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才制成保金丸,这里面每一样价格都不低,若是以前这一个疗程药,非要八钱到一两半银子才能买到。
  而现在皇仁堂在不减任何药的情况下只卖二钱银子,绝对是公道价格了。”


第466章 罢市风波
  皇仁堂管事的叹了口气:“想必公子也知道,这成药价格降下来了,这成药都是草药制作,所以收购草药的价格自然就不能太高。
  皇仁堂虽然敞开了收购草药,但是价格都是按照在药材市场购药的价格走,皇仁堂有规定,买药无论是一两还是一千斤,价格都是一样。
  这个价格就是皇仁堂在各药材市场批量从生药商人处购买的价格。
  皇仁堂是大宗购买,主导着市场的价格,为了降低成药价格,所以这两年一直在降低生药价格。
  所以这女孩卖药价格自然不可能给的高了。
  其实不只是这位小姑娘卖药,现在生药价格近乎腰斩,不少以采药种药为生的药农都收入大减,以至于生活困顿。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管事没有权力决定草药的收购价,所以伙计让这个小姑娘在门口卖药是我默许的。
  我们也是一介平民能做的也有限。”
  朱慈烺看了看几个人,最后又把目光定格在小姑娘身上,没想到他一心想要救民的想法,到最后反而成为了害民的恶政。
  朱慈烺问一边的小姑娘:“你对皇仁堂如此低价收购药材可有怨言?”
  小姑娘摇摇头:“天子和太子也是为了天下百姓,我……我虽然卖药便宜了,但是买药也便宜了呀!
  我小时候辛苦采药半年才够一个疗程八副药的钱,现在只要两个月就能买一副。
  再说了,这也是帮助别人,天下那么多以前买不起药的因此活命,我觉得,这是好事。”
  朱慈烺沉默不语,这么一个小姑娘能有这样的心,也算是善良了。
  只是皇仁堂上次改革收回管理权之后,成药价格已经降低到几乎跟制药加上运输成本等同。
  若是贸然提高生药价格,那么成药是不是跟着涨价?若是不涨价,那么以后岂不是就变成了大明官府补贴药价?
  也不是说朱慈烺补贴不起,但是如果制药是赔本的生意,那么天下医者该如何生存?
  要知道,朱慈烺现在培养的医生军队都还不够用,天下绝大部分病症还是要靠这些普通医生去看。
  如果朱慈烺砸了别人饭碗,短期看是百姓得到实惠,但是要是真的没有人愿意看病,那么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吩咐李若琏给女孩药钱,然后回到屋子里,朱慈烺还在想这事。
  最后朱慈烺并没有贸然提高生药价格,二十写信回京,吩咐皇仁堂以后购买药材减少取消议价,而是采用市场均价购药。
  至于成药价格,并不上涨,亏损部分由皇家补贴。
  这个比起提高生药价格要靠谱一些,反正成药最后都是病人吃了,百姓会受惠。
  朱慈烺处理完这事李若琏走进来:“殿下,金陵那边传来消息,有人在组织罢市,以抵制殿下改革税收。”
  朱慈烺眯着眼,这些人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正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这些人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岂不知确是自己给自己掘墓。
  如果没有朱慈烺的出现,所谓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这一系列的屠杀沦为奴才,岂不是这些人今日抗税的报应!
  有些人就是自作聪明,以为从众就不会受到惩罚,以为事不关己就可以高高挂起。
  岂不知,众人意识聚合形成的所谓观念终将对其影响。当社会意识扭曲,这些人最终必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就如后世老一辈人教会自己世态炎凉,冷眼旁观,老年人栽倒不要去管,省的被讹诈。
  那么现在等子女长大,他们就生活在一个摔倒无人扶的世界,当初他们的事不关己,如今变成他们生活中的惶恐。
  现在他们老了,走在大街上,摔倒就是生命危险,因为可能大家都冷眼旁观,不敢去扶。
  再如当年那些为新生儿性别选择沾沾自喜的人,那些重男轻女把女孩子打掉留下男孩的一代人。
  满心的以为自己有人传宗接代,有人可以养老送终,自己捡了大便宜。
  但是二十年后,世界变成了男多女少,变成了娶亲彩礼十万二十万要车要房的世界。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才是娶亲压力越来越大的根源,而品尝这个苦果的恰巧就是当年进行性别选择打掉女孩的那一代人。
  他们是有了儿子,但是确未必有本事给儿子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他们讨厌女孩,看不起女孩,可是最后确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代价甚至倾家荡产,把别人家的闺女接到家里,当成祖宗伺候着。
  这即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天道循环的报应。
  所以朱慈烺对于这些人没有怜悯,只有厌恶,当建奴南下涂炭中原时,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现在这些人罢市作死,朱慈烺自然怒不可遏,对抗朝廷收税,这是要造反啊!
  朱慈烺冷眼说道:“组织此事者按照谋逆罪论处,抄家!参与者没收店铺,凡是对抗收税者一律发往各地服徭役!
  孤这次就是把江南打烂!也要让他们知道知道,这大明是谁的天下!”
  李若琏流着冷汗,朱慈烺也是没有大皱,这个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与其慢慢拖着等着事态发酵,不如杀鸡儆猴,让这些人知道知道厉害!
  江南他是不可能一趟一趟的来了,他又不是隋炀帝,也不是乾隆,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能少一次就少一次。
  所以这次处置江南问题,朱慈烺就算是杀的血流成河,也要换得这些江南人一代人记得此事不敢再乱动!
