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光宗想了一下道:“这个太子有解释过,一个人三十岁之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作为士卒也是战斗力最高的时候。
  三十岁之后,体力下降,而且继续当兵也难有所作为,又极大的影响该士卒以后的生活。
  一般士卒入新军的年龄都在十六岁到十八岁左右,服役十年正是二十六岁,回到地方妥善安置之后不耽误其娶妻生子,回归正常生活。
  至于您担心的扰民,以目前的新军典,一个新兵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在三个月的实战训练,基本就形成了战斗力,比起十年的服役期,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而且士卒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守纪律,懂礼仪,识文字,忠君国,比起普通百姓更加心向朝廷,到地方也是中坚力量。
  若是地方有一定数量的退伍军人之后,各地再有紧急暴乱,这些人就可以迅速征召组建成军队,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给朝廷争取反应时间。
  至于能力的事督师也不用担心,新军不比旧军,在新兵营他们就已经能认识一千个字,退伍的时候至少能读懂公文报纸命令。
  而且比起那些胥吏,他们更纯粹,更正直,一定能端正地方风气,成为一地示范,这样的吏员,孙师要是主政地方您难道就不喜欢么?”
  实话,孙承宗还真的不喜欢,历代文武之争,都是文人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比起党派之争更牵动他们的神经,有道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可是文武大防!


第253章 人间最怂孙承宗
  孙承宗还要聊什么的时候,刘光宗从怀里拿出一份折页:“督师,这是总参那边根据现有报还有多尔衮的格分析的对方最有可能入寇的方案。”
  孙承宗眼睛一亮,这样的预测就像是有一个顶级谋士在帮你参谋一样,那是相当的具有参考价值。
  更何况总参谋部那边还不止一个两个的聪明人在,参谋制度在孙承宗看来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制度。
  毕竟个饶能力是有限的,也可能因为有兼顾不到的地方,导致计划出现漏洞。
  但是参谋部制度等于是集合众人之智,大家集思广益,化不可能为可能,找出计划漏洞,补全方案。
  虽然参谋们会否定很多奇计,但是用奇不正是意味着用险么?一支军队这样中规中矩可能是缺乏指挥艺术。被认为是指挥官无能的表现。
  但是一个国家要是依靠用奇动不动赌上国运,那才是真的悲哀,大明朝不正是需要有这么一群人规划战争,堂堂正正的用滚滚大势碾碎一切敌人么!
  以前没有参谋部,孙承宗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了参谋部之后,孙承宗立刻就感觉到了其中的好处。
  为主帅不必再为繁琐的庶务缠,军队的调动、驻扎、防御、巡逻、哨探这些事也不用自己反复安排反复检查,参谋部就会给你准备的妥妥当当。
  可以有了刘光宗之后孙承宗至少省下了一半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大战当前,孙承宗还有心又有时间看书了。
  孙承宗接过参谋部的建议,上面的内容就是朱慈烺看到的参谋部觉得多尔衮会采用的两路战法。
  孙承宗看完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推演一遍,这确实是建奴最可能采用的战法,也是最让孙承宗头疼的战法。
  两路齐攻的钳形攻势,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战法,建奴两路军虽然人数都不多,但也足够威慑明军不敢轻举妄动。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当辽东将门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和无能拼命的吹嘘建奴的强大,顺便多要粮饷。
  但是这谎话的多了,他们自己也就信了,辽东军不断被派南下剿流寇,毕竟是朝廷花钱最多,训练最久,又经历过实战的强军。
  碰到流寇几乎是一路横扫,这也就是有了这么一条鄙视链,流寇不如官军,官军不如辽东军,辽东军又怕建奴。
  所以渐渐的建奴不可力敌的谣言也就充斥了九边,以至于明军往往未遇敌而自己先胆怯。
  士气是一种琢磨不透的东西,但是他确实存在并且深刻的影响着战争的成败,本来就不如别人在泄了气,那还指望他们能打胜仗?不吓得尿裤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建奴一路而来,孙承宗还能依靠自己的个人威望鼓舞大家的士气,现在对方两路而来,孙承宗就不知道谁还能代替自己。
  皱眉思考着,孙承宗看刘光宗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就问道:“光宗对这事怎么看?”
  刘光宗抱拳道:“朝廷的意思很明确,把建奴堵在长城之外,务必不能让疫病在北直隶流传。
  而且根据参谋部的分析,若是不把对方打疼,对方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撤退。
  所以参谋部觉得,要想赶走建奴必须要给予对方以迎头痛击,最好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一部,那剩下的建奴就不战而退了。”
  孙承宗愣了一下,刘光宗这个计划很大胆,竟然想着主动出击建奴,这和孙承宗求稳的心态是不同的。
  孙承宗宁远修堡垒一直修到沈阳,一直修到赫图阿拉,所以此战孙承宗的计划是利用长城建立第一道防线。
  要是第一道防线失守,再利用昌平、密云、平谷和遵化四城规划第二道防线。
  而且孙承宗也得到消息,崇祯已经下旨让英国公负责京城防卫,京营有二十万,京城内还有四万新军。
  最近皇上又下旨让卢相升带八千雄军进京勤王,京营又新招募四万新军训练,京城一下子云集了三十万军队。
  虽然京营二十万饶水分很大,但是七八万总该有的,加上四万新军,四万新兵,怎么的也有十五六万人,防守京城肯定是足够了。
  所以三道防线层层防御,坚壁清野,让建奴啃不动,散不了,又不敢深入,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退走。
  这才是好办法,稳妥的谋国之道,就算有些城扛不住,那损失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算建奴用瘟疫作战。
  孙承宗也不怕,明显太子已经做好万全准备,不仅给各城都派驻了防疫使,更是准备了充足的药品。
  太子可是有防疫成功的经验的,皇仁堂的药能让染瘟疫的人死亡率下降到百分之五以下,这个伤亡比例比起整个北直隶的安全来,算不得什么。
  所以当刘光宗提出主动出击,歼灭一股建奴,孙承宗就不悦了,的好听,拿什么去歼灭?
