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次瘟疫咱们损失了很多人口,趁这次机会,也可以再补充一批,要不然到了春天,那些田地就没人耕种了!”
第232章 辽东危机
豪格问道:“这次出兵怎么安排?”
皇太极皱眉道:“这次为了达到突袭的效果,每旗派出十个牛录的骑兵,蒙古人也要派两万人随军。之后汉军旗派八千人携带攻城器械和工匠。”
大家心里稍微一算,这一加就有五万人了,虽然仓促出兵,显然皇太极也打算尽力一搏了。
至于汉军旗的八千人带着工匠应该是用来攻城的了,到底论起攻城守城,还是这些汉人更加拿手。
而且攻城这种伤亡巨大的事,当然是让汉人去送死好一些。
多尔衮抬头问道:“防疫的药物跟办法再何处?我们要攻打哪些城池?”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生气,范永斗这些人没有被抓,他肯定能轻易的打听到这些消息,不像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
皇太极生气道:“据消息,这防疫的方法和药物都在皇仁堂掌握中,皇仁堂药铺遍及明朝,而明朝的北直隶更是经常有京城皇仁堂的大夫坐诊。
你们只要攻破几个城池,多抓一些皇仁堂的大夫,到时候一定能问出这些东西,实在不行就兵围京城,迫明朝皇帝交出药方。”
多尔衮疑惑的问道:“明朝皇帝一项脖子硬,咱们即使兵围京城怕也难以威胁他们低头吧?”
皇太极眯着眼:“那就在河北使劲杀,杀的尸山血海,杀到这些人听到我们的名字就双腿发抖。
只要瘟疫散播开来,明朝的皇帝为了他们自己的子,肯定会派人出来诊治,到时候你们就有机会得到了。”
宁完我又凑上来:“大汗,各位贝勒,您们停留在北直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调动明饶军队。
您们可能不知道,最近明人全力追剿流寇。流寇已经快支持不住了,流寇的存在对咱们是有利的,所以咱们应该帮他们一把。
只要你们去了北直隶,明人就一定会调兵勤王,到时候流寇的压力了,也就能缓口气,过冬至后青黄不接,再有点灾,流寇肯定又复炽!
如此内外夹攻之下,明朝就像咱们大金围猎的一只巨兽,体外留着血,体内得着病,最后内外交困之下,必然快速衰亡。”
多尔衮又打量了一眼宁完我,这家伙这次表现的很跳脱啊,看到他脑袋后面的金钱鼠尾,多尔衮逐渐了然。
显然自从抬籍之后,这宁完我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大金人,而且对于大明恨之入骨,对付起来,比起他们更加无所不用其极。
皇太极眯着眼:“这次出征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副帅,豪格,多跟你十四叔学着点。”
豪格连忙抱拳:“是,孩儿谨遵父汗吩咐。”
多尔衮也客气的抱拳:“豪格英勇善战,我哪有什么可以教他了。”
多尔衮想了一下忍不住提醒道:“大汗,这次我带两白旗主力骑兵去了大明,这宁远前线是不是要加派人手?要是明军趁机进攻,那两白旗只剩下步军,到时候可能会吃亏。”
皇太极哼哼一声:“就辽东那些软脚虾,他们连门都不敢出,谈什么进攻,再了,他们这么怕死,咱们这边有瘟疫,借他们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来。”
范文程突然开口道:“大汗,其实,既然可以往大明内部散播瘟疫,为何不在辽东逐个城里也散播一场瘟疫?
这些城犹如一颗颗钉子一样钉在那里,限制了咱们功明的道路,不如趁机拔掉,几颗,就算拔不掉,也能消耗诸城的实力。
比起咱们来汉人都龟缩在城内,一旦瘟疫四散,他们死的只会比咱们更多,要是恐慌逃跑,咱们岂不是白得城池。
反正咱们又不在乎那点人口,反而是这些城池毁掉对咱们更加有利!”
范文程话一完,皇太极眼睛就亮了,开心一笑:“范先生言之有理,那我就派正黄旗一个甲喇前往宁远诸城散步瘟疫!
没想到这次瘟疫再大家群策群力之下,从灾难变成了一次机遇,此战大家务必同心协力,等战胜之后一定各有封赏!”
朱慈烺三之后得到了消息,女真人集结兵力需要半个月,也就是,可能二十多之后,对方就会到达宣府蓟州城下。
好在经过上次的提醒之后,崇祯已经命令勇士营和永平新军返回,这个时候大军已经到达济南,预计再有七八就能到达京城。
整备之后应该能比建奴早七八到达前线,不过对方一下子派出了五万饶规模还是出乎朱慈烺的预料。
而且全部采用机动力强大的骑兵,要是一线挡不住,那大明河北肯定要遭遇重创,而且这次辽东女真人还打算散步瘟疫。
要是真的让对方进了长城在北直隶肆虐,到时候大明的损失,肯定比朱慈烺计策获得的好处都多。
而且皇太极还派出了一个甲喇的正黄旗去了辽东,结合报,对方肯定是想在辽东散步瘟疫,这就比较麻烦了。
老实,辽东军一直不怎么受朱慈烺待见,所以这次防御作战,辽东军并没有被朱慈烺纳入规划。
在朱慈烺想来,反正对方不一颗颗的把那些钉子拔掉,他们肯定不会进攻山海关,就算进攻山海关,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破关进入大明境内。
所以其他地方都有可能被攻击,唯有辽东会稳如泰山,故而朱慈烺也没有给辽东配防疫部队。
现在问题就麻烦了,皇太极派了一千五百骑兵去辽东,辽东诸城肯定是不敢出城驱赶的,对方再野外晃,朱慈烺想要派防疫军过去都变得困难了。
这次瘟疫可是朱慈烺最大的杀手锏,要是防疫军被截获,那朱慈烺这次行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要是不管不顾也是不行,毕竟辽东就剩下那么几个城在那守着了,要是因为瘟疫丢了,那大明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重新夺回来。
到时候建奴陈兵山海关下,朱慈烺好不容易取得的战略优势和辽东三道防线的移民计划全部都要搁浅。
朱慈烺有些后悔自己意气用事,不该对辽东军有偏见了。不过救还是要救的!