  反正查抄盐商得到不少钱,朱慈烺有信心即使三五年内江南税收为零,大明依然国库充盈。
  李若琏看朱慈烺没有改变心意的想法,立刻领命下去吩咐。
  朱慈烺笑笑,刚在扬州杀的血流成河,这仅仅隔一道长江,这些人就闻不到血腥味了?
  江南财税重地,轻易动乱不得,是不是这些文官以此要挟朝廷要挟的习惯了,他们自己也就信了?
  这两年整个大明税收,这些江南地区提供的还不到四百万,还真以为天下离了他们就不转了!


第467章 收税方式
  其实这两年朱慈烺都在想江南的税收该怎么收?
  就像后世一样,其实很多交易都是不需要发票等东西的,也不需要经过官府。
  特别是服务业,例如青楼、饭店、车夫等等,他们要么生产和销售是合一的,要么干脆没有生产活动,很难收税。
  而大明的很多作坊式工厂,其生产活动也很难界定。
  盐专卖的制度并不适合普及,朱慈烺想搞帝国主义,而不是后世那样的大锅饭。
  那么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税收制度。
  首先是江南的大宗货物,盐、茶叶、布匹、瓷器和粮食。
  盐就不用说了,官府专营,自然不会有税收问题。
  茶叶和布匹和瓷器等大部分货品朱慈烺都打算采用按照封装收税制度。
  茶叶要么制造成茶砖,要么装罐装箱,等封装完成之后,会在外包装的纸包裹上贴上封条,木板上用烧红的铁印打上标记。
  只收这一道税,各地验税也是检查纸包装上的税号跟铁印税号是不是相同。
  税号也是借鉴了后世的身份证制度,前两位代表着省份,三和四两位代表着所属的州,五六位代表着县。
  之后再六位为该纳税户的户号,在后边就是生产日期,生产日期后面是该货品是今天第几个生产的。
  这样复杂超长的一行序列号,虽然前期麻烦,但是只要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那么就可以立即追溯到产地生产厂家。
  不仅方便了收税,这一串号码还标出了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使得货物的质量和保质期都变得清晰可以查询。
  茶叶只收大包装的税,低于一大包的流通是免税的,但是流通中,运输的小包装的总数不能大于一个大包装,否则就要装箱收税。
  布匹也是一样,纸条套环封条,加上在侧面的布匹印上税号,到时候以核对两个税号为纳税原则。
  而且在布匹侧面打上税号,就等于在整匹布上打上税号,这是防止有人把封条取掉套在另一批布上。
  瓷器一样采用的是按箱收费,反正只是本地销售,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
  若是有人想讨巧运小量物品逃税,那么这一次半箱也不划算。
  收税则是按照产地封装后一次性收齐,中途不再产生新的商税。
  不过税已经不是以前的三十税一,而是根据货物的不同征收,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不等的税收。
  例如粮食流通征税为百分之五,顶尖丝绸瓷器等制品的税收就是百分之三十。
  除了这些大宗商品之外,店铺等服务业采用准入制度。
  例如青楼,所有从业者都必须持证上岗,每年都要定期体检,而税收的多少就按照该楼的持证者数量来定。
  饭店车夫也是一样,都需要每年体检,如果你能雇得起更多的人,那么你自然生意更好。
  所以这些店铺都是征收人头税为主。
  这也是江南为什么会闹的这么凶的原因,不惜以罢市相威胁。
  原因就是,以前税吏来了,谁便给点钱打发了就是,或者干脆不用出钱,拿两样东西也就走了。
  但是现在税收开支差不多要占到收入的百分之十以上,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底线。
  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个税收只是正常操作,这可是商品流通环节唯一的税收,后面又没有个人所得税等等税收,这个钱数很公道,比起后世的税率也低了很多。
  再说除了加税朱慈烺也做了很多实事,例如取消说有哨卡、关口还有各卫所私自设立的关卡各种抽税厘金等等。
  只要纳税文书和货物没有问题,那么整个大明境内货物都可以顺利流通。
  只会有税吏固定检查和不定期不定点的抽查,而这些检查都是不收钱的。
  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些商人虽然交税多了,但是运输成本降下来了,反而赚的更多了。
  在例如修整港口和道路,打击盗匪,这些哪一样不是为了维护商业环境。
  结果这些人其他全不管,眼里只有那点税收,朱慈烺自然气的半死!
  朱慈烺为了安定人心,可是特意把新商税详细的写在报纸上,把各种好处还有收税的必要性都讲的清清楚楚,结果这群混蛋依旧给他来这一出。
  那就不要怪朱慈烺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慈烺回到金陵,整个城市虽然笼罩着别样气氛,但是确没有一家商铺敢关门。
  这些人的骨气朱慈烺是向来看不起的,所谓扬州十日,史可法带人抵抗几天就放弃了。
  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十万建奴攻破,然后百万人被屠杀八十万。
  这些人的勇气也就仅此而已了,这次南下朱慈烺可是带了近十万新军的,战力更强于建奴,这些人自然是只能乖乖的。
  当初那些叫嚣太子杀伐之气太重的,这会都乖乖闭嘴,以前叫嚣的响亮,那是刀没有架在脖子上。
  今天刀架在脖子上之后,一个个秒怂。
  还有那些认为太子贪利不可以君天下的,现在也都不敢吭声,现在太子不仅仅是贪利了,干脆直接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