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8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开始抵制呢,内阁自己就分裂成一盘散沙了,自然没有溅起水花。
  跟着朱慈烺的老人都知道,陛下一旦开战之后很容易就头,眼里只有打赢,谁阻挡他打仗谁就是他的仇人,谁敢拖他的后退他就敢斩断谁的手!
  而且打仗的时候,皇总是有很多办法,没钱不怕,没粮不怕,没有武器也不怕,陛下总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陛下在军事的天分确实比起其治理国家的天份要高的多。
  大明之外,还没有人能探知到大明的二级动员状态,而这种问卷调查,也没有人联系到打仗面。
  大明是一个奇怪的过度,各种数据统计非常的频繁,各种调查问卷都是常有的事情,平均每个人每月至少都要碰一次。
  外国的那些间谍很难从这种数目繁多的调查问卷中判断出大明的具体打算。
  而报纸,自然不会有人去报导大明的战备,这可是泄露国家机密,会被锦衣卫请去昭狱的。
  大明十一月一日开始准备,按照军部的预估开战时间可能是在二月到三月,甚至四月份,也就说大明最少还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正好老兵完成适应性训练,新兵也都完成初步的新兵训练,到达各个连队。


第1524章 大明的将星
  动员令一下,所有的人员任命确定,朱慈烺反而闲了下来。
  杨嗣昌作为中亚战区的总指挥,这是完成朱慈烺当初给对方的承诺,虽然只是四个战区总指挥之一,但对于杨嗣昌的资历来说,有这个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毕竟这家伙可是在政变的时候站队不明的一个人,不算朱慈烺手里的核心。
  黄得功作为当初勇卫营的老人,朱慈烺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招募到麾下的老将,成为战区总指挥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包括吴大海,这个海军总参,这次亲自前往指挥对奥斯曼帝国的海战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最让人意外的就是李信了,李信的履历非常耀眼,当初在莫卧儿之战之后,他就已经做到战区总兵官的职位。
  可是后来因为勾结锦衣卫给锦衣卫行方便,被贬,然后从镇压英格兰资产阶级造反战争中再次立功算是将功抵过。
  这些年来一直活跃在大明藩国和葡萄牙作战的战场上,虽然这一战的主要战场发生在海上,不过李信指挥的堡垒攻坚战也是可圈可点,有着几个神来之笔。
  而这种欧式堡垒正是大明要应对的奥斯曼帝国苏伊士运河要塞的主要堡垒形式。
  在别人看来李信指挥红海战区,是意料之外,但是在朱慈烺看来确实情理之中。
  而且大明不止要用老一代的将领,为了帝国的武力能够持续,那么必须要有新生代的武将崛起。
  其实朱慈烺也有考虑过另一种模式,就像他家太祖那样把功臣杀光,然后在像大送一样重文抑武,这样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反正世界都一统了,没有武将也没有啥影响。
  可是理智分析之后,朱慈烺还是否定了这个诱人的想法,大明就算一统了世界也不意味着没有敌人了。
  近一点的敌人例如各国的残余,就像秦末那样,一统之后必然各种骚乱不断,一大帮残余肯定不会死心。
  远一点的那就是关内关外之争了,关内地区以后为了吸引人才,形成压制天下的绝对实力,自然要处处高关外一等。
  这种对立的状态一定会导致关内关外之争,关内有强大的禁卫军,天下军队都出自关内的公民之中。
  然后再由名将指挥,就算天下皆反朱慈烺都不怕。
  可是要是没有名将,那么大明只有采用大送的办法,诏安,不停的诏安,遇到流寇造反的诏安,遇到饥荒难民还是诏安。
  从结果来看,这不过是慢性自杀而已,军队越来越臃肿,甚至大送朝廷上下都知道,有些军队的存在就不是为了打仗的。
  那不过是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所以收编了。
  既然本来就不是为了打仗招的兵,兵员素质差,训练不足,战斗力不足就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很多后世人分析大送,都觉得,百十万禁军,全国上下都知道军队在糊弄事,甚至数次提出改革,最后都不了了之。
  为啥?因为他们建军的思想就是错的。
  大送最大的梦想就是收复燕云十六洲而已,所以他的军队怎么会有强大的进取心?
  如果朱慈烺跟着大送学,就算侥幸大明平安度过了初期的各国复辟时期,那么后期肯定导致军队素质下降,然后军队称为政府的负担。
  就算退一万步,后世没有仗打,军队裁员了,可是一支弱军怎么进军宇宙呢?
  如果宇宙中地球不是唯一的文明,当地球进入宇宙,是一支长期征战中走出的军队更强,还是一支数百上千年没有打过仗的军队更强?
  可以设想一下,是大送的军队进入宇宙更强一点,还是大秦的军队进入宇宙更强?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朱慈烺最终决定了将领不可断代,军队必须常新,如果没有敌人,那就以自己为敌人,每一次自我革新的目标都是要打败现在的自己。
  而且如果军队中人才辈出,那么这些老将还会觉得自己很行?敢搞判变这一套?
  就算他们搞叛变,大明也有足够的将领来镇压,总比人才断代之后,一帮老将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要好吧。
  大明如果人人如龙,那还会有人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么?
