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8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对于奥斯曼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奥斯曼帝国财政收入有限。
前几年修建苏伊士运河,这两年跟沙俄打仗的同时又修建铁路这一笔笔的钱不仅掏空了国库,就连地方也是一贫如洗,甚至地方加税都收到三五年之后的了。
各地虽然没有到叛乱此起彼伏的地步,但是距离叛乱也远了。
听说这次明军进攻的时候这些异族就有不少带路党,甚至有人投降大明当了靖安军。
这些都是因为财政不足引起的。
现在大明进攻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地区几乎断绝了奥斯曼帝国的商路,粮食种植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因为尼罗河三角洲的产粮区和两河流域的产粮区都将成为战场。
商税没有了农税也没有头绪,这才是争论的重点。
有钱好办事,各种方法都拨款过去;成不成无所谓咱们就试试,那么多办法总有一个是可行的吧!
现在没钱了,那就只能精挑细选;找一个最合适的把握最大的来进行实施,节省成本。
可是这帮人显然大多数都没有意识到奥斯曼帝国的窘迫,还在意味的嚷嚷着扩军决战,现在奥斯曼帝国连现在的军队都快养不起了,上哪搞钱扩军去?
而且跟沙俄那边的前线坏消息也是一个接一个,主力被包围被一点一点的歼灭。
好在现在已经是二月份顿河等河流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奥斯曼帝国海军又可以支援这些剩下的军队作战了。
有了海军炮舰的支援,沙俄再想包围歼灭奥斯曼军队已经不可能了。
而且只要坚持到春天,整个黑海北部乃至沙俄地区都会进入一个泥泞期,这两年奥斯曼是深受其害。
现在这个泥泞期又成为阻碍沙俄的绝佳条件。
进入春季之后这边讲不会有大的战事,到时候奥斯曼帝国就可以调集主力专心应对大明的入侵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奥斯曼还可以编练新军等泥泞期过后由海军协助陆军把沙俄钉在黑海北岸。
这样一来过了夏天之后,又是一个秋天的泥泞季节,等到秋天过去,冬天来了,奥斯曼这边只需要严守海边的几个城市,沙俄就完全对他们无可奈何了,更不用担心大规模战争了。
有了这个一年的时间,奥斯曼帝国一定能战胜明国人,然后拐回头在收拾沙俄,也许到时候沙俄都不用再收拾自己就停战了。
毕竟明国离奥斯曼这么远,打上一年在巨大伤亡和补充不及的双重压力之下,明国肯定会乖乖认清形势,选择和谈。
毕竟一直打下去可不止奥斯曼帝国不能做生意,包括大明自己和整个欧罗巴的生意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奥斯曼帝国太后的认知,所以即使西奈大公等人叫嚣的多紧张,她们依旧觉得优势在我。一点都不慌。
唯一让她感觉到意外的就是苏伊士运河初段堡垒丢的太快了,不过大部分官员都觉得那是大明靠着偷袭才赢的,她也是这么认为。
第1626章 苏伊士最后一战
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她自然不会同意西奈大公等人的破坏苏伊士运河的计划。
运河现在可是奥斯曼帝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不仅皇室有大量的股份,她太后的家族也有大量股份在里面呢。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怎么能破坏运河,就算破坏也不能大面积破坏,要不然战后修复起来多浪费时间了。
结束了一天的讨论这帮人各回各家,一大堆人回家之后继续整理自己的论据然后吃饭好好的睡一觉;打算养精蓄锐之后明天继续辩论。
他们丝毫不知道大明已经拿下了中段堡垒群,这个消息他们预计要三天之后才会知道,甚至比起大明的皇帝还要晚几个小时才知道。
里海那边杨嗣昌有些挠头的看着自己面前的沙盘,敌人的反应速度一再刷新了他的认知。
其实他不应该范这种低级的错误的,毕竟他可是在奥斯曼帝国这边担任过数年的军事顾问的人,怎么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情况如此不熟悉?
