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人的小部落跟大明动辄十万人的垦殖公司比规模要小得多了,朱慈烺就是要让额哲部这些垦殖公司失去竞争力,最后自己分化瓦解。
  大明在草原上还有十多个垦殖公司,其中汉人能占一半以上,而一小半的蒙古人也都学汉化写汉字上新学校成为大明的一份子。
  大队人马到了榆林禁卫骑兵师已经等在那里,草原上的路禁卫骑兵师将是主要的护卫力量,负责外围警戒任务。
  三万人的规模足够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朱慈烺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失误来一个被俘的事情出来。
  毕竟怎么看三千人的队伍走草原都不怎么安全,草原上还有额哲部能集齐七千人以上的大军呢!
  从榆林沿着黄河北上过黄河,终于到达河套。
  从地图上看的时候,朱慈烺只是说这里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当崇祯真到这里实地观看的时候,才对这里的水草丰美有真正的认识,无论为外围的草原,还是内部的一块块良田,无不宣示着这里的富饶。
  崇祯停车休息的时候忍不住感叹:“这样的地方应当为我汉家所有,你当初拿下这里是对的!”


第995章 自废武功
  河套到今年重回大明手里已经八年的时间,从一开始朱慈烺打算以这里为基地经略草原,到现在这里变成了草原经济贸易中转站。
  而其战略基地的作用反而被降低了,更准确的说是朱慈烺故意降低的,河套南面是毛乌素沙漠,北面是阴山山脉。
  有道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就是指要把胡人挡在河套之外。
  往西正是阿拉善荒漠区,说这里是塞上江南,实际上不过是塞上绿洲而已。
  朱慈烺担心过度开发会导致这里荒漠化,如果阿拉善和毛乌素沙漠连成一片,那治理起来难度就更大了。
  所以一开始迁人的卫所,后来有转化为垦殖公司陆续迁出,留在这里的只有两个垦殖公司,分别经营前套和后套。
  这两个垦殖公司除了日常的贸易垦殖收入之外,还有每年的植树外快,皇明商号每年把从这里获得的分红再以植树款的形式拨给他们,让他们种树。
  朱慈烺这一次重点就是看看他们植树的效果,显然这个时代,百姓对于套取朝廷钱财的事情还是比较谨慎,让种树就踏踏实实的种树。
  朱慈烺这一路行来,路上新栽种的树林一片片的扎堆,野生动物偶尔穿梭其间,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崇祯看到的美好只是改善了环境之后的美好,而当初这里在蒙古林丹汗和建奴之间来回易手的时候,这里除了野草可没有什么风景。
  大明已经推进到金山地区,河套的战略位置也大大降低,这里驻军只有一个骑兵团加上两个垦殖公司的垦殖团。
  这次改土归流是对自治状态的垦殖公司转化为内阁管理的垦殖公司的转变,权力划分,各自管辖的职权,等等都需要进行详细划分。
  朱慈烺来之前,垦殖公司已经跟内阁进行了多次协商,朱慈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处置几个大家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会场上,前套垦殖公司和后套垦殖公司的指挥使都已经到了,内阁这次派来的是陈子龙。
  陈子龙是内阁官员,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又跟皇上和皇明商号关系比较好,为人正直有原则,内阁派他来是觉得他更容易协调。
  朱慈烺到来,大家行礼之后,朱慈烺翻开最新的讨论纪要:“所以现在首要问题就是税收了?”
  这里面又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皇明商号是不用交税的,皇明商号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不交税的。
  当初崇祯收不上来商业税,朱慈烺就觉得既然大家都不交税,那我也不交税,看谁玩过谁!我不收税,就用商业手段一样玩死你们!
  想法很美好,也实现了,现在只要皇明商号插手的产业,那都是一家独大,大家连挣钱的机会都没有。
  你不是不喜欢交税么?那你别干了,皇家自己挣这个钱,也就不用收税了。
  而垦殖公司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垦殖公司皇家有股份,皇明银行手里也有股份,一开始内阁也没有觉得这些垦种公司短时间内能挣钱,所以也没有定下收税的章程。
  当然那时候也没有人敢提收皇家的税。
  现在双发就争论这个,垦殖公司觉得自己是皇家产业,不应该交税,内阁就觉得,你现在要进行改土归流了,自然要交税,垦殖公司不交税那改土归流还有啥意义?
  税收虽然不是内阁的全部意义,但是要是内阁不能从这里收到税,那管这里岂不是成为累赘包袱?
  两方争执不下,只能朱慈烺最后定下章程,这个事情后面两百多个垦殖公司都在看着呢!
  百分之十的税率不少了,大明收税的十分之一又不是利润的十分之一,而是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
  这个比例可能占据利润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可是一大笔钱。每人愿意平白无故的掏钱。
  垦殖公司就说了,想要收税可以,那么你们要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就解散垦殖团,因为每年垦殖团都是一大笔开销。
  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内阁出钱,那府府通水泥路,县县通砂石路这些都要给他们安排上。
  还有那些水利工程,黄河大堤等等,这些都应该内阁出钱!
  还有就是教育和医疗,其他地方都是免费的,凭啥我们垦殖公司就要自己出钱。
  内官官员就不乐意了,这里的土地是皇家交割给你们的私有土地,你们自己地盘内的道路等等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有这样的好事还有啥犹豫的?朱慈烺干脆大手一挥:“垦殖军团的事情,以后凡是完成改土归流的垦殖公司,安全事物都由军部统一协调。
  垦殖公司可以解散自己的垦殖团。”
  果然垦殖公司那边的代表脸色变了变,尤其是垦殖团的人,那脸色都是彻底黑了,这怎么谈着谈着把自己给谈失业了?
