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嗯了一声,依旧是老问题,不过下一步大琉球开发之后这个问题应该能缓解一部分。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这个问题明年就能解决,现在你维持生产就好。”
新式铜币依旧是圆形方孔,但是图案印花要比以前的铜钱丰富,这也是冲压比起铸造的优势。
其中金银币为了防止被人磨币减重,边缘还有锯齿纹路。
最后朱慈烺去了炮厂,这边正在生产岸防炮。
大明的铸炮工艺一直都在改进,但是终究还是逃脱不了铸范铸炮,新的钻膛铸炮法目前还在理论阶段。
想要实现不仅仅需要车床技术进步,还需要炼钢等技术全面跟进。
有了好炮还不行,还需要新式的火药技术,这又是化工范畴。
总之大明看似各行各业进步神速,一副跑步进入现代化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朱慈烺把自己对这些行业的初级知识进行了普及,然后大明工匠对自己以往经验的实用化。
现在各行各业,一到了需要真正突破的时候,进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其实如果朱慈烺真的用心参与某一项研究,还真未必不能出成果,毕竟十多年的学上下来,多少都能懂一点点。
但是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某一项技术的超越,而是全面的进步,朱慈烺更大的作用是指导大明走上正确的道路。
以大明的巨人体量,只要路走对了,即使脚步慢一点,一步跨出,其他人也要追赶半天。
更何况大明现在未必就比他们走的慢了。
因为采用铸模铸炮,泥沙模具铸造巨型岸防炮,为了避免模具坍塌,只能采用竖着铸造的失蜡工艺,动辄万斤的炮声,稍有不注意一个气孔,一个裂纹都会导致铸造失败。
但是这已经是当今最先进的铸炮工艺了。
除了这种岸防重炮之外,大明第二大的炮就是战列舰炮了,不过现在战列舰装备数量少,这种火炮只是小规模制造。
朱慈烺来的时候,崇祯十年式战舰上用的火炮已经铸造完成装运到天津船厂去了,所以朱慈烺没有看到。
不过崇祯八年式炮舰用炮倒是生产的如火如荼。一百五十艘以上的数量,每船72门大小火炮。
也就是说仅仅崇祯八年式所需要的火炮就要超过一万门。
而陆军一个炮团的火炮数量也不过三百多门大小火炮而已。也就是说大明陆军十五个师完成换装后,装备的火炮也不过不到五千门火炮而已。
所以为什么海军比陆军花费贵!为什么海军是高技术兵种!
而后膛炮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发明,大明本来就有后膛炮,只不过因为气密性,炮药威力等等因素影响,实战效果不强。
而新式后膛炮,最终还是要解决密封问题、膛线问题、炮弹问题、火药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实现。
其中钻膛工艺又是前置条件,而想要获得稳定的钻膛速度,又需要动力上有所革新。
这绕到一圈又绕回蒸汽机上面,朱慈烺远远低估了蒸汽机制造的难度,原本以为气缸是个难点,结果仅仅一个锅炉就让那些工匠们抓破头。
一体成型,没那技术,分段制造,压力大了要么漏气,要么爆炸,反正就是搞不定。
而且往复式蒸汽机涉及到的机械原理,根本不是开一个金手指就解决的了的!
蒸汽机是欧洲十八世纪初的发明,发明之初,因为效率低下,仅仅用来给煤矿抽水。反正煤矿就是不缺煤。
之后用了七十多年之后,瓦特着手改良蒸汽机,瓦特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改造任务。
之所以发明七十多年之后才有人改革成功,并不是说瓦特有多天才,那只是一个方面,这更是因为,技术需要进步,尤其是机械加工技术需要进步。
对方近百年的路朱慈烺想三年走完,那是不可能了,大明现在工业基础更加薄弱,甚至具有科学思维的人都是少数。
这个慢慢来就是了,反正大家都没有这个技术,大明也等的起。
看完永平的事情,这次朱慈烺终于动身回京了,京城那边也随着太子回京日子的临近变得诡异起来。
说不上那些大臣有什么串联,只不过是大家在太子手下失败太多次,已经有点畏惧了。
大家虽然不敢在报复,但是不合作总可以吧!咱们不说,不问,不听,不作为所有关于太子的事务。
但是没有想到,崇祯并没有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
朱慈烺到通州的时候,就得到消息,崇祯为了表彰太子殿下的功绩,要求礼部出城十里迎接太子。
但是礼部拒不合作,以辞官相威胁,然后就被罢免了。
之后礼部一般官员告病或者告假,甚至有人跟着提出辞官。
御史觉得太子行的是与民争利之事,在江南更是杀得人头滚滚,抄家灭族的事情更是没少干,凭啥被百官出郊迎接十里。
朱慈烺对此也是无奈,这些人竟然又想搞强项令那一套,迎接不迎接的朱慈烺本来无所谓。
但是现在,这些人要是不出来迎接,反而显得他朱慈烺不得人心了。
第572章 太子贪污
果然,一批脖子硬的被撤职之后,新上来的老实了很多,一群人还不是乖乖的按照圣旨准备相关礼仪。
还是那句话,大明从来不缺少当官的!
