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方上的恶霸,其必然跟官府有牵连,或者地方官庇佑,或者干脆是地方官的某个亲戚为恶,再有就是吏员的保护。
这些看似隐秘的伞,怎么可能逃得过锦衣卫的侦探,更何况这些缇骑本来就是吏员差役升职而来。
地方治安迅速好转,恶霸等销账渠道被打掉之后,果然地方上的偷盗行为大幅好转。
不过从侦办这些案件揭露的累累罪行确让人触目惊心。
朱慈烺已经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这些人了,但是他依旧无法想象人心中的恶能恶到如此地步。
这些人做事视乎直接杀人已经是最好的恩赐,其折磨人的方式千奇百怪,手段之恶毒,让锦衣卫昭狱的同行都头皮发麻两股颤颤几欲尿崩。
让朱慈烺原本想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的心都熄灭了。
这种人就该杀!他们就不配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他们的家人,没有一个值得宽恕,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他们的家人既然享受了这些不义之财,那么为其赎罪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从行动开始,朱慈烺先后往刑部递交了三千多份死刑卷宗,远超以往。
刑部本来就看锦衣卫不顺眼,再加上锦衣卫掺和民事案件,这本就是对刑部的干涉,所以他们干脆来个不批复,或者治罪过重,量刑不清等。
锦衣卫自然不干了,派人催促,刑部干脆一合计状告锦衣卫到崇祯那里。
当然刑部也没有把三千份卷宗都抬进宫里,只是在奏章里说了这事,重点还是锦衣卫滥用职权,乱杀无辜等等。
不仅把这次的事件说一遍,还把以往控告锦衣卫的罪责又抄一遍。
所以第二天朝堂上一下子又对锦衣卫开始声讨,满朝官员有一半都上奏弹劾。
自从锦衣卫恢复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被这么针对,就连朱慈烺都被弄了个措手不及。
崇祯一看到要处斩这么多人,一下子也惊呆了,要知道大明现在每年秋决杀的人也不过几百而已。
儒家历来把仁道放在首位,官府向来也是以命案多少考评地方官员优劣,所以除非十恶不赦之罪,否则轻易不用死刑。
十恶,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除了这些一般都会从轻发落,甚至可以交钱抵过。
所以三千人的死刑,这个可以和处理魏忠贤之案相提并论了,而且即使魏忠贤案牵连的人比这多,但是杀的人确比这少。
魏忠贤逆案,首逆凌迟者二人:魏忠贤,客氏。
首逆同谋决不待时者六人。交结近侍待秋后处决者十九人。结交近侍次等充军者十一人。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一百二十九人。交结近侍减等革职闲住者,黄立极等四十四人。忠贤亲属及内官党附者又五十余人。
其中刘若愚因为朱慈烺的保举还免罪了。
所以说这一案称为崇祯朝第一大案也不为过,即使放在整个大明,也是可以排在前列的大案了。
今天朱慈烺下朝之后就被崇祯留了下来。
行礼之后,崇祯把刑部的折子递给王承恩:“皇儿,你看看刑部对锦衣卫滥杀滥用职权的控告。这次不是只是抓个小偷而已么?为何杀三千多人?
偷个东西而已,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罪责?这是不是矫枉过正了?”
朱慈烺拱手:“父皇,这三千份卷宗儿臣都看过,这次杀得可不是那些小偷!
这样吧,锦衣卫那边还保留着原始卷宗,父皇可以派人调阅,要是父皇觉得这些人不该杀,或者锦衣卫滥杀了,儿臣绝无意见。”
结果就是三天之后,崇祯批复对这些人处决不待时,也就是说,现在就杀,不用等了!
不仅如此,对于刑部官员又进行了斥责!嘉靖之后,大明就在秋决的基础上,确立了对于十恶等重罪进行随批随杀的制度。
结果这些刑部官员利用漏洞干脆把所有处决案都拖到秋天再批。
并且对于那些涉及的官员,崇祯也没有姑息,最重的治同谋之罪,最轻的也是革职永不叙用等。
第441章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
这时一个御史突然站出来:“陛下,臣觉得,此事可以在报纸上公布,以警示世人。”
崇祯想了一下正要答应朱慈烺连忙站出来:“父皇,儿臣觉得不妥。”
大臣奇怪的看着朱慈烺,太子今天竟然说话了?稀奇啊!太子虽然每隔一天会上朝一次,但是说话的次数确屈指可数。
莫不是因为牵扯到报纸?但是以往大臣建议把事情登上报纸,也没有见太子啃声过。就像报纸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这种事太子应该不会反对才是?今天怎么改性了。
崇祯也惊异于朱慈烺突然说话,平时的时候朱慈烺不是在假寐,就是发呆神游天外,今天竟然说话了。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这些人所涉及的案件,很多都是牵连之后审问才说出来的。
父皇请想,如果登上报纸,那对于好人自然能警示,但是对于恶人呢?他们是不是会想,这样的案子衙门破不了,他们会不会模仿?
知识这种东西,只会让好人越好坏人越坏,如果因此而导致其他人因此受害,弊端远大于收益。”
崇祯想了想觉得朱慈烺说的有道理:“那就不要公布了”
散朝之后,崇祯又把朱慈烺留下:“今天你对这报纸公布之事为何如此反对?”
朱慈烺抱拳:“父皇,这事并不体面,若是公布出去,对朝廷的名声害大过于利。”
崇祯不解的看着他。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请想,大家看到报导第一时间肯定是恨这些坏人,然后对朝廷的处理觉得大快人心。
但是之后呢?他们会想,为什么这些人有的杀了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上百个才被发现处置。
要是朝廷早点发现那么很多人是不是不会死?
