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6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大春最高兴的事情是,自己现在是勋爵了,终于能堂堂正正的跟曹家提亲了!
  牛大春恨不得立刻把这个好消息跟曹桂枝分享,可惜最近因为藩国陆续进京,作为京城唯一的女营,曹桂枝承担了驿馆的一部分内卫工作。
  毕竟有那么一些不要脸的藩国,喜欢找大明人接种,尤其是禁卫军这种大明满级男士,更是这些人的青睐对象,万一引起外交纠纷了就不好了。


第1221章 太上皇回宫
  腊月二十八日,崇祯以及朱慈烺的众位皇弟皇妹从玉泉宫前往皇城。
  这一天京城万人空巷前来观礼,崇祯自从复兴元年移居玉泉宫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百姓面前过。
  当然以前也很少出现,不过复兴年以前,陛下虽然很少露面,每年的重大祭祀重大典礼的时候还是会出宫的,例如祭拜天地坛等等。
  百姓对于太上皇的生死都有很多谣言,更不要说近况了,所以京城很多人都想看看太上皇是不是跟传说中一样皮包骨头,忧郁成疾,甚至精神都不正常了?
  结果百姓看到了他们认知中最壮观的一幕,只见太上皇的车驾在前,后面,三四百辆亲王公主座驾绵延数里而来。
  对于这些王子公主中的绝大多数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从玉泉宫出来,玉泉宫的模拟街市模拟的再像,那也是模拟的,看不到人间的烟火。
  而且一年只有三大节日的时候才开放,成为这些孩子为数不多的期盼。
  出生在帝王家庭的他们是不幸的,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他们能平安降生并且顺利长大这已经是朱慈烺最大的仁慈。
  多少帝王最后兄弟被杀尽诛绝,多少帝王最后连儿子都要杀不少才能确保江山稳定。
  对于这些王子公主来说,曾经以为玉泉宫内就是世界的全部,他们只不过是住在大一点的深井里的青蛙而已。
  男孩子只知道两个地方,一个是玉泉宫内,这是他们小时候的囚笼,然后还有一个十八岁之后的扬州,那是他们长大之后的牢笼,这两个地方就是他们的一生了。
  而女孩子还好一点,她们还能憧憬爱情,因为嫁人之后困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就彻底消失了,可以过上她们想过的生活。
  对于这个外面的世界,对于京城他们有太多的畅想,太多的幻想,太多的期望。
  所以在百姓眼中就是这几百辆亲王和公主座驾内,一个个天真的脑袋打量着外面的世界,一副怎么也看不够的模样。
  完全就是一副土包子进城的感觉,跟那些外地来京城的孩子简直一模一样。
  朱慈烺并没有要求这些王子公主们必须遵从什么礼仪,什么尊贵气度,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何必要剥夺他们最后的天性。
  这些孩子笑着跳着闹着呼喊着,整个队伍都显得那么喧闹。
  百姓也交头接耳的聊天打趣,这太上皇是为大明的人口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这去玉泉宫这十年啥都没有干就造小人了吧!
