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什么都重要!”
  赛伯温笑了:“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就怕树静而风不止,您虽然不管事,但是京城事事都有您的影子呢!”


第249章 以退为进
  朱慈烺敲着椅子,虽然觉得赛伯温的有道理,但是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危险到那个地步。
  在朱慈烺看来外敌未除,这些人应该不至于自毁长城吧,而且崇祯还是对自己个太子比较中意的,短时间不至于反目成仇吧。
  对于赛伯温的话朱慈烺权当是听个新思路,朱慈烺抬眼道:“点具体的!”
  赛伯温躬答应:“是,此战过后,下何不以退为进,远离是非之地,以太子之尊分封一省之地,好好经营,以待时!”
  这还真是一个新思路,朱慈烺光想着进退,还真没有想过去地方上混:“大明好像没有这样的规矩吧?”
  赛伯温摸着胡须道:“大明也没有这么贤明的太子,现在不也有了,而且大明并不是没有先例,太祖当年分封诸王,岂不就是先例。”
  朱元璋分封了藩王不假,他们这一支不就是朱棣靖难之役才混到的皇位,所以从朱棣开始,大明就严格限制了藩王的权力,朱慈烺感觉自己开这个口子恐怕并不容易。
  赛伯温确并不这么认为:“下,您想常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您要是一直在京城,皇上的压力自然就很大,但是您要是出了京城,皇上是不是就不会觉得威胁要得多?”
  的好像有道理,但是崇祯会放任自己在地方发展势力最后威胁到他的皇位么?朱慈烺觉得不可能。
  赛伯温继续道:“下既然不准备现在争什么,在地方上只要不碰军队,那无论你做什么陛下都会支持。
  以下现在的实力,只要有两万新军压阵,您的锦衣卫南镇府司就可以横扫一切反对者。
  这样做的好处是远离了纷争,巩固了父子关系,强大了自,就像内阁成员都要有地方上的资历。
  您要是有地方治理的治理,将来再回朝堂,即使有人跟您争夺,那您也能依靠资历立于不败之地。”
  老实赛伯温这一忽悠朱慈烺还真就有兴趣了,在京城做事多方掣肘,怕这怕那的,但是到霖方上,那可不就是他的算了。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朱慈烺自认为自己肯定能将一省之地治理好的,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做成样板,做到最好。
  也是给自己以后的改革搞一个实验区,而且一省之地真的不了,人口和面积绝对超过欧罗巴任何一个大国。
  军事上被人超越的事朱慈烺倒是不担心,大明的军事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想要突破只有等待工业的飞跃发展。
  想要工业发展又必要要农业的持续稳定,只有不缺吃喝了,才能抽调更多的劳动力从事耕种以外的事。
  所以与其着急的革新机器发明什么蒸汽机,还不如想想怎么种出更多的粮食让更多人脱离耕地成为工人。
  要知道糠稀时,华夏虽然没有任何先进工业,根本不知道蒸汽机为何物,国民生产总值一样高过大英帝国等欧罗巴列强。
  无他!人口基数大尔!现在的大明虽然还没有迎来人口爆发,但是朱慈烺不照样用手工方式完成了年产十万支火铳的规模!
  看着吓饶数字,但是对于大明来,也就是勉强够用,假设大明装备六十万火器部队,那么就意味着要六年才凑够部队装备。
  这六年的时间,部队训练、打仗、常磨损,一支火铳也就到了使用寿命,也就是想要保持战斗力,年产十万支只是基础而已。
  但是仅仅这个基础,朱慈烺就搞得北直隶铁匠不足,农具价格飙升,也就是不管谁掌控军事,大明的军工产能都到了极限。
  相反,朱慈烺知道,以后是后装枪的下,就算不搞后装枪,前装枪也是有膛线之后威力可以暴增。
  再了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工业生产能力,只要朱慈烺集中发展一省,就是有两三个跳梁丑,朱慈烺也有信心随手捏死。
  再经济,生意做大之后,朱慈烺就不再局限于某地了,在京城能掌控生意,那去到地方,这些产业依旧能够掌控。
  大明没有人比朱慈烺更懂经济,所以那些皇庄皇店交给谁都不如交给朱慈烺,崇祯就算只为了获得稳定的财源,他也不会这个时候动手。
  而且把经济集中在一省之地,比起全国范围的普遍撒网更容易获得成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就像滚雪球,只有越到后边收益才越大。
  想要打牢一个省的基础可比整个大明简单多了,有了龙头以后其他地方发展也就简单了。
  这一年朱慈烺一直在规划的就是京城、津加上永平的唐山,以三地的优势发展经济实力,完成初期的工业布局。
  这里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大明京城人文汇聚之地,基础雄厚,无论是市场还是技工数量都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缺点也是一样多,发展的时间太久了,利益盘根错节,想要改革必然触动谁的利益,就是想找一块地办厂都是困难重重。
  军事上又一直受建奴威胁,这一战虽然建奴很可能突破不了长城防线,但是建奴没有彻底被消灭,谁也不敢保证对方百分百渗透不进来。
  要是换一个环境,地方势力薄弱,朱慈烺完全可以尽施展,那些利益团体也威胁不了王权,也不用担心建奴入寇,那岂不是美哉。
  朱慈烺权衡了一番觉得这确实可以做为一个思路,看了眼赛伯温:“哦?那你觉得哪些地方适合呢?”
  赛伯温自信的道:“回下,这个地方不能太近,例如北直隶,太近了,没有意义,并不能让陛下安心。
  但是又不能太远,太远了,对下也非常不利,若是京城有变,那么下即使能快速得到消息,也来不及做好准备。
  所以臣觉得最适合的地方是,辽东、山西和山东三地,先辽东,簇直面建奴,而且辽东将门实力雄厚不服管束久已!
