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意绕过。
看到这个灯塔也就意味着进入天津港区了,船只密集,需要特别注意规避。”
李觉赞叹:“好!好办法,我要写信跟父王效仿此法!”
刘武德没有搭理他,这个方法并不是大明首创,李觉觉得新奇只能说他是没见过世面罢了,刘武德虽然不好意思把功劳揽在大明头上,但是也不会主动解释。
过了灯塔,前方突然过来一个小船,大船抛下绳梯,小船上两个军装打扮的人登上大船。
军人跟刘武德见礼:“见过千户大人,我们奉命巡防检查过往船只,还请行个方便。”
刘武德摆摆手:“你们指责所在,请吧!”
军人进入船舱去了,李觉奇怪的看看刘武德,这可是锦衣卫的官船,怎么可以随意上来两个士卒就检查?这刘武德难道一点威信都没有么?
刘武德看到李觉眼里的疑惑笑着解释道:“这些人是检查走私的,所有船只都要有他们发放的凭证才能进港,不论官船民船。
我们平时走的是军港,没有这种麻烦,但是这次送世子殿下,我们要走民用码头,自然少不了这个程序。”
这一趟刘武德主要任务就是接李觉,所以空船来回,两位军人转一圈就出来了,递上一个凭条:“谢千户大人体恤,小的告退。”
船只继续向前,李觉看到海天相接处,出现陆地,然后越走越近,船只越多,港口处宽十多里的码头到处都是大小船只。
李觉疑惑的问道:“大明天朝不是海禁么?怎么有这么多海船在这里?”
刘武德指了指船上的旗帜:“那黄色龙旗的都是皇明商号的船只,那蓝色龙旗的是海军船只,那红色鲨鱼旗帜的是福建水师的旗帜。
那白色旗帜的是海商联合会的商船,海商联合会是皇明商号下属商会,所以大明并没有开海,这些船都是特许经营的。”
第349章 五郡之地
李觉对于海商的事情也紧紧是好奇问问而已,至于特许什么海上联合会之类的他并不是很关心。
船只在旗帜的引导下停靠在泊位,岸上天津府的官员为李觉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并且安排他在驿馆歇息。
从天津港到天津城还有一段距离,李觉坐在马车上,马车是专用的四轮马车,专门订制的王世子级座驾,让李觉好好的新奇了一阵子。
看着外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各种买卖的吆喝声,还有各种商铺买卖。
李觉忍不住感叹:“天津者天子渡口也,不愧为京师门户,当真是繁华!比之我高丽庙会年节都要热闹!”
边上马上的刘武德笑笑:“这里以前并没有这么热闹,都是因为天津水师驻扎,天子特许在天津设立海港,这边才热闹起来。
世子你看,那边那里还有那里,那些都是新修的商铺,这些商铺从天津城一直延伸到天津港。
南北客商,海贸大户都在这里出货备货,这里已经逐渐发展成天津最热闹的地方了。”
李觉点点头:“热闹好!热闹好!忙而不乱,天朝果然礼仪之邦,来往车辆分道左右而行,大家自觉遵守,真是好!”
刘武德摸摸鼻子:“这个到不是大家懂规矩,世子看到那街上的巡街卫了么,他们主要就是管理疏导交通,对于不听话的轻者鞭打,重者罚款。”
李觉看向那趾高气扬的巡街卫,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马车跟随人流缓缓向前,李觉想起自己在高丽,哪次出行不是禁卫开道,一路畅行,现在偶尔遇到十字路口还需要给别人让路,身份的落差让他非常不适应。
远远的看见天津城墙,李觉愣了,他对于大明的繁华是有心里准备的,也听使臣描绘过,说大明的京城比起高丽王城大上百倍。
但是这紧紧是天津城吧?怎么感觉天津城也比高丽王城大十倍的样子?
李觉忍不住问道:“刘千户,像天津这样的雄城,大明也没有几个吧?”
刘武德摸摸鼻子腰杆挺直:“呵呵,世子说笑了,天津算什么雄城,他的规格大小只是和普通郡城相当而已。
城墙高一点也紧紧是他地处要道防御的需要,算不得雄城,这样的城大明几百座还是有的!”
李觉震惊的看着刘武德:“几百座?怎么可能!”
刘武德不悦的说道:“世子难道以为我在骗你?天津城去年人口不过五万,今年略有增长也不过八万而已,大明百万人口以上大城都有五个。
京师、扬州、杭州、南京、开封五城去年统计人口均超过百万,五十万到一百万的更是有
临清、苏州、西安、成都、徐州、泉州、盐城、中都、通州等十几个,十万到五十万的城市更是有近百个,这种几万人的城市当然有几百个。”
李觉连忙说道:“不是,我只是感叹,并不是怀疑刘千户的话。”
刘武德这才满意,得意的昂着头。
其实刘武德吹牛了,大明万人以上的城市都算上有几百个还是正常的。
但是像天津这样的城市大明还真的没有多少,去年天津人口确实不到五万。
自从天津水师建立,朱慈烺先后在天津建立码头、船厂、商铺、仓库,粮库等等设施,又把这里设定为皇明商号的转运中心。
天津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现在天津人口加上来往客商已经突破三十万,不出两年一定能晋升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
李觉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他被天津的繁华和城墙的雄伟所倾倒,眼睛都不够看的。
坐船的劳累加上一路的担惊受怕,回到驿馆李觉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起,李觉乘着马车出发。
原本李觉以为跟高丽一样到了天子的渡口,再走十几里不就到京城了,把大明想的大一点,最多几十里而已。
但是走了大半天还没有见到所谓的京城,李觉忍不住问道:“刘千户?我们还有多久到京城?”
