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育部显然是觊觎朱慈烺的研究成果,从蒸汽机这以项目的成功看到了皇家科学院的重要性。
  朱慈烺直接批复,大学优秀学员可以加入皇家科学院,但是大学不应该限制他们的研究方向,应该鼓励他们探索前人之未知。


第875章 明年牛顿出生
  大明不少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但是并不代表大明已经全面超越了西方世界,至少基础科学研究上大明还没有形成系统。
  而且大明也没有出一位大师或者科学巨匠。
  要知道今年伽利略死了,但是明年牛顿出生了,伽利略和牛顿代表不了科学的全部,但是确是西方科学的代表。
  大明能有今天的成就还不是因为朱慈烺一路开挂,一路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免了很多摸索的时间。
  大明科学院里,那些工匠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验,谁能学的更好谁才能上位。
  而跟随他们的那些学徒,都是初小完成之后就跟随研究,也一样是一边研究一边学习。
  这些都是朱慈烺寻找的富有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最快的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不健全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大明有完整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体系,那么朱慈烺绝对会让这些孩子坐在教室里接受最系统的教育,然后完成之后在进入皇家科学院。
  那样的话他们的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快乐,至少他们将来可以选择他们真正喜欢的。
  朱慈烺一直强调教育为的就是这个目的,建立培养人才的体系,完善大明的基础科学体系,让孩子打好基础,这才是教育部该做的事情。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研究着从皇家科学院里搞一些先进技术,目的是什么?动机不纯吧?
  教育如果掺杂了利益,那么还怎么保证其纯粹性?
  锦衣卫正在调查,朱慈烺希望把那些心理藏着小九九的人揪出来,看看到底是贪欲作祟还是真的为国为民?
  朱慈烺很讨厌这样的官场,每天勾心斗角的算计,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从皇上手里抠出来点东西就是为国为民了?
  朱慈烺自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欠任何人的,手里得到的一切都用在其该用的地方,没有他大明这个时候早就在流民遍地,流寇肆虐加上建奴入侵中做最后挣扎了。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看不到他的努力,看不到他的苦心?
  要是还是崇祯朝旧臣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内阁还是他一手缔造的!
  这就是仓促军变的恶果!朱慈烺手里没有这么多人才的时候强行接管政权,为了平稳过度不得不任用旧官员。
  在新旧掺杂中,难免相互之间影响。如果朱慈烺手下的人心智坚定有理想有抱负还好,关键是这群人本来就是从皇明商号内部提拔。
  他们自己都没有做好接管国家政权的心里准备,面对的是新问题无所适从的时候自然要问以前是怎么做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前官员逐渐掌握了实权,朱慈烺也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嫡系就有功不赏吧。
  关键是朱慈烺手里的这些官场萌新还竞争不过这些老油条,尽管朱慈烺不断给他们作弊,可是这种老臣再次登上高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孙传庭了,这位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最高做过五省剿匪总督,陕西督师等等。
  但是朱慈烺执政之后选择雪藏,把他派到学校教学,本来后半生朱慈烺都不打算重用了。
  可惜理想很美好,赛伯温之后朱慈烺面临很现实的问题,无首辅可用,吴启晨才能平庸,其余的更是难以服众。
  赛伯温做了这一任首相朱慈烺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才华不足,内阁中他就算不是第一个被影响的也是头一批。
  从复兴二年开始,他就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觉得自己是在为天下百姓,想法设法的从朱慈烺的产业里扣钱。
  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被周围影响,不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屁股坐着坐着就歪了。
  而且赛伯温不过是一个算命先生出身,执政能力也就那样,担任首相以来只能做一些萧规曹随的事情,或者朱慈烺安排下去的事情他去执行。
  这根朱慈烺想象的首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朱慈烺决定五年任期一满就换人。
  结果呢手下每人可用了,最后不得已才启用孙传庭,期待这位文武全才能给出一份亮眼的操作。
  毕竟当官要知道变通,现在是跟着他朱慈烺混,要是不知道变通,朱慈烺就打算继续让他教书去!
