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奥斯曼已经不是当初的奥斯曼,他四周都是敌人,巨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我们需要休息。”
  这三个人的话代表了主战、主和派和妥协派的声音,杨嗣昌微笑着一个个听完。
  看着一脸期待的声音,杨嗣昌知道这些人并不是让他来当裁判的。
  站起来走到地图前:“首先,作为一个大明的官员,我自然希望你们跟沙俄作战,这样沙俄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东边,我相信很多人都这么觉得,所以反对和沙俄作战。
  但是我们来看一看如果你们和沙俄讲和,你们首先要付出什么?沙俄要的是什么,第一位说的很对,黑海的出海口,顿河伏尔加运河的开凿运营权。
  这帮子斯拉夫人看着那些欧洲的表兄弟靠着航海一个个发了大财,他们自然忍不住,他们为了一个不冻港愿意付出所有。
  是战是和?关键就在这里,沙俄想要的,你们愿意愿意给呢?”
  一大帮子都知道了答案,奥斯曼不愿意给,至少这里有一半人买了运河股票,他们自然不愿意运河落入敌手。
  杨嗣昌呵呵一笑:“看来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那么我们反过来问,如果奥斯曼给了,难道真的能换来和平么?沙俄会容忍奥斯曼扼住他出海的咽喉么?
  就像波罗的海,沙俄为什么和波兰和挪威不停的打仗,除了领土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都想扼住他的出海口。
  当然奥斯曼不会惧怕沙俄,但是众位想一想,如果沙俄控制力顿河伏尔加运河,由此获得了出海口,那么沙俄三分之二的国土繁华地带都依赖这两条河和一条运河连通。
  沙俄要不要在黑海设立造船厂建立海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了防止奥斯曼扼住他们的海上咽喉,他们要不要谋求控制黑海海峡?
  一旦沙俄在黑海造船,那么沙俄距离奥斯曼首都只剩下六百公里的海路,这个距离需要一天还是两天?
  奥斯曼帝国自然不愿意首都在敌人的威胁之下,那么是不是要加强黑海舰队?黑海舰队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地中海舰队抽调。
  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今天退一步,那么后面就要退无数步,甚至因为今天的退步引起将来对抗欧罗巴其他国家力量的不足。
  所以你们即使妥协也换不来和平,反而是给未来埋下祸根。
  既然对方想要的你们给不起,那么何来和平谈判?沙俄会在谈判桌上让步么?如果对方愿意让步,那就不会发动战争了。”


第811章 大明战忽局
  杨嗣昌的分析,让人挑不出毛病,这种一步一步的分析最后让人看到自己其实没路走的情况,让一众军官都沉默了。
  老头也捋着胡子:“是啊,要是能谈判,谁还打仗呢!奥斯曼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杨嗣昌自信的笑笑:“奥斯曼帝国,处在三洲交汇之地,环顾四面皆敌,各国都垂涎奥斯曼的路,想从这里路过,但是确不肯让让道路的拥有者得利。
  北方是沙俄野蛮人南侵,东面是中亚的蒙古后裔和各种草原民族的西侵,西面是欧洲人欲除奥斯曼而后快,南面埃及人名为奥斯曼之臣实则早有异心。
  在汉人的历史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国家,他们跟奥斯曼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你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大家都被杨嗣昌提出的问题吸引了兴趣,一脸期待的看着杨嗣昌。
  杨嗣昌显然也没有卖关子:“这个国家叫做秦,那时候大秦的东面是比他强大一倍的晋国,比他们强大的国家超过五个!北面是崛起的突厥人,也就是奥斯曼人的先祖,西面也是胡人遍地经常入侵秦国。
  那时候秦国国都都几次被胡人攻破,那面则是崇山峻岭,如此四战之地,秦人一样横扫六合,用了六代人的时间一统了华夏,以弱胜强,成为一个光耀千古的大一统王朝。
  你们可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所有人都听得热血沸腾,不由的攥紧拳头,是啊!人家怎么做到的?为什么秦人能做得到,奥斯曼确做不到?
  不可能,奥斯曼帝国一定也能做得到!
  杨嗣昌成为了话题的中心,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奥斯曼有三大劣势,第一,四面受敌,第二地形多变而零散,第三土地多贫瘠不适合耕种。
  当时的秦国也一样,土地贫瘠,地形狭长,四战之地不适合作战。
  秦国首先兴修水利,改革农田水利增加粮食产量,积蓄力量的同时,先消灭周围的零星威胁,通过九次迁都,最后从西北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国成为争霸的主角。
  面对大国争霸战争积极改变策略,大秦通过‘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两项国家战略,先后灭掉六个当初比他们还强大的国家,成为华夏的大一统王朝。”
  老年人很配合的问道:“何为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
  杨嗣昌端起一碗茶,喝了一口:“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是一个整体,简单来说,就是交好远处的国家,孤立近处的敌人,破坏敌人的联盟,尽可能拉拢更多的盟友来对付你的敌人。
  这样一来你们面对的敌人始终就是一个或者少量的几个,通过不断的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之策最终击败所有敌人。”
  老年人感叹:“大明不愧是东方文明之国,如果我不是因为年龄太大,都想去大明去留学一番,去见识一下东方智慧。
  各位,你们正直年轻,为什么不前往大明,去学习,去交流,去领略东方的智慧。”
  其中一个青年突然忍不住问道:“如果让顾问先生来制定奥斯曼的战略,顾问先生认为应该怎么来强大我们的国家?”
