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个区域为友好交易区,这些地方要么是大明的藩国,要么和大明有着贸易往来,这些地方有大明公民商人在活动。
一旦这些地方出现战争叛乱等等事情,军部以保护大明百姓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财产安全为第二要务,之后才是平叛杀敌,拿回大明的利益。
确保大明百姓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是不惜任何代价的!
而这一地区的战争可以因势利导,确保大明的利益最大化为第一目标。
最后一个区域就是敌对区域,这些地区包括敌国和敌对势力盘踞区域等等,这样的区域大明不建议百姓前往,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皆是因为百姓的固执己见和投机心引起。
除非该百姓愿意承担全部救援费用,一般情况不必救援,这些地方一旦发生战争暴乱,大明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置之不理,甚至推波助澜,或者出兵占领。”
卢象升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大明还有这样的区域划分政策,这个就相当于给军队以后的作战提供了一个指导,哪些地方重要需要重点防守哪些地方不重要可以放松一点一目了然。
第1008章 理念之争
卢象升心里赞叹着,这种东西确实不适合给普通人看,如果消息传出,有人知道自己待的地方是大明随时都可以放弃的地方那他们还怎么住的安心?
还有那些在外面经商的商人,怎么敢开拓新市场?更可怕的是一旦让敌国知道了大明的底线,那么他们就变得有恃无恐,到时候会给大明的军事计划产生非常大的麻烦。
不过他显然低估了这份计划,当翻看计划书之后,看着那一个个线条一个个防御圈范围图,还有一个个港口辐射范围图。
卢象升这才发现,原来他以为的原参谋长水平一般般只不过是他自己知道的太少,参谋部已经不知不觉做了这么多事。
接着朱慈烺又拿出新的全球航运节点控制计划,这个计划是在原本的四大咽喉要地理论之上完善的新的计划。
原本的控制四大咽喉的计划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海军控制世界的野心确一刻也没有停止。
制定四大咽喉控制计划的时候海军还没有这么强大,大明也没有这么强大,所以计划上还很保守。
而新计划则更加激进更加重视全球布局以全球眼光看待问题。
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四大贸易节点之外,对于未来海运将会繁忙的海域也将加强控制,还有非洲的好望角区域,南美洲的海峡。
然后还有岛链计划、战略港口要塞基地等等一系列的计划。
有些现在再大明手里有些则还在别的国家手里,这一份计划一旦曝光,那么大明统治世界的计划就会被全世界知道了。
卢象升是一个传统的陆战战略大师,对于海战这一块虽然进过学习了解,但还谈不上精通,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参与海军战略的制定。
毕竟他这个总参谋长可不只是陆军的总参谋长。
看到海军的计划,卢象升问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陛下,这个计划可以修改么?”
朱慈烺愣了一下:“当然可以,天下大势一直在变化,大明的情况和实力也在不停的变化,提前制定计划只是为了有备无患,更充分的为未来做准备,可不是为了束缚你们的手脚让你们只会照本宣科。
所有的计划从被制定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过时了,所以如果有更好的计划,自然要调整。
不过这种调整要充分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还有不能浪费人力物力,就像大明已经开始兴建的那些战略港口城市,你不能因为政策变动就下令拆除,让大明几年的建设成果付之东流。”
卢象升听到这个就放心了:“陛下说的是,臣只是觉得,海军控制海洋的计划并不适合大明统治世界的战争进程。
因为大明先要击败所有的敌人才能谈到统治海洋,海军现在的计划就像地还没有租下来,你就先耕地撒种子了,这不是提前布局,这是瞎搞。
海军不应该把本来就不多的军费浪费在这些港口的建设上,大明应该先建立世界最强大的海军,然后击败所有的敌人最后再讨论世界海洋该怎么统治。”
朱慈烺敲着桌子:“你这个计划去年的海军参谋会上也争辩过,之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个计划是因为大明海军军舰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跟新换代。
而因为部分工艺技术还没有掌握,蒸汽动力战列舰的计划进入瓶颈,这才是海军造舰停止的原因。
既然新战舰不能造那么海军就觉得应该先建立稳固的海军基地,让海军立于不败之地,顺便为下一步海军战舰补给铺平道路。
这个才是建设这些战略军港的原因,虽然这些军港都是大计划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动手开建的,只是一些前进基地而已。”
卢象升站直了身子:“回陛下,这正是臣要说的,大明现在过分追求依赖新技术的研发来推动军事技术的进步。
以至于参谋部自我革新的首要参考资料就是黄明军火的新武器研究报告。
新武器固然是越强大越好,但是臣觉得,军队还是不要盲目依靠武器的好。
据臣了解,大明新设计的后堂步枪,威力虽然增加了,但是制造难度也成倍增加了,以至于到现在完整的工业化生产步骤都不能确立。
而且按照黄明军火研究的估计,整个军火工业体系的建成至少还需要五年到八年的时间,而产量攀升到满足大明世界大战的需求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这还紧紧是步枪一项。
陛下曾说过,战列舰是大明工业文明的结晶,是代表着大明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最高成就。
这也是蒸汽战列舰一直迟迟不能定型突破的根本原因,就臣所知,战列舰的问题可不止一个。
甚至有人提出把帝国号拆了从新设计,由此就可以看出,大明想要造出新式的蒸汽动力战列舰连制模这一关都没有到。
臣问过黄明造船,黄明造船给不出具体的时间表,也就是说,到底能不能研究成功他们都不确定。
臣相信一定会成功,但是时间要花多久?
