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7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那么发达,城市人口集中度,交通等等都没有现在方便。
  十年前大明百姓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无论是销量还是成本都不是很理想,最后这个模式就没有得到推广。
  十年之后的今天,原本不能做的生意现在能做了,大明的日用货物品类丰富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马车、自行车这些都越来越多,使得一个大型商场的辐射范围增加了几倍。
  而且百姓兜里也有钱了,有了改善生活的欲望,大家有钱能温饱之后,那些小偷小摸占小便宜的行为就明显减少了。
  而且以太子东宫的名义做这个生意是仅次于皇上的皇明商号的统合能力,做这个生意是最得心应手的。
  所以这一次合格万货全成功了,这位邀月会长成功之后,并没有满足于一家店,开始进行品牌加盟加上直营双线战略。
  品牌加盟就是让各地商行加盟付加盟费,然后由万货全统一购货,给予一定的让利,开放生鲜品类的自营权限。
  自营分为自建仓库和自建大型商超的模式。
  仅仅到五月份,还没有半年的时间,邀月会长已经发展了十家的加盟店,开设了五家自营店,建了三个物流中心。
  这种能力连朱慈烺看到之后都忍不住惊叹!
  关键是这家伙除了第一家店太子东宫出了一部分钱之后,其余的都是空手套白狼,这个手段这个学习能力,简直就像穿越者一模一样。
  如果不是穿越者,那么他绝对是个天才,按照他的说法,加盟自营这个东西是跟陛下的皇仁堂学的,自建仓库中心这个是跟陛下的驿站系统学的。
  只是这个发展速度太快了,太子还年幼,朱慈烺担心太子有很多东西学不懂。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这个大商场以后每年的收入绝对超过百万两,这要是在继续延伸向其他产业,那么大明的零售业必然有它的一席之地。
  朱姬润上个月也来问过朱慈烺,表示看好这个行业,也想搞这个大商场。
  不过被朱慈烺给否决了,哪有老子看着儿子的生意好要跟儿子抢的道理,朱姬润也无话可说。
  看着太子这边猛然发力,老二老三那边的娘家人是急在心里,只不过陛下停止了除太子以外的皇子和后妃在外经营,他们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内宫事务现在是皇后和贵妃主持打理,两位都还年轻,可能在大明看来十五到二十岁才是女人最好的年华,但是在朱慈烺这个后世人看来,二十多岁才是女人最黄金的年龄,两位都还是最美的时候。
  再说了,皇后和贵妃那是能随便换的么?不仅不能换,就是宠爱都不能降低,否则肯定有人以为皇后失宠搞出什么幺蛾子。
  再加上一些贵妃代表的公民中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百姓,所以后宫也成为了政治的一部分。
  随着太子年龄的增加,这种宫廷斗争的勾心斗角也越来越激烈,后宫甚至出现残害,诬陷等等恶性事件。
  还好朱慈烺的孩子足够多,不至于有人为了皇位残害孩子,当然太子和二皇子三皇子的保卫工作也一直都是锦衣卫负责,级别也是最高的。
  总之国事上各种利益纠葛各种政策牵扯,各种人心权衡,到了内宫又是各种勾心斗角,各种权谋争宠,有些时候朱慈烺也只能选择难得糊涂了。
  想想这样的日子以后还要过几十年,朱慈烺就感觉心累,后世看了那么多宫斗剧,已经感觉那些后妃想法够奇葩够变态的了。
  实际上现实社会往往比更让人匪夷所思,这人心是经不起检测经不起审查的。
  朱慈烺能做的就是坚定的支持太子,并且好好的保护他不受伤害。


第1365章 鼓动奥斯曼帝国修铁路
  孙传庭回来还有一个好处,孙传庭是立长派,立长不立贤,这是儒家的坚持,一个是避免皇室同室操戈,另一个也是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孙传庭又是代表着儒家,得到了孙传庭的支持,就等于太子得到了儒家的全体支持。
  这有利于稳固太子东宫的地位。
  当然反过来想,如果儒家借着支持太子的机会再度登上朝堂,那么新旧势力又将士一场残酷博弈。
  果然跟朱慈烺预料的一样,孙传庭到家之后不少儒家的大儒级人物都纷纷登门拜访,不过孙传庭都拒绝了。
  五月份开始朱姬润一直在干一件大事,那就是收购船厂还有投资各种机械加工工厂。
  因为皇明造船厂一直承担着军舰的建造的任务,尤其是新的造舰计划执行之后,皇明造船厂清空船台随时准备投入建造军舰的计划。
  这让原本造船厂承担的一部分商船和运输船建造任务停止了。
  而大明的民间造船厂确并没有能力完全承接皇明造船厂的订单。
  首先就是蒸汽机技术只有皇明造船下属的天津造船厂船用蒸汽机生产厂才能制造,而钢铁龙骨也只有皇家的大型轧钢机才能制造。
  这部分订单民间造船厂承接不了,天津造船厂等军用造船厂又自己建造不过来。
  例如蒸汽动力的军用运输船,蒸汽动力的驳船,蒸汽动力的大型轮渡,蒸汽动力的大型捕鲸船,蒸汽动力的大明客轮,蒸汽动力的大型牲畜运输船等等。
  朱姬润就决定出资收购一些民间造船厂来生产这种船舶。
  除了全资收购之外,借着大明全面开放蒸汽机制造使用的时机,通过技术入股加资金入股的形式对一部分有潜力的民营造船厂进行升级改造。
  按照朱姬润的说法,造船将会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赚钱项目,尤其是在这个铁船淘汰木船蒸汽船淘汰传统帆船的时间段内,谁能建造更先进的船舶谁就掌握了海洋。
  朱慈烺对于这个计划是支持的,这能加快大明造船工业技术进步的进程,使得原本的技术推广计划变成了赚钱的项目。
  投资机械加工工厂更是如此了,皇明商号出技术,出工人,商户出钱出地皮,然后大家一起建立机械制造厂和蒸汽机制造厂。
  这个也快速推动了技术的普及。
  不得不说,朱姬润虽然没有在朝堂,但通过对皇明商号的布局全面参与了大明政策的推广,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铁路方面轮台铁轨已经全面验收合格,大明的铁路从轮台往西延伸,东轮台往东延伸,从甘肃往西延伸,预计后年轮台往东的铁路就能跟从甘肃往西的合拢,而往西的铁路也开始多点共进。
  可是军部感觉还是太慢,所以提出了新的计划,鼓动奥斯曼帝国修建自己的铁路系统。
  朱慈烺看完整个计划觉得也不是不行,尤其是这条从巴士拉一直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线,要是真的修通,那大明也不用担心什么苏伊士运河了,直接沿着铁路收拾奥斯曼帝国就行了。
  况且现在大明已经开放了蒸汽机限制,所以卖出二代三代火车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年的时间奥斯曼人能修通多少那就能给大明带来多少方便。
  朱慈烺问站在那里的李若琏:“你觉得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高么?”
