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小旗有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手兼任弩手,一个爆破手,两个火力手。
狙击手自然不用说,带弹道的米尼弹枪,乃是军工厂优中选优,每十把枪才选出一支。
观察手手持弓弩,处置一些需要悄悄解决的敌人,也配合狙击手解决敌人。爆破手随身带着各种爆炸物和引火装置,随时准备搞破坏。
火力手则手持转轮火枪,能保证一次装弹连续射击六枪。
大明虽然还没有造出雷汞等发射药,但是转轮原理并不是后世的发明,实际上宋朝就有人提出,只不过因为密封性问题一直威力有限。
大明的转轮火枪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因为米尼弹和膛线的应用,再加上钟表级的密封工艺,大规模列装不现实,但是专门生产给小规模战斗还是可以的。
而且火枪研究所那边考虑到换弹药的时候转轮六发纸弹会延长六倍的换弹时间,创新的采用换转轮的工艺。
当六发纸弹射击完成,火力手只需要把转轮处的紧固保险扳开,把枪对折,然后取出转轮,换上新的传转,就可以继续进行射击。
这样的换弹比起传统的换装纸弹慢不了多少。
所以两个火力手可以用来当十个士卒来使用,如果加上爆破手和观察手四个人同时使用转轮枪,那么持续的火力基本上可以应对四倍以上的敌人并且战而胜之。
所以特种部队的枪声是爆豆一般持续不断,这个码头有两百多人的莫卧儿士卒值守,攻击的第一时间就有四分之一的人挂掉。
其中就有牛得草的一发手榴弹干掉六个的战绩,之后的一百个呼吸间,整个码头上的莫卧儿士卒剩余的人员数量已经不足八十,他们龟缩在各个角落要么负隅顽抗,要么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可不是心疼弹药的时候,遇到不明情况直接手雷开路,原本计划半刻钟解决的战斗,因为顺利基本上不到五分钟就解决了。
整整提前了两分多钟的时间,占领码头之后一面安排人在码头等待接应,一面在码头外布置防线,防止反应过来的莫卧儿援军。
实际上因为特种部队这边行动太快,而印度河入海口的战况太过激烈,所以莫卧儿人根本没有来得及顾及这边码头的情况。
大明舰队的火炮连续想起,一个个的敲掉两边岸防炮台上的火炮。
莫卧儿海军还在慌忙升帆,或者有的还在从岸上朝着船上跑,有的人慌得裤子都没有穿。
到了码头也没有能立刻出港,因为海军这边已经派出他们的特种兵泅渡入港,点燃爆破了不少船只。
第870章 突破口北路
新军上下完全遵行朱慈烺的战术,以泰山压顶狮子搏兔般的全力一击,所谓试探是因为对敌人不清楚。
而在大明军队的观念中,对敌人不清楚那是因为情报工作没有做到位,大明有锦衣卫,有军部自己的哨探,所以不存在不清楚敌情的情况。
拂晓时分的攻击让莫卧儿军措手不及,炮声在睡梦中响起,等醒来的时候仿佛各处都在战斗。
炮位上士卒们慌忙寻找用于发炮的各种零件,炮长努力回忆着去年演练的时候的操作步骤,究竟是先放石球还是先放药包来着。
大明舰队轰击了两刻钟,岸防炮才想起第一声,之后断断续续的炮声仿佛给明军指引方向,吴大海的命令就是,哪个炮想就先打哪个。
海军炮击炮台的同时,海军陆战队开始抢滩登陆,因为看到对方岸防人员的缺失,陆战队想提前占据炮台。
莫卧儿这边在半个时辰之后开始逐渐有了像样的指挥,炮台护卫人员姗姗来迟,还没有来得及组织队列就被舰炮一阵轰击,然后溃散。
海军陆战第一旅比预计的快了一个时辰登上滩头,驱赶着炮台护卫兵力,迅速占领了右岸炮台。
左岸那边好像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将军,正依托炮台跟岸防旅近战。
两面炮台纷纷陷落,莫卧儿海军才处置完自己港口里的烂摊子,升帆出港,不过这些船被明军集火之后迅速丧失战斗力,尤其是开花弹,一炸一个大窟窿。
刚到午饭时间,大明就已经取得了入海口的控制权,在陆军占领了莫卧儿帝国印度河海军港口之后,海军分出三等战列舰分队开始北上。
其余的运输船一半继续乘船往上游进发另一部分下船跟随海军舰队攻击沿河港口城市,扫清路上的障碍。
莫卧儿这边跑死了十几匹马终于在六天之后得到消息,沙贾汗气的想把信使都砍了,可惜信使直接透支了体力挂了。
看着下面惶恐的众将沙贾汗突然哈哈大笑:“明人果然愚蠢!中了我的妙计了!
你们是不是担心明人会进攻到德里?大可以放心,这次我们只带出来八十万军队,德里附近还有五十万士兵驻扎!
明军跨海能来多少?情报上说一二十万人而已,一二十万怎么能打得过我们五十万大军!
而且明军若是集中所有兵力一路从恒河而上,我们还要烦恼一些,但是他们同时从两个方向进攻,以少量兵力进攻我们莫卧儿的两百万大军的帝国,集中全力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明人还敢分兵!
由此可见明人的统帅一点都不懂军事!这一战我们必胜!”
沙贾汗一通忽悠稳定了军心,接着慌忙调兵遣将堵截明军在印度河的行动,说的好听背后还有五十万大军,但是沙贾汗自己都知道,他已经调动了国内所有的精锐,剩下的老弱病残别说抵挡住了,能拖延时间就不错了。
沙贾汗眼红的看着对面的明军阵地,如果不能速胜,首都就保不住了!