  其余的旧官员都是这种考验之后知道变通上位的,知道变通不代表就是认同了朱慈烺的观点,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已。
  所以尽管朱慈烺很厌恶也不能做到根除,甚至连不用都做不到,大明膨胀的太快了,官员缺口太大了。
  教育部新年规划中大篇幅的增加了汉化教育的拨款,随着大明文明国家联盟的建立,各国对于自己是不是能纳入文明国家行列变得看中。
  大明也在推进汉化教育,所以藩国中汉话汉字和汉文学的教育需求暴涨,还有莫卧儿那边的学校,都需要老师,而这些远渡重洋的老师自然要给足了补贴才能鼓动。
  这两年的旱灾促进了大明基础教育的普及,去年和今年的时候孩子送到学校不仅免学费一天管三顿饭,还发粮票补贴。
  虽然没有直接发钱,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粮票就等于钱。
  而明年因为粮票将会在新年取消,所以新的补贴政策是送文具送校服,就差直接送钱了。
  华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但是几千年的官本位教育制度让大多数百姓看来,上学就是为了当官,而赤贫者阶层中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加上儒生在后面的鼓吹和推波助澜,导致新学教育被老百姓误解,这些都需要时间扭转,而朱慈烺不愿意花费这个时间,所以只有花钱了。
  看完教育的问题,朱慈烺继续翻看,今年大明终于健全了医疗体系,尤其是从孕产妇到新生儿出生再到六岁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普及到每个乡镇。
  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合格的产房,合格的婴儿护理人员以及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产妇急救医生。
  大明人口急缺,所以新生儿的出生率,成活率就是必须提高到最高的地方。
  这个时代,大明是不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的,只不过这个时代新生儿的成活率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朱慈烺努力了这么久现在已经增加到百分之六七十。也就是生三个活两个。


第876章 任重而道远
  卫生部统计复兴三年纳入统计的婴儿出生了三百八十一万多人,其中成活下来的有三百二十多万,有六十多万婴儿没有活过半年。
  朱慈烺看到这个数字脸色很阴郁,六十万婴儿,血粼粼的数字,比起一年战死的都多得多,大明的基础卫生任重而道远。
  妇女面临的不仅是缺衣少药,有时候传统观念,谣言迷信等等都是导致婴儿成活率底的原因。
  前几天大明民报上就报道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神婆杀婴事件。
  山东蒙阴山区一些人家生孩子容易夭折,当地传说这是被恶婴盯上,其趁着妇女肚子大的时候附体,吞食婴儿的生魂。
  等婴儿出身之后享尽这一家的富贵和关爱之后,在突然离开,让这家人一无所有。
  对待这样的婴儿要尽早请神婆做法斩草除根。
  后来调查发现,这些谣言都是神婆传播,所谓做法斩草除根其实就是把新出生的婴儿烧死!
  山区百姓医疗条件差,本来婴儿成活率就不高,连死两三个都是常有的事情,神婆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里,骗钱害人。
  最后经过统计这些年死在她手里的婴儿有超过三百之数,具体多少她自己都记不清了。
  最后本来判处的是斩立决,但是朱慈烺觉得性质非常恶劣,手段骇人听闻,决定满门抄斩然后九族流放。
  之所以用重典也是为后来者戒!
  杀她全家是因为她全家人都使用了这沾满婴儿鲜血的钱吃喝,既然用了就要付出代价。
  至于九族流放,正是这些人的冷眼旁观和不作为才使得这样的人那么猖狂。
  这件事登报之后,着重讲了这一条刑法,让那些人都知道,如果身边的亲属有这样的人尽早举报,不作为就会连累到你。
  果然上报纸之后,大批的巫婆神汉还有那些装神弄鬼的人要么被举报要么被驱逐出家族,要么就宣布以后再也不干了。
  虽然对于这个家族来说不公平,不过看到效果朱慈烺还是觉得值得的。
  因为这些人干的不止这一种,例如把新生儿黄疸说成饿死鬼投胎要家破人亡,把新生儿早慧说成妖邪等等。
  除了这种巫婆神汉对于妇女婴儿的迫害,还有一种就是重男轻女的性别选择。
  大明故事会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鬼故事,十一连坟,在中都省临泉县有这么一家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不愿意要女儿一直想生儿子。
  家中妻子连续生了八个孩子,都是女孩,家里的男人就把九个新生婴儿溺死,然后埋在斜路的地头。
  等到第九个孩子出生,因为半夜油灯光线暗,生下来男人都没有细看,顺手丢进尿缸。
  等第二天看到的时候才看到是个男孩,女人终于受不了刺激上吊死了,男人也精神恍惚掉河里淹死了。
  一家人十一座坟沿着斜路排成一排,据附近的村民说经常走那条斜路看到一家人大人牵着孩子在那嬉戏。
  也有人半夜走在那里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拉住他问:“我的孩子呢?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孩子?”
  那女子舌头有三四尺长眼珠子外翻突出,看到的人三五天就死。
  这虽然只是一个神怪故事,不过细线其背后确是血粼粼的现实,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因为是女孩或者家里经济供养不过来,导致的杀婴,溺婴想象非常普遍。
  尽管朱慈烺曾经立法杀婴儿也为犯罪,但是如果传统观念不改变,没人举报,官府也不会知道。
  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心里的观念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撼动。
  朱慈烺成立了抚幼院,收留那些孤儿或者被父母遗弃的婴儿,一年能收容数万。
  敲着桌子沉吟,在卫生部的预算案上写下:继续推进乡镇妇产科医生健全,对村级产婆培训,要在一年内做到十里内必有专业培训过的产婆。
  这方面的预算翻倍,取消接生收费,改为活产之后由卫生部补贴产婆奖励。
  这么做虽然可能导致一些冒领伪造事件,可浪费钱总比产婆不积极接生导致婴儿死亡的代价要小。
  朱慈烺看了一眼贵喜:“抚幼院现在是谁负责?”
  贵喜想了想:“是刘若愚刘公公,自从江南是了之后他就不在负责商号经营,自请负责了孤老院和抚幼院的职事。”
  刘若愚朱慈烺自然记得,是他初期的肱骨之臣,当初朱慈烺从锦衣卫诏狱里把他要出来之后一直就负责皇明商号的运营。
  后来江南谋逆案发,他更是被安排到江南处置逆案资产,维持江南稳定。
  到了现在七八年过去了,年龄也大了,想要隐退,朱慈烺考虑到人才难得,手里又缺可用的人,安排他做这方面的事情。
  无论是抚育婴幼孤老,还是地方上的救济粮库,遇到灾害之后的赈灾等等事物,朱慈烺都是自己揽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