  大明新生代中除了军校培养出的老三杰之外,朱慈烺最看好的就是李定国和李信两人了。
  而新四杰现在还只是中低层军官,下一个时代才属于他们。
  老四杰就是当初讲武堂的时候就展露头角的那几个,一个是郑森,一个是曹家的,还有一个就是秦良玉的孩子。
  这三个人现在都已经是师长,只欠缺一个机会就能升任总兵官。
  郑森的机会在海上,不过现在他还要跟着吴大海学学大规模海上决战的技术,将来地中海地区的海战可以让他先练练手。
  历史上的郑森情况朱慈烺现在不管,现在经过朱慈烺的教导之后郑森的命运已经改变,也越来越纯粹的像一个海军将领。
  虽然他的极限可能只是一个海军总参,但对于朱慈烺来说依旧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人才。
  曹家的小家伙机会在沙俄那边,这个还要看曹文诏愿不愿意给自己家的小子这个机会。
  曹文诏这一次什么都没有捞到,整个曹家这次都没有捞到像样的仗打,这是朱慈烺对曹家的敲打,曹家一门两公爵对于大明来说可不是好事,前面也就英国公一家有这个待遇了。
  最后的就是秦良玉家,他们的机会在新大陆,朱慈烺打算利用其家里传统的山地战雨林战的经验,用他拿下新大陆中部和南部的土地。
  这几个战场,将来都会被任命为总兵官,也算是差一步就进入大明军部的最高层。
  至于新生代的四杰,朱慈烺打算都用在对欧罗巴洲的战场上,从师长开始,看这帮人谁能脱颖而出了。
  说完这帮人之后,还剩一个李定国,李定国是朱慈烺打算用在新大陆北线的,主要用来对付法兰西人在新大陆北方的那一个狭长的殖民地。
  他和李信当初都参与了新大陆东海岸地区的争夺战,跟法兰西人也是老对手了,知根知底,用着更有把握。


第1525章 好奇的崇祯
  进入十二月之前,崇祯终于从东北回来了,哪怕崇祯还正当壮年,对于东北地区的冷也是无法承受。
  回到京城崇祯忍不住感慨:“当初多少人说塞外之地苦寒,士卒不能出屋作战,冻伤减员严重。
  我当时就奇怪,冷能有多冷?京城又不是没有冷过,最冷的天气一样是滴水成冰,怎么没有见京城的人冬天不能出屋。
  那个时候就觉得那帮人太矫情了,吃不了苦,所谓的冻伤减员不过是这帮当兵的不愿意打仗的托词。
  现在我自己到东北走了一圈,才知道那里的寒冷是多恐怖,才知道那里的民生多艰。
  听说比东北更北方的地方也有大明的士卒在驻扎,当真是了不起,你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我在东北这段时间,进入十一月就很少出屋了,想着既然一直窝在屋子里不如回京猫着。
  但是想起自己当初大言不惭的说要在那边过年,就硬着头皮坚持,结果刚要入腊月我就回来了。”
  朱慈烺没有笑话崇祯,而是跟着感叹:“确实,大明现在北疆地区,每年冬天在外巡逻的士卒都有冻伤,偶尔迷路失温冻死的也常有发生。
  朕已经尽力用大明最好的保暖手段,都不能避免,可见当地条件的艰苦。
  所以北疆地区冬天少有战事,冬天的时候甚至出营门的都是少数有任务的。
  父皇只管放心,北疆地区的战士待遇都没有问题,朕每年都会派出数个巡视组前去督查。”
  崇祯皱眉问道:“说起冬天不出营我想起一事,前些年大明跟沙俄打仗的时候,是不是沙俄经常趁着冬天偷偷越境偷袭,大明在那边没少吃亏?
  为何大明的士卒做不到的事情,他们确能做到?难道他们还有什么诀窍不成?”
  朱慈烺摇摇头:“并没有,只不过是他们在北疆生活的久了一些罢了,论起保暖的手段,他们还不如大明的准备充足,但是对方确更抗冻一些。”
  崇祯眯着眼睛:“看大明最新疆域图,他们还占据这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的大片地区啊。
  要是大明的军队冬天不能出战,那岂不是夏天打下来,冬天又丢掉,那这场战争还有个结束的时候?”
  朱慈烺惊讶于崇祯怎么突然对战争这么关心了?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父皇怎么关心起战争的事情了?”
  崇祯感慨了一下:“在北疆没啥事干啊,天天窝在屋子里,那不就是看报纸然后天南地北的聊天呗。
  这帮锦衣卫和军部的人,张嘴闭嘴不就是打仗的事情么,又身处北疆,自然讨论北疆的战事更多一点。我听的多了,就有了兴趣,正好碰到你就问问。”
  朱慈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大明现在往西不是占据了伏尔加河么,那边已经离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很近了。
  大明只要占据了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之后,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就会不攻自破。
  至于欧罗巴部分的沙俄,虽然战略纵深也很大,但失去了资源粮食和能源供应地之后,其也只能进北方的山林里当野人去了。”
  崇祯哦了一声:“果然,这跟他们讨论的一样,你果然是这个想法,但是下面的人担心,要是对方不决战只是骚扰呢?
  整个西伯利亚加上沙俄的北方几万里的防线,大明要驻扎多少军队防守?”
  朱慈烺没法说话了,这个清缴本来就是长期且麻烦的事情,而且没办法制定一个完善的方略。
  这也是朱慈烺要把沙俄放在最后解决的原因,面对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夏天冻土化开沼泽遍地,冬天冰雪覆盖天气冷的无法进入。
  春秋天难得能进去打一两个月的时间,还不够走路的。
  如果对方坚持不投降,而一直跟大明打游击战,那么大明还真的没有啥好办法来应对。
  军部讨论之后的结果是,一个是迁移人口划定隔离带。
  就是把山林里的原住民都迁移出来,让那些打游击的没有了后勤补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