  李若琏有些不好意思:“按照苏伊士运河的效果来看,奥斯曼人应该对大明比较信任的,最起码在这种大型工程上,奥斯曼人能够分得清利弊。
  然后陛下只需要允许他们查看大明自己的铁路运营情况,相信他们很容易就被说服。
  而按照军部计划,四年半之后大明和奥斯曼帝国开战,到时候不管这条铁路有没有修好,对大明都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一提起苏伊士运河,朱慈烺就知道李若琏是为啥不好意思了,当初修建的时候朱慈烺也是信心满满,结果到了现在,这个工程还真的成为了大明版的郑国渠。
  这李若琏是在替他不好意思呢!
  朱慈烺咳嗽一声:“既然有成功的可能那就不妨试试吧,如果对方同意,大明就给予技术支持,甚至他们希望获得技术也可以在铁路修通之后给予。”
  李若琏开心了:“有了陛下的许诺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臣会尽快推动这件事。”
  朱慈烺突然想起:“那个顿河伏尔加运河项目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若琏拱手:“正在进行勘探和重新规划,按照初步规划,这条运河将采用三级船闸提水的模式进行开凿,这样能大大降低开凿的难度。
  虽然商业效益上不是那么优秀,但是对于打通地中海到黑海的联系具有战略意义。
  沙俄那边也很乐意大明帮忙建设这条运河。”
  朱慈烺敲着桌子:“要是大明能够修一条从连云港一直到鹿特丹的铁路就好了!那样大明的军队还有何人能挡!”
  李若琏想了想:“回陛下,现在虽然还不能启动,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大明完全可以推行这个铁路计划,这将对大明控制欧罗巴拥有重要意义。”
  海运陆路,大明的交通网都在快速发展,对于欧罗巴国家来说,他们完全没有看到大明在做最后的战争准备。
  虽然现在有大明藩国跟葡萄牙的战争,但是世界上又有多少时间是没有战争的状态呢?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那边,大明虽然强势崛起,但跟奥斯曼帝国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军事冲突,甚至帮助奥斯曼修建了苏伊士运河之后等于是帮助奥斯曼重新成为欧亚贸易的桥梁。
  奥斯曼人想不到大明一直把他们当做敌人来研究,更不会想到大明正在围绕着他进行战争准备。
  所以大明如果提出共同修建铁路的计划,奥斯曼帝国那边不会不同意,他们压根不会觉得大明修建铁路是为了方面进攻他们。
  李若琏愉快的下去准备,一份电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印度河口情报站,然后又从那里用信鸽送往奥斯曼帝国。


第1366章 为了奥斯曼
  伊斯坦布尔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啥都不干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且钱都是大水淌来的,人在家中座收入源源不断而来。
  他们就是当初投资开凿苏伊士运河的那些股东,现在过运河每条船收费一百两到五百两不等。
  每天多的时候一两百,少的时候也有十几艘船经过,每天光收过路费都能收近两万两银子。每股每天收入两百两银子还多。
  两百两银子能够干嘛?即使在大明金陵秦淮河,天天开酒会包夜当新郎也不过就这么多而已,当然除非你非要洒币,非要包花魁,其实即使花魁也很少遇到一次豪掷百两以上的恩客。
  两百两银子,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动力四年到五年的收入,关键是每天都有。
  这群人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当初投资的一股几万两大家还觉得傻,现在一股几十万两卖出都有人趋之若鹜。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坊间这种投资运河发财后的奢靡生活的议论更加的多了起来,大家都为此津津乐道。
  而伊斯坦布尔城内,信任的丞相正在听着边上的交通大臣描绘:“如果我们修建一条从巴士拉到布拉格的铁路,那么我们的货物从印度洋到欧罗巴的速度将加快一倍。
  而且陆运比起海运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陆运到达的地方停靠的站点都是海运无法到达的。
  只要咱们有了这一条铁路,不管是运货还是运人,每年产生的利润都是惊人的,大明从天津到京城这么几百里的铁路,每年的收入都要百万两银子。
  而且铁路的运营还会带动车站周围的商业发展还有沿线城市的货运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