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明显是太子要对西南动手的征兆,尤其是太子这一系列的命令大半是针对西南,由不得人们不乱想。
  特别是在茶马道上做生意的那些商贾,更是吓得两股颤颤,盐商的结局就在眼前,他们很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杀的鸡。
  朱慈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想法,西南地区太远,汉人本来就不占优势,朱慈烺可不希望杀的这些人都逃跑了。
  到时候在迁移百姓花费的代价会更大。
  朱慈烺开心的事情是,最近京城那帮大臣又狠狠的作死一波,结果不少除籍的皇族被发配西南,不少官员也被贬谪。
  崇祯为了方便朱慈烺江南的行动,允许朱慈烺开府金陵,建立自己的办公班底。
  要知道朱慈烺到江南这么久,插手政事完全依赖锦衣卫,其余的也都是依靠崇祯圣旨赋予的权力:厘清税赋。
  这样一来,朱慈烺办事处处受制,传令要么依靠李若琏的锦衣卫,要么干脆只有发往京城,让京城那边在跟崇祯说,然后崇祯下旨。
  这次崇祯允许他在金陵开府,他就可以自行任免官员,插手地方政务。


第479章 天地有正气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崇祯是打算跟这些官员对着干到底了。
  官员希望崇祯把太子喊回去,甚至废掉。
  但是崇祯确直接允许太子开府,大有鼓励太子在江南住下的意思,这种形式下,京城一下子反而安静了下来。
  各部官员还是要上班的,统计司按照劳动成果和规划来申请资金,自己承诺的工作没有做好可是要追责的。
  而想要多拿工资就要多参与工作。
  每次到统计司申请资金的计划书都要写清楚钱用来干嘛,哪些钱是给干活的人的工钱,完成多少比例是多少钱。
  如果皇上或者太子有任务发现来,一样会送到统计司进行核算,一样会写清楚花费,还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的工钱。
  所以想要多拿钱,就要多干活,钱拿的多,就代表工作努力,也代表能力出众。
  朱慈烺最讨厌那种人浮于事,混日子的,所以给这些人定下的基础底薪只有每月一两银子。
  以京城的物价来算,每月一两银子养活一家人肯定不够的。
  所以闹了一阵子看着没有效果,而且工资确反而显著下降,那些跟风起哄的就自觉回到工作岗位去了。
  而那些闹得凶的头铁的,又被贬谪到了西南,有的干脆被派到理藩院做事。
  剩下的都是有家产的不在乎朝廷那点工资,也不想升迁心中只有自认为的那点正义,要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
  所以闹归闹,他们闹他们的,大明各项事业依旧有条不紊的推进,各种生产一刻也没有停下。
  上层那些动荡还不足以影响到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他们视为比生死还要大的事,在老百姓看来不过是增加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不仅没有人拥护,反而不少百姓冷眼旁观,准备看他们的笑话。
  十月份的京城北风已经很大了,北风十月冻皮肉,十一月冻筋手,腊月冻骨头。
  萧瑟的北风中,八个罪官带着枷锁,拴着铁链脚铐,步履蹒跚的往西直门外行去。
  为首的抬起头,正看到城门里送别自己的学生亲友,不禁老泪纵横。
  亲友看到走到,一下子骚动起来,哭着喊着他的名字。
  他抬头笑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老朽没有韩公之文思,今日借此勉励诸位,要为大明江山社稷,要为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
  说完大踏步朝门外走去,可是走到门外面他愣住了。
  只见西直门外沿着城门往外,密密麻麻的百姓,夹道等在那里。
  老者一下子眼圈红了,泪水潸然而下:“老朽何德何能,劳动众位乡亲送别,有你们如此,老朽知足矣!
  吾道不孤!吾道不孤!
  大家放心,老朽就算到了边关,一样会初心不改,为众位讨一个公道,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百姓看着他在那念叨,突然有人问道:“你们是左都御史瞎建言么?”
  老头拱拱手:“没错,老朽正是夏建言,我等读书人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如文天祥正气歌中说言:天地有正气,杂然……
  ……哎呦!……啊……谁……你们……啊……怎可……哎呦……”
  夏建言正要慷慨陈词一番,发表一下临别感言,结果没想打百姓等他并不是为他送行的。
  两边的百姓叫喊着:“瞎建言!我让你瞎说!呸!he……tui”
  “he……tui”
  “砸死他!”
  “就是他,说太子坏话!”
  “就是他!说没钱加农税不要收商税!”
  “还换太子,咋不把你妈换换!”
  “起开,我这里面包的屎,让我糊他脸上!”
  “我这有粪缸里捞出来的鸡蛋,看我瞄准……!”
  “看老娘的月事巾!”
  八个人浑身上下立刻被各种污秽物淋了个遍,一边负者押运的衙役也都纷纷散开一边,生怕被牵连。
  夏建言更是被重点照顾,各种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黑的全身色彩斑斓,臭气熏天。
  夏建言绝对没有想到,他一心为民请命,百姓竟然如此对他,几次想张嘴说话,结果被屎尿溅到嘴里。
  最后实在气不过,猛然喷出一口鲜血,然后仰面倒地。
  消息传到皇宫,崇祯面色古怪:“就这么死了?”
  王承恩点点头:“可不是的,喷了一口鲜血,仰面倒地,后脑勺先着地,结果就这么走了。
  当时百姓都是义愤,想着砸几下出气,没想到他这么……百姓要治罪么?”
