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你们要花钱其他人不用了么?锦衣卫要不要钱?皇明系自己用不用开工资?更不要说这电报线路铺设和火车道的修建,这些要不要钱?
  皇明商号想要发展要不要投资?
  朕一年挣的钱被你们花掉了百分之六十你们还不知足?
  你们倒好想的是真美,朕挣多少你们就敢花多少!
  电报建设跟你们有关没有?铁路修建跟你们有关没有?大明的基础设施不提升你们就算武器装备再好人再多,后勤跟不上你们怎么打?
  朕还是那句话,十年内大明集中建设基础设施,把后勤的短板补齐,不能再盲目引战,大明要进行蒸汽机革命,十年的时间大明要装备至少一百万太蒸汽机!
  只要这个目标实现,那么比大明增加一亿人口产生的劳动效率都高。
  只要完成率蒸汽机革命那么大明以后就能进入飞跃式发展的道路。
  到时候就算地球上的剩下的国家绑在一起也打不过大明!”
  李通钩着头没有接话,您说的这些咱们都懂,但是十年真的等不起啊,李通现在就能看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了。
  为了跟内阁错开防止因为高层更迭导致的内乱,军部换届比内阁要晚半年的时间。
  所以后年年中的时候,李通就要退休了,就像杨嗣昌现在的职位一样,担任一些皇家的军事顾问荣誉衔,到各学校讲讲课,或者去藩国讲学开个讲座,参加一些交流会。
  至于再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李通的经验还真的不如周遇吉和曹文诏这些真正指挥过灭国之战的猛人。
  军部新的天才不断涌现,新的技术不断更新,也许十年之后的武器装备李通自己都不认识,还谈什么指挥?
  新生代不一样了,他们这些人是时势造英雄,并不是他们比别人优秀多少,只不过是他们运气比较好,成为了第一批跟着皇上的那些人。
  但是这些新生代就不一样了,他们真的是靠着天分,靠着战功一点点升上来的,人家是真的天才。
  十年之后有这些真正大天才坐镇,他们这些老年人可能只有报社的记者偶尔想起找他采访约稿谈论一下对战争的看法了。
  虽然陛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真的很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
  朱慈烺看着李通不说话,心里也很无奈,大明不能一直打仗,军工后勤工业虽然也挣钱,但军工不能占据工业的比重太大。
  这些年大明对于军工和重工业的倾斜已经很明显了,朱慈烺可不想走上红毛失败的道路。
  民生相关的轻工业需要建设,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高的愿望要满足,不能经济连年增长百姓确依旧在温饱线徘徊。
  钱就那么多,往一个方向倾斜另一个方向自然就会减少。
  而且随着大明开始城市化加快,基础设施的矛盾已经开始尖锐,不仅是京城这样,大明不少百万人城市都在朝着两百万方向迈进。
  而那些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朝着百万狂奔。
  城市群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京城、天津和永平三个点组成的京津永城市群。长三角更是扎堆了松江、苏州、金陵和一批中型城市。
  杭州湾杭州城带着一批中小城市也在起飞。
  听着很美好,但是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全新挑战,城市群的互联,城市功能重叠部分,产业重叠竞争等等问题都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对于朱慈烺来说,以后也是问题,从后世的情况来看城市化加剧之后城市病问题也困扰着这些超大城市。
  那么大明是不是要在城市病发生之前就限制这种趋势。
  有人觉得以前的朝代为了限制京城人口过多强制百姓迁出,这是一种愚昧,超大城市世界第一听着多高大上。
  但是其实这里面的问题你不亲自面对你就不知道有多麻烦。
  为什么京城到天津这一段路要优先修铁路优先修公路?就是因为这里是大明最繁忙的一段公路。
  大明京城两百万人口,每天至少要吃掉两万石的粮食,一辆四轮马车载重十到二十石之间,也就是说一天从天津到京城的马车就要一千到两千辆。
  粮车走完这段路要五天到六天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一来一回之前,这段路光粮车就要两万辆不停的来回运送。
  这么多的粮食又至少需要四到五条船才能运输,从江南运粮一趟需要大半个月,从东南亚或者新几内亚岛那边运送粮食更是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假设一天需要四船粮食,平均运送时间四十天,一来一回就需要三百二十条大船来回运输才够京城的粮食的正常供应。
  这还不包括京城附近和天津永平的人口粮食问题。
  这还仅仅是粮食,大明京城百姓能光吃粮食啥都不干么?
