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一人一年一万两的年奉,这一年就是七十万两。要是按照这一年二三十个的造,来个几十年,大明都能被崇祯给生垮。
朱慈烺跟周皇后约定了复兴十一年可以让他们出去,虽然几人未必全信,但是有了这个希望父子和母子关系就缓和了好多。
远的不说,大明先后有靖难之役和英宗复辟两个案件,哪一个最后待遇有崇祯好?那些旧臣也是,要不是有人出头挑事,这些人绝对能够善终。
大明以一个师还是骑兵第一师这种精锐等着准噶尔人,虽然准噶尔人也是部落精锐,不过部落始终是部落。
在没有因为不断的胜利建立必胜的信念,没有经过杀戮和长时间的战争锻炼的情况下,准噶尔一万人被大明骑兵第一师撵成了狗,最后在罗布泊附近展开了一场决战。
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争,断掉了准噶尔提前插手大明和叶尔羌之间战事的机会。
准噶尔人要是不想打成添油战术,那么必须集结起三万人以上的军队才能再次来跟大明较量。
而三万人都未必保险,大明一个师足够牵制他们五万兵力。
而作为这种部落联盟式的汗国,想要完成五万骑兵以上的集结,一个月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这一万人的轻敌冒进让准噶尔人提前退出了这场角逐。
至于为什么准噶尔人和叶尔羌不提前集结更多的兵力严阵以待?大明边境屯兵二十万,那二十万都是职业军人,他们一年到头啥都不干,就是用来打仗的。
准格尔和叶尔羌他们这样的游牧民族也能凑齐十多万骑兵,但是这个规模的军队基本上就耗光了他们国家的成年男丁。
叶尔羌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还能咬牙硬挺,不过集结的兵力也刚刚十万左右。
准噶尔又没有灭国之危机,所以不可能跟着一起进行全国动员。
所以当大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进攻叶尔羌汗国的时候,准噶尔立刻进入动员状态都有点来不及了。
这无疑给朱慈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要知道朱慈烺一直以来担心的就是这些游牧民族惹急了动不动就是十几万骑兵出动。
现在看来,如果不惹急了再打,而是突然袭击,对方很可能被三五万人就抄了老家。
当然这种斩首行动虽然听着刺激,仔细想想,后面的麻烦就更加刺激了,消灭了对方王庭,又不代表消灭了对方的民族。
到时候源源不断的清缴麻烦,搞不好还会死灰复燃。
曹文诏虽然没有嗷嗷叫这要献礼,但是他也知道,再有个把月就是皇上的婚礼了,常言说喜事当头不易杀生。
曹文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在皇上大婚之前拿下叶尔羌汗国,即是为陛下的大婚献礼,也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
八月下旬,两路主力终于在莎车城下汇合,曹文诏甚至都没有等高原师到来,一个冲锋,整个叶尔羌灭亡。
消息传回大明,那当真是普天同庆,地盘打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卖钱了。卖了钱大家买的战争债券就能兑现了。
各种小道消息不断,这两年大家着实捏了一把汗,钱最后还是落袋为安心里才踏实。
更令人高兴的是,眼看婚期将近,淮河流域下了一场大暴雨,这场雨波及了中都省和河南省的大部。
这对于数年来仅有中小雨或者干脆连续干旱几个月的中原来说,当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钦天监今年一直在宣传明年旱灾就会结束,百姓虽然对钦天监有信心,不过钦天监也不能替老天爷做主不是。
不少人传言,这是因为陛下一直没有纳后,乾阳在天得不到坤阴之交泰,所以阴阳失调才导致旱灾。
稍微一查是从卦摊上算命先生说的。
反正这些算命先生是什么都敢扯,一个个声称赛伯温是文王转世姜子牙附体,专门来扶保大明江山。
京城的算命先生现在越来越大胆了,因为赛伯温出身算命先生,所以这些人动不动就说认识当朝首相,编各种‘我和首相不得不说的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之后,钦天监算到九月十日是大吉之日,适合结婚,所以筹备了一年多的朱慈烺大婚仪式就在这一天开始了。
这一天崇祯和周皇后难得出了玉泉宫,再次回到京城,哪怕一路上假装淡定的崇祯也不时的看向窗外。
以前崇祯当皇帝的时候本就很少出皇城,加上复兴历又过去了四年,所以崇祯看到京城变化很大。
首先街边的建筑更加高大了,以前一两层高的木楼是普遍现象,而现在三四层甚至更高的砖混结构加上木制合拼的建筑已经开始出现。
来往的行人也比以前多了,崇祯以前大明为了防止京城人口聚集,导致承认容纳不了,每过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迁民。
所以那个时候的京城总人口一直控制在百万以下。
而朱慈烺上台之后完全取消了这种限制,城外更是规划了坊市里区,俨然已经成为没有城墙的城区。
朱慈烺宣布以后大明关内所有城市都不再规划建设新的城墙之后,京郊地产更是迎来一轮新的火爆。
第919章 回皇城之路
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大明京城人口已经到达一百八十万人左右,今年肯定会突破两百万。
现在大明京城的城市病也开始初显,交通和通勤效率是制约一个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
