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偏偏这种改革的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以前官员急缺的时候,甚至只要识字小学毕业都能有机会参加考试当官。
现在大明各种职位已经稳固下来,尤其是关内地区,基本上每年能提供的职位跟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已经不成正比。
而让这些学过新学的学生在此回家种地,到工地搬砖,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所以朝堂上有人提出来取消这种吏员通过举荐当官的途径,所有的官员和底层的吏员都要通过考试来招募。
吏员一直以来进入仕途的途径就是由地方举荐给当地的县令,然后县令决定是否任用,关键位置需要上报州府,而普通的职位也就是县令一句话的事情。
而吏员进入官府之后又可以通过考试谋求更高更好的职务,这就等于是给了县令一个直接提报官员的权利。
人手不足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弊端还不那么明显,因为考上去的官员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分配到关外地区,可能是南亚那样的繁华之地,也可能是非洲那样的贫瘠之地,甚至是南大陆那里的千里无人烟的地方。
所以这些人有这个勇气,大明是鼓励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大明已经开始官员过剩,再这么内部招募,官员队伍臃肿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
并且堵塞了新人上升的通道,新学教育是一种普遍教育,不可能个个学生都有机会认识什么乡绅。
这种争论上层的观点是禁止,下层当然就是反对了,开什么玩笑,这个权利每年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
就算不要实际利益,这每年多少人情往来的好处,凭啥说没有就没有了。
对于地方上的地主乡绅豪族来说这个也不是啥好消息,以前要是想让谁当官,那就是打个招呼的事情,这要是一取消,那不就等于他们失去了插手官府事务的权利。
这样的纷争就导致大明的报纸每天都为这个吵的不可开交,而朱慈烺确没有定下最后的章程。
首先这个全部统一考试并不是那么现实,大明实在太大了,大到从非洲到京城需要跨越两个半球还有赤道南北。
这样庞大的领土还是在这种低效的交通系统之下,大明想要组织一场这种规模的考试集中在京城根本不可能。
即使集中到各省的首府对于一些大省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例如南大陆,一个大陆实际上就一个省,还有新大陆那边实际上也只有三个省级的单位。
要是再把考试的权利下放,那就没办法搞试卷统一了,因为被泄题的可能性太大了,保密的成本也太高。
而要是把出题的权利下放的州府,那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把原本县令的权利上升了一级变成了州府可以安排人员,因为州府各自出题,那么泄题也很简单,忙活了大半天,就提高了一个层级,那还有啥意义?所以这个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第1335章 全钢战舰
复兴十一年四月,朱慈烺坐火车前往天津造船厂,这里将下水大明第一艘蒸汽铁甲舰。
跟以往的木壳包铁的装甲舰不同,铁甲舰采用的是全钢制造,当然在焊接技术还没有普及的今天这种铁甲舰只能是铆接工艺为主。
不过这依旧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着大明以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朱慈烺特意过来看看见证。
这种工艺目前成熟度还不高,在铆接的基础上还要封胶填缝,还有防锈技术等等都还在摸索阶段。
没有不锈钢的时候这种船只能通过上漆和抹油来防止锈蚀,海洋又是高盐环境,海洋中的贝类等等也喜欢寄生在船底加速船只的腐蚀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这些问题是所有船都存在的,不只是只有铁甲舰才有这个问题。
这艘铁甲舰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使用了中轴线主炮布局,还有半自动装填系统,使得主炮的射速达到了每一分钟一发。
其技术标准简直直追欧罗巴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水平,世界上第一型的全钢战舰。
天津造船厂管事得意的介绍着:“这条船的排水量达到了六千吨,其使用了三座双联装主炮,前二后一,炮塔可以实现二百七十度旋转。
火炮口径一百零八毫米,倍经三十八,吃水三点八米,最大航速十七节。
满载排水七千八百吨,吃水四点六米,因为采用了半自动炮塔还有快速副炮所以整个船的船员降低到七百二十人的规模。满载航速十四节。”
这些数据竟然比起那些铁甲舰要好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确实采用全钢之后,至少在装甲重量还有各零部件的重量上能节省一大笔数值。
在朱慈烺到来之前,整条战舰就已经开始锅炉预热,因为蒸汽机发动需要先烧热水储备足够的蒸汽才能开动船舶,以目前的技术能力这个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左右。
当然一般情况下,战舰只要不是长时间停靠,进船坞大修或者蒸汽机损坏的情况下,都是使用的热启动模式。
也就是蒸汽机一直在预热状态,火力比起全速航行小一点,但会一直烧着,蒸汽达到阈值就排掉一部分气,这样的话整个启动过程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
而这条是停在码头舾装的新船,蒸汽机也就是装上的时候试机了一次,后面就一直没有开过,这次预热之后开始海试才是第二次启动。
朱慈烺点点头,登上船长室:“走出去巡视一圈。”
战舰拉响汽笛,然后起锚解揽,由拖船拖着往港外驶去,战舰自身有动力,但是在靠港之后,因为港内船只重多,而且船大调头困难,一般都不使用自己的动力而是由拖船拖着离港。
这是大明的商船发展到万吨以上之后总结出来的新规律,朱慈烺以前也是见过,只不过没有想起来提醒。
朱慈烺见过的东西多了,不可能事无巨细的都记得清楚,没有想到最后这些人还是发现了这个办法。
船只出港之后,各拖船开始脱揽驶离,战舰也越来越快直到冒气黑烟向前。
吴大海用湿毛巾插插手,然后伸出船舷:“这速度有十四节了吧!这船加速可够快的啊!”
