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一早,军部召开表彰大会,这一次对莫卧儿帝国战役,周遇吉收获最大,作为战争的直接指挥着,周遇吉直接晋升上将军,封号镇远上将军,赐爵位锦候。
周遇吉也算是朱慈烺登基以来所封爵位最高之人,锦候这个封号是县候,在万户侯之上,是第一等候。
再往上就是公爵了,周遇吉觉得他的一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朱慈烺确不这么认为,大明要打的仗还很多,所以要给他留够升级空间。
除了周遇吉之外各级军官都有封赏荣升,一下子提拔将级军官二十七人,大明将军数量也不再是小猫两三只。
表彰大会之后,所有人都看着朱慈烺,朱慈烺站直了身体,所有军官立刻立正,现在的朱慈烺已经长到成年人的身高。
站在御座前,威势日重,当然在军部,更多的是狂热的崇拜。
看着下面将星云集,朱慈烺也感慨万千:“大明能有今日之盛,各位功不可没!”
下面的将军立刻跪地:“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明鞠躬尽瘁!”
朱慈烺呵呵一笑:“很好,从去年到今年,大明集全国之力,战胜了莫卧儿帝国,这一战意义重大!因为莫卧儿跟大明很像,甚至比大明条件更好。
北方的高原挡住了北方大明的窥视,西北的沙漠和山地难以逾越,三面环海使得他们只需要防守西北一线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一点五亿人口,三倍于大明的耕地,距离欧罗巴更近,融汇东西方文明,集百家之长。
如果说地球上能有一个国家能跟大明一较长短,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莫卧儿!
但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重要的区位优势,这样璀璨的文明,偏偏就不堪一击,一次次被异族占据!沉沦!
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国家上到贵族下到百姓,骨子里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让他们的今天成为必然!
因为耕地的肥沃,位于赤道附近,一年三熟,即使剥削严重,他们的国民依旧可以吃饱饭,因为没有感受过饥饿,所以他们就不会想着贮藏,过了今天就不会考虑明天。
因为四周没有强大的威胁,所以他们懈怠懒惰,最后一次次被消灭。
反观我们大明,中原之地的繁华受到各方窥视,北方的草原养育了一波又一波的异族不断的南下袭扰,西北地区高原地区,都想从大明身上扯下一块肥肉。
中原地区耕地紧缺,百姓不得不精耕细作以求温饱,即使如此每遇灾荒,依旧是饿殍遍地。
所以大明百姓只能不断的去争,不争就活不下来,不争就会沦为异族食物。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老祖宗很早就领略到这个道理,大明不可有一日懈怠,懈怠了,莫卧儿的结局就在眼前!
最近不少报纸都在盘点大明的收获,大明统治了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占据了世界四分之一的面积,已经是地球上最大的帝国。
不少人觉得大明已经无敌了,剩下的小国只要天军到处必然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但是现实情况呢?有人来迎王师了么?大明真的无敌了么?
东汉末年,曹操携一统北方之大势,大军南下要一统华夏,当时江东孙权刘备不过三五万兵力,两军交战与赤壁。
三家之势,曹操可强于今天大明,孙刘可弱于剩余诸国?结果如何?赤壁之战胜了么?
前秦苻坚八十万大军南下,和东晋战于肥水,东晋只有区区八万兵力,但是前秦必胜了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怎么来的?
大明虽然统治了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但是这一半都跟大明一心么?都盼着大明富强么?大明若和别人开战,这些人是全力支持还是在后面拖后腿?
大明空有世界一半人口能发挥出多少实力?能发挥一半的一半么?
相反,剩下诸国,因为知道自己弱小,又是生死存亡之时,这些人怎么会不全心全力,到时候能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实力!大明何来必胜之说?
诸位,现在的大明就像一艘龙舟,仅仅划到一半,稍稍取得了一点领先优势,就觉得已经赢了可以庆祝胜利了。
但是这里只是一半,稍有不注意就会被人超越,真正的胜利是终点,谁懈怠,谁就会被滚滚洪流淘汰!”
朱慈烺之所以要敲打这些人,正是因为军队最近飘的厉害,整天为先打谁争论不休,甚至不少人觉得干脆一起打,一战尽全功!
这该是脸多大才能想出这么豪横的打法,什么扩军三百万一统世界的口号都有人在喊。
朱慈烺觉得这帮人是不想过了,一个个跟狗熊掰玉米似的,捡一个丢一个,最后肯定啥都捞不着。
亚历山大帝国扩张够快吧,蒙古帝国扩张够快吧?用大明的一句话来形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后世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倭国不都是吃的亏,消化不良,最后被撑死了。
大明现在就处在随时被撑死的边缘,这群不带脑子的还就知道吃吃吃,真当大明天下无敌了?
朱慈烺的话一说完,下面的将领刚刚的兴奋劲一下子消停了,原本以为陛下是要宣布对叶尔羌汗国作战的安排呢!
谁知道上来就劈头盖脸的说了一顿,大家高昂的头颅瞬间低了两度!
