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8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摸摸鼻子:“这个暂时还不好说,欧罗巴那边不设君王的主要就是尼德兰人和英格兰人,不过在大明的警告之下,这帮人已经开始考虑设立君王了。
  而只要大明的势力范围进入地中海,那么这帮国家就更能够倾听大明的生意;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崇祯又问:“报纸上还有人问;为什么大明附近很多国家愿意归附大明成为藩国,哪怕是到了南亚也有锡兰国这样的主动投靠。
  为什么西亚和欧罗巴,这样的国家就没有了呢?”
  朱慈烺觉得自己现在像接受采访一样,这些问题问着有啥意义?不回答吧,崇祯还期待着答案呢。
  朱慈烺只好接着说:“可能因为文化不同,而且大明的力量还投射不了这么远,所以他们对于大明的强大认识还不足。
  就像现在,大明的海军还没有进入北大西洋地区活动,这帮人没有见过大明的军舰一直以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崇祯哦了一声:“就像当年的夜郎国一样,妄自尊大,狂妄无知。
  那么你为啥不把军舰派往欧罗巴还有北大西洋?”
  朱慈烺摇摇头:“不能过度刺激他们,当他们发现以自己单独的力量不足以对抗大明之后,这帮人肯定会想着联合,而这种联合对大明是不利的。
  大明没有必要为了炫耀武力引起敌人的同仇敌忾。”
  崇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报纸上有人批评海军计划不周密,在军舰没有造好的时候盲目把现役军舰出售,导致现在大战开始大明自己无军舰可用。
  还说有人收了藩国的好处才把大明的镇国军舰出售给藩国, 卖的钱也被贪污了,现在大明海军出现断层,导致大明即使想对奥斯曼动手都难以集结足够的舰船。”
  朱慈烺苦笑:“有些东西是军事机密,不适合告诉普通百姓,大明的新式战舰因为太过先进,所以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展示过。
  这导致大家总以为大明的军舰不足,实际上淘汰风帆战舰之后大明的海军实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几个档次。
  至于进攻,那更是百姓不知道的了,等奥斯曼帝国那边站稳脚跟取得重大胜利之后,报纸自然会把最新消息公布出去,到时候大家就懂了。”
  崇祯看着朱慈烺吃瘪感觉自己的心情有些畅快:“是啊,相信也快了,对了,今年粮价又上涨了?是因为打仗粮食不够吃么?”
  朱慈烺摇摇头:“不是,只是为了增加粮食储备,鼓励百姓多种粮食采用的一种手段而已。
  虽然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了,但是粮食出售价格可是一点没有涨。”
  崇祯对于这个一直很好奇:“要说大明的物价,很多人都说钱不值钱了,但是唯有这粮食一直价格不变,我记得当年大明的粳米价格就是一两一石,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东西价格都涨了,你还在坚持粮价不涨。
  这不是降低了大家种粮食的积极性么?只有粮食出售价格上涨了,那收购价格才能跟着上涨吧?
  我看报纸上有一个观点,说你看起来是保护百姓利益,实际上限制粮价等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第1593章 目标巴格达
  朱慈烺不屑的摇摇头:“这些不过是粮商和内阁的一些人的意见而已,并不是百姓的意见。
  皇明商号已经把关内地区的粮食储备权出售给内阁,所以内阁和粮商有意提高粮食价格牟利而已。”
  崇祯点头:“那么你就打算让舆论这么乱下去?总要给个解决办法不是。”
  朱慈烺笑着:“这个已经有计划,而且关内的粮价确实需要提高一点,最近关内很多地方粮食浪费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就像咱们今天这个饭局,如果放在十年前咱们父子俩顶多四个菜就行了,但是现在呢动辄十几个。
  正所谓上行下效可见百姓之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有多严重。”
  崇祯愣了一下,看着桌子上的菜:“这个也不算浪费吧?咱们到时候吃不完可以赏给下面的人吃,粮食这个东西不都是如此么?百姓吃不完可以施舍给乞丐不是?”
  朱慈烺摊摊手:“可是大明关内哪有乞丐?”
  崇祯这才醒悟,是了,大明关内地区是不允许有乞丐的,乞讨者如果确实残疾的由内阁相关部门安排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确实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会集中照顾看护家人愿意在家照顾的,每月给予一百斤的口粮补贴。
  如果身体健全无疾病的被发现乞讨那一律要送到矿上劳改所以这些年来大明关内没有乞丐,甚至没有那种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
  朱慈烺继续说着:“怕就怕这种浪费成为习惯之后,大家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到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浪费而不自知。”
  崇祯沉默了一会才问道:“提高粮价就能制止浪费?可是真的浪费厉害的,不恰恰是那些不关心粮价的富人?”
  朱慈烺奇怪的看了崇祯一眼:“不是啊,实际上浪费粮食的反而是普通百姓多一点。
  吃饭这件事情不论高低贵贱,每天需要摄入的能量总量是一样的,区别只是种类而已。
  富人吃的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穷人吃着米饭馒头,甚至野菜汤咸菜疙瘩。对于粮食生产来说,山珍海味的浪费对于普通粮价和粮食的生产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反而因为富人的大量需求大量浪费让这个产业更加繁荣,更多人因此受益。
  真正不应该被浪费的恰恰就是这些普通百姓每天吃的米饭馒头这些,作为大宗农作物,吃的人最多,每人每天浪费一两,那么大明就能浪费掉一亿人的口粮。
  要知道去年一年大明包括受灾人口在内,范围内徘徊在饥饿以下的人口不过两亿多一点而已。
  从这就可以看出,提高口粮价格让普通百姓知道粮食的珍贵才能让更多人有节约意识。”
  崇祯恍然大悟:“那你为什么不多开垦良田?大明现在的领土范围内,尤其是关外不是有大把的土地还没有开垦利用么?
