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7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肉不缺,只不过是吃的好吃的差的区别而已。
  有钱人家新鲜的牛羊肉猪肉,穷人家吃的是各种风干的兔子,袋鼠肉做的腊肉,咸鱼这些东西也不是不能入口。
  当然这样的好待遇也仅限于关内,仅有大明公民可以享受。
  像刘寡妇这样的,一个是因为她属于鳏寡孤独,有一笔抚恤,另一个就是她有四个孩子,大明还有育儿铺贴粮食可以领。
  所以刘寡妇家并不像崇祯想象的那样缺吃的,当然这也仅限于吃的了。
  朱慈烺能保证他们不饿死,至于能生活的怎么样还是要靠自己努力,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吃的不错,孩子还要穿打补丁的衣服的原因。
  能吃饱不代表你不穷,因为刘寡妇家吃的这些东西,都是大明最便宜的一些东西了。
  更何况这里是京城,又是过年,所以才那么丰富。
  崇祯听着刘寡妇的感慨感觉有点刺耳,十几年以前,那就直接说他治理的时候呗,当着和尚面骂秃子,这刘寡妇也是真的不会说话!
  不过崇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过年的准备,相信十几年之前,大明中人之家都没有这么丰富,只有富裕一点的百姓才能有这么丰富的年货。
  崇祯有点好奇,既然穷人家都能有这样的准备,那住在正房的那两家又是什么样子?
  桂喜把东西递给刘寡妇,刘寡妇欣喜的接过:“真是太谢谢了,要不中午不走了,在家里吃顿饭?”
  崇祯摇摇头:“我们再转转,打扰了!正房那两家是什么样?”
  桂喜连忙跟刘十三示意,刘十三笑笑:“那兄弟俩我熟悉,一个是在东大街店铺当伙计,一个是在西山煤矿有一个矿场,东面那家是哥哥差一点,西面的弟弟有钱一点,你们想先看哪个?”
  崇祯想了想说道:“那先看看哥哥家吧。”
  刘十三也不客气:“那就走着,我带你们去。”
  哥哥家装的有棉布的门帘,应该是屋里烧着火炕呢,这一点就看出两家的差距来了,刘寡妇家估计也就是晚上睡觉之前烧一会火炕,但是这主屋的这两家确可以一天到晚火炕不灭。
  挑开门帘,两面竟然正在吃火锅,哥哥看到刘十三,当即放下筷子:“吆,这不是十三哥么,您怎么有空来了?吃了么?要不添双碗筷吃点?”


第1432章 对联和人
  老大刚说完,就看到后面跟着的王之谦朱慈烺和崇祯几人走进来,一家人停下碗筷战了起来,老大挠挠头:“刘哥这是干嘛?”
  刘十三摆摆手:“没啥,你们坐,就是这两位贵人随便转转看看你们是怎么过年的?
  这还没有过年火锅已经吃上了?还有羊肉?这是菠菜、生菜、白菜、蘑菇、粉条还有香菜,青菜可不少啊!”
  大哥也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过年了么,今天难得闲下来,一家人一块吃顿好的,这是皇明商号的新大陆牛肉火锅底料,羊肉是口外刚到的活羊现杀,青菜是菜市买的。”
  刘十三嗯了一声:“不错,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
  大哥拉开一旁的柜子:“准备好了,买了两条大鱼,四只鸡,四十斤猪肉,五香牛肉买了五斤,还买了五斤羊肉。二锅头酒也准备了十斤。
  外面房梁上还吊着腊肉、腊鱼、腊鸡,青菜也准备了七八样。”
  刘十三惊讶的看着这满满一柜子吃的:“你这比我家的还要多,你这是过完年不过了是吧?这么舍得?”
