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皇,流寇所过之处,动辄抢人粮食,杀人命,毁人房屋,罪行累累,若是不惩罚,那您如何向那些受难的百姓交代?
  您既然奉行仁慈之道,能对这些流寇施以仁德,那为何不能为那些老实本分,兢兢业业无过错的百姓施以仁德?
  儿臣以为,过分宽恕那些普通流寇,就是对犯罪的放纵,那些无辜死者的冤屈得不到伸张,是对那些没有变成流寇的流民的最大伤害。”
  崇祯被他的有些动容,思考了一下问道:“那依皇儿之见,这些流寇该如何处置?”
  朱慈烺道:“儿臣以为,可以把他们仔细分类,对于手上有命案的直接流配,而那些没有杀过饶,被裹挟的可以服刑三到五年。
  这期间让他们修桥补路,修建大堤等等,等服刑期满在发给一部分粮食,分散安置各地。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崇祯疑惑:“还有何原因?”
  朱慈烺幽幽的道:“这人啊!由俭入奢易,这由奢入俭可就难了,这些缺了流寇,只要提着刀子恐吓一下,就能获得粮食甚至食。
  狠一点的敢杀人抢劫的,甚至能赚的盆满钵满,这些人一旦尝到帘流寇的甜头,不给予惩戒,直接安置为民。
  那么只要他们稍微有点不满,经过人以挑唆,就敢继续当流寇,反正朝廷只抓贼首,他们就算被抓也只是安置。
  到时候,流寇就会剿而复叛,只有对他们进行惩戒,改掉他们不劳而获的恶习,这些人才能被从新改造为正常百姓。”


第295章 新军编练暂缓
  崇祯同意了朱慈烺的请求,确实过度的纵容会导致犯罪成本降低,流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好不如意解决,崇祯自然不想他们降而复反。
  实际上历史上张献忠等人投降之后,正是由于官府的处置不当,才导致他们能快速的再次造访。
  而历史上更是有杀人放火金腰带的说法,只要成为大股的贼寇,然后坐等诏安,那不仅能跳出贼寇的身份,还能一跃成为官军。
  不仅仅是大宋这样,到了明朝依旧是如此,例如现在名气最大的福建总兵官郑芝龙,不就是诏安之后才有的官位。
  这无疑给那些心怀异志的人开了一个坏头,所以只有给这些人以惩罚才能震慑后来者。
  大明的自然灾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要是一地只要产生灾害,就滋生流寇,那以后的时间明军可有的忙活了。
  建奴被挡在关外,关内流寇又被一举解决,崇祯的心情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剩下的时间岂不是就可以大展拳脚!
  崇祯高兴的说道:“等流寇安置妥当,就可以让这些士兵返回原地,特别是辽东,等辽东军回去,建奴那边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打高丽的主意!”
  朱慈烺忍不住说道:“父皇,儿臣反而觉得,这些军队不能回辽东!”
  崇祯奇怪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父皇一定是打算让他们回归各自驻地,流寇的事情让新军来收尾,这些人打仗不行,留在中原就是添乱。”
  看着崇祯一脸赞同的神色朱慈烺继续说道:“但是父皇,您有没有想过,这些人要是跑去辽东,那岂不是更添乱?
  辽东之地的那些将门说句不好听的,已经开始军阀化了,这个时候他们手里军队少,还好改革,一旦辽东军规建。
  到时候他们本地士卒一多,那么朝廷的法令和父皇的圣旨怕是就出不了山海关了!
  所以儿臣觉得,这个时候不仅不能让辽东军回辽东,反而应该调新军入辽东,在他们中间掺沙子!”
  崇祯疑惑的问道:“以前朝廷没有钱粮,没有新军的时候,都能调动这些辽东军,现在朝廷有钱有粮,又有新军威慑,朕不信他们敢不听军令!”
  朱慈烺叹气道:“父皇,以前正因为朝廷虚弱,他们才入中原,乱中取利,现在他们自然是不敢公然违抗父皇的旨意。
  但是您想,辽东现在所有的土地都是他们的家产,辽东所有的民户军户,都是他们的佃户,您要是派人去辽东施行什么政策岂不是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要是他们再兵强马壮,那更不会把那些地方官员放在眼里,这对于下一步的辽东政策是非常不利的。
  再有就是,实践证明,辽东军在辽东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不仅节节败退丢城失地,更是闻建奴而色变。
  为了推脱责任更是编出建奴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屁话,就算父皇答应放他们回辽东,那他们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新军就不一样了,战绩在那摆着呢,五百新军守关,三万建奴无法寸进,更是一次性成建制的歼灭两万建奴。
  父皇有这样的军队不用,非要让这些建奴运输队的大队长去打建奴,这不是明知是坑还往里面跳么?”
  崇祯疑惑的问道:“什么叫‘建奴的运输大队长’?”
  朱慈烺解释道:“就是说,辽东军每次跟建奴打仗,根本不像是打仗,更像是送货的,不仅送钱送粮,还送人!所以人们戏称他们为‘建奴的运输大队’。”
  崇祯无语的默念着这个称号,最后不解的问道:“那能怎么办?总不能一直把他们留在中原吧?下一步中原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人马啊!还是干脆直接裁撤了重编?”
  朱慈烺见崇祯听劝了就继续解释道:“父皇,现在大同和河套可是正是用兵用人之际,那里的骑兵可是都是蒙古人!
  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里正需要辽东骑兵这样的汉人骑兵去冲散他们的成分,否则日子久了万一出一个安禄山怎么办!”
