖深,增加可通航里程。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在现有的淮河大堤之外再修一条更宽更大的大堤,防洪的标准至少要五百年一遇。
因为标准定的比较高,所以一個五年计划根本完成不了全部攻城。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整个大堤攻城要用十个五年计划五十年的时间,一举解决淮河的水患。
延长了工期;也减轻了财政压力和劳动力消耗。
这一次的水利部的文件主要就是规划中都省的航运中心和开通淮河入海通道。
整个中都省往西一直到阜阳地区往北徐州,往南庐江,往东直到大海。
要说大城也不是没有,无论是凤阳府还是徐州府,或者连云港城等等都是大城。
但是中都凤阳府是典型的行政级别高,发展优势并不大的城市,徐州虽然位于南北交通要冲,但是除了火车制造相关产业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连云港更是一座因为铁路新兴的城市,也不足以扛起中都省的大旗。
故而一直以来内阁都有一个计划,那就是中都省凤阳府吞淮安成两湖两河大城。
凤阳府吞淮安之后,北靠洪泽湖,南临高邮湖,东面运河和淮河相接,只要在疏通一条从淮安入海的淮河通道,那么水运网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