朱慈烺冷笑着看着这些人,举行完礼仪之后,朱慈烺直接前往大殿谢恩。
之后开始汇报江南之行的总结:
儿臣初到江南,江南税制混乱,百官人浮于事,贪污受贿成风,所谓闹事不过是奸商抗税,而所谓民意不过是逆儒复社之流在背后推波助澜。
江南之白莲教匪乱,由来已久,此次爆发皆因为余干县刘县令倒卖赈灾粮食,导致百姓失去赈济,引起民怨。
目前匪首等已经擒获送京城有司治罪,刘县令因为罪大恶极,所以在余干县凌迟而死。
江南盐商抗税,儿臣经过慎重考虑,已经改革盐税,使得盐商们有利可图,百姓吃盐更加方便,更加便宜,国家获得更多盐税。
之后根据盐税改革成效推动茶叶等商税改革,都取得不错效果。
之后发放外贸许可,兴办博览会都取得超过预期的效果。
此次江南之行详情儿臣已经整理成奏章,请父皇御览。”
王承恩接过朱慈烺送上来的奏章,崇祯满意的点点头:“皇儿这次南下辛苦,劳苦功高,先下去歇息吧!”
朱慈烺躬身下殿,然后奔向后宫,先拜见了周皇后,然后是张皇后等人。
皇后见朱慈烺回来,拉着左看右看,把全身上下打量了几遍,这才眼圈红着:“我儿黑了,也瘦了。”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都是路上晒得,在江南孩儿吃得好住得好,没有受委屈。”
两人在后宫说话直到中午,崇祯来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午饭,朱慈烺才终于回到东宫休息。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本来不打算上殿,但是桂喜确上来喊自己:“殿下,倭国德川家派出使者,昨天刚到,今日要求上殿求见呢,皇上吩咐喊您去处理此事。”
朱慈烺来了兴致,一边吩咐陈圆圆李香君给自己更衣一边问道:“李若琏,可打听到这次他们的目的?”
李若琏躬身:“殿下,从四月开始,倭国几位新晋大名已经开始联合讨伐德川幕府,德川家光先后三战皆败,已经退守倭国关东地区。
这次是德川家光家臣建议,向大明皇帝低头称臣,以乖顺之态,换取大明减少金矿出让要求。
他们这次打算把几位大名手里的金矿都献给大明,但是保留自己辖地内金矿的一半。”
朱慈烺冷笑一声:“这德川家光还不死心!这个时候还派使者讨价还价,他就不怕这边使者还没有回去,他已经身首异处了么!”
李若琏笑着说道:“德川家光手里还有倭国国王这张牌,按照倭国国王一直以来的名位,其余大名就算想要杀光德川家的人,但是也因为德川家光挟持天子,而投鼠忌器。”
朱慈烺嗯了一声:“走吧,上殿!”
朱慈烺眯着眼听完流程终于等到倭国使者上殿,倭国来的这位不仅一副大明儒臣打扮,嘴里说的也是字正腔圆的大明官话。
这些都不值得惊讶,汉语本来就是大明这些藩国的官方用语,不仅这些时节会,就是倭国大部分大臣都会汉语。
果然他上殿说的事情跟李若琏打探到的分毫不差。
说完之后,崇祯开口说道:“尔等弹丸之国,不尊大明已久,今日又遣使来,听闻倭国国王被德川家所掠,天子岂可以受制于臣僚。
今日尔等回国,晓谕倭国,还政于倭王,令其用心治民。
大明商事向来有太子安排,矿物开发自有相关机构,你等诉求可以择日说与太子,太子自会视情况处置。”
朱慈烺愣了一下,这不打算在朝堂上解决?那干嘛喊他起来上朝?
朱慈烺还没有愣多大一会,倭国使者就把德川家光曾经给太子送礼的事情说了出来。
后面就有御史跳出来:“陛下,臣弹劾太子,滥杀凶残,结党营私,收受郑家贿赂千万两,所谓许可证也是私相授受获利数千万,……”
总之洋洋洒洒把市面上关于弹劾太子的消息又念了一遍,唯一的新意就是他竟然摸到了郑家给朱慈烺送礼的事情。
朱慈烺对这个很惊奇,看着崇祯淡定的看着自己,朱慈烺在才明白,所谓的倭国使者,指的就应该是郑家这事了。
想一下也知道,这郑家机密,从倭国泄露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郑子龙的老婆就是倭国人,郑芝龙更是从倭国起家,手下有些倭国人也很正常。
不过从这里看东厂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至少李若琏的锦衣卫就没有探听到倭国跟御史密谋的事情。
御史原本以为自己掌握绝杀,没想到念到一半,看上面皇帝和太子都一副淡定的样子,皇上脸上甚至没有出现一丝的不悦。
御史心中更加生气,念起来更加有力:“今太子北归,开府之权理应收回,然太子把手下党羽都转移往辽东,妄图躲过陛下之耳目……”
等御史念完崇祯才开口问道:“皇儿有意去辽东?”
朱慈烺起身拱手:“是,父皇,辽东新复,大明失去辽东已经数十年,辽东汉人遭遇建奴数次屠戮,已经十不存一。
辽东百废待兴,乃是大明控制东北之藩屏,况且汉唐之时,那里就是汉人之故土,太祖、成祖等辛苦创业筚路蓝缕才有尺寸之土,儿臣身为后辈儿孙自然要用心经营,无愧余先祖也!”
崇祯沉默了一下,想想说道:“皇儿若是北上,不可出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那边是万万去不得!”
崇祯现在也看开了,皇儿心思野了,想要在养在东宫里让他好好读书时不可能了,而且自己这个儿子太耀眼了。
一直留在京城抢他的风头,让他这个皇帝当的很没有成就感。
与其这样还不如任由他去往各地,这个就跟以前朝代的皇子一样,多出去历练,将来才不至于坐而论道,瞎指挥乱下令。
总之辽东就辽东吧,有大军随侍,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崇祯想了想说道:“朕记得沈阳建奴修的皇宫还留着呢吧?着内库拨款四十万两,重修沈阳皇宫。等皇宫修整完毕,皇儿在起行如何?”
第573章 崇祯飘了
御史见自己念了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