刘武德看看天色:“今天一天走五十里,三天我们到廊坊,五天到通州,七天就能到京师,然后到理藩院报道等待天子接见。”
李觉惊讶的问道:“啊?还要走七天啊?这么远!”
刘武德点点头:“不远,两地相隔三百多里。一天五十里这还是因为两地官道质量好!”
三百里还不远,李觉记得整个高丽半岛宽也紧紧三百多里而已,这个距离相当于横穿高丽了。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竟然仅仅是大明天子从居住地到渡口而已。
刘武德提起官道李觉才发现脚下的官道竟然异常平稳,整个道路能并行四辆马车,整个路面都呈现灰白色,微微向两边倾斜,道路两百还设置了排水沟。
刘武德介绍道:“这条官道是今年刚刚整修的,三合土官道,到了通州那边的官道是用砖石铺成,以后会一直延伸到天津港。
三合土路防水、耐压、容易修补,是修路的好东西。”
李觉羡慕的说道:“回去,我要把高丽王城内都铺上这种路,大街小巷都铺上。”
刘武德笑笑没有说话,马车一路前行,突然前面出现一座城池,李觉眼睛一亮:“那里是通州么?不对,刘千户说通州不是要五日才到么?那那里是哪?”
刘武德呵呵一笑:“那里是武清县,咱们今晚就在武清县驿馆歇息。通州可是运河要冲,京师门户比武清可大的多了。”
刘武德不无恶趣味的问道:“世子觉得这县城跟高丽王城比如何?”
李觉脸上讪讪而笑:“我高丽虽然国小,但是王城也有这武清县四个这么大,我高丽王城人口也有五万,将近五万,跟天津还是相差不多的……嗯,不多!”
李觉特意加重了语气,证明自己说的高丽王城跟天津差不多是真实的,其实心里还是很心虚的。
刘武德微微笑笑:“那是自然,高丽不是也号称三千里表里河山么!记得汉朝的时候中原有高丽一大半国土建立四郡之地。
要是这么算来的话,高丽国土应该相当于大明五郡之地吧?五郡怎么也有四分之一省之地了吧,应该有几个大城!”
第350章 貌似忠良
李觉面上有点尴尬,虽然不少高丽人都梦想着加入大明成为天朝上国国民。
但是这并不包括他,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高丽在差,他也能称王称霸。
要是加入大明,那他就只是个闲散的国公王爷了,那里还有地位可言。
李觉尴尬的笑笑:“我们高丽其实大概相当于大明一个省大小,因为地广人稀,所以无法跟大明相比。”
刘武德点点头:“说得对,其实我们大明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像京师江南一样繁华。
像云南、广州、陕西玉门关一带都很贫困的,跟你们高丽应该差不多。”
李觉认同的点点头:“大明国土光大,有些边关之地偏远,就像我们高丽的咸宁道,镜城都护府那些偏远地区也是非常地广人稀。”
刘武德惊讶的问道:“你们高丽都这么偏远了,那你说的那两个地方岂不是都是深山老林?”
李觉虽然想辩解一下,但是想到对方知道之后自己岂不是更尴尬:“确实,那里都是山区,山高林密……。”
进了县城,李觉惊讶的看着繁华的街道:“大明一般县城都这么繁华么?”
刘武德摇头笑笑:“那倒也不是,这武清县地处京津要道,来往客商众多,所以店铺就多一点,其余县府看位置吧,有的比这里还要繁华,有的也不如这里。”
车队一路西行,四天之后终于到达通州,高丽使团的人早已经接到通知,到通州城东十里的地方迎接李觉。
看到李觉平安到达,使团正负使一边痛哭流涕,表达对李觉的思念,一边感谢刘武德等人的救援之恩。
刘武德只是简单的拱拱手:“各位,接下来你们的行程只需要上报礼部,由礼部官员接待安排,我等告退了。”
李觉连忙问道:“刘千户不跟我们一起面圣么?”
刘武德摆摆手:“我还有其他事物,就不去京城了,咱们有缘再会。”
送走了刘武德,李觉立刻拉住高丽正使:“崔大人,国内现在什么情况?大明说高丽那边要有行动,都是什么行动?”
崔昌荣低声说道:“世子被建奴扣押之后,我们送信到皮岛想请他们专程大明皇帝陛下。
不到半个月,大概是一月中旬,大明就来了一批使节,他们宣布了大明将会遣使处理高丽事务。
到了二月建奴进攻大明打败的消息就传到了高丽,大明也派来了先遣使,吩咐高丽上下准备迎接大明使团。
三月份之后,大明使团正式到达高丽,在高丽成立了理藩院,协助高丽抵御建奴,并且从新确立了大明跟高丽的从属关系。
我们也是确定从属之后,被王上派来跟随大明使团的船队到大明来进贡的。
半月之前我们到达大明京城,等待大明皇帝的接见。
五天之前我们听到消息,说世子已经被大明救出,会送到大明,到时候跟我们一起觐见大明天子。
我们就匆匆收拾行装前来通州迎接世子殿下。
至于高丽那边的行动,我们也不知道,大明有自己的联络渠道,但是我们并不能随意使用,而我们自己的传信需要通过大明商船携带。
最新的消息是半个月之前高丽已经听从大明的建议,开始准备坚壁清野,修整城墙,应对建奴可能的进攻。”
李觉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