  只要多种地,就不怕不够吃的了。”
  朱慈烺摇摇头:“所以儿臣刚才说就怕这些人把浪费当成了习惯,变得习以为常,那才是可怕的。
  就算地球上土地再多,总有一天会开垦完的。
  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如果我们不做,那么烂摊子留给子孙必然会被之孙叨念的。”
  崇祯不再聊这个话题,自己这个儿子的治国思路跟他完全不一样,就像那门新开的大学课程一样,宏观经济学。
  这玩意就是研究如果利用内阁和皇室的权利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科学。
  崇祯以前不知道还有这门学科,直到去年秋天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下面的管事建议招募一个这样的人才,崇祯才知道大明竟然有人研究这个!
  在普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门新兴学科,学习的是知识,但是在崇祯看来这是朱慈烺对于新的治国理念治国方式的一种探索。
  这种治国方式有点像老庄之学,崇祯听完那个学生的讲解之后,有些地方感觉有茅塞顿开之感有些地方也因为自己的知识盲区所以搞不清楚。
  崇祯没有很么问题了这饭吃着反而有点气愤尴尬正在朱慈烺想找话题的时候,桂喜又拿着新的战报进来:“陛下,波斯湾战区来电,我军已经控制巴士拉局势,解救当地大明铁路工人两千余人。”
  朱慈烺呵呵笑了:“好!朕知道了。”
  崇祯好奇的问道:“对了给奥斯曼修的那条铁路修到哪里了?会不会被奥斯曼人给破坏了?”
  朱慈烺得意的嘴角上翘:“已经修到巴格达了,那边应该还没有反应过来,估计也就是今天或者明天才能收到要求他们戒备的消息。
  咱们的人应该能在今天奇袭巴格达,到时候,这条铁路和铁路沿线的这些城市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了!”
  朱慈烺说这话的时候,黄得功正在送最后一批士兵登上火车,这几列火车就是沿着铁路奇袭巴格达的部队。
  从第二天开始,大明的海军在卸下第一批登陆部队控制巴士拉局势之后,就开始把船上的火车卸下来,花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那边一边卸火车,这边一边开始装战士上车。
  奇袭巴格达占领已经修好的铁路,这是波斯湾战区能不能快速切断奥斯曼援军从陆路对苏伊士运河战区支援的关键。
  也是为了解救这一路上被包围的那些工地。
  想必这个时候巴格达那边也才刚刚接到巴士拉港被袭击的消息,大明选择现在出发,在天明时分就能到达巴格达城外,给巴格达守军送上一份大礼。
  黄得功给战士敬礼之后大手一挥:“出发!”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开始加速,这一路就算信使想要给巴格达报信,那么他们的快马也不会比火车更快。
  这一段铁路按照计划正好过完年试运行,然后大明会在正月运送火车头过来,运行的日子就定在二月二这一天。
  这些都是计划好的,当然在试运行之前,这边只有一辆试验车头,这让没有见过世面的奥斯曼人根本不知道铁路的意义,所以这几天也没有人想起来破坏铁路。


第1594章 运河初段拿下
  苏伊士运河这边,李信等不下去了,天色黄昏的时候,帝国号补充完毕,一艘巡洋舰率先进入苏伊士运河,确认没有遇到敌人炮火之后,帝国号也开进苏伊士运河。
  大明舰队过了堡垒群;似乎对四号堡垒上的敌人是一种巨大打击,这让他们的防守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第四天天明没有多久,大明军队就登上了四号堡垒的主炮台,把大明的军旗插在炮台顶上。
  然后全军高呼万岁,剩下的就是消灭那些躲在地道里负隅顽抗的敌人了。
  仅仅四天的时间,李信完成了对苏伊士运河河首要塞群的进攻;这是一个好兆头,后面帝国号战列舰在运河中平稳前进。
  苏伊士运河全长三百二十里左右,中段堡垒群位于近乎中间点的城市;这个地方就是伊斯梅里亚,提姆萨赫湖,这里不仅是苏伊士运河的中间点,也是古苏伊士运河的拐弯点。
  在埃及的历史上,奥斯曼帝国修建的这条运河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第一次,原本这里就有一条运河,从红海经过苏伊士到达伊斯梅里亚,然后在这里拐弯后直插尼罗河。
  只是这条运河后来因为战乱和气候等等原因废弃了。
  奥斯曼人修建运河尝到甜头之后,自然对于这个链接尼罗河的古运河线路念念不忘,加上这个伊斯梅里亚正好位于运河的中段,所以就在这里建城,然后修建要塞。
  心里面惦记着要是将来真的从新开挖古运河;那么这里将会作为一座要塞管理两条运河的位置上。
  至于为啥明明有苏伊士运河了还要在开挖古运河,是因为尼罗河流的可是淡水,一旦红海连接尼罗河,再在尼罗河上修建堤坝把水位抬高;那么就可以用尼罗河水浇灌苏伊士附近。
  这样这里的粮食产区不就扩大了,要知道在埃及这里粮食可是生命线,有粮食就有了一切。
  不要说奥斯曼人了,就是朱慈烺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都为这个想法点赞了,并且安排水利部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研究一下可行性方案。
  奥斯曼人完不成的事情,大明是有信心完成的。
  所以中段堡垒群的位置正在距离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