第901章 莫卧儿战区解散
训完之后,事情还是要安排的,朱慈烺见下面的人都不看天花板了,才开始接着说话。
“考虑到大明现在地域广大,总参谋部直接指挥作战非常影响作战效率,所以对现有各作战区域划定战区,同意管辖。
首先取消莫卧儿军区,改为印东战区、印西战区和印南战区。印东战区统辖恒河平原部队,印西战区统辖印度河平原部队。印南战区统辖德干高原区部队。
三个战区中,印东战区主要负责维稳确保恒河地区能持续稳定的生产粮食。”
因为今年的战争影响,恒河上中游耽误了一季种植,其他地区或多或少的农业都受到一些影响,再加上当地商人地主囤积居奇,莫卧儿少部分地区出现了饥荒。
朱慈烺虽然不喜欢这些阿三,但是也不希望这些人饿死,现在这些可都是大明的财富,饿死太可惜了。
而恒河平原因为其优质的气候条件,不少地方都能种植水稻,只要恒河地区粮食产量稳定那么莫卧儿就不会有缺粮食的危机。
所以印东战区主要是维稳,朱慈烺打算留下两个师的兵力加上十万靖安军驻扎。这里因为大明数十万军队过境,又是平原,收拾的很干净,所以任务比较轻。
朱慈烺看了一圈:“印东战区下辖陆军第六第第十一师两个师,靖安军第三十一到第四十师,总兵官为秦良玉,擢升马祥麟为山地第一师师长。”
山地第一师在这一战中变现的非常不错,这一把镰刀之所以挥动的如此顺利,山地第一师穿插之后吸引力东线战场北路军主力的功劳和后来的反击中的率先击破面前之敌等等功劳足够成为擢升秦良玉的理由。
至于马祥麟,作为石柱土司继承人,在山地第一师中其威望仅次于秦良玉,这也算是一种安抚,方便调动。
因为秦良玉虽然成为印东战区总兵官,但是山地第一师确不在印东战区,而是在印南战区,朱慈烺等于是把秦良玉和山地第一师隔绝了开来,如果不擢升马祥麟,肯定有人会觉得朱慈烺这是明升暗降。
安排完印东战区之后,朱慈烺继续说道:“印南战区的主要职责是尽快扫平匪患,还印南地区以安宁。
印南战区总兵官为李岩,下辖山地第一师、陆军第四师、陆军地五师,靖安军第十一到三十师。”
三个师的明军加上二十万靖安军,这三十二万兵力就是李岩的直属兵力,除了这三十二万以外,实际上,这里还有十五个藩国新军师可供调遣。
所以李岩能指挥的军队数量达到四十七万人之多,是所有军区中兵力最雄厚的。
而李岩之所以能上位,得益于周遇吉的推荐,周遇吉卸任莫卧儿战区军长,唯一推荐的就是这个李岩,夸他有勇有谋,能成大事。
朱慈烺对于这位介乎于真是和虚构之间的人物才能还是非常肯定的,如果这个李岩就是那个李岩,那么朱慈烺觉得他确实当得起这个推荐。
而印南战区复杂的地区形势,正需要一个脑子灵光,能想办法的人才能处置得当,朱慈烺希望李岩能跟欧罗巴这些殖民者好好周旋一番。
朱慈烺接着安排印西战区:“印西战区,以骑兵第四师,陆军第七师,陆军第八师,陆军第十二师四个师,靖安军第一到第十师十个师为战区部队,战区总兵官为孙应元。”
对于这个任命,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作为勇士营三将,朱慈烺对他们格外偏爱,周遇吉黄得功和孙应元,都是从龙旧臣。
即使当初黄得功没有第一时间表态支持朱慈烺,朱慈烺登基之后依旧对他信任有加。这位孙应元也是。
印西战区直面中亚地区和莎菲王朝,莎菲王朝最强盛的时候曾经也以帝国自居,当然现在也是,不过他强盛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正是衰落期。
在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和沙俄的三方夹击之下,其失去了伊拉克,失去了外高加索,失去了砍大哈。
特别是和奥斯曼帝国两百年的教派战争,已经耗尽了国力,现在的莎菲王朝,恐怕十多万军队都凑不出来,根本不需要大明去倾力关注。
他只配成为大明和奥斯曼之间的缓冲区,避免大明直接跟奥斯曼撕破脸。
曾经这里作为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莎菲王朝的商业和贸易非常发达。
但是自从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欧罗巴开辟了新航路之后,莎菲王朝的衰落就无可避免,并且越来越沉沦下去。
朱慈烺只要不去打他,他绝对不敢找大明的麻烦。
唯一让朱慈烺不喜的是,莎菲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双方曾缔结盟约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使得莎菲王朝一直和欧罗巴地区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按照欧罗巴人的习惯,这个时候一定会继续支持莎菲王朝,期待他能拖住大明的后退。
朱慈烺倒是不觉得莎菲王朝能干点啥,不过如果他成为了欧罗巴统一阵线的粘合剂,大明下面的路会越走越艰难。
孙应元放在那里,是应为他是一员老将,其气度沉稳不至于贸然生事。
而印西战区面对中亚方向更是有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存在,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小心经营。
帝国坟场可能只是一个谎言毕竟在大明之前这个地方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波斯人占据,也没有见波斯人怎么着。
不过他让人蛋疼的位置确实成为了大明的一块绊脚石。
最简单的一点,他的位置加上不周山和高原这一线完全切断了大明西北地区和莫卧儿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得两边驻守百万大军确不能共同作战,形同两个世界。
这里被莎菲王朝统治,奥斯曼人的力量能投射到这里,沙俄的力量也能投射到这里,大明如果不能切断两个国家伸出来的触手,那么在阿富汗地区将会面临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关键是,这里也是大明力量投射的极限之地,从西北,过昆仑天山之后,几千里的戈壁沙漠,最后到达阿富汗,运粮食的话,二十份都未必能保住一份。
而从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