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呢,这个时候大明年富力强能上战场的都是那些崇祯初年的人,而崇祯初年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不用我说你都知道吧?
  那个时候大明的生育率是最低的,战乱使得大量青壮不要说生孩子,连养活自己都困难。
  你以为大明进行了全国总动员之后铁路修建全部停滞那是作弊,实际上那是劳动人口不足所带老的必然结果。
  你以为故意调低了大明的后勤补给成功率,实际上是因为大明本身的劳动力已经不能满足后勤补给需求,所以不得不使用了大量的非公民来进入后勤系统。
  这导致后勤被袭击很容易溃散成为必然,因为人家根本跟你并不齐心,何来为你而战,帮你保护后勤物资,这里面有多少人甚至会暗中和游击队联系,暗中出卖大明的情报你应该懂的。
  还有就是,为什么越到后期战斗力越下降?战争是要死人的,开战初期战场上都是老兵,那个时候大明自然所向披靡,这跟初期你接连的胜利是一致的。
  但是当战争进入消耗模式之后,老兵成为了最容易被消耗的资源,很多士卒上战场之前紧紧完成了六个月的基础训练。
  而且因为兵力不足,增兵的年龄限制越来越低,军队中甚至出现了十四岁的童兵和四十岁以上的老头兵。
  大明是从一点五亿人口中选着士卒,而奥斯曼和欧罗巴地区则是在四五亿人里面选士卒。
  所以战斗力被拉入均等化,那是必然的事情。
  还有你在成长,你的敌人也在学习成长,五年之前,燧发枪在欧罗巴那还只是有钱人的玩具和冒险者的高端武器。
  但是五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的欧罗巴国家已经开始走上全面换装燧发枪的道路,而跟大明直接交手的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甚至已经全面完成了燧发枪换装。
  而且欧罗巴人和奥斯曼人已经学会了大明的纸弹技术,大明的装填速度优势和威力优势已经被追平。
  就算大明军队换上了后装枪,那也只是射速上的一点进步而已,在威力上几乎没有什么革新。
  而且军队始终是人的战斗,人的最佳瞄准距离只有不到一百米,就算枪的射程再远,那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当欧罗巴人和奥斯曼人开始普及纸弹之后,大明已经无法跟对方拉开真正的代差。
  想要像以前一样以零伤亡或者微弱的伤亡换取胜利,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大明想要打一场这样的战争,那么就要做好至少战死一千万人的准备,这个比例,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你的叔伯兄弟中至少要有两三人战死。
  甚至是你的兄弟儿子,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这一战打赢了,那么这些牺牲这些死亡还有意义,如果你带着他们走上战场,结果人死了,战争还打输了,那么他们的死亡将会毫无意义。”
  卢象升惭愧的低下头,孙传庭一边思索一半沉吟:“陛下,臣倒是觉得,以煌煌大明天威,自然是要四海宾服。
  如果大明能过说动这些国家乖乖的投靠大明取消其帝号,成为大明的藩国,大明为何不能慢慢的使用推恩令等手段来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呢?
  毕竟这样的话,大明岂不是能少死很多人,少花很多钱?”
  朱慈烺看着他:“如果你要是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当然是最好的,既然内阁有信心做到,那朕就给你十年时间,让你好好的执行这个计划如何?”
  孙传庭认真的拱拱手:“虽然知道这很难做到,但是为了天下苍生,臣还是决定尽力一试,谢陛下成全。”
  朱慈烺挥挥手:“那行,你去安排就是。”
  孙传庭走后,卢象升站在那里也拱手:“那臣也告退。”
  朱慈烺摇摇头:“你先不要走,过来坐下,北疆地区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漏洞,这一战也给朕敲响了警钟,如果大明不能确保北疆的安全,那么就算中亚进军到欧洲,那么后方依旧是不稳定的。”
  卢象升也是低头拱手:“臣也觉得是,但是北疆的极寒天气确实难以克服,地广人稀的环境也难以改变。”
  朱慈烺嗯了一声:“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也不能改变人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试改变方法?”


第1131章 重组北疆垦殖公司
  朱慈烺沉吟半晌:“第一,北疆部族,凡是参加赏金猎人队满两年时间且无劣迹,就可以获得一个大民公民名额,满五年可以获得子女和一名配偶的大明公民名额。
  第二,非北疆区域的人口,凡事愿意到北疆生活的,加入北方垦殖公司将享受大明公民同等待遇,居住满十年之后将自动获得大明公民身份并且免除入籍税。
  第三非公民凡事在北疆等高风险地区协助后勤保障物资生产转运或者是其它为军队服务,且表现良好的,满五年之后可以获得大明公民身份,并且免除入籍税。
  第四北疆等地区的赏金猎人团队,凡事培养一名能通过汉语四级考试的非公民,该赏金猎人团将获得二十两银子的补贴。
  其雇佣的非公民人口每有一人通过公民考核评定,则奖励给赏金猎人团三十两银子。
  有了这些政策,北疆人口和公民的缺口应该能填补一部分,除此之外,军部要在合适的地点在建立一批前线市镇,使得赏金猎人的活动能够就近获得补给。
  另外鼓励北疆养狗,军部要在北疆建立完善的军犬繁育培养中心,并且对赏金猎人开放配种,繁育等服务。
  这些地方人找人很难,只能依靠这些动物天生灵敏的嗅觉,从极地地区寻找优秀的耐旱犬种,培育优良的猎犬。
  朕记得有雪橇三傻……适合拉雪橇的三种犬,你们可以把这些雪橇犬和猎犬进行结合培养,最好是既能拉雪橇的又能巡视警戒的。”
  卢象升仔细品味了一下陛下的话,虽然这些东西看着跟战争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只要操作得当,确实能够让北疆地区多一重安全保证。
  而公民身份又是多少非公民的梦想,不说多这一条政策至少能吸引几百万人的非公民到北疆定局,通过这种办法来获得公民身份。
  卢象升躬身:“陛下考虑的非常周祥,臣佩服,臣这就回去布置相关的事情。”
  卢象升走后朱慈烺吩咐桂喜拟旨用印,然后发往内阁,结果孙传庭跟着太监就回来了。
  朱慈烺看着孙传庭,难道这些政策有问题?还是这老头准备为了反对而反对?