尽管京城已经开始修建轨道马车,但是这种新鲜事务的普及需要时间,有轨公共马车采用双驮马驱动,后面是一个类似公交车的车厢,车上一个马夫一个售票员。
大明第一条有轨马车线路是从东直门到西直门,原本需要步行两个多小时以上的道理现在只需要两刻钟的时间就能走完。
这条轨道马车线路还会往两边延伸,往东要到通州,往西到宛平城。
这个时代还没有人觉得大明的京城会大到要把通州和宛平纳入京城里,所以不少人以为这种轨道马车以后将会是长途出行的主要方式。
实际上这不过是市内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远距离的运输还是要依靠铁路。
崇祯第一次看到这种马车被限制在两条铁轨上走,而且轮子还不是木头或者铁圈的垫着软木,而是直接用的钢材。
这地上钢材一路往两边延伸,一时间让崇祯都算不清这要多少钢铁。
当然他要是看到通往通州的试验铁路估计就会知道,这种铁轨不过是小儿科。
铺设通州到京城的铁路跟有轨马车通往通州并不冲突,就算到了后世,有轨电车、地铁、公交车等等一起上也没有见哪个显得多余。
朱慈烺新的皇室出行规章制度上规定,除非大礼仪,大胜利,天子出巡、大祭祀、等等重大场合,其余的时候皇室成员和诸王室统一使用一百锦衣卫和一百军队护卫。
所以崇祯的回归,一样没有引起轰动,百姓只当是某位钦差或者勋贵路过。
这种配置在京城足够确保安全,如果有事只要拉响警报,军队会在半个小时内支援到位。
这也是朱慈烺为以后自己微服出巡做掩饰,这样的制式防护之下,有谁会想到其中一辆车上坐的是皇上呢。
至于崇祯回京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是悄悄的来的,因为朱慈烺不想大家通过崇祯从玉泉宫回来这件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茶余饭后给别人普及崇祯十二年的兵变过程。
崇祯也不愿意在回来的路上被人指指点点的说‘看,那是失败者。’所以自然赞成了朱慈烺这种低调。
为了迎接这次皇上回归,朱慈烺特意在几个月之前就拨款重修了慈宁宫和仁寿宫。
慈宁宫是给崇祯夫妇居住的,仁寿宫是给张皇后也就是懿安皇后居住的。
懿安皇后自从崇祯登基之后就很少管朝廷内外和皇家内部的事情。
不过兵变之时,为了防止出现动乱,朱慈烺一并把其跟崇祯夫妇一起送去了玉泉宫。
到玉泉宫这些年,张皇后更是深居简出,连崇祯的面都很少见。
对于朱慈烺登基的事情也是没有发表过一句看法。
小时候朱慈烺去拜见张皇后,张皇后对他还是不错的,每次各种零食不说,还会抱一抱他,哄他玩。
虽然情分在,但是她的身份敏感而特殊,朱慈烺也只能选择关着,后来征求她的意见,她也说玉泉宫住习惯了不愿意在搬回皇宫。
张嫣和崇祯两口不同,她已经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把自己的德行看的比生命还重要,自然不会去做那左顾右盼之事。
京城繁华一直对她来说也是陌生,这一生被父亲送进皇宫的时候是第一次路过京城,本来以为下一次只有死的时候才能被抬出京城呢。
谁知道中间出了这么多变故,匆匆迁居玉泉宫,那时候人心惶惶,她也没有时间欣赏什么风景。
这一次从玉泉宫回来,她才是真的看到京城的面貌。
从报纸上来看,自己这个大侄子皇帝做的还是不错的,能在饥荒年不让一个百姓饿死,这不仅崇祯没有做到过,她老公也没有做到。
不说其他,仅仅凭借这一点,朱慈烺就比他老子和她老公皇帝当的称职。
更不要说那广袤的领土范围了,哪怕是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蒙元占据过这么大的领土。
皇明日报在叶尔羌战役结束的第一时间就更新了大明最新版地图,实际上朱慈烺现在实际统治的地方并不比蒙元少。
就算蒙元加上四大汗国,大明也一样可以一较长短。
更不要说这位大侄子还是一位赚钱能手,自从朱慈烺崇祯八年开衙立府之后,后宫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不完的各种稀奇物品,月奉也是连连上涨,现在张皇后一年可以拿到的钱已经超过了十万两银子,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无论是治军富民强国拓土样样在行,张嫣自己都找不到理由去说大侄子做的不对,能有一个这样优秀的皇帝是大明的幸运吧!
朱慈烺一早就等在皇宫门口,马车缓缓的驶进大明门,朱慈烺大礼参拜:“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崇祯哼了一声放下车帘,周皇后拉了一下他,他才不耐烦的摆摆手:“免礼吧,朕累了,摆驾回宫吧!”
大明到处都在变,变得崇祯越来越不认识了,唯有这皇宫内,没有啥变化,只不过这里的主人变了。
原本崇祯夫妇居住的乾清宫和坤宁宫现在成为了朱慈烺的宫殿,而他们只能居住在坤宁宫。
虽然房屋翻新过,陈设上也尽量按照乾清宫以前崇祯的布局来的,但是崇祯还是能感觉的其中的变化。
那些太监宫女都躲着自己,犹如看见瘟疫,那些侍卫的禁卫军个个英武不凡,但是也没有一个人眼里有他这个太上皇。
崇祯等人来了之后,是礼官前来告知明天的礼仪顺序,祭天祭祖的仪式还是要有崇祯夫妇来主持的。
朱慈烺简化了礼仪的步骤,缩短了各种礼仪的时间,这让崇祯有点不快。
礼仪是什么?大礼仪不仅是一套繁琐的复杂的看似没有必要的动作,它实际上就是阶级的外在体现,权利的外在象征。
皇上为什么能够一直高高在上,就上通过一代代的尊卑礼仪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家树立起尊卑观念。
所以礼不可废!这是上位者必须懂得的道理,显然崇祯认为朱慈烺还没有悟透这一点!
第920章 大婚结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