  崇祯哼了一声:“便宜他了!百姓就算了,不过以后这种流放的官员的事情出发前还是不要登报纸了,这次是一个教训,以后注意就是了。”
  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夏建言的遭遇不仅没有人同情,更是有不少人拍手称快,大骂活该!
  时代变了,再也不是士林议论就代表了天下百姓的时代了。
  百姓每天看报纸可比见到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容易的多了。
  百姓心里明镜的,谁好谁坏一比就知道,太子平流寇、驱建奴、减农税、免辽响、种新粮、提粮价、放贷款、免火耗。
  这一桩桩事,这些官员要是做过一样,都能算是好官。
  这两年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从杂粮掺着野菜都吃不饱,到现在逢年过节也能吃上白面,到了过年也能割的起肉吃顿饺子。
  以前卖粮换钱,花钱交税,火耗公摊,杂项厘金,税齐粮尽,只能在夏秋种一茬杂粮掺着野菜裹腹。
  现在一亩地交清地租,交完税款还能剩下三成粮食。种上十亩地,能剩下六七百斤,卖到皇明粮仓能换五六两银子。
  夏天在种一季玉米或者红薯土豆,虽然几种粮食都不好吃,但是让人一年都能吃的饱饱的,比啥都强。
  以前不舍得喂的鸡鸭猪,现在也舍得喂了,一家人勤快点一年能摸到十两银子往上。要是趁着农闲在找份活干干,这一年二十两银子都能攒下。
  这在以前谁敢想,往常不饿死人都是好年景了。现在大家都盼着好日子越久越好,越来越好,谁要是想破坏,那就是和天下百姓过不去!


第480章 新三策
  朱慈烺看到这个消息,也是微微一笑:“跳梁小丑!不值一哂!”
  李若琏面色古怪,不值得讥笑,你还笑!当然他只是在心里面说说而已。
  朱慈烺靠在圈椅上,手指有规律的敲着桌子,敲着敲着突然停下,李若琏连忙躬身准备,一般这个时候太子都是要说话了。
  果然朱慈烺开口问道:“赛伯温那边调查的怎么样了?”
  李若琏躬身:“赛伯温自从到胶州之后,一直在胶州建筑工地上指挥,虽然做事有时仗着太子的势力,但是确没有逾越规矩。
  统计司查账也没有发现贪污等问题,这次之所以能聚集整个山东的商人之力,完全是因为山东商人想借他和太子殿下熟悉,想套近乎。”
  朱慈烺嗯了一声:“胶州港建的如何了?”
  李若琏摇摇头:“这个臣就不知道了,不过那边已经能停战船了,上个月运往倭国的物资曾经在那补给过一次。”
  朱慈烺当初放赛伯温去胶州,一个是历练历练他,令一个也是觉得他权力心太重,看三国演义看傻了,一心想要做诸葛亮。
  当诸葛亮可是什么好事?刘备在的时候还能压制,刘备走后,诸葛亮权倾朝野,为刘禅亚父,蜀汉事物其一言而定。
  他赛伯温当了诸葛亮,那他朱慈烺是什么?是刘备还是刘禅?
  这一年多,对方做事也算兢兢业业,也没有冒头搞事,看来是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但是这次突然冒头,朱慈烺并不觉得只是那些商人想借他的力。
  朱慈烺觉得,商人想借他的力,他又何尝不是在借商人的力,朱慈烺在江南正是用人的时候,他这个时候冒头肯定是想重回朱慈烺身边。
  加上最近皇上有允许朱慈烺开府,估计对方的心思就更加急迫了。
  朱慈烺将来肯定是要当皇帝的,那么这吃开府无疑就是对将来朱慈烺称帝之后的朝臣格局的一次预演。
  只要这次占有一席之地,做事没有纰漏,将来肯定会被重用,平步青云。
  李若琏看着朱慈烺若有所思的样子,想了想说道:“殿下,赛伯温有一封信要交给殿下……”
  朱慈烺没有意外:“哦,拿来吧。”
  李若琏双手递上,朱慈烺看了看他:“你这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怎么这信跟你有关?”
  李若琏苦着脸点点头:“殿下恕罪,下面的人办事不利,调查被赛伯温发现了,所以才有了这封信。”
  朱慈烺呵呵一笑:“倒是个聪明人……”
  展开信纸,赛伯温先是介绍了自己在胶州做的事情,然后是这样做的目的,之后是山东之人的反应。
  接着就是表达了对太子的思念,并且反思自己,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接着就是自我检讨,说明自己不在想当诸葛亮,而是当张良陈平刘伯温这样的贤臣。
  朱慈烺皱眉沉思了起来,如果你的心思都被别人猜到了,那么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害怕!
  最后则是赛伯温对于最近朱慈烺在江南的举动的看法。
  赛伯温觉得,现在来看,江南表面上一片风平浪静,士林商人对太子殿下俯首帖耳。
  但是实际上已经是犹如火药桶一般,江南人是敢怒不敢言,殿下杀人容易,但是诛心确难。
  要想江南归心,赛伯温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就是培养亲太子的商户,旧的商户利益受损,自然难以笼络,那么太子不妨扶持新的商户,到时候新旧对立,江南就难以拧成一股绳。
  第二就是给予百姓好处,士林商户毕竟是江南之少数,江南最多的还是织工织户和种田的百姓。
  而江南虽然繁荣,但是地主织坊主的盘剥更甚于北方,百姓虽然生活在鱼米之乡,但是不少人确吃不起米。
  第三个就是杀人诛心,士林所依仗的不过是科举而已,而太子在江南,可以通过清查科举舞弊、成立新的诗社文学社、招募幕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