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部也可以通过这次销售把洒在西北的钱又挣回来,感觉大家都没有吃亏似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吃亏,叶尔羌就吃亏了!
  百姓收入扩大三倍有余


第893章 前哨战在不周山
  朱慈烺眯着眼睛:“包括从前年开始的各种工程,大明洒出大量钱财,动员了超过三千万民夫进行各种工程水利道路河流沟渠建设。
  这可是历代都没有过的规模,比起暴秦和隋炀使用的民役都要多得多,大明因此耗光民力了么?百姓因此揭竿而起了么?
  不仅没有,百姓反而因此活命,大家不仅有吃有穿,生活甚至比丰年还要稍微好了一点?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大明用民力是付钱的,百姓没有白出力,所以自然不存在虚耗民力一说。
  以后这样的官方投资行为拉动经济促进百姓增收,将成为大明新的国策。
  大家也看到了,不仅仅是百姓富裕了,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而钱放在国库里,大的不会生小的,放到发霉生锈,也不能给百姓带来一丝好处,国家税收也不会增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钱不是财富,提高生产力,储备的各种物资,百姓富裕这些才是财富。
  大明以后奉行的将是量入为出的预算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挣多少花多少,把挣到的钱要么投入改善民生的事业,要么投入能增加百姓收入的行业,这样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
  时代变了,政策变了,你们不能在用老眼光老思维来看待今天遇到的问题。
  就像这次战争,不是说朝廷说不打就不打的,钱已经花了,不看到收益,你拿什么给百姓交代,各位也有不少人买了债券吧?作废了可好?”
  下面的人都不说话了,辛辛苦苦买的债券,等着挣钱呢,凭啥作废,其实有不少人都有小心思。
  朱慈烺也知道下面有人琢磨着既然莫卧儿那边大明取得大胜,西北还看不到收益,就算看到也绝对不会比莫卧儿那边收益大。
  那么反对出兵叶尔羌,把这两亿两的国债转到莫卧儿这边支付,这样岂不是赚的更多!
  朱慈烺听到这个冷笑一声,这些人是在想屁吃!打仗的时候不出钱,打完了都想老摘果子!门也没有!
  莫卧儿地区是皇家出钱打下来的疆域,朱慈烺不好好的赚一笔绝对不会把他交出去。
  就算将来交出去,那也是一些残羹剩饭的边角料,那些核心产业,有价值的矿山,各种城市房产都将会是内库财产。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剩下的与其讨论打不打还不如讨论一下该怎么打,莎车城距离大明太远了,尤其是莫卧儿帝国被偷袭了国都之后,叶尔羌也不敢把军队全部都投入到吐鲁番地区。
  那么大明想要再次重现斩首战术难度无疑增加了不少。
  其实对付叶尔羌大明最担心的不是对方有多强,而是担心准格尔参与,准噶尔参与之后沙俄在插一手,那么本来只是西北的一场小战,搞不好成为西北和北疆持续战争的导火索。
  这两年大明在北疆执行的是防守策略,就是不希望多线开战导致兵力不济。
  再加上西北和北疆这边打仗,大明的陆军步兵优势不能充分转化成战斗力,骑兵方面虽然装备精良但是也不至于形成碾压优势。
  质量上没有绝对优势,数量上也没有,这就很难办了。
  满打满算大明只有六个骑兵师能投入西北战场,十八万骑兵而已。
  且不说叶尔羌自己咬咬牙就能凑够这个数量,准噶尔也行,沙俄也能组织其十几万哥萨克骑兵。
  不仅兵力上不占据优势,地域也太广大,朱慈烺也不怕打不赢,主要是拖延的久了,大明不得不再征兵,扩大骑兵规模。
  到时候西北战事会影响大明接下来的计划。
  西北地区的战争投入并不比海上底,两亿两要是拨给海军,海军都有信心把西班牙赶出美洲大陆了!
  这一对比就更显得西北战事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本来打叶尔羌一开始只是满足朱慈烺收复汉唐故土的雄心,让大明的地图看着更完整。
  如果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扩大战事,在朱慈烺看来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快速消灭对方,防止准噶尔和沙俄插手是这一战的关键。而大明对莫卧儿战争的胜利确为大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那就是从莫卧儿方向攻击叶尔羌,莫卧儿的西北边疆距离叶尔羌的莎车城只有数百公里,如果从那边出兵,数天时间就能打到叶尔羌首都,比起嘉峪关要快的多了。
  但是从莫卧儿出兵跟从高原出兵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帕米尔高原,想从莫卧儿出兵必走帕米尔高原,想从高原出兵帕米尔高原也是重要通道。
  所以大明和叶尔羌之战的前哨战并不是在嘉峪关外的吐鲁番,而是在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是是波斯语的称呼,平屋顶的意思,朱慈烺更喜欢称呼其为葱岭,或者不周山!
  当年共工撞倒不周山的那个不周山指的就是这里。
  所以明明是华夏的神山怎么能落入外族之手!
  其实从周遇吉的东线兵团跟高原师会师之后,高原师就撤回了高原,开始往不周山这边移动。
  不过因为当地已经数百年没有见过唐人,早已经忘记了唐人曾经是这里的统治者,所以当地人对与伊教,莫卧儿和叶尔羌的认识度比起大明来要高。
  高原师在那边进度并不顺利,高原师又不是全骑兵师,但是叶尔羌的并确是,所以在本来后勤供应就不顺利,地形又不熟悉的情况下,高原师也不敢冒进。
  大明可没有师级编制被歼灭的先例,高原师距离最近的支援部队都要一个月的路程以上,要是自己在情敌冒进,被包围了,那基本上只能靠自己。
  而一个师三万人还不足以灭掉一个以骑兵为主的汗国。
  当初所谓的一个师灭一国,指的是沿海那种国家,面对这种内陆的擅长骑兵国家,大明新军还没有这么飘。
  而不周山作为比大明高原还要高的地方,那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大明就是有这个心,没有能适应的军队,拉过去非战斗减员比起战斗减员还要多。
  不说人受不受得了,平原上的马也受不了高原的气候啊!