  你再看后世,那些超大型城市还不是要想法设法的分流人口。
  再说了,后世的城市那是立体化的城市高楼大厦,住宅楼都是几十层楼高。
  大明的城市现在都是扁平化的,两层的房子都少。后世有汽车有公交车有地铁,通勤压力比现在的大明要小的多。
  大明京城现在的规模南北长三十多里,东西长四十多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是每小时十里左右。
  如果人口继续扩张,这种通勤距离简直就是灾难。


第946章 共线共享
  尽管最发达的地方已经开始通火车和电报了,但大明还有不少地方还在为温饱奔波,甚至不少地方的赤贫家庭为吃盐的钱为难。
  虽然不说共同富裕,不过国家的不稳定因素往往都是因为赤贫者挑起,不是说他们爱找事。
  而是因为极度的贫困稍微一点的外因就能导致他们破产,一个人一旦连饭吃都没有了,那他真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尤其是这种赤贫状况的百姓还有很多是西南西北这些部族,一旦出问题就被人利用引发骚乱。
  三个月西南出现的因为抢土地抢水源等事情,正是这种事情的前奏。
  朱慈烺不得不承认。
  大明必须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必须确保自己的基本盘稳定,确保关内之地长期持续的繁荣。
  大明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外在因素已经不能威胁大明的生存,能毁灭大明的只有大明自己。
  历史上因为强人兴盛的帝国很多迅速崩溃瓦解的更多,亚历山大帝国,大秦帝国等等。
  虽然秦的延续时间很久,但是作为帝国时间并不长,朱慈烺总不能等老了才考虑这个问题吧,真到死之前在考虑,那就晚了。
  今年朱慈烺成年了,经过两个月的耕耘,后宫已经有五个妃子怀孕,大明继承人明年出生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不过朱慈烺挺为太子难过的,就算朱慈烺到六十岁准时退休,那么太子也要四十三岁才能登基。
  而作为一个帝国皇帝六十岁难道不是正是各种手段炉火纯青,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么?
  现在朱慈烺敢说六十岁的时候退休,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到六十岁。
  就像那个采访,那老人说假如有一百万他愿意捐,有两百万也愿意捐,假如有两头牛他就不愿意了,因为他真的有两头牛。
  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朱慈烺不敢说那个时候不贪恋这无上的权力。
  当然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或者自己儿子能平平安安的活到六十岁。
  好不容易搞这么好的局面千万不能因为半路挂了,结果国家再次分崩离析了。
  再说了,大明两百万常备军真的已经到了极限,两百万常备军,加上靖安军等等实际已经突破了两百万。
  三点五亿的军费也是大明承受力的极限,其中陆军常规师十六个,骑兵师七个,禁卫师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
  极地师两个,高原师两个,山地师三个,岸防旅十个。
  军改之后每个师的人数飙升到三点五万人,总兵力已经到了一百三十五万人。
  再加上靖安军五十个师五十万人。妥妥的一百八十万。
  海军方面战舰突破八百艘,除了战舰之外还有四个海军陆战师,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五十万正在朝着六十万迈进。
  大明参军人数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作为一个农业国来说,这样的军队比例是正常数据。
  想要暴兵大明必须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跨越。
  李通现在表现的跟受气小媳妇似的,但是大明军队无论是规模还是战力都已经非常变态。
  除了正常开支之外拨付的这一亿两白银也不少了,除了新装备采购之外,这钱足够支持一场敌烈对的局部战争了。
  如果在莫卧儿帝国这样的沿海国家,大明能调动三五十万军队打上两三个月,哪怕是在叶尔羌或者北疆这样的地方也足够调动一二十万军队打上两个月。
  显然明年大明根本没有这样的战争规划,只应对沙俄的边境骚扰和内部靖安,这些钱足够了。
  跳过这个问题朱慈烺继续问道:“现在电报测试已经完成了,军部保密司对于新密码本的编写要尽快完成,还有相应的保密制度也要完善起来。
  军用电报线路的保护和民用电报线路一起,都是重点工作,不能轻视。”
  要知道电报线是铜丝的,为了减小电阻增加传输距离在铜丝中还加入了少量的银。
  这要是被剪,损失的钱还是其次耽误事那才是大问题。要不写个电报线无铜?人家也不信埃
  除了电报线需要保护之外,铁轨也需要,铁轨可是实打实的钢材,卖废铁也能值不少钱。
  朱慈烺已经打算把电报线沿着铁路排布,能省一部分线路巡视人员。不过铁路肯定没有电报线布设的快。
  按照计划大明要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完成干线电报线路布置。几个重点热点方向都完成电报线路的布设。
  而铁路干线网四个五年计划都未必能完成。
  在铁路没有修建到的地方,线路安全工作还是交给军队来负责。
  下一步朱慈烺打算整合大明现有的驿站系统,把线路的维护工作交给驿站负责,首先驿站本身就是五十里一个点,干线上肯定会有驿站,而每个驿站负责五十里,往前二十五里往后二十五里。
  这样衔接起来,每天安排两拨人巡线,每天至少能完成一遍巡线工作。
  第二就是驿站系统本身就有邮件收发的功能,将来电报依托驿站系统运行能减少新部门的数量。
  专门为电报业务在成立一个电报司,人力物力再来一遍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朱慈烺把驿站升级成皇明邮电,将来挣钱了,电报业务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再进行拆分。
  在驿站接手之前朱慈烺需要借助军队的威慑力先吓住一些想要偷电报线的。
  李通对这个没啥反对的,军队保护皇家的财产是分内的事情,毕竟军费的大头是皇家出的。
  内阁那帮抠门明年预算之所以暴增到六千万,那是因为明年内阁对税收的预计是三亿两。
  除了一部分是公民入籍收入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朱慈烺出售了一部分莫卧儿地区的外贸许可,这些生意交给商会做,商会就要交税了。
  这两方面的收入一合计,全年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几千万。
  所以百分之二十还是百分之二十,六千万听着不少,连发工资都不够!
  想要混得好,还是要靠皇上,还是要听皇上的话。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阁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没有陛下的皇明商号增长的快。


第947章 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