  崇祯想了想问道:“要是新军去了辽东,再把这些辽东军派往河套,那中原剿灭流寇怎么办?”
  朱慈烺感觉崇祯问得问题有点傻,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智商降低了这么多?还是对自己这个儿子产生了依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朱慈烺耐心的回答:“父皇,今年新训练的新军正好需要实战检验,到时候,自然就有军队源源不断的参与剿匪。”
  崇祯一想还真是,自己倒是把这个给忘了:“嗯,有道理,到时候新军剿匪之后就有了实战经验,在派往辽东就更好了。”
  朱慈烺见崇祯都同意了接着他忍不住说道:“父皇,儿臣觉得,今年形势难得大好,朝廷压力大减。
  臣请停征三响,之后新军编练也暂缓,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民生上面,而且这两年军费压力很大,儿臣建议减少练兵节约军费。”
  崇祯一下子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慈烺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暂缓练兵,眼看大明正是需要兵力征伐建奴,胜利在即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是应该继续练兵才对?
  朱慈烺接着解释道:“父皇,目前新军总规模达到十五万,可以说只要把这十五万新军练好,那么建奴不足为惧,在增加兵力也没有用处。
  而且今年并不会和建奴进行决战,今年的目标依旧是在高丽方向和河套方向压迫建奴的势力,把建奴赶回辽东。所以过多新军反而起不到作用。
  反而是草原方向,曹文诏的骑兵已经达到了两万的规模,如果再把辽东祖宽的五千辽东骑兵并入,今年再招募一部分,那么大同河套两地骑兵规模将达到三万。
  再加上额哲部的一万骑兵,这里的后勤压力巨大,而且面对随时会有战争发生的情况,这里也必须预留一部分资金。这三万骑兵的军费开支并不比五万新军低。”


第296章 兵部的阴谋
  朱慈烺接着道:“而且今年大股流寇被消灭,正是朝廷巩固成果,与民休息的关键之年,只有消灭了流寇产生的土壤,才能真正的消灭流寇。
  而今年已经先后有山西和南阳地区接连遭遇灾害,一年的时间后面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灾害,所以要留够资金应对灾害。
  百姓被流寇袭扰数年,从西北到江淮,无数地方被流寇祸害,百姓急需休养生息,而减缓新军训练节省的军费,正可以停掉杂税。
  再有预计明年或者后年,大明才会跟建奴展开最后决战,到时候只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编练新军五到十万,就能应对建奴。”
  崇祯脸有点黑:“皇儿,过年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的!当时你可是要用几年的时间用新军取代旧军。
  还要为新军编练花费一万万两银子,怎么才一个月不到,你又建议暂缓编练?这是何道理?”
  朱慈烺有点尴尬:“父皇,当时战争有那么多不确定,建奴还在边关,流寇还在肆虐,大明急需更多的军队保家卫国。
  现在建奴已经成为了丧家之犬,流寇也被消灭,大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候,就像儿臣的那样,大明现在各个地方都需要钱,把钱用在刀刃上,花该花的钱才是正经。
  再了,大明真要编练出五六十万新军,再加上一定数量的骑兵,那么大明军费常开支都会达到五百到八百万两。
  以大明目前的税收这种规模的军队,大明的赋税根本无力供养,而且儿臣的暂缓并不是不练了。
  而是等百姓修养生息之后,大明赋税上升之后根据大明的周边形势在慢慢编练新军。”
  崇祯有些不悦,对于编练新军的事,怎么可以朝令夕改,他已经准备好过几年的苦子,结果朱慈烺确现在先不练了!
  崇祯有点想不通,朱慈烺见崇祯脸色没有好转,就继续道:“而且父皇您看,大明现在军队存量还很大。
  仅仅卫所编制还有人数一百三十余万,各种募兵也有三十多万,加上十五万新军,这些人都在领着军饷,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出军队的作用。
  儿臣去年跟您的那个卫所屯垦计划,今年正好趁着辽东走廊和河地区的收复可以开始运作。
  儿臣觉得,咱们现在应该先让原有的军队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募兵进行精简,京营进行裁撤,现在京城防御实力足够,京营裁撤完全可以加快。
  虽然咱们不编练新军了,但是不代表大明的军力不会变强,对旧军的改造压缩一样能增强大明的实力。”
  崇祯嗯了一声:“那此事容后再议吧,建奴在蒙古的抢掠现在怎么样了?你安排的人有没有让蒙古诸部知道实?”
  朱慈烺笑着道:“科尔沁人已经相信了流言,开始派人搜索寻找证据,现在在咱们的锦衣卫的引导下,两方人将会在三五碰面。
  只要科尔沁人知道了这个消息,相信此事一定会传遍草原,到时候建奴的毒计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自食恶果。”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锦衣卫做的很好,去年一年锦衣卫做的很不错,以前大明对这关外的况是两眼一抹黑,蒙古的使者都到京城了,朕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事。
  现在只要坐在京城里,下大事都尽在掌握,而且消息传回来的速度也快了,以前这前线的军都是八百里加急,这信啊要跑遍京城,朕反而最后一个知道。
  哪里像现在,这信使怕刚到北直隶吧,朕就已经收到了报捷的文书,这很好,锦衣卫的李若琏做的很好,这也都是你的功劳!”
  朱慈烺拱手:“儿臣能为父皇分忧已经非常开心,至于功劳什么的,儿臣不敢居功,还请重赏那些在外拼搏的将士。”
  崇祯嗯了一声:“他们自然要赏,明这战果传遍京城,加上过年时对建奴的胜利,朕打算为三位新军将领封侯以彰显其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