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桂喜接过奏章,朱慈烺看着朱姬润:“说说。”
朱姬润拱手:“陛下,臣最近看到陛下拆分各行业商会臣感触良多,又加上大明日报的那篇文章,说明垄断的坏处,臣觉得皇明商号有很多垄断性的企业其实也可以进行拆分。
其实垄断的坏处不仅仅那些行业商会有,皇明商号也有,而且因为皇明商号绝对的垄断地位,所以导致这种坏处更甚。
臣建议对这些商号拆分,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其进步,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朱慈烺翻开奏章大致浏览了一遍:“为什么要先拿制盐开始?”
朱姬润抬头:“回陛下,皇明盐业自从全面垄断大明关内外制盐生意之后,利润非常稳定,即不增加也不减少。
但是臣觉得这是不对的,大明的领土一直在扩张,人口一直在增加,在盐价格没有降低的情况下,利润应该是一直增长的。
进过查询臣发现,皇明盐业固然有一部分利润补贴了偏远地区的运盐,但是更多的则是人员臃肿,对盐的浪费,生产过程中不思进取,不求创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大明制盐的主要手段就是晒盐,而晒盐除了依靠潮汐的力量进行卤水提纯之外实际上还可以用蒸汽抽水机抽取,然后利用蒸汽机内的热气对卤水加速烘干。
因为海水中不同物资的饱和度不一样,所以使用蒸汽抽水机既能提高效率也能提高食盐的质量。
但是臣走访调查了几个大型盐厂,那里对于蒸汽机的使用仅仅是陛下初期要求推动蒸汽机使用研究的时候的那些研究样本,后面就再也没有创新。
臣觉得皇明盐业应该进行拆分,一个是盐业利润应该可以提高,另一个就是盐业技术提高对于百姓最有利,能让百姓吃到质量更好的盐。
第三个就是如果制盐的效率提高了,那么盐的价格还可以继续降低,让百姓吃到更便宜的盐。
大明盐田数量一直在增加,食盐储备丰富,改革主要集中在新技术的引用对生产影响较小,如果成功之后在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
朱慈烺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拆分?”
朱姬润看了一眼奏章,上面不都写了么?所以陛下刚刚看的是啥?当然他也不敢这么问,只好跟朱慈烺解释:“臣打算把皇明盐业按照大明盐产地进行划分成立不同的盐业商会。
关内地区的四大盐田合并为一,莫卧儿地区的盐田,非洲东海岸盐田,南大陆盐田,新大陆盐田,内陆湖盐田,矿盐商会。
这样皇明盐业就一分为七,按照这个分类之后不禁销售,能者上庸者下,连续三年垫底的撤换商会主管。”
朱慈烺摇头:“你这样明显不合理啊,这内陆盐湖和矿盐怎么可能争的过海盐,海盐有运输之便利,世界主要人口又都居住在海滨地区。
朕觉得这内陆湖盐田和矿盐田应该单独成立公司,而且不能以利润多少这唯一标准进行分类,而是应该以利润数量,利润率,采盐成本等等进行综合考量。”
朱姬润拱手:“陛下说的是。”
朱姬润心里吐槽着,这些奏章上都有啊!你倒是看看奏章啊!不过既然同意了就好。
朱慈烺抬起笔朱笔在奏章最后画了一个对号:“用印吧。”
这种小事其实根本不用朱慈烺来管,所以朱慈烺压根就没有仔细看奏章里的改革方案,随便让朱姬润说说也就同意了。
这朱姬润啥都好,就是不怎么愿意承担责任,桂喜和陈玄担任皇明商号的总管事的时候,那干啥都不跟他这个陛下说,等做好了才跟他表功。
现在朱姬润倒是反了过来,干啥都先跟他说说,等真的有成果了确不吭声了。
要说不好,也不算,至少这表明朱姬润不滥用职权,这也是因为他不是太监,知道自己跟太监不同,所以避嫌。
朱慈烺有时候也在想,要是这个朱姬润也是太监多好,当然也不能因为用着顺手朱慈烺就把对方阉割了。
朱姬润走出皇宫感觉裤裆有点发凉,这大夏天的裤裆怎么会凉呢?看着手里的奏章,朱姬润感觉自己昨天绞尽脑汁,咬文嚼字,遣词造句写的锦绣奏章全白费了,陛下压根就没有仔细看!