第233章 盐引
好在为了防止建奴再从喜峰口入关,朱慈烺在永平府也安排了防疫人员,从永平出山海关应该能来得及对后边的几个城派遣人员。
而前面的那些,只能等建奴过境之后,再往前走了。
安排人一人三马,马停人不停,以最快的速度支援。
虽然药不能带去,不过防疫方法确能通过锦衣卫先传过去,就算不能断绝,但是也能极大的降低感染。
其实朱慈烺更担心的是辽东这些将门会不会把消息甚至药物卖给建奴,这些人为了钱连手里的兵器,嘴里的口粮都敢卖。
更不要这种救命的东西一定能卖出高价,对于他们又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建奴适当保存实力对辽东是有利的。
辽东将门擅长养寇自重之道,除了在辽东养了建奴,就算在中原剿灭流寇的时候,也喜欢留一手,然后要兵要粮。
所以肯定有人会铤而走险,出卖大明的利益而肥了自己。有些人眼里根本就没有国家民族利益,只有自己的生死。
大明的生死那是皇上的事。对于他们来,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缺皇帝罢了,要统治下,还是要倚重他们这些地方势力。
朱慈烺一边提着笔,一边皱眉思考,李香君一边磨墨一边眨着眼睛偷看着面前的太子在那忧心忡忡,心里也莫名的揪了起来,眼中泪光莹莹。
朱慈烺正思索应对办法,无意中看到李香君一副想哭的样子,疑惑的问道:“你怎么了?有谁欺负你了么?”
李香君摇摇头:“就是看着太子下忧愁,奴婢就感觉心里难过,太子下是好人,不应该有烦心事。”
朱慈烺疑惑的看着她,就算自己忧愁也不至于把她急哭吧?这女子好歹是出青楼,什么样的悲欢离合没有见过,要是这么哭,那早就哭死了好吧。
李香君见朱慈烺打量自己,微微低下头,羞怯的脸色染上两片红晕。
朱慈烺一副了然之色,这妹子怕是思了吧?这古代的女就是早熟,这才多大就开始想这种事了?
他可没工夫跟侍女搞啊啊啥的,就算想体也不许啊,不过被李香君一打岔,他也就想开了。
以现在的形式,只要顶住这一波,建奴就算有药有办法,也会元气大伤,不仅辽东将门想养寇自重。
对于朱慈烺来,有强敌在侧对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依照大明君臣的尿,要是没有了外敌,那剩下的不就是内斗了!
偏偏这些人外战不行,但是内斗确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朱慈烺自认以自己的商,根本玩不过他们。
所以在没有掌握绝对的实力之前,有外敌吸引火力,能让这帮大臣少一点内斗,一致对外。
再了,现在崇祯就已经心存芥蒂,明着暗着防备自己了,要是建奴没有了,流寇也消灭了,那崇祯会不会来一个鸟尽弓藏。
毕竟自己这个太子手伸的太长了,军队、报机构、财政都在东宫掌握之中,甚至对内阁都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建奴和流寇还在的时候,大家还能同心协力,要是没有了,那崇祯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
所以光想着一劳永逸,想破了脑袋,还不如尽力而为,要是建奴回过来这口气,那也至少伤筋动骨,攻守之势就逆转了。
至少给大明争取了时间,打了这一仗就能从容收拾流寇,不至于两面受担
想通了之后,朱慈烺就把命令传了下去。
再看李香君已经乖乖的徒角落里,实话有这么一个美人给自己磨墨剪灯芯奉茶,感觉还是不错的。
北方边境的事越来越紧张,朱慈烺觉得自己手里的人手有些不够用了,因为刘若愚再江南处理粮商的财产。
所以山西的收获只能让李若琏在那看着,跟江南一样,这些商人总喜欢乱七八糟的干很多买卖,一些产业需要处理,一些劣质的块田地也要卖掉。
不过正因为他们喜欢再所有能赚钱的生意上插一手,所以山西和江南两次行动,给朱慈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
那就是竟然查抄了近百万盐引,尤其是八家晋商,因为涉及走私到口外食盐,所以每家都握着一批盐引。
这为朱慈烺合法的插手大明食盐生意提供了门票。虽然朱慈烺就算没有门票也能强制插手,但那就相当于掀桌子,破坏了规矩,会受到盐商们的强烈抵制。
现在就不一样了,朱慈烺既得到了盐引,又得到了食盐销售的市场,就可以在现有的规则之内参与进来,这样盐商反对就未必有这么激烈了。
朱慈烺已经先后在永平津等地建了几个盐场,无论是晒盐还是煮盐,都有研究,晒盐产量大成本低。
煮盐生产稳定,不受气影响,即使冬依旧能稳定出盐,而且煮盐比起晒盐能带动更多的产业,养活更多的工人。
所以朱慈烺打算两种制盐方法并用,而且混用,这样既能提高盐的品质,也能增加产量。
因为朱慈烺发现,盐这个东西,无论是晒盐,还是煮盐,在盐出售的时候这个成本都是微乎其微的。
也就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反而是销量,只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那么无论是晒盐还是煮盐成本都不算高。
成本再高能高过蜀中的井盐么!那不照样生存下来并繁荣无比。让朱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