  不过看着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小王子小公主,那些谣言全都不攻自破,孩子们笑的玩的这么开心,怎么看都不像是不幸福的样子不是。
  为了安置崇祯这一大大大大家人,朱慈烺不仅腾出了慈宁宫、还把慈宁宫花园一直到仁智殿的大片宫殿给腾了出来。
  面积占据了紫禁城的四分之一左右,就这王子们还不能分到一人一间房,还要睡上下铺。
  不过有慈宁宫花园可以玩耍,朱慈烺又没有禁止他们在宫中行走,身子可以在皇城内转转,登上城墙用望远镜往宫外看看都可以。
  所以崇祯十年的年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绝对是一次新奇的快乐的记忆。
  崇祯看着京城的变化也是感慨良多,上次五年大庆阅兵他也观看了,只不过上一次来的很低调,孤家寡人的,他甚至都觉得儿子是在跟他炫耀他治理大明的成果。
  五年后再次离开玉泉宫,整个大明又发生了更多变化,京城的范围变得更大了,从玉泉宫到皇城已经看不到一处农田,到处都是房屋,到处都是街市,一切井然有序欣欣向荣。
  百姓们大多穿着体面的衣服,脸色也是红光满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表示这些人是真的幸福。
  最开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这些孩子能有机会出玉泉宫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有父母不想孩子好呢?看到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在后面喧闹,崇祯一瞬间恍惚觉得,其实把江山交给朱慈烺挺好的。
  朱慈烺站在大明门门口迎接着,本来太上皇回京应该出城迎接的,可是现在玉泉宫就在京城之内,不算回城,只能算走亲戚
  朱慈烺也不想搞那么多繁琐的礼仪,显得一家人生分。
  崇祯到了大明门,跟他点了点头,这时候不适合攀谈,一大帮熊孩子都等着急了呢!
  而朱慈烺的儿女们要不崇祯的小一些,年龄最大的太子和长公主也都才六岁,这个时候都在大明门门口列队欢迎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们。
  一大群孩子看着另一大群孩子,大家都穿着一样的衣服,有的咬手,有的眨眼,有的还流着鼻涕,甚至更小的不懂事的还要奶妈抱着。
  进宫之后,京城逐渐又恢复了往日景象,朱国利就是观礼的人之一,他深深的被大明皇帝的气度所折服,能容下自己的父亲,还能容下这么多的兄弟姐妹,他是做不到。
  当然他也感叹,大明的皇帝真的太能生了吧,这太上皇有两三百个孩子就不说了,这皇帝陛下的孩子也过百个了吧?这帮人天天就没事生孩子玩么?
  对于这个朱慈烺也很无奈,尽管他修订了侍寝规则,每月侍寝机会由原来的十五次改为现在的六次,也取消了妃子们可以在最容易怀孕的日期优先事情的规定。
  但是这丝毫挡不住孩子越来愈多的趋势,因为医疗水平进步的效果太明显了,朱慈烺的儿女还有崇祯的孩子夭折的都只有个位数。
  虽然孩子夭折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是生的太多,这种事情总无法避免。
  现在朱慈烺的孩子还在每年十个以上的速度增加,崇祯那边也跟着朱慈烺一样减少了侍寝之类的,但是孩子还是以一年二十左右的速度增长。
  崇祯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有意识的控制,甚至跟朱慈烺提议过让他的妃子们服用避孕药,但是朱慈烺否决了,你可以少要,但是不能剥夺别人生的权利,哪个女人不想当母亲呢?
  尤其是跟着崇祯的那些女人,孩子可能就是她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了,不让她们生就太不公平了。


第1222章 国宴家宴
  当崇祯的孩子和朱慈烺的孩子汇合之后,整个皇宫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游乐场了,因为朱慈烺把前面的三大殿和他跟皇后居住的寝宫外所有的地方都对孩子开放,这群孩子简直疯了一样。
  虽然熊孩子让人讨厌,但是当朱慈烺陪着崇祯看孩子玩闹的时候还是有种老父亲的欣慰感。