  所以两个高原师就是大明能拿得出手的全部战力,再编练战后这样的高原师太多又没有啥实际作用不划算!


第894章 灾害频发
  五月中旬京城突然下起暴雨,大雨下了三天,一些低洼地方,都出现了积水,本来看到雨水挺高兴的,但是一连下了几天又让人当心起来。
  雨后初晴,京城的损失还没有统计完,西南方一只信鸽飞来,焦作以南黄河决堤,一府受灾,当地正在想办法封堵决口。
  到上报的时候,已经凿沉货船一艘,水量得到控制,预计今夜到明天能堵住决口。
  除了田地损失之外,百姓被大水冲走,淹死无法统计,当地请求徐州驻军就近支援。
  朱慈烺皱眉立刻吩咐徐州的第十三师派兵增援,之后坐在那里越想越气,年初的时候,钦天监和农业部就提醒北方多雨容易形成内涝。
  朱慈烺更是在朝会上反复提及要小心河流堤坝!结果还是出事了!
  一出事还是大事,现在大明人力资源多宝贵,一下子一府之地受灾,估计要有几千上万人淹死,甚至几十万都有可能。
  生气之下朱慈烺大手一挥:“将修建焦作段黄河大堤的主要负责人,审核人员都给朕抓进昭狱!朕要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旁的李若琏自然没有意见,抱拳领命下去安排。
  下一封是南阳等地蝗灾复起,请求发动百姓灭蝗,朱慈烺想了想就近从丹江口水库工程部调了五万百姓参与灭蝗。
  朱慈烺虽然没有本事搞南水北调,但是提前把丹江口地区几个县府的百姓迁出,在那里筑一个堤坝,拦截汉江和丹江的江水,引一部分水到南阳盆地和湖北北部还是能做到的。
  修建丹江口水库,可以防洪,灌溉,养殖当然等到电动机研究出来,以后还可以用来发电。
  现在只是前期准备工程,堤坝也不打算修的那么高,算是给后世子孙想要南水北调的时候打个基础。
  南阳盆地一直缺水,所以旱灾经常发生,其他地方稍有风吹草动,它就先旱为敬,这就导致,当地不仅旱灾尝尝发生,蝗灾也是隔三差五的出现。
  要是不管,这些蝗虫越过伏牛山,整个河南都要跟着完蛋。
  处理了南阳蝗灾之后,北疆送来急报,北西伯利亚突然吹来一阵寒流,导致五月份北疆城又下起大雪,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大部分受灾,今年北疆城需要支援更多粮食、
  北疆城作为大明控制北疆和勒拿河的堡垒城市,他能有多少粮食收成朱慈烺根本不关心,反正到目前为止那里的垦殖公司加上驻军也不过十万人左右。
  这些人平时抓抓鱼打打猎,然后荒地多,两年收一年也不愁粮食吃。就算有缺口也不会很大。
  北疆那边垦殖公司逐渐都走入正轨,尤其是东北地区,在持续的移民之下,人口早就突破三百万以上,耕地三四千万亩,粮食一年能生产八千万石以上。
  而且辽河松花江运河修通在即,以后整个辽东水系成为一体,航运将会更加便利,经济持续向好。
  以后北疆的木头就不必走黑龙江入海绕一个大圈在运到渤海湾了,到之后只需要从黑龙江转入松花江再运到辽河,顺流而下直入渤海,不仅路程缩短了大半,海运变河运,运费也大幅度降低了。
  特别是到了冬天,搞几匹驯鹿或者雪橇三傻,然后从结冰的河道上运送木头,比起放木排还要方便。
  经过朱慈烺的大力开发,东北地区驯鹿养殖,雪橇三傻、耐寒的蒙古马等都形成了规模,冬天不再是阻碍交通运输的天堑,反而因为雪橇的使用变成了捷径。
  不过各种灾害接踵而至确实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大明现在太大了,同一天的时间,有的地方在冬天,有的在夏天,有的在洪涝,有的在干旱,有的在打仗,有的确祥和一片。
  接连看了几个坏消息,朱慈烺揉揉眉头,桂喜看到这种情况悄声的说道:“今天,帝国号战列舰要下水呢!”
  朱慈烺听完一愣,竟然下水了!这个去年李通前前后后跑了好多趟,最后卖掉不少崇祯八年式炮舰才筹够钱开工的战列舰,终于进入下水舾装阶段了!
  不容易啊,这是大明造舰能力的一次自我革新,建造这种世界之最级的战列舰,既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又是海军霸权的象征。
  不说其他,朱慈烺只要把这艘船部署在任何一片海域,对手至少要派出三艘到五艘以上的战列舰看住它,甚至需要一支舰队来防止他出击。
  不过这么大的船建造速度也是非常慢了,前前后后将近十五个月才下水,算上舾装的时间,预计最快也要两年半到三年,然后在试航,最后交付海军,怎么着也得四年的时间。
  朱慈烺还听说,李通为了这条船大发雷霆,这条船预算不断超支,从最初的三百万两白银预算现在已经增长到四百一十万两了。
  而且应为海军部想要装几台最新锅炉,又想装备新式舰炮,连最近研究的包铜船底也要选装,预算可能还要进一步增加。
  朱慈烺倒是没有去管,新旧技术更替的关键时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