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给两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文明,大明的城市虽然大,但是确并不乱。
当然更不会像欧洲城市那样马粪、牛粪、人粪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
大明并不是欧洲,欧洲只是刚刚开始过上好日子,文明刚刚兴起,城市人口快速膨胀。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
但是大明就不一样了,大明从汉唐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百万人以上的超级城市,所以一代一代的积累,一代一代的改造。
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超大城市的设计办法和管理制度,所以大明在市政管理上绝对甩同时期的欧洲几条街。
再加上为了防止瘟疫,自从京城环境改革被认为有效之后,各地都安排了卫所士卒担任城市清理环卫人员。
所以大明的城市比起历代都要注意公共卫生,自然更干净。
文明除了干净之外还有次序,买卖京营要么开设临街铺面,要么就是整齐的路边小摊。
行人各行其道,车马按照要求行驶,繁华确不繁忙,拥挤但是并不杂乱。
两人一路上看不尽的新奇,欧洲虽然有不少传教士到达大明,但是他们描绘的大明哪有自己亲自看到的让人认识清晰。
马车一路西行,走了一上午才出城,出城后的道路就不再是砖石铺就了,不过三合土路面夯的很结实,平整度也很高。
马车在这样的路面上小跑着,一点也不觉得颠簸。
远处白墙灰瓦的江南村镇,孤山,小桥,河里采莲藕的少女,这无不让他们新奇。
当晚他们住宿昆山县驿馆,昆山虽然只是一个县,不过他位于松江府和苏州府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繁华程度也让两人打开眼界。
第二天傍晚他们到达苏州,周通译难得带着他们游览了几处著名景点,跟他们讲解苏州几千年的历史。
当然他们也看到了苏州城强大的城防,还有严整的军队,比起欧洲的一流陆军也不逞多让。
他们无法想象,要是出动六十万这样的军队,不知道地球上有那个国家能抵抗的了?
两人震惊着这座城市高耸的城墙,强大的军队,还有历史的久远,同时也被优美的江南园林设计沉醉。
欧洲人这时候还没有养成老子天下第一的气魄,也没有把资本主义文明推向高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美好的标准。
所以看到江南园林,自然是惊叹于东方智慧,羡慕并渴望拥有。
而他们参观的几个宅院,也都是朱慈烺命人挑选的,代表了园林建筑的精华。
接着一路过无锡、常州、镇江最后到达金陵,果然两人一路看过之后,对大明的富强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路的大城小城,接连不断,就是一个普通小镇在欧洲都能称为城市了,当真是让人惊叹!
他们当然不知道他们看到的这条路线可谓是大明的黄金路线,也是大明最繁华的地方逛的差不多了。
其实一开始朱慈烺打算让他们从杭州出发,然后走苏州一路过来,但是考虑到那样有点太刻意的嫌疑,所没有那么干。
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不仅仅大明人熟知,就是在整个世界都是举世闻名的城市。马可波罗可是没少夸这两个城市。
要是看完了苏州杭州之后,对方是不是绝对大明就这两个城市?
所以朱慈烺选择了松江府这个新兴城市,松江府是因为棉布而兴起,在马可波罗来的时候,他还没有那么繁华。
朱慈烺又定下了松江府外滩作为博览会的会址,所以从松江下船有理有据。
一路上的震惊太多了,以至于他们看到金陵城那高达二十米的城墙,他们已经不再惊讶了。
他们觉得金陵作为大明三座都城之一,有这样雄伟的城墙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这让他们想起了君士坦丁堡,大明的金陵城比起君士坦丁堡还要雄伟壮丽。
特别是那更多更大的炮口,还有江面上游弋的战舰,让他们明白不由自主的升起敬畏之心。
到达金陵,两人被安排在驿馆,被告知要学习礼仪,等待太子殿下召见。
两人这才想起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且对于前途更加担心起来。
尤其是威德尔,以前他并不觉得攻打虎门炮台是多大的事情,而所谓的大明震怒真的能怎么样。
这次来他也只是觉得他是来开通航路的,所以才选择妥协,并不是他真的打不过,他又不是战败投降,自己完全可以跟大明的这位太子讲讲条件。
而这一路行来之后,他看清了自己,有看清了大明的实力,他终于知道,自己为英国带来了什么。
诺雷蒂说的对,这次他给英国招惹了一个惹不起的存在。
他已经能想象到当大明天子震怒,派出比西班牙无敌舰队还要多一倍的战船,带着他的六十万,不,只需要十万陆军,大英帝国就会被横少。
所以两人乖顺了很多。
朱慈烺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见这两人,过了初期的震怒之后,朱慈烺又冷静下来,不能范兵家大忌,不能两线开战。
大明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稳固北方,建奴虽然已经被打残,但是确并没有死,他们还随时有可能南下侵扰大明边疆。
在稳固北方之后,才是南进的时机。
两百条战舰的订单也只是刚刚下达,想要形成战斗力还早着呢。
就是完成舾装都不是一年能办成的事情,紧紧是这两百条船,就需要一万两三千门火炮。
现在京城的枪炮厂一个月产量也不过三百多门,要是以现在的速度,即使只供应这些船,就需要四年。
但是只供应船是不可能的,陆军还等着炮呢!