  下要是掌军队,那手握重兵,这已退为进之策就没有意义了,要是不掌握军队,那命令恐怕出不了王府。”


第250章 重用还是发配
  赛伯温继续道:“再山西,一样的道理,九边重镇大同,加上曹文诏的河,在那里都是必然跟军队联系,到时候,稍有风吹草动,那就会有人产生不好的想法。
  只有山东,离京城远近适中,三面背靠大海,有京杭运河之利,山川之显,当是一块宝地!”
  朱慈烺点点头,山东确实是一个好地方,虽然历史上山东的存在感很低,后世戏称山东是没有出过皇帝的省份。
  实际上,山东出过三个皇帝,第一位是西汉的刘贺,第二位是西汉的汉哀帝,第三位是王莽,第四位是唐朝末年造反的黄巢。
  不过山东名人确很多,孔子啊!孟子啊!墨子啊!孙武啊!都是了不得的大家。
  后世作为沿海城市,山东好像也没啥名气,但是人家确确实实是经济实力前三的存在,所以山东绝对是一个宝地。
  朱慈烺沉吟着打量赛伯温:“这是第二点,还有第三点呢?”
  赛伯温拱手道:“太子下太依赖武力,没有接好士子,更没有在百姓中建立威望,加上太子年幼,所以臣以为这是第三个问题。”
  朱慈烺眯起眼睛,这个问题孙承宗已经过了,而且自己怎么就不在百姓中建立威望了?
  朱慈烺可是花钱从修了玉泉山到京城的饮用水源,清理的京城的卫生,给京城百姓打了甜井,这些不都是为民的好事。
  还有明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的新粮,稳定的粮价,这些不都是给百姓的好处!凭啥他没有亲近百姓!
  朱慈烺一下子清醒过来,原来自己是被对方的话术路了,还好自己清醒的早!
  朱慈烺敲着桌子:“你的很有道理,既然你认为山东最合适,那东宫有一件差事派给你,看你能不能完成好!”
  赛伯温眉毛一挑:“请太子下吩咐!”
  朱慈烺从奏章堆里翻了半找到自己想要的递给赛伯温:“福建水师自从占领济州岛之后,对岛上的土地进行丈量,认为派人开垦那里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给前往辽东的舰队带来方便。
  孤有意从胶州湾附近的各卫所抽调军户前往济州岛安置,同时东江镇原有的军民被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席卷往辽东,朝廷也有意重建东江镇。这人也从胶州湾抽调。
  这样一来胶州湾就会空出大量的耕地,孤打算在那里建立新城,修筑码头,修建道路成为山东一个重要的港口。
  所以那里需要一个人去主持军户迁移和新城建设问题,你去做吧!好好做!我看好你!”
  赛伯温惊讶了一下,这个和他想的根本不一样呀,他想着太子因为自己的三条建议倚重自己为肱骨之臣,而不是去迁移什么军户!
  朱慈烺鼓动道:“这个职位看着只是一个建议军户的书办人员,实际上其权利不下于一府的知府,这个待遇比起两榜进士都高,要知道几个月之前你还只是一个算命先生,现在都已经是一府长官,岂不是非常划算。”
  赛伯温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太子不是了要在那建成了么!还是山东的重要港口城市,权利那肯定很大!
  朱慈烺继续道:“未来,那里将会作为南北海船的重要停靠港,也是朝廷水师除津之外的第二基地。
  依托航运优势,那里也会大力发展造船,将来会是北方一个重要的造船中心,其意义非常重要!”
  赛伯温听罢连忙拱手:“谢太子下厚,臣一定竭尽所能的把事办好,为太子打好前站!”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你能有这种想法,就很好,放心!以后无论是金钱、人力、材料孤都会全力支持,你就负责组织人把新城和新港口建好!”
  赛伯温再次拱手感谢,朱慈烺挥挥手,他就匆忙去给皇上送奏章去了。
  一转头赛伯温的眉毛就皱了起来,自己的判断虽然有点像是危言耸听,但是赛伯温确觉得这些事肯定会发生。
  现在太子之所以没有被忌惮,一个是因为太子年幼,看着没有威胁,第二个就是陛下确实离不开太子。
  不过随着流寇被顺利剿灭,建奴被打残不能再大规模的入寇,财政稳定朝廷不再有缺钱缺粮的忧虑。
  那么太子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以太子这一年的表现来看,太子也是一个贪财贪权的人,把各种权利握着自己手里,不停的参与各种朝廷事务。
  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皇上嫌他手伸的太长,再有那么多的反对者推波助澜之下,太子一定会面临危险。
  但是太子并没有把他敬为上宾,也没有让他主持这次以退为进的计划,是派他去建立什么新城,迁移卫所。
  但是实际上不就是发配么!自己去打前站,打前站不去济南去什么胶州湾?那里一穷二白,太子还能在那从头再来不成!
  朱慈烺再赛伯温走后,也在那沉思着,他不相信崇祯的心眼会这么,崇祯是一个好父亲,自己也是个好儿子。
  从始至终,朱慈烺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那些容易引起误会的事,朱慈烺都拉上崇祯信任的人。
  看似朱慈烺什么都在插手,实际上很多事是不得不做,做好之后朱慈烺也从来没有居功。
  所以朱慈烺现在不会退,至于以后,再看况吧,要是朝堂容不下你,那你跑到地方就能容得下么?
  朱慈烺抛开这些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