第1395章 奥斯曼的契机
其实对于很多写奏章的大臣来说,奏章的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权衡。
看的人可是皇上,怎么可能不认真,这要是让皇上觉得他们写奏章敷衍了事,进而延伸到觉得他们做事也马虎大意,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但是对于朱慈烺来说,看奏章又不是看花团锦簇,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最好用最少的字数把事情说清楚,再加入点表格数据例证一下也就够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个文章可不是给他朱慈烺看的文章,有那个水平搞文章工作就是了,朱慈烺要的是效率,而不是文字的优美。
可惜这些事情朱慈烺反复强调也没有用,即使限制了文体,强调了字数,但是你不能限制下面的人发挥自己的水平不是。
而且越是这种简短的文字,越能体现出自己高超的文学修养体现自己的智慧。
七月份,大明从京城到里海沿岸最西的电报线路全线贯通,当第一份写着恭请圣安的电报发来,这边回了一句圣躬安,这标志着大明对于里海的掌控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大明的支持下,沙俄终于打赢了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两国进入关键的谈判阶段,不过对于沙俄希望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要求,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并不怎么愿意。
而且就算沙俄冲破了第一道枷锁,后面还有丹麦和挪威联合王国堵住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瑞典和芬兰联合王国又在北面虎视眈眈,对于这个东方的沙俄插手波罗的海也是一百个不愿意。
对于沙俄来说,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围堵就像是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就像是心中的梦魇一样。
沙俄维持努力了几百年,最后到头依旧是一场空,哪怕是打赢了二战,哪怕是帝国最强大的时候,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依旧被丹麦和挪威卡着。
而南边的黑海到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依旧是随时可能关上的大门。
这个时候的沙俄还没有意识到他将面临的艰辛,当然以后他可能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艰辛了,因为以后全世界就是一体的了。
在跟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谈判的时候,沙俄就在积极的准备跟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毕竟按照大明的说法,最多五年时间,顿河伏尔加河运河就能贯通,这可是沙俄未来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而这条运河的出海口又在黑海,如果被奥斯曼帝国封锁,那么一切美好畅想都会成为幻影。
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不变的承诺,只有在对方面前亮出拳头,让对方知道你的强大,今后才会尊重你的利益。
从黑海到地中海之间开辟一片领土这个不现实,所以获得永久通行权就是沙俄的最低要求。
只不过奥斯曼帝国在大明的鼓动下开始修铁路了,这个运河并不符合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道理很简单,只要奥斯曼帝国在里海和波斯湾之间修通一条铁路,那么整个里海沿岸的出海口就放在了波斯湾。
如果沙俄开通了运河,争的显然是他么铁路的生意,大家投了这么多钱,凭啥你们沙俄佬占便宜。
在军事情报部的策动之下奥斯曼帝国这边截断海峡,禁止沙俄船只通过的呼声很高。
这个消息传到沙俄无疑又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毕竟别人天天拿着刀在你脖子上比划,就算对方说不是针对你,你也不会信不是。
现在导火索已经准备好了,沙俄在等跟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谈判结果,显然在丹麦和挪威联合王国还有瑞典和芬兰联合王国的干预下,沙俄在波罗的海取得出海口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所以沙俄把目光转向黑海边成为必然,但是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他们还需要一个契机。
对于奥斯曼来说敌人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欧罗巴地区,奥斯曼占据了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大片领土,不仅将布达和佩斯收入囊中,甚至一度跟欧罗巴在维也纳大战。
地中海里,欧罗巴国家一直也在跟奥斯曼帝国争夺控制权。
这条战线从奥斯曼帝国立国到现在一直战争不断,而且奥斯曼帝国也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不仅截断了东西方贸易,甚至快打到对方老窝里了。
可是欧罗巴各国因为贸易被截断,所以开辟新航路,因为新航路又强大了起来,不过这个时期双方还是势均力敌状态。
欧罗巴国家想要拿回被占领的土地,但是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
北面随着沙俄的崛起,这个威胁就越来越盛,关键是双方几次大战下来,奥斯曼帝国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在欧罗巴人看来,奥斯曼帝国这边的就是一群野蛮人,但是在奥斯曼帝国看来,沙俄才是那来自北方的野蛮人,野蛮战胜文明,这是难以突破的魔咒。
而最近十年,奥斯曼最大的敌人不再是欧罗巴人也不再是沙俄,而是来自东方的大明。
一开始大明在遥远的东方,可是几年之后大明在莫卧儿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大明在西南方的非洲了,又过了两年,大明又在南方的也门安曼地区了。
就在去年北方里海边也有了大明的身影,哪里都有大明,就算没有被包围,但是三面接壤这个强大的邻国怎么能让奥斯曼不慌。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对欧罗巴国家还是对上沙俄,奥斯曼人觉得也不是不能谈判的了。
毕竟更这两方谈损失的可能只是一部分利益而已,但是要是不防备好大明,那可就是灭国之危。
从大明崛起到现在,基本上是攻无不克,而且打的都是灭国战争,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消灭的那些敌人就算是奥斯曼帝国碰到了,那也是挠头的事情。
但是在大明面前这些国家说没有就没有了,一战能撑一年的也只有莫卧儿帝国了,其余的无不是几个月就没了。
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契机在大明身上,只有确定大明不会收拾他,他才敢动其他的心思。
第1396章 不打仗
当参谋部把讨论方案告诉朱慈烺的时候,朱慈烺也有点挠头,大明现在就算想要装无害的小白兔人家也不会信了。
大明能做的只能是被其他事情牵扯了精力,没有功夫搭理他,这样他才能放心打仗了。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能牵扯大明精力的事情真的不多了,要么就是内乱要么就是外敌。
内乱目前没有,总不能为了忽悠奥斯曼帝国自己制造一个吧?
外敌更难了,大明怎么可能有外敌?能跟大明作对的敌人现在已经都灭亡了,这个时候再搞一个也不可能牵扯大明多少精力。
朱慈烺敲着桌子:“参谋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遇吉抬头:“参谋部建议在南非地区跟尼德兰人来一场热战,让奥斯曼帝国知道大明经历被那里牵制无暇顾及他们。”
朱慈烺皱眉问道:“为什么是尼德兰?为什么一定要在南非打?”
周遇吉苦笑一声:“因为大明实在没有多少地方可以打大战了,离得近的像莎菲王朝这样的打起来不仅不会让奥斯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