  杨嗣昌哈哈一笑:“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不正是强大奥斯曼帝国么?奥斯曼有三个劣势,但是换一种思路想,不正是三个优势么?
  第一奥斯曼四面受敌,但是正是因为四面受敌,所有锻炼了强大的奥斯曼军队,他不听的打仗,所以士卒个个都是百战精锐。
  第二地形多变而零散,这不仅让奥斯曼不方便,敌人不一样不方面么?广袤的国土,敌人不能通过一战或者两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奥斯曼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
  第三土地贫瘠,正是因为奥斯曼的土地贫瘠,所以奥斯曼从上到下,从百姓到国君,都对富饶的土地充满渴望,人人好战敢战,这不是奥斯曼用于如此广袤土地的原因么?
  现在奥斯曼帝国最缺什么?缺少的是一个把国力充分发挥,把所有的地盘串联并形成合力的道路。
  这个道路既包括陆路,也包括海路,从奥斯曼的地图可以看出,海军是奥斯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奥斯曼强大的关键。
  众位可以想象,如果奥斯曼失去了海洋,那么将会是一种局面?
  而现在制约奥斯曼的是印度洋上的海军和地中海的海军相互独立,相互支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导致奥斯曼必须同时建立两支海军,而作战的时候确只能用其中一支。
  这就像是两个成年人打架,一个人打仗只能用一半的力气,只能用一只手,那么这样岂不是要吃很大的亏?
  正因为这样奥斯曼在地中海海军虽然屡屡建立优势,但是确一直没有消灭敌人,导致敌人一次次的卷土重来。
  那么一切的关键在哪里?什么方法能让奥斯曼的海军形成合力?打仗的时候不再自缚双手?”
  这样一引导,这些人都想到了,这不就是苏伊士运河么?当初开挖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杨嗣昌就说过这个优势。
  现在旧观念重新再讲,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谁也看不出大明这样做对奥斯曼的坏处,大明因为自己的战略形成了一套学说,不断的提醒奥斯曼人苏伊士运河有多重要。
  虽然是新瓶装旧酒,但是确没有一个人反驳,苏伊士运河修通好处都是看的见的,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其中一个军官担心的说道:“可是最近那些埃及人捣乱的很多,很多人都担心会威胁运河工程的安全,将来就算运河修成,如果这些威胁不解除,运河也不会安全。”
  杨嗣昌自信的微笑着:“这些捣乱的人是谁支持的?是不是那些西方的欧罗巴国家?
  他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些人捣乱?这不正好证明了这里他们也知道很重要么?
  既然是敌人都在意的并且极力反对的事情,你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去做呢?
  自己人支持你做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敌人害怕你办成的事情,那肯定是对你最有利的。
  不过我认为这是好事,现在动乱,这不正好是给你们提醒,让你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处理这件事情。
  如果欧罗巴选择隐忍,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才鼓动这些人破坏运河,那才是对奥斯曼伤害最大的,不是么?


第812章 明城计划
  有人说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是真理,杨嗣昌的任务就是一遍遍的把大明的理念灌输给奥斯曼人。
  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也不求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成为主流观点,有人觉得是对的就好。
  杨嗣昌回到大使馆,新来的大使陈子龙正在办理留学文件,这是今年第一批奥斯曼帝国前往大明的留学生。
  去年开始,为了促进两国的交流,在史可法的运作下,两国已经同意互派留学生,去年试派了一批,今年打算在春季和秋季各派一批。
  为了显示大明的大国风度,大明给予了每年两批,每批一百个的免费留学名额,这一百个人只要达到条件,不仅免除学费,还免除来往的车费,甚至学习期间还有生活补助。
  当然想要获得这个名额也不是那么容易,要过汉语四级考试,要过大明律考试,并且在自己学校学习的时候获得优秀的评价,或者有突出的专长。
  陈子龙的工作就是审核这些档案的真实性,并且给这一百人进行面试。
  为什么史可法之后,大明会派陈子龙来负责奥斯曼帝国大使馆的工作,是因为陈子龙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
  首先他是皇上的心腹官员,从皇上还在潜邸的时候,下江南就投靠了皇上。
  第二就是他主持建设了第一届皇明博览会,是大明最有办展会经验的官员。
  第三他是松江商会的会长,松江商会是大明十二家有外贸许可证的商会之一,主营松江布贸易。
  这样三重身份加持之下,他就是这次选派前来奥斯曼的最佳人选了。
  因为按照规划,大明要以办展会的名义在这里尝试修建明城。
  这个可以说是唐人街的进阶版,一条街道不足以隔绝窥视的目光,如果动乱来临,一条街道也起不到自保的目的。
  所以朱慈烺提出来这个‘明城计划’。
  也就是在世界各地,不是大明直接控制的地方,修建这种明城,当然规格上没有真正的城那样大的工程量。
  不过在防御上大明采用混凝土加上三合土,城墙壕沟护城河齐备,里面居住的大明百姓也都是经过预备役三个月以上的训练。
  并且这些明城建成之后常年都有大明武官和退役士兵作为安全管理保安。
  一旦有事,要求这些明城立刻召集城内的商户防御,要求至少能坚守一个月以上。
  目前大明计划在奥斯曼修建两座明城分别位于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和红海湾的苏伊士港,当然名义上是举办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