  大哥不好意思的笑笑:“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老二家给的。
  老二还给大人小孩一人买了一套新衣服,买了一万响的大炮,烟花啥的,打算两家一起过个热闹年。”
  刘十三嗯了一声:“不错。”
  三间房子,东西各一个房间,老大家五口人,两个大人三个孩子,大人住在东炕小孩住在西炕,正房和厢房之间的夹道里,搭建的有一个小厨房,两边都有,老大老二都是这么干的。
  正堂里有贡桌有香案有中堂,中堂有一副对联“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横批忠厚传家。
  一家人围坐八仙桌,涮着铜火锅,吃的满嘴流油。
  桌子上小料就有五种,辣椒、芝麻酱、蒜泥、葱花、醋。
  这个生活水平朱慈烺感觉后世普通人家也不过如此了!大明竟然真的能富裕到这个地步?
  出了屋子刘十三摇摇头:“这老大一家,啧啧!真是好吃,当初老爷子走的时候,两兄弟分家,得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结果老大家现在吃光了家底,给人当伙计过日子,还是好吃。
  老二用那钱做本,加上这些年的辛苦,挣下了西山一个煤场,听说在西山那边有起了一处宅子,有三进几十间房子,只不过那边孩子读书还有繁华不如这内城。安排老婆在这边照顾孩子。
  平时寒暑假都是住在西山那边,这也就是过年回来。
  你说都是一样的本钱,一个吃干抹净,一个确日渐的富裕,真是人和人不能比。”
  朱慈烺这才点点头,这样才对啊!这总生活水平看着就不像平民百姓过日子,富贵人家也不过如此吧。
  原来是碰到一个好吃的,那就正常了。
  这种人说不上好坏吧,人家吃的是自己的,又不偷又不抢,你觉得省吃俭用是一种快乐,人家每天吃饱喝足大鱼大肉你怎么知道别人就不快乐呢?
  只能说他跟普通大明百姓的价值观有点格格不入吧。
  再次挑开老二家的门帘,夫妻两个正在教孩子读书,看到刘十三来了,老二的老婆立刻带着孩子去了里屋。
  老二迎了出来:“刘哥怎么来了,快坐,红翠快给刘哥沏茶,哎吆您瞧我这眼,这后面三位贵人也里面请,红翠,快沏好茶,您们请上座。”
  刘十三摆摆手:“不用忙活,我们就是随便转转,你家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
  老二呵呵笑着:“我们这小门小户的好准备,随便买点肉就算过年了,哪需要怎么准备,这不是都在那边放着,刘哥怎么想问这个?”
  刘十三用下巴点了点:“这两位贵人相看看普通人家是怎么过年的,就是谁便转转,你家的年货放在那里了?给两位贵人瞧瞧?”
  老二连忙拿过一个竹竿:“这不是在房梁上吊着么,一个是孩子贪吃,另一个也是防个老鼠啥的。
  今年我打算跟老大一起过年,过完年去西山住一段时间,所以这边没有准备太多东西。
  也就是几块大肉,炸的一点鸡呀鱼呀啥的,再搞点青菜,打算来客人了招待。”
  果然从房梁上发下来的小竹筐里只有几样吃的。
  朱慈烺打量着堂屋,跟老大家布局一样,只不过看着木材更好,家具更精致一点。
  中堂上也是一副对联:
  “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吉庆有余。
  果然通过对联就可以看出两家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老大讲究知足者常乐,老二说勤俭持家,两人虽然一个穷一个富,但是富的那个确没有穷的那个吃的好。
  有句古话说得好“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只要挣够了吃穿,你多出再多的东西那都是身外之物。
  当然这份心态不是谁都能领悟的。
  老二看着朱慈烺和崇祯两人打量着中堂介绍道:“这副字是家父所书,跟我哥的是同时所写。也是对我们兄弟的勉力。”
  朱慈烺愣了一下,果然这知子莫若父,还是他们的老爹知道他们的情况,这一副字既是勉力,又是对他们的一种劝诫吧。
  想到这里朱慈烺忍不住看了一眼崇祯,如果让崇祯送给他一副字,不知道崇祯回怎么写?