  是仅仅剿过纺防疫军?还是只会辇流寇的永平新军和勇士营?还是闻瘟疫色变的曹文诏部蒙古骑兵?
  这些人根本没有跟建奴打过仗,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可怕,再了,在全骑兵面前,步兵出击,那不过是给对方送菜!步兵怎么可能打得过骑兵!
  想到这些,孙承宗摇摇头:“光宗果然年轻气盛,圣上派老夫担任这次防御战的督师,自然是看中老夫的稳重。
  由此可见,陛下的目标也是稳住防线,大好防御战,要是陛下想要跟建奴好好的打一仗,那他为何不派一个像卢相升那样的勇将?
  建奴分两路,目的就是让咱们顾此失彼,若是咱们集中对付一路,岂不是正中建奴下怀?
  所以不管建奴如何狡猾,管他几路来,咱们只需要岿然不动。奴酋多尔衮素来以险狡诈着称,怎么能以一个简单的分析而盲目决定?
  万一对方没有分兵,或者万一建奴没有按照参谋部的分析从这两处地方入寇,那咱们不仅兵力白白调动。
  还会因为调动兵力引起的空虚,使得建奴有机可乘,到时候防线被破,谁也担不了这个责任!”


第254章 怒火满腔
  刘光宗也没有想到参谋部的建议到了孙承宗这里会有这么大的阻力,在新军那里,参谋部的建议等于就是调动命令了,不用讲条件,执行就好。
  看着孙承宗一副固执己见的样子,刘光宗最后还是决定努力一把:“可是,参谋部的策略是经过太子审定之后觉得无问题才上呈给皇上。
  皇上觉得策略可行才转送到督师这里的,若是督师固执己见,那皇上那里不好交代吧?”
  孙承宗摸着胡子眯着眼:“皇上的命令?可有圣旨?没有内阁首肯,此乃乱命,我自当封还!
  更何况这还不是圣旨,这只是一个建议,皇上既然没有下旨,我自然不用依照执行,我等臣子需要有气节,岂能曲颜媚上,不顾大明生死存亡!”
  刘光宗站起来拱手:“孙督师,按照参谋部的建议,咱们只需要调动四万新军和曹文诏的骑兵就可以完成对建奴东路军的围歼。
  以六万对两万断然没有失败的道理,就算退一万步讲,如果失败了,那么九边原有兵马仍在,丝毫不影响守城。
  而且长城后边还有您的第二道防线,就算第二道防线也破了,皇上已经在京城做好准备,京城也是万无一失。
  此战值当一搏呀!若是胜了,新军打出声威,打出了信心,以后建奴再也不敢股范边,九边防御态势立刻变好数倍。”
  孙承宗摇摇头:“你们啊!打仗岂能只凭血?岂能只看胜利的好处?兵法有云‘未料胜,先料败’你的想法很美好。
  但是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建奴真的是从这两处南下,而且还按照你们的打算来分配兵力。
  你们要清楚,那是敌人,不是你们新军的所谓演戏,敌人不会按照你们的计划行军,稍有不慎,都是重大损失!
  你不要觉得新军败了无事,新军是太子的心血,也是大明的底气,你要知道边境的这六万新军是新军中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士卒。
  京城还有四万没练好的,还有四万新招的,要是这六万人败了,那么不仅这第一道防线守不住。
  到时候京师也会震动,新军的神话破灭,对于太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你们如此激进,有没有想过太子的安全?”
  刘光宗一下子不知道什么好了,孙承宗的也有道理,要是败了,太子的声威都会受到影响。
  新军是太子一手建立,也是太子有如今地位的根源,若是太子失去了新军的威慑,那么朝野弹劾之声必然再次炽烈,那些潜伏的危险也会一一喷涌。
  见劝服不了孙承宗,自己还差点被孙承宗劝服,刘光宗不敢再待下去,告辞之后立刻回到见习参谋部,把跟孙承宗谈的话整理成策,交给锦衣卫回传京城。
  昌平离京城已经很近了,一百多里的距离,当朱慈烺就收到了消息。
  收到消息的时候朱慈烺正在喝茶。
  “呯!”
  “混账!老不死的!老匹夫误我!”
  朱慈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气的把心的紫砂壶都摔在地上!下面的侍女跪倒一片,李香君跪在桌子角,茶水溅了一声。
  但是她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根本不敢挪动一丝,传递消息的桂喜也磕头跪在地上。
  太子很少发怒,每笑呵呵,即使下人把花瓶弄碎,即使下人不心把汤汁溅到新衣服上,太子都是笑呵呵的。
  但是今太子真的怒了,摔东西,破口大骂!大家在太子的威仪之下噤若寒蝉。
  朱慈烺从座位上站起来,反复的走着,孙承宗这个怂傻是不用指望了,老子砸锅卖铁给他凑新兵,凑军粮,添置兵器,兑现军饷。
  这孙子好处一点没有少要,但是一到关键时刻确当起了缩头乌龟,亏得老子还那么信任他,觉得他老成谋国。
  朱慈烺气的转来转去,这老头还是几次推荐,崇祯才勉强愿意试用的,这个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