臣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没有这些高科技,大明就打不了仗了么?大明的燧发枪是世界上最好的燧发枪,发火率世界最高,故障率世界最低,零部件百分之四十都能通用。
而后勤上更是有一整套的工业产业链可以供应随时都可以爆产量,不必担心产能不足。
大明的火炮大明的军舰无不是世界一流,大明现在进行的蒸汽革命也正在把大明的这些实力进行无限放大。
既然陛下准备速胜,那么臣觉得陛下就应该用成熟的技术,海量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推倒所有的敌人。
蒸汽战列舰虽好,但是要是产量上不去,还不如多造几艘风帆战列舰。”
朱慈烺有点惊异,没想到卢象升竟然在这个时候把军事战略之争上升到了军事理念之争的地步。
在这些人看来这是个小问题,但是朱慈烺确知道这是个大问题,相当的大,这次理念之争甚至影响大明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1009章 历史名人靠不住
大规模使用成熟技术,用工业化和人口优势击败敌人,还是使用先进技术,用技术优势击败敌人。
这两个方向大明都在尝试,不过朱慈烺更倾向于利用技术代差来碾压敌人。
只有技术代差才能十拿九稳,同时也能以最小的伤亡完成任务。
而使用成熟技术依靠数量优势取胜,说的难听点就是拿人命去填。人口对于现在的大明很重要。
这种世界级的战争,最终损失的青壮绝对会超过两百万以上,这还是考虑这些国家没有充分动员的基础上。
一旦打成消耗战别说两百万,战损过千万都有可能。
如果大明能从技术上碾压对手就不会出现大规模消耗战的情况,这也是朱慈烺拼命发展科技的原因。
现在自己的新任参谋长竟然提出暴兵流打法,这孙子要是找几个月暴露有这个想法,那朱慈烺绝对不会让他当总参谋长!
朱慈烺柔了柔脑袋:“大明十年内不会爆发大战,即使十年之后战争规模也会控制在一年一国甚至两年一国的打。
大明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等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成熟。
再说了,毫无限制的扩军备战只会让其他国家心生警惕,进而加入军备竞赛的行列。
这无异于是催着他们进行工业化,逼着他们进行全面动员,原本一分力就能办到的事情,偏偏要使用十分力甚至十二分力气,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大明使用先进武器是没有错的,当然你说的人不能过分依赖武器也没有错,不依赖是我们教育他们的,不是用来安慰我们自己的。
作为大明军事最高指挥参谋人才,你天生要站在比别人高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既然大明有能力给大家供应更好的武器,那为什么要让士卒用差的?
朕在强调一点,生命才是大明最宝贵的资源,每一个公民军人的生命都是。
矿石没有了再挖就是,粮食没有了再种就是,无非是扩大矿场扩大耕地面积而已。
唯有人口,一旦损失,想要在补充这样一个棒小伙,那必须得二十年,他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多开几个生产线就能缩短时间。
而且人口劳动力的损失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无论农业工业国防战争等等这些东西最后都还是人的竞争,没有了人口,你各个方面都会受影响。
以前大明还在跟建奴打仗的时候朕的想法跟你一样,大明的人口是建奴的两百倍,哪怕十个换一个,只要最后能打赢了,大明也是赚的。
但要是大明真的以损失五六百万劳动力的代价消灭了建奴,那么大明会是什么样子?大明会损失一代人!
同样,如果大明使用暴兵流,同时跟世界开战,资源上的消耗暂且不说,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就算大明更强大,那损失也肯定是半斤八两。
大明可以用一代人的生命换下一代人的繁荣富贵,但是一代人没有了,下一代又从何而来呢?
所以大明计划以科技的代差,武器的先进来压制敌人,并不是从军事优先的层面来考量。
而你作为新任的参谋长也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军事这一层,要有更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这个事情。”
朱慈烺说的话已经非常重了,就差指着鼻子骂了,希望这位卢象升能听的进去。
为了避免重蹈他爹的覆辙,朱慈烺一直极力避免因怒而换掉重要位置的大臣,就算理念跟他不和,他也会压制自己的愤怒,最起码等对方干够五年再换。
这也是为了给后世的帝王做好榜样,皇权之下内阁是可以随时解散的,但是内阁解散之后,政策就很难延续,频繁的更换高官就会使朝局失去稳定。
而频繁的更换军队高官,那更是会让指挥系统混乱。
朱慈烺有些后悔,没有等兵棋推演之后再让卢象升上位。
想到这个朱慈烺直接开口问:“大兵棋推演准备的怎么样了?”
卢象升还沉浸在刚才朱慈烺的话里面,难道真的是他的眼光不足么?听到皇上的问题他拱手:“回陛下,已经准备妥当人员也全部就位,下个月将会在皇家军事大学进行。”
朱慈烺嗯了一声:“既然你对暴兵流有自己的看法想必大明军中有不少人跟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