前几日的炮战沙贾汗并没有占到便宜,但是不代表沙贾汗就没有办法了,要知道除了陆地上运送的火炮之外,在恒河的战舰上,沙贾汗还有不少火炮呢!
原本因为大明的铁索横江,沙贾汗必须先解决两岸的堡垒才能顺利让船只通过,现在既然岸上不能取得突破,沙贾汗只有从水上试试了。
开战第八天,沙贾汗集中了大小船只数百,试图冲击大明的水上防线。
在沙贾汗看来,明军铁索横江能挡住大船但是挡不住竹筏,能挡住船确挡不住人。
只要他运送几支军队过去,从背后突袭明军的防线,必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运人过去之外,大船上的舰炮还打算轰击大明的堡垒,企图利用军舰火炮压制大明岸上的堡垒。
同时还派出敢死队驾驶小船上面带着火炉,企图烧红之后砸断铁索。
周遇吉站在远处放下望远镜:“他们为什么不用炸药炸?一船炸药嘭的一声,这钢索不就断了么?
铁索横江都破不了?这些人是傻子么?”
一边的李岩笑笑:“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将军准备的后手可能就用不上了。”
两方一开始就进入最激烈的交火阶段,一方亡命突破,另一方全力阻挡。
大明莫卧儿战区三分之二的战舰都集中到印度河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都在这,周遇吉还打算来一次海军大战呢,不过看到莫卧儿这边对付铁链的方式感觉指望不上。
周遇吉叹口气:“这沙贾汗也太抠门了,就这么一两万人,还不够浪费火油的,算了,慢慢打吧,这么多火油总要烧一波大的。”
周遇吉也不求跟吴大海似的一把火一烧,烧灭一国,怎么的也要等到风向改变了来一个火烧赤壁的效果吧。
当然如果这次沙贾汗要是肯派出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周遇吉也不介意提前发动火攻。
周遇吉看看天:“你说谁要是有诸葛亮的本事多好!”
李岩摸摸鼻子:“这里的气候很怪,夏天的时候吹的都是西北风,冬天吹的都是东南风,恐怕这东风不好借啊!”
周遇吉哼哼道:“借的到就借,借不到咱们就从上往下烧,这么多火油可不能浪费了,我肯定要把他们战船都给烧了!”
李岩对于周遇吉的执念不做评价,至于这一战的战略,参谋部早就推演完成,参谋部从来没有寄希望于某次天气突变的运气。
周遇吉坐镇中路防线,北路山第一师正在尼泊尔的山林里穿行,尼泊尔作为莫卧儿的属国,自然不会坐视大明轻松的从山林里过去。
所以他们一边打小报告给沙贾汗,一边站的远远的看,反正他们没有打算亲自动手,这一仗谁打赢了就是他们的新老大。
所以山地第一师拼的是速度,而不是潜行的效率,潜行上千里的突袭目前大明军队还做不到,即使像山地第一师这种几十里的潜行都难以做到不被发现,毕竟这是战场,该有多傻才会一点防备没有?
山地第一师的任务是突袭北路军的后方,占领关键节点,即截断北路军的后勤,又威胁北路军的背后,逼迫沙贾汗的北路军不得不撤退保护自己的菊花。
第871章 一切尽在掌握
沙贾汗绝对不相信,他得到印度河河口失手的消息比起朱慈烺还要晚半天,几乎跟京城百姓同时知道的。
当京城的鞭炮声响起,当茶馆里一群茶客在那指点江山纷纷表示这跟自己当初想的一样的时候。
朱慈烺再次把目光集中在东线。
周遇吉不甘心做一个陪衬,朱慈烺没有给他补充兵力的时候他都敢计划吃掉东线沙贾汗的主力。
现在给他补充了二十多万兵力,周遇吉当然会再搞事情。
按照周遇吉的割草计划,北线将会是战役的关键,如果山地第一师能够顺利切断沙贾汗北路军的退路,并且拖到新年之后,那么莫卧儿的北路军一定会因为粮草不济而崩溃。
而这仅仅是东线战役的开始,之后周遇吉会放弃城墙,甚至丢失一部分堡垒放沙贾汗的中路主力突进,然后北路军则迅速南下包夹沙贾汗的中路军。
沙贾汗以为大明北路只有五万士兵,实际上周遇吉在北路放置了十五万。
到时候沙贾汗要么为了避免被包围后撤中被周遇吉追击直至崩溃,要么就固守在那里等着弹尽粮绝被大明俘虏。
而周遇吉的北路军就像镰刀割草一样收割战场,所以整个计划被称为割草计划。
这个计划的关键就是山地第一师能不能守住,能不能把沙贾汗的北路军拖的失去战斗力。
因为河流即挡住了沙贾汗的军队东进,同时也挡住了明军过河作战,天险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只有北路军无暇顾及河岸,明军才能顺利渡河。
而高原上的两个师,此时还在等待,按照沙贾汗的调兵效率,他们最早都要在年后才能发动进攻。
如果下山的早了,说不定沙贾汗那边兵都没来得及调走!那么突袭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大明现在所有的事情都为战争让道,就连今年的预算决算都进度慢了下来,而且明年的财政支出内阁还在观望,赛伯温等人很怕战事拖延的久了,内阁确把钱花完了。
到时候难不成还走上加税的老路?
不过军部找内阁商谈了几次,内阁是多一分钱都不愿意拨,理由很简单,当初陛下承诺了不超过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这个只会少不会多。
复兴四年的最后一个月,每一天都像一年一样,整个京城都看着皇宫的方向,期待着前线的好消息。
印度河那边倒是一路高歌猛进,三天挺近三百里,攻下四座城市,击溃四万多前来堵截的莫卧儿军队。
并且跟信德人的复国军取得联系,大明承诺允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