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8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万诺维奇点点头:“好,等他开花的时候,记得提醒我观看,我很期待。”
  花匠躬身答应,这一切就像一次普通的会面,实际上已经对上暗语。花匠把腊梅的枝条又修剪了一部分,把花盆挪动了一个位置。
  一直用望远镜观察伊万诺维奇花园的远处的一个教堂的钟楼里一个信鸽快速的飞出,穿过半座城市来到一处农家院。
  经过转手,李若琏在当天晚些时候知道了计划一切顺利的消息;李若琏忍不住要了一两小酒喝了起来。
  沙俄人对于情报工作的松懈远超大明的想象,大家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把难度想象成跟大明朝廷一样的。
  实际上无论是上一次的那个间谍,还是这一次启用的这个伊万诺维奇,大明都没有费什么事情。
  沙俄似乎没有想过大明会在他们的大臣之中发展间谍,他们以为大明在第二层,实际上大明已经在第五层。
  李若琏不禁畅想,做完这一次任务,自己的功劳薄上又能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到时候自己距离退休封国公应该不远了!
  当然谈判还要继续,双方假装进行艰难的谈判,伊万诺维奇每天给沙皇汇报谈判的进度,好像经过一点点的努力大明的态度有所松动了。
  终于经过五天的艰苦谈判,大明的李若琏终于同意跟沙俄达成协议,双方一同对奥斯曼帝国这种不尊重皇权的行为宣战,要求太后还政于皇帝,并且清理掉那些依附太后的乱臣贼子!
  不加上这些乱臣贼子或许还有缓和的余地,加上这些人,那么大家只能打仗在战场上见输赢了。
  因为奥斯曼帝国掌权的就是这些乱臣贼子,你要他们交出权利并且还要处置他们,那不是把人家往死路上逼么?
  既然横竖都是死,那还不如拼一把呢,说不定到时候还能打赢呢?
  慈溪当年听说八国要联合逼她还政于光绪,她都敢气的跟八国宣战,那时候建奴是啥实力,早就被修理的认识到自己的斤两了。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可是还没有认清自己的斤两呢。
  毕竟人家跟沙俄打那是占了优势的,至于跟大明,那也不是没有打过,也就是埃及那会,大明没有亲自下场而已,大明藩国的军事水平也就那样,有此推断大明的水平也就那样。
  这已经是奥斯曼帝国那边的普遍共识,在他们看来,大明可能跟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应该差不了多少。
  大明很沙俄根本就没有给奥斯曼帝国留谈判的余地,而且还在开战前就已经商定了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的密约。
  李若琏在密约上签字之后,微笑这跟沙俄告辞:“那么双方已经商定,大明需要进行最少二十天的准备,双方将在大明历正月十六这一天一同动手。
  预祝这一次两国都能势如破竹,一举歼灭奥斯曼帝国。”
  沙皇也很满意,眼看沙皇几代人的梦想就要在他手里实现了,由不得他不激动:“到我们会师的时候再一起祝贺!”


第1553章 低估和高估
  李若琏正要告辞的时候,沙皇说话了:“大明的使者,眼看开战在即,那么大明承诺的援助还没有到位呢?
  我希望在这最后的准备时间内,大明要拿出相应的诚意,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计划上的承诺,你说是么?”
  李若琏微笑着点头:“那是当然;我晚上回去就传讯回大明,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给您送来一批援助,保证您进攻时候的力度。”
  沙皇也很高兴:“那么亲爱的朋友,为什么还要等到晚上呢?”
  李若琏点点头:“那么我现在就传讯……”
  消息传回大明的时候朱慈烺也是非常高兴,这不妥了么;这个进攻时间刚刚好,比起大明原计划的进攻时间只早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大明完全可以做好完全的准备。
  正月十六,按照传统不过完二月二就不算年过完,不过大明已经很少有人尊重这个传统了。普遍就是放假十天而已。
  对于军队更没有节假日一说,实际上早在一个月之前各军队就已经进入战前状态了。
  朱慈烺大手一挥:“把这个消息告诉军部、内阁和朱姬润,战争已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周遇吉看到文件之后点点头:“给各战区发报,确定开战日期,一切按照原计划行动!”
  周遇吉盯着地图,开战的时间比预计的又晚了半个月,这就是李若琏的成果了。
  战后把巴尔干半岛送给沙俄,这是当初大家反对这个计划的最大原因,但是没有办法,陛下同意了,那就要遵守。
  既然巴尔干半岛要交给沙俄,那么总参制定的所有后续进攻计划都要进行修改。
  原本计划海陆并进海军为主的计划,现在也不得不改成海军先行陆军随后了。
  说的好听,好像沙俄在巴尔干待不了多久;但是按照沙俄的性格,这帮人是绝对不会轻易的让出这一块肥肉的。
  也就是说大明可能有很长的准备时间;可能最后的决战要在奥斯曼帝国之战结束一年之后,甚至更久一点。
  既然一年都等了,那肯定有人说,那为啥不等到铁路修好了在打呢?