可是他确实没有料到;原来一直他一直看到的军队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精锐;部队的驻扎地点都是在伊斯坦布尔城附近的地方。
所以那些军队纪律严明反应迅速,职权清晰。
但是现在他面临的是被抽调了精锐的边军;他们很多地方剩下的军队都是老弱病残甚至吃空饷的军队,哪里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严守自己的城池了。
故而杨嗣昌制定了诱敌计划,敌人不动,制定了围点打援计划,敌人还是不动。
那还犹豫啥一口气冲到地中海沿岸去呗,后续部队上岸之后立刻对这些阿塞拜疆地区的城池进行各个击破。
这是一场无趣的战争,杨嗣昌这浑身的战略战术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战争变成了一个敲乌龟壳的游戏,还有啥挑战性。
至于体验攻城战的快乐?大明对于攻城和进攻堡垒已经有了专门的策略,根本没有多少杨嗣昌发挥的余地。
首先如果城池靠近海岸线,那就用舰炮炮击,保正几炮之后对方的城墙就倒塌了。
如果不靠近海岸线,那么就用陆军重炮炮击,一般的古代城墙都是夯土包砖结构,在陆军重炮面前也没有啥坚固性可言。
墙厚一点无非是多放几炮的结果而已。
要是陆军重炮运输不便的地区,那么就用师级的炮团加上各部自己的火炮也能解决。
师级重炮破坏城墙;各部自己的火炮扫清城墙上的守军,一天轰不破两三天还不是一样轰破。
要是连师级火炮都没有,那就用炸药包嘛,火力压制之后几个炸药包朝城墙下一摆,然后轰隆一声城墙不就倒了。
阿塞拜疆地区的这些城市还没有到师级火炮轰不破的地步,大部分的城池不过是大一点的城堡而已,甚至团属火炮就能搞定。
至于更小的堡垒那就是营级火炮加上炸药包搞定而已。
杨嗣昌见快速解决战斗没有指望了,那也就改为稳健了,按照参谋部的要求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那也是大功一件不是。
里海上,电报局的布线人员正在紧张的改装布线船,几百里的电报线对于大明现在的电报总里程来说根本微不足道。
不过穿行里海的电报线可是仅仅生产了这么一点。
为了最快速度的铺设好电报线路,这一批专用电报线可是用飞艇加紧运过来的。
电报局计划在里海的两岸各设置一個增压电站,然后在里海上专门安排一条船带着发电机,在中途增压,确保信号能够一次性传递到两百里之外。
这里面的技术问题杨嗣昌不懂,他只知道一旦这一条线路铺设成功,那么大明的电报线路就会从这里一直往西,到达巴格达,到达苏伊士运河甚至到达整个非洲。
当然在紧张也没有用,即使是战时紧急布线,这要是没有个一个多月两个月的时间这条线路也休想铺设完成。
所以杨嗣昌倒是不怕到时候线路铺设到了自己还没有跟波斯湾那边会师。
波斯湾那边也没有一口气会师的打算,对方再巴格达那边反而搞起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企图一口气吃掉这边的所有敌人。
他杨嗣昌不可以但黄得功那边确行,正是因为伊拉克地区一直是有总督的。
朱慈烺当初选人的时候可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就怕有哪一个激进的当了总兵官叫嚣一句三个月灭亡奥斯曼,结果因为突进太快被对方围歼了一部分。
所以李定国这一次就一场仗都没有捞到,只能窝在新大陆那边待命。
苏伊士运河这边用李信就是因为李信比李定国要稳健的多,这样的战争稳健才是最重要的。
三个战场,中亚战区和波斯湾战区都已经耗光了偷袭的红利在一点一点的蚕食对方。
苏伊士运河这边还在享受偷袭的红利,因为战事突然,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目前为止也仅仅搞了一万多的当地军队加强了三个堡垒群。
现在已经两个被拿下了,剩下的那个增援的海军被大明空军袭击了,消息还没有传到伊斯坦布尔,而堡垒地区的驻军仅仅只有一万八千余人。
其中六千还是当地的埃及土著军队没有啥打仗的经验,武器都是刀枪长毛和火绳枪为主的。
可以说只要第五师不是饭桶这一战最多两天到三天的时间就能南下。
当然要是能尽快拿下那是最好了,要知道中段被攻破的消息三天后送到伊斯坦布尔。
而大明这边战争准备工作要四天的时间,加上今天就是五天,打仗要是打上八天的时间,对方就会有五天的时间调遣增援。
按照消息传递速度,对方顶多给开罗或者西奈半岛的军队发送消息增援。
可惜这两个方向上大明都会派出军队阻击他们自身都难保了更谈不上增援苏伊士运河。
可是要是战争持续过久,那么伊斯坦布尔城方向的援军就能过来增援了。两地相距不过两千多里而已,海上六天左右就能到达。
第1627章 皇明兵器博览会
当朱慈烺接到苏伊士中段总攻开始的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激动了,这要给后勤部好好记上一功,能够这么快的完成战争准备后勤部功不可没啊!
一场战争结束,能够在三天的时间内组织起另一场进攻,而且是这种规模的攻坚进攻,这需要后勤优秀的协调能力。
朱慈烺现在恨不得前线能够一个小时汇报一次战况,无奈按照以前的要求如果没有重大事项没一天会有一份简报;如果有重大事项才会紧急传讯。
以前总参预计中段堡垒群的进攻需要大概十天的时间,不过因为初段的顺利拿下,朱慈烺估计最多五天可能只要三天就能有好消息传回。
毕竟那可是大明帝国陆军第一师主攻,这要是都打不下来,第一师以后就改为第二百师算了。
之所以把陆军第一师放在中段主攻,正是因为这一战有非常重要的过度作用。
中段进攻时间越短给敌人的反应时间就越少,那么进攻末段的难度就会越低。
假如第一师能在三天内拿下中段堡垒;那么当伊斯坦布尔接到中段被进攻的消息的时候因为消息传递的迟滞性,这个时候实际上中段堡垒已经被拿下了。
当对方还在讨论怎么增援中段堡垒的时候大明已经前往末段了,那么对方自然也就来不及讨论破坏运河了。
眼看二月份到了,今年的二月二朱慈烺是哪里也不打算去了,甚至春耕大典都是派的太子参加,一心在皇宫内等着前线的消息。
大明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今天刚刚十四天,明天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对于两个帝国来说半個月的战事不过是漫长战役的一个小小时段。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也许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奠定整个战争的走势。
进入战争状态的大明今年打算举办第一届皇明武器博览会,地址选在了永平,这个地方本来并不见经传。
可自从朱慈烺决定利用这里的煤铁搞钢铁工业,然后在这里搞重炮厂,武器厂之后,这里就成为了大明最重要的重工业之城和武器生产基地。
放在后世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唐山,就是那个京津唐工业区里面的那个唐山。
当然也是那个有着牛批烧烤店的唐山。
虽然在几百年之后这里会发生一场大地震,但是在大明的今天它依旧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