  朱慈烺想了想:“垦殖团的士卒,可以给一次考核机会,只要达到标准的一路编入新军各师。
  军官全部有一次到各军事学校学习的机会,结业之后根据成绩授予相应军职。
  这对于垦殖公司也是好事,你们不是一直说人手不够用么?多了几千个壮年劳力,也能缓解一下你们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所以考核不通过的你们也要妥善安置,如果你们没有本事安置,那可以允许这些垦殖团士卒去其他垦殖公司垦殖团继续当兵。”
  这下子垦殖团那边脸色好看了,军官都进军校了,以后就是真正的军人了,士卒也获得里一次考核的机会,没有考核通过的也能妥善安置,大家都不用担心出路还抱怨啥。
  当然这对于朱慈烺来说也是好事,垦殖公司既然自愿解散垦殖团,那朱慈烺自然举双手欢迎,至于招人进军部,反正军部从哪里招人不是招,垦殖公司多招一点,其他地方减少一点就是了。
  解决了垦殖团,剩下的就是税收收不收,这些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该谁出钱的问题了。
  朱慈烺直接开口:“大明所有子民,都应该有平等享受朝廷政策的权力,所有惠民政策只要改土归流完成内阁都应该一视同仁,这个就不要争了。”


第996章 时刻警醒
  当然最后的问题核心还是税收问题,处理了前面的问题都是在为税收铺路。
  朱慈烺继续说道:“考虑到垦殖公司的开发成本,内阁也不能当那种摘桃子的人。
  垦殖公司初期投入在教育、卫生、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上的投资,都可以抵税,内阁收税先以一半用投资抵扣,一半实收。
  一直到所有基础设施投资钱抵扣完为止。”
  这算是和稀泥的处理策略了,垦殖公司需要安抚,内阁也要看见收益,朱慈烺倒是不急着非要从垦殖公司收多少税,关键是以后能统一管理。
  这个策略虽然不能说皆大欢喜,垦殖公司和内阁的要求都得到了部分满足。
  最后朱慈烺再对垦殖公司进行安抚:“以后完成改土归流的垦殖公司皇家和皇明商号总占股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
  多出部分,允许垦殖公司以当年的市价赎回。
  另外京城会成立一个垦殖公司和商会股票交易市场,如果垦殖公司不愿意赎回,也可以把这些股份放到股票交易市场售出,所有大明公民都可以参与购买。”
  股票交易市场自然不是只有这一个作用,不过有了垦殖公司的股票交易,再加上商会的股票,大明股票市场整体质量也就上档次了。
  在这里跟垦殖公司的人说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他们,他们可以一起出钱赎回股份,也可以自己出钱购买,增加自己的股份。
  以后朱慈烺还会逐步开放原始股份交易,让这些垦殖公司的员工都能买卖股份。
  如果皇家不干涉管理事务,那么其余股东很难完成绝对控股,所以以后垦殖公司的管理层选举必须召开股东大会选举。
  至于两层是不是太少,朱慈烺觉得,如果皇家能取天下财富的两层为己用,那就相当不少了。
  解决了税收争议之后,这边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会议结束,陈子龙被朱慈烺单独叫到小会议室。
  看着这个曾经的青年现在已经走向中年,朱慈烺不禁感叹:“听说你今年又纳了一房小妾?”
  陈子龙被问的一愣,接着面上些许害羞些许骄傲:“是,今年正月十五,纳了一个蒙古族姑娘。方便照顾饮食起居。”
  朱慈烺幽幽的说道:“第九个了吧?当初帮着撮合你和柳如是,朕还以为你是个多情种子,没想到你还真的多情,处处留情!”
  陈子龙躬身:“臣,惭愧!”
  朱慈烺摆摆手:“你的私生活朕不管,但是事情要做好,本来下一年的博览会打算在广州还让你主持,既然内阁选了你主持这蒙中省你就要好好干。”
  朱慈烺有计划培养陈子龙至少担任个部相的,甚至将来历练出来组阁担任个首相都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从搞展会的转到地方官员,这是一个不错的历练机会。
  陈子龙也是跟皇上熟悉了,好歹他也是东宫旧臣,虽然是上车最晚的那一批东宫旧臣。
  现在皇上五年一换届,最多干两届,明眼人都知道,皇上不希望相权独大,但从他们这些下面的人看来,这是给大家机会呢。
  陈子龙躬身行礼:“是,臣必不负陛下所托,把蒙中治理好。”
  朱慈烺关心的问道:“那你打算从哪里着手?”
  陈子龙立刻来了精神:“臣打算从三个方面着手,繁荣经济、普及教育、共享卫生。
  繁荣经济方面,一个依靠各垦殖公司打下的底子,再号召松江那边的商会投资办厂,消化掉草原上的物资。招募更多的当地牧民做工。
  然后以工厂城镇为依托,修建更多的避寒城,划分牧区,推广牧草,让更多人从放牧变成半耕半牧和定点放牧的生活模式。
  普及教育从幼儿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让所有牧民的孩子都必须入学读书,让他们从汉话,写汉字,从小就认同自己为大明公民的身份。
  除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之外。还利用骑兵第四师退伍士卒和赏金猎人回归的人员,他们接受的新思想新教育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成为教育典型影响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