按照朱慈烺的原计划,是一边增加产量,一边进行简装,也就是每条船先装十门炮凑合着用。
等到产量上来了在满配,所以现在宣战,朱慈烺总不能开着福船去印度找英国人吧?
第489章 东宫二十司
等了半个月,崇祯允许开府的圣旨终于到了。
除了开府的权利之外,崇祯进一步明确了朱慈烺总督南直隶及浙赣湖福广军政事务及税收改革。
这些地方可谓是囊括了江南的精华,也可以说这些地方就是江南。
这也基本上是把金陵陪都尽交朱慈烺之手。
这里虽然只有六省之地,但是产量占据大明半壁,经济更是一度占据大明七成以上,人口也是占据一半以上。
所以崇祯这次的魄力非常大,决心了非常大。
之后又有密旨,上面崇祯分析了为何南北对立,江南屡屡以下犯上,其中金陵及下辖江南诸省自成体系有着重大责任。
这次朱慈烺既然已经下狠手了,那么不妨一步到位,把江南六省纳入京城管辖,结束这种两京制度。
朱慈烺接到密保也认为崇祯说的对,后世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的两京制度简直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大宋江南没有留下备份,但是大宋依旧靠着江南朝廷苟延残喘上百年。
大明倒是留下了备份,但是相互扯皮,相互拉后腿,党同伐异,完整的政权构架反而失去了生命力。
所以说,两京制度是失败的,以往的江南官员,一旦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动不动江南财税重地,动不动祖宗成法制度典章。
江南士林仗着自己雄厚的财力牢牢把控着江南六省的政治。
正因为这样,朝廷才收不上来税收,所以江南六省的制度也是变一变的时候了!
所以朱慈烺接到任命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太子府直辖二十四司,第一个自然是统计司了,这个是朱慈烺的核心部门。
人员就是这次陪着朱慈烺南下的那些统计司人员。
虽然朱慈烺到江南主要是主持税改,但是朱慈烺建设的第二个司确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税务司,反而是农业司。
农业司主管粮食生产的安全、农业灾害的预防处置、新作物的研究、新种植方法的推广。
朝廷百官天天叫嚣这‘以农为本’,但是大明中书省有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国子监、六科、五寺、詹事府、太医院。
确唯独没有关于农业发展的部门,足见这些人根本没有真心想过农业。
农业司由皇家科学院农学相关研究中抽调人员组成,这些人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增加新粮食产量,改善新粮食口味,并且推广种植。
要知道后世红薯种类很多,有专门出淀粉的高淀粉红薯,有专门给人食用的甜心红薯等等。
但是那是经过多年改良之后的产物,大明目前种植的红薯不仅产量没有那么高,而且口味还差。
所谓高产,紧紧是第一年没有种过的土地能高产,如果重茬,那么产量就会急剧下降。
目前因为种植年限才两年,好不知道多久才会恢复地力,在化肥没有出来之前,估计这将会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第三个部门才是税务司,江南因为税收问题已经被朱慈烺修理的足够老实了,底层模式已经基本健全。
这次更多的是确认职权,还有建立上下级的从属升迁完整体系。
第四个部门就是教育司,教育一直是国家大事,大明虽然已经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说白了,那根本不是教育制度,那只能被称为选官制度。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大明需要的各种人才,而不是培养所有人去当官。
所以朱慈烺提高教育司的重要性,除了教授新学之外,像医学、工学、矿产、等等都要专门培养。
第五个就是卫生司,主要管理医生资质审核、医疗建设、传染病、瘟疫、新医学的研究和推广、新药的研究和生产、中医药的种植等等。
这个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新生儿接生到照顾抚养这一系列技术的推广培训,将会直接关系到大明人口出生率。
这些事情皇仁堂一直都在做,这次只是从里面抽调人员担任相关职务。
第六个部门就是安全司,招募衙门里善于断案孔武有力的衙役成立地方安全司,然后州府在设立相应总司。
在锦衣卫各省缇骑部门的配合下,处理一半案件,以及小规模的暴乱,强盗土匪等等。
第七个部门是工业司,主管工匠户籍管理、工业生产规划、机械研发、新机器新技术推广和保护等等。
工业现在只是兴起阶段,还没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不过提前布局,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匠籍管理则是大明的一个特色,朱慈烺并没有贸然取消匠籍,现在工匠的地位虽然升高了,但是还并没有那种可以鄙视其他阶层的地步。
如果贸然取消匠籍,搞不好有不少人选择改行,到时候引起大明工匠不够用那就麻烦了。
第八个则是皇家科学院,一直以来,这个都是东宫筹办的组织,但是一直也没有纳入大明的官制体制中。
这次趁着开府的机会,给这些人解决官身的问题,一来是种鼓励,表示朝廷的重视。
二来也是告诉大家,即使只是搞研究,一样可以当官,至少可以吸引一部分无望科举的人投身科学事业。
第九个则是交通司,大明交通问题一直是朱慈烺想要改善确无力改善的事情,以目前的财政收入,修一条从京城到江南的高标准公路,要么就是一代人工程,要么就是倾国之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