  孙传庭行礼之后:“陛下,臣觉得陛下的方法非常好,不用一兵一卒,不强迫一个百姓,就把事情给办了。臣非常赞成。
  但是有一点臣还有疑问,那就是第二条,陛下说‘非北疆区域的人口,凡事愿意到北疆生活的,加入北方垦殖公司将享受大明公民同等待遇,居住满十年之后将自动获得大明公民身份并且免除入籍税。’
  这一条固然能吸引不少非公民移居北疆,陛下,那一直生活在北疆的那些百姓怎么算,还有那些垦殖公司买回来的奴隶又怎么算,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可能导致当地部族的不满。
  到了后勤甚至可能引发新移民和当地部族的冲突。
  还有就是这些移民是必须加入垦殖公司体系还是可以自己自由定居?是不是可以组建新的垦殖公司?那么这些新移民又该谁管理?
  我看军部那边在准备设立新的定居点,如果陛下打算军管,那么为何又把圣旨下到内阁?不如让军部一次性办好就是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爱卿说的有理,这样吧,当地生活的部族,从登记造册之日开始算起,只要达到十年的居住年限并且不通话口语考试通过,那么就可以获得公民身份,同样免除入籍税。”
  孙传庭又不满意了:“那敢问陛下,这些人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很多还没有脱离蒙昧状态,内阁又如何实现改土归流?当地本来就汉人比例偏低,这样贸然增加公民数量,那么这些地方根本无法算做纳入大明文明。
  就像西南地区,如果不能实现改土归流,不能让汉人的比例占据绝对多数,那么以后必然会导致新的动乱。”
  朱慈烺揉了揉脑袋:“你说的有理,那你有什么好建议么?”
  孙传庭拱手:“臣以为,成为公民不能为了成为公民而成为公民,大明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入籍制度,还有就是这些北疆部族,大明完全可以仿造蒙古部族的例子进行分区垦殖公司化。
  然后在他们之间在填充一部分其余地区的非公民,在添加一部分汉人公民,大家文化不同,语言不通,聚合在一起,只能使用汉语,而不同的文化逐渐被趋同的汉文化取代。
  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北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汉人公民,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垦殖公司进行拆分。
  臣建议不如趁这个机会,对北疆的垦殖公司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正好这些年不少垦殖公司也积累了不少的实力,拆分之后汉人无论是在资产上还是人数上都能取得一定优势。
  这样自然就容易形成文明高地,使得其他异族争相效仿大明百姓。
  而新的垦殖公司也结束之前的放养模式,而改为接受内阁管辖的府县模式,垦殖公司只是府县内的一个公司,完全剥离其行政属性,这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北疆的问题。”
  朱慈烺虽然觉得孙传庭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怎么听都像是对方想要从他手里拿走更多的好处。
  如果北疆纳入内阁管辖,那么内阁的权利就更大了,北疆可是大明第一批开发的关外土地,也是投入的垦殖公司最多的地方。
  加上东北地区,前前后后有一百多个垦殖公司在那边,迁移的总人口达到千万。
  后来通过移民政策的吸引,这个数量又被拔高。
  就目前来看,整个北疆的汉人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一千六百万,当然这些人主要还是以东北为主,然后是黑龙江和北海城为线,再往北人反而更少了。
  如果大明在北疆把垦殖公司体系进行拆分,然后吸纳新的当地原住民和以后的其余地方的非公民,那么吸收个两千万人都不会有大问题。
  而北疆地区大明有三千万以上的人口,那这里就是开发完成状态了,根本就不用担心什么后勤供给问题。
  就算北疆的产出再低,三千万人口养活一两百万军队还是很轻松的。


第1132章 江河四湾
  大明有不少人都很奇怪,明明北疆有那么多人了,为什么只供养区区一个极地师就困难重重了?
  其实大明北疆除了一个极地是轮换驻扎之外,还有十六万以上的赏金猎人,还有北海城的三个师十万人。
  这三十万人只是军队的数量,为了供养着三十万军队军部还有大概二十万人的后勤人员一直在运输线上。
  这些还不是北疆的全部,因为北疆地区各垦殖公司还活跃着大概五十万人左右的半脱产防卫力量。
  而这些依旧不是北疆的全部,大明还要为北海城,北疆城、漠河城、奴儿干城、沈阳等等这一系列的城镇提供物资保障。
  而这些垦殖公司的人口也不是全部从事着农业生产,所以只谈军队后勤,是片面的。
  要是在这个基础上人口翻一番,那么有很多人口是不用翻番增长的,例如赏金猎人,例如防卫力量,还有城市人口也不会立刻翻番增长。
  这样一来,等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