  崇祯听完也暗暗点头:“不错,老爷子字写得不错,而且很符合你们的性格和生活状态,也有对你们未来的要求,老大要求忠厚,对你要求读书,非常不错。”
  再次出来,朱慈烺好奇问道:“要是让父亲送我一副字,父亲会写什么呢?”
  崇祯陷入沉思,往外踱步念叨,走出了院子之后崇祯笑着回头:“回去之后我也送你一副对联。”
  朱慈烺也跟着点头:“那我就等着了。”
  两人也算解了心头的疑惑,百姓年过得好,那就代表平常不会缺吃少穿。
  不过朱慈烺确从这次逛街发现,大明京城这居住环境可不怎么好,一家五六口挤在一两间房的这还只是开始,这以后住房不足肯定会越来越严重。


第1433章 两国开战
  房子不够,这个没办法,内城就这么大的地方,就算朱慈烺把皇宫都腾出来,也不够大家分的。
  当然要是朱慈烺真的换个地方建皇宫,那京城内城住的地方不够的问题还真的就解决了,那其他地方住的地方就不够了。
  正当琢磨的时候,桂喜捧着一副对联进来:“陛下,太上皇让人给您送来的对联。”
  朱慈烺感兴趣的站起来:“展开看看。”
  四个宫女把对联展开,只见上联写着‘一寸土不少’,下联写着‘万里疆不多。’横批‘日月同辉’。
  朱慈烺面色古怪,不知道崇祯这是在讽刺还是期望,或者是劝谏,这副对联确实是越读越有深意,带着不同的心情读,带入不同的人物去读都有其独特的理解方法。
  桂喜在一旁看着朱慈烺的脸色,一开始他看到这副对联的时候心里是咯噔一下,在他看来,这明显是太上皇在讽刺皇上。
  因为皇上说过‘日月之所照皆为汉土’,太上皇写的对联加上横批日月同辉,不就是意思说陛下贪得无厌,有了万里疆土还嫌不够,还要太阳月亮一同升起!
  因为按照现在的地理课,孩子们知道地球是个圆的,一半天空有太阳另一半天就是晚上,能看到月亮。
  日月同辉,不就是说大明的疆土太阳和月亮同时照在上面,这不是跟陛下念叨的日不落帝国是一个意思。
  但是看着皇上一直在思索,而且脸上也没有不喜的神色,桂喜不敢啃声。
  正在这时,外面周遇吉走了进来:“陛下,臣有要事……咦这副对联,写得好!这时陛下对我们军部的殷切期望么?
  陛下放心,臣一定让大明的疆土日月同辉!当然现在大明已经实现日月同辉了,但是臣认为还不够!”
  周遇吉作为军部总参,是有不宣而进的特权的,桂喜正在里面展示对联,周遇吉就直接进来了。
  朱慈烺摆摆手示意桂喜把对联收起来:“既然军部喜欢,那就送给总参悬挂吧。
  你说有要事禀报,是何要事?”
  周遇吉连忙拱手:“谢陛下赠联,陛下,奥斯曼帝国跟沙俄打起来了!”
  朱慈烺眉头扬起:“这个时间?这个天气?”
  周遇吉感叹一句:“是啊,奥斯曼也没有想到,军事情报部接到消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一线军队已经崩溃,目前沙俄已经攻破摩尔多瓦,正在往多瑙河沿岸挺近。
  奥斯曼帝国正在抽调兵力应对,同时沙俄的军舰也偷袭了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军港,不过被奥斯曼帝国的岸防炮台击退。
  沙俄取得黑海入海口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造船也是沙俄的弱项,所以其黑海舰队实力并不强。
  这次偷袭没有成功,后面沙俄黑海舰队很难再有建树,估计双方的主要作战会在陆地上进行。”
  朱慈烺摇摇头:“如果奥斯曼帝国猛攻克里米亚地区呢?那边沙俄只有一个狭长的通道,北面都被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