朱慈烺饶有兴趣的看着吴大海:“你这伸个手就能知道船速?”
吴大海嘿嘿笑着:“这也是海上跑惯了,这一手是跟那些狙击手学的,很复杂,还要根据风速风向和手的湿度不同感受不同最后才能大致估算。”
朱慈烺赞叹了一声:“不错!俗话说经验大了是学问,你这一手回来可以总结出经验来让其他人也学学。”
吴大海哦了一声:“其实这个不用那么麻烦,船上装的都有测量工具,比我这准多了。”
朱慈烺没有再纠结,这个东西说有用就有用,如果平常机器坏了还好,这东西真的能中用。
但是说没用这个东西也没啥用,要是战争进行的激烈的时候打的机器损坏,那一个测量航速的办法也改变不了最后的战局不是。更何况还有最简单的抛绳计节法。
管事的等在一边,朱慈烺望着远处的大海:“这船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前前后后花了五百八十多万两银子。”
管事连忙说道:“陛下,这个是因为研究成本还有各种工具成本的原因,如果军部大量采购的话,这种战舰的成本能降低到三百五十万两左右。”
朱慈烺呵呵一笑:“一艘三百五,十艘三千五,三十艘一个亿就没有了,海军是想要这种新式战舰还是按照造舰计划建造铁甲舰呢?
还有这种全钢战舰建造速度是多少?多久能形成规模建造能力?”
管事的估计也是提前做好了计划,立刻躬身回到:“陛下,目前第一条船的建设周期是三十二个月,如果进行大规模快速建造,那么建造速度应该是二十四个月到二十八个月之间。
如果想要形成大规模建造能力,那么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船坞改造,配套工厂扩充,工人培训等等最快可以在两年的时间内准备充分,以后可以成倍扩充产能。”
朱慈烺看了看吴大海:“也就是说,第一批军舰要四年之后才能建好,你们等不等?”
吴大海挠挠头:“陛下,我们想全都要!”
朱慈烺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那就全都要吧!”
吴大海立刻欣喜了起来,难道陛下要批准特别军费案?
朱慈烺接着说道:“这样吧,海军造舰经费减半,匀出来的钱正好够前期建设,后面等船造出来,海军可以多等两年再上战场嘛!
你们通知军部修改战争准备计划吧!”
吴大海这哪里还不明白陛下说的是反话,硬着头皮问道:“可是陛下,这个船,这么好的战舰,要是研究出来不造,是不是太可惜了?”
朱慈烺微笑着:“怎么不造,肯定要造啊!只不过这船技术还不成熟,这只是试试你就迫不及待了?装甲战列舰试验了多久才最终进行大规模生产你不是不知道吧?”
第1336章 过时的福船
大明蒸汽铁甲战列舰的概念从提出,到实现,再到去年制定大规模造舰计划,整整耗时十年的时间。
别看全钢战舰也就是比铁甲舰换了一个材料而已,实际上这是在铁甲舰基础上的一次大胆创新,代表的是战列舰的最后标准,在航空母舰出来之前这种战列舰设计思路已经定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
大明因为有朱慈烺的作弊,所以在装甲战列舰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主炮中轴线布局的炮塔模式了。
不过很多火炮设计理念还有火炮使用理念都是在变革中学习的过程,大明没有师傅可以借鉴,只能不断的自我突破。
既然全钢战舰是对铁甲战列舰的突破,那么自然要在各方面的性能上实现碾压,这个才是武器革命。
而目前的全钢战舰看着是比铁甲战列舰得数据好了百分之二十,不过这个只是因为战舰减重之后的数据,减重之后装甲的防护力没有提升,只是按照同等级的铁甲战列舰的装甲进行布置。
蒸汽机使用的也是装甲战列舰常用的蒸汽机,主炮也是装甲战列舰的主炮。
而真正的全面超越是要在装甲、主炮口径,航速等指标上的全面碾压。
所以全钢战舰现在只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这条船只是证明了这种战舰的好处,还有生产出来的可能。
未来整个全钢战舰的各种新设计和新思路都要在这条船上实验,最后完成对现在战舰的一次超越,才能谈取代装甲战列舰。
海军就像一个小孩一样,看到好东西就想要,但是这玩意离真的实用还早着呢!
至于为啥明明只是换了一个船壳就花了五百多万呢?这是因为就算不是全钢的,造一艘排水量六千吨以上的装甲战列舰也要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多出来的二百万两,那是因为要进行各种实验,工厂要革新轧钢设备,要更新削切设备,要跟新机床刀具,还有船厂要试验新的材料的各种性能等等。
而管事的想忽悠海军给他们的全钢战舰下订单,那存粹就是想让海军那边给他们掏研究经费了。
朱姬润监管了皇家科学院之后,皇家科学院的资金审批就变得严格了,以前朱慈烺为了让大明早点取得科技上的突破,对于皇家科学院的投资那可是不遗余力的,只要是有用的项目,钱上面都没有卡过。
朱姬润可不管你这些项目以后有多重要,只要是预算做的超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