  不说其他了,这中亚地区拿下来几年了?铁路修好了么?说的好像是铁路有多大作用,实际上军部还真的未必用得上,因为铁路修建的速度赶不上军队占领新地盘的速度。
  当然说完全没用,那也是瞎扯,铁路修到哪运输就方便到那,尤其是中亚地区,有铁路和没有铁路的地方后勤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是对于从波斯湾到地中海这一段来说,有铁路和没有铁路的影响并不明显。
  希望到时候别有人再提出一个建议,陛下再议同意战事再后延了吧。
  从周遇吉等高层的观感来看,陛下是愿意打仗的,有那么一刻一统世界的心。
  不过陛下的行事作风一项稳健,没有决胜的把握绝对不轻易出手。
  这就是当初陛下招募两千万军队打一场一统战争的由来,实际上按照当时大明军力的推演,军部认为要一统世界甚至连一千万军队都不用。
  而现在大明军改之后;在军部看来大明一统世界,需要的军队规模顶多六百万就够了。
  可陛下就是有一种人数不足的担心和对火力不足的担心。
  军部希望速胜,最好是打完奥斯曼帝国之后一口气搞定这个欧罗巴,因为按照大明目前的实力完全能够做到,甚至不用出全力就能做到。
  就像大明对付奥斯曼帝国,紧紧出动了五十万兵力而已。
  奥斯曼帝国对于欧罗巴意味着什么?
  苏莱曼一世时期,奥斯曼帝国拥有辽阔的疆土约450万平方公里和1400万人口,而这时的西班牙仅有500万人,英格兰仅有250万居民。
  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全盛时期拥有50万以上的人口(1600年),比任何欧洲城市都大。
  奥斯曼帝国堵住东西方航路,欧罗巴人不得不开辟新航路而不是选择把原本的贸易路线抢回来?
  他们没有试过么?当然不是,要不然巴尔干半岛怎么没有的,要不然奥斯曼怎么会打到奥地利的维也纳?
  而现在奥斯曼帝国号称拥有百万兵力,当然这种号称实际上不是说打仗的时候这百万兵力都能上战场。
  就像这一次对沙俄作战,奥斯曼帝国全国调兵,实际上能上战场的也就二三十万而已。
  就像以前的大明,号称三百万的军户,结果打仗的时候能抽调的军队不过十多万而已。
  就算现在的大明号称有三百万军队,实际上打仗的时候也就能抽调五十万军队,就这还要招募新兵老兵补充缺口。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是这种情况,一部分是各地的分封大公的军队, 战斗力不行,就是占用一个名额,还有就是没有进行火器化改革的军队,那种也就是一个城防兵欺负欺负百姓而已。
  如果奥斯曼帝国真的有一百万军队,不说其他,十五个人养活一个军人,这里面还有老人小孩妇女,真正的劳动力还不到五个,五个人养活一个士兵?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奥斯曼帝国的百万兵力依旧是欧罗巴各国只能仰视的存在。就像欧罗巴各国扩军三十万五十万一样,这些人都是虚数,真打起来,他们搞不出来这么多人。
  那可不是像大明一样三百万军队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三百万人,要是军队扩大一倍达到六百万,那是立刻可以在前线部署三百万人的实数。
  现在这些欧罗巴国家加在一起能不能凑够三百万兵力?
  就算能凑够又如何?大明出兵三百万,那可是最精锐的部队,最先进的装备,不是发一根烧火棍就上战场的炮灰。
  这些欧罗巴的兵员能跟大明比?
  所以军部重来没有怕过这一战,反而希望越早打越好,早打完早点把功劳挣回家,该封公封公,该封侯封侯。
  可是有些人要么就是不了解大明军队跟欧罗巴军队的实力差距,要么就是希望从这一块大蛋糕上也分到一点功劳。
  不停的给军部出主意,给皇上出主意,这么大那么大……
  其实这一战莽就完了,军部更是有激进派号称只要给他十万军队,足以扫平欧罗巴!


第1554章 深谋远虑的内阁
  对于内阁来说,对于打仗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积极,甚至有点消极怠工的意思,内阁反战的人也是最多的。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内阁从对外战争中获得的利益是最少的。
  按照大明惯例,一个地方打下来,先是军管;然后经济由皇明商号管理。
  过一段时间之后,军管取消,内阁安排官员管理民政,但是所有的经济利益都已经牢牢的攥在皇明商号手里。
  内阁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些远在万里之外的职位而已,而且这些职位还没有人愿意去,要抽签派人前往。
  这样的情况下,内阁怎么会积极的赞成战争?
  不过大明现在的制度基础,是先有军队然后内阁制度是在军队之后产生,自然就体现出军事优先于内阁的特点。
  就像总参周遇吉总管军部,人家是实权的总管,而首相主管内阁,这个首相也只有协调的权利,无权插手各部内部事务,遇到不配合的只有请皇上协调。
  现在战争命令一下,战备状态一进入,内阁就发现了,原来自己争来争去不过是个小丑而已。
  以前觉得内阁有多重要,肩负着天下民望,关系这亿万百姓的福祉,陛下把江山相托,一个个敢不兢兢业业,殚精竭虑。
  可是战备状态之后,军部优先级升高,内阁所有事物都要为军事准备让路。
  又贴钱又贴人,最后啥好处都捞不到,还要被对方管着;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怎么能去喜欢战争。
  对于吴启晨来说;战争什么的没有必要关系,明明是必胜的战争去每天计较那一点战线上的得失牵动自己的心情,那完全就是做不用功。
  根据统计结果来看,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就算是把总参谋部牵条狗指挥,这一战也是稳赢的。
  关键是这一战之后以及下一战之后大明政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如果全球大一统了,那大明还需要这么多军队么?还需要什么事情都以军事优先么?
  那显然是不需要的,不怕军队地位降低,就怕军队把位置让出来之后,内阁这帮人没有本事把摊子接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