  崇祯看着孩子们问朱慈烺:“你是不是应该修订一下选妃以及后宫制度,如果孩子这么生的话,这对大明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当初你下定决心要消减王室,可曾想到你我父子之力竟然造成比诸王室一起祸害的还要厉害?哈哈哈……哈哈。”
  朱慈烺摸摸鼻子,这崇祯倒是放得开,这事确实一直朱慈烺在担心确不好意思说出来。
  看着那么多孩子朱慈烺也头疼:“自从上次消减侍寝等规定之后,这些年已经严禁选秀了,只是宫中遗留的秀女等后妃已经不少,总不能遣返,这对于这些女人和其家庭也不是好事。”
  这些女人进宫了就是他朱慈烺的人了,遣返就相当于休妻了,送人更不行,朱慈烺就没有把老婆送人的习惯,就算小老婆也不行。
  崇祯摸摸鼻子:“年轻就是好,其实我觉得一个月六次都有点多,最好一个月三次或者两次,像你这么忙……”
  朱慈烺稍微有点尴尬,跟老子聊这些,虽然是为了大明皇室人口的事情,说的是国事,但这个一个月几次真的有点不好意思。
  朱慈烺转移话题:“父皇和母后可想看一看黄明博览会?这一次开会在沈阳,如果父皇和母后有兴趣我们可以同去。”
  崇祯沉吟了一下笑了:“也好,那边曾经被建奴蹂躏,我还从来没有去过,正好去看看。
  听说皇明博览会很热闹,集合了大明天下之精华,我也很好奇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朱慈烺自信的看着远方:“好不好,父皇看看就知道了,对了,等二月二回来之后也春暖花开了,父皇跟母后的出游计划也能提上日程了。”
  崇祯脸上的笑容更甚:“如此甚好,我跟你母后正好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
  年三十晚上朱慈烺大宴群臣,驻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能参加,这一次,崇祯也参加了。
  对于这个太上皇,群臣有的熟悉有的陌生,而熟悉的也不是因为曾经是崇祯的臣子,就像吴启晨这种,他是在朱慈烺首先的时候见过太上皇。
  大部分人对于太上皇都很陌生,他们还在底层的时候没有机会见,等他们爬上来之后,崇祯已经去了玉泉宫了。
  经过十年两届的整理,大明官场中那些儒家的官员没眼色的基本上都被驱逐或者致仕了,满朝文武再没有人把崇祯当成皇帝,他真的只是皇帝的老子而已。
  这也是朱慈烺敢这个时候放崇祯出来的原因,十年的经营,大明已经足够强大,他的统治也足够稳定,年富力强,天下归心,崇祯根本没有一丝翻盘的可能了。
  后宫内,皇后跟太后一起宴请各诰命夫人勋贵家的长房大妇等等,对于朱慈烺来说,这不过是为了褒奖他们一年的辛苦,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可是一次明争暗斗的修罗场,例如爵位的继承,家族遗产的继承,还有家中地位的排行等等,这些背后的小动作,可能只为了博取朱慈烺活着皇后太后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而已。
  大宴会,大礼仪,朱慈烺是一个对礼仪宽容的人,曾经他甚至认为礼仪都是没有必要的。
  后来登基之后,才发现等级跟登基真的是同音同意,想要登基就要先定等级,等级靠什么区分,靠的正是权利财富和礼仪。
  因为权力可能错位,财富可能因为贤名愚笨增减,但是唯有礼仪代表着森严的阶级。
  哪怕有一天你真的富可敌国,只要你还是个普通商人,那你也得向县官行礼,见了皇上一样要叩拜,不会因为你的财富多的跟皇上一样,一下子就跟皇上平起平坐。
  所以朱慈烺从礼仪的反对者变成了礼仪的拥护者,当然拥护礼仪不代表要刻板的要求人做到尽善尽美。
  整个宴会期间,不少人出现失误,甚至出丑,朱慈烺都全当没有看到,包括后宫朱慈烺也安排了皇后等人不要过分的纠结礼仪是否到位。
  这也是为了让那些大臣们吃饭能真的得到吃饭的乐趣,这么多年来,可以说历代皇帝一来,这皇家的宴会就是出了名的规矩繁琐,而且吃饭的时候这不许那不行,甚至菜都不能多吃,因为中途不能上厕所。
  要是因为尿急或者出恭等等问题憋不住,那就是失仪足够让人给告一波的。
  那吃饭还有啥吃饭的乐趣,存粹就是受罪了,朱慈烺试图扭转这种状态,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宴会的气氛活跃了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