朝廷为什么没有提前发现?是无能?还是庸碌?或者朝廷根本发现不了?
这无疑事对朝廷威望的伤害,对皇家声誉的伤害。”
崇祯也一下子明白过来,人心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满足,皇家的威严比起什么狗屁正义更重要。
朱慈烺接着说道:“况且,迟到的正义已经不是正义,他顶多算是对百姓的宽慰,而不是对死者的慰藉。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朝廷的失误,真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犯错的虽然是官员,但是官员确是父皇选的。还有就是这两年一直宣传的天下太平大治,大治之下竟然有如此多的肮脏龌蹉,这岂不是咱们自己打自己的脸。”
后世某个十全老人,为了自己的十全名号,不惜责令地方官员不得上报案件反叛等事务粉饰太平。
朱慈烺这么说跟那一位比已经算好的了。
崇祯听完立刻觉得朱慈烺说得对,这种事情确实不易宣扬。
崇祯叹了口气:“没想到堂堂大明朗朗乾坤竟然发生这种骇人听闻之事,皇儿这次行动大善,锦衣卫做的不错!当赏……”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已经赏过了……咱们快没钱了……不能在浪费……”
崇祯尴尬的摸摸鼻子:“啊?没钱了?今年预算超支很严重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今年预算亏空了一千万多两,去年还能依靠卖地卖产业弥补亏空。
但是咱们处理宗室问题的时候分出去了绝大部分土地,现在咱们手里没有地了。”
崇祯摩挲着椅子:“那这一千万两皇儿你准备怎么弥补这个亏空呢?”
说道这个朱慈烺开心的笑了:“目前儿臣已经在倭国出售武器,打算以此弥补一部分亏空,而且南方新开辟的甘蔗田让咱们的制糖今年收入会倍增。
草原上的盐铁贸易量也在增加。如果运气好年底之前这一千万两的亏空应该能补上。”
崇祯松了一口气:“以前啊,这朝廷一年收入几百万,虽然扣扣索索的,但是也能过日子。
现在咱们收入增加了这么多,税收加上皇明商号一年也超过了四千万两,怎么反而越来窟窿越大?”
朱慈烺呵呵笑着:“那时正因为收入不够,父皇才像一个糊裱匠一样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接过外患为除内忧又起。
现在父皇手里钱多了,这干的不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活,自然是大明的江山越来越稳固。
正因为有父皇这两年的努力,咱们大明才能再次稳定下来,止住了颓势,父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崇祯听到朱慈烺的夸奖心里也美滋滋的:“以前朕虽然觉得朝政愈发艰难,官员人浮于事,朝堂贪污成风,武将怕死不敢战。流寇乱域内,建奴范边于外。
但是朕觉得这些只不过是小问题,即使流寇建奴消灭了也就好了。
前年啊,你刚束发独居,就统计出了大明的大灾是遇到数百年一遇的寒季。
朕那时才觉得大明危如累卵,才真的战战兢兢,之后又是各种统计,让朕茅塞顿开,终于知道大明的问题在何处。
之后经营皇明商号,练新军,这些事情无不是皇儿的功劳,大明能有今日之安定,朕固然有功劳,但是皇儿的也功不可没!”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就是这盖房子的大匠,儿臣就像您手下的帮工,这帮工递材料在勤快,这大匠要是不垒起来,那也没用不是。
所以这功劳肯定是父皇的,咱们父子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想,所为的正是大明万世不易之基业,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之孙后代不是。”
崇祯微笑着说道:“皇儿这话说的中肯,他们每天高呼着皇帝万万岁,但是纵观古今上下五千年,也没有见哪个皇上活过百岁的,咱们就得就是俯仰之间无愧于心罢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通过这件事,儿臣觉得,这民间的恶,比起外敌还要可恶,外敌犹豫疾病侵之在皮肤,但是这民间这些罪恶犹如疫病在心肺。
皮肤之疾,药石可医,但是心肺之疾如果任其溃烂,则伤及性命。
所以儿臣打算,近一步打击这些为恶者。”
崇祯眉毛一挑:“哦?皇儿打算如何做?”
第442章 车船店脚牙
朱慈烺咬牙说道:“儿臣打算下一阶段主要查处‘车船店脚牙’。”
崇祯没有听清:“什么?”
朱慈烺解释:“父皇,民间有句俗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足以说明这些行业里藏污纳垢。”
崇祯更不解了:“无罪也该杀?为何如此说?”
朱慈烺想了想突然想到:“父皇看过《水浒传》吧?”
崇祯嗯了一声,这个他当然看过。
这个时候《水浒传》还不是禁书,大明开始查禁《水浒传》是因为崇祯十四年的李青山之乱。
李青山占据梁山伯,啸聚数万人,截断运河,攻掠附近州县,然后朝臣上书说这李青山模仿的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朝廷才开始查禁。
读过朱慈烺就好解释了:“父皇,您看,这车夫就如矮脚虎王英之流,王英载客见财起意,杀人之后事发,啸聚山林,然后挖人心肝下酒,劫掠玷污女子此为车夫为恶也!
船火儿张横之流,载客至江心见财起意,欲杀人还说出了吃板刀面还是馄饨的话,可见他们已然把这杀人劫财的勾当干的熟练至极。这就是船夫为恶之恐怖,
店家自然是那卖肉包子的